人物:樊宗师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1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孟嘉从宴地,千乘复登临。
缘危陟高步,凭旷写幽襟。
黄花玩初馥,翠物喜盈斟。
云杂组绣色,乐和山水音。
旆摇秋吹急,筵卷夕光沈。
都人瞻骑火,犹知隔寺深。
引用典故:炳蔚 纛牙
梁维西南屏,山厉水刻屈
禀生肖剿刚(剿音巢,轻捷也),难谐在民物。
荥公(馀庆封荥阳郡公)鼎轴老,烹斡力健倔。
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岔坲
威风挟惠气盖壤劘拂
茫漫华黑间,指画变恍歘。
诚既富而美,章汇霍炳蔚
日延讲大训,龟判错衮黻
樊子坐宾署,演孔刮老佛。
金舂撼玉应,厥臭剧蕙郁。
遗我一言重,跽受惕斋慄
辞悭义卓阔,呀豁疚掊掘
如新去耵聍,雷霆逼飓䫻
缀此岂为训,俚言绍庄屈。
⑴ 烹谓烹击,斡谓斡旋,犹宰制也
⑵ 岔,蒲闷切,词音佛,或作拂,坲𡋯,尘起貌
⑶ 《公羊传》:“宝者何,璋判白龟青纯。”何休注:“判,半也,半圭曰璋。龟判言其所执,衮黻言其所服。”
⑷ 呀豁,隙窍也。疚,劳也。因其隙窍,力加掊掘。掊掘者,讨究也
⑸ 于聿切。耵聍,耳垢也,如新去耳垢,却闻雷霆飓䫻也
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浮萍飘泊三千里,列宿参差十五人。
禁月落时君待漏,畬烟深处我行春。
瘴乡得老犹为幸,岂敢伤嗟白发新。
病中得樊大(814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荒村破屋经年卧,寂绝无人问病身。
唯有东都樊著作,至今书信尚殷勤。
引用典故:国钧 屈轶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
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
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
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
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
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
编为一家(一作代)言,以备史阙文。
五年春,微之从东台来,不数日,又左转为江陵士曹掾。诏下日,会予下内直归,而微之已即路,邂逅相遇于街衢中,自永寿寺南,抵新昌里北,得马上话别(得马上语别);语不过相勉,保方寸,外形骸而已,因不暇及他。是夕足下次于山北寺。仆职役不得去,命季弟送行,且奉新诗一轴,致于执事,凡二十章,率有兴比,淫文艳韵,无一字焉。意者欲足下在途讽读,且以遣日时,消忧懑,又有以张直气而扶壮心也。及足下到江陵,寄在路所为诗十七章,凡五六千言,言有为,章有旨,迨于宫律体裁,皆得作者风。发缄开卷,且喜且怪。仆思牛僧孺戒,不能示他人,唯与杓直、拒非及樊宗师辈三四人,时一吟读,心甚贵重。然窃思之,岂仆所奉者二十章,遽能开足下聪明,使之然耶?抑又不知足下是行也,天将屈足下之道,激足下之心,使感时发愤,而臻于此耶?若尔不然者,何立意、措辞,与足下前时诗,如此之相远也?仆既羡足下诗,又怜足下心,尽欲引狂简而和之;属直宿拘牵,居无暇日,故不即时如意。旬月来,多乞病假,假中稍闲,且摘卷中尤者,继成十章,亦不下三千言。其间所见,同者固不能自异,异者亦不能强同。同者谓之和,异者谓之答,并别录《和梦游春诗》一章,各附于本篇之末,馀未和者,亦续致之。顷者,在科试间,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辄相,共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足下来序,果有词犯文繁之说。今仆所和者,犹前病也。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引所作,稍删其烦而晦其义焉。馀具书白。
引用典故:独醒 曲池合,高台灭 三黜 望铜台
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
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
皆疑此山路,迁客多南征。
忧愤气不散,结化为精灵。
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
人心自怀土,想作思归鸣。
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
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
魏武铜雀妓,日与欢乐并。
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峡猿亦何意,陇水复何情。
为入愁人耳,皆为肠断声。
请看元侍御,亦宿此邮亭。
因听思归鸟,神气独安宁。
问君何以然,道胜心自平。
虽为南迁客,如在长安城。
云得此道来,何虑复何营。
穷达有前定,忧喜无交争。
所以事君日,持宪立大庭。
虽有回天力,挠之终不倾。
况始三十馀,年少有直名。
心中志气大,眼前爵禄轻。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
退不苟免难,进不曲求荣。
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
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获戾自东洛,贬官向南荆。
再拜辞阙下,长揖别公卿。
荆州又非远,驿路半月程。
汉水照天碧,楚山插云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饧。
谁谓谴谪去,未妨游赏行。
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
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
尚达死生(一作生死)观,宁为宠辱惊。
中怀苟有主,外物安能萦。
任意思归乐,声声啼到明。
花前叹(826年) 唐 · 白居易
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岁课年功头发知,从霜成雪君看取
几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吴韦尽成土樊绛州宗师、李谏议景俭、吴饶州丹、韦侍郎顗,皆旧往还,相继丧逝)
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花前置酒谁相劝,容坐唱歌满起舞(容、满,皆妓名也。)
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
⑴ 五年前在杭州,有诗云:“五十二人头似霜。”
和乐天赠樊著作(810年) 中唐 · 元稹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
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
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
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
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
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信(一作言)相并传
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偏。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一作愿子)有微尚,愿以出处论
出非利吾已(一作己),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
解悬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巢由:见卷1《四皓庙》注。),尧舜不可迁。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⑴ 羲黄:伏羲氏与黄帝之并称。伏羲氏即古帝太昊。
⑵ 典坟:《三坟》、《五典》之省称。《左传·昭公十二年》:“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正义引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此泛指各种古代典籍。
⑶ “皋夔”句:皋陶,虞舜之司法官。夔,虞舜之典乐官。益,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禹欲让位于益,益避居箕山之北。稷,即后稷,虞舜时之农官。禹,虞舜之治水官。
⑷ 间然:非议,异议。《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⑸ 孔宣:即孔宣父,古代对孔丘之尊称。《新唐书·礼乐志第五》(卷一五):“(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给户二十以奉之。”
⑹ 百篇:《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张铣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为《尚书》之代称。
⑺ 游、夏: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之并称。二人为孔子之学生,均长于文学。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⑻ 信:原作“言”,据蜀本、卢本、杨本、何焯校改。
⑼ 出处:出仕与退隐。《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⑽ 伊尹:伊尹名挚,又名阿衡,说商汤以王道,被委以国政,佐汤为相。事详《史记·殷本纪》
⑾ 名为宾:《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成玄英疏:“然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
车马云外来,衣沾半山雨。
弭节扣真居,扪萝笑尘矩。
回溪响石丛,灵茹抽岩坞。
玉槛刻年华,应无愧前古(自注:殿槛石柱上有唐樊宗师、石鸿、(夏校:疑卢鸿之讹)韩退之、卢仝题名在焉。今亦刻名于此。)
尝闻绍述绛守居,偶来览登(一作登览)周四隅。
异哉樊子怪可吁,心欲独出无古初。
穷荒搜幽入有无(一作无有),一语诘曲百盘纡。
孰云已出不剽袭,句断欲学盘庚书
荒烟古木蔚遗墟,我来嗟祗(一作止)得其馀。
柏槐(宋刻校:一作桧)端庄伟丈夫,苍颜郁郁老不枯。
靓容新丽一何姝,清池翠盖拥红蕖。
胡鬅虎搏岂足(宋刻校:一作知)道,记录细碎何区区。
虙氏八卦画河图,禹汤皋虺(一作陶)暨唐虞。
岂不古奥万世模,嫉世姣巧(一作好)习卑污。
以奇矫薄骇(续校:一作駮)群愚,用此犹得追韩徒。
我思其人为踌躇,作诗聊谑为坐娱。
⑴ 原校:一本有方言尔雅不训诂,几欲舌译从象胥两句
共 1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