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武元衡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5 【介绍】: 唐人。
潘炎子。
少以父荫进,旋登博学宏辞科。
累官兵部郎中。
德宗贞元末,以王绍荐,权知户部侍郎。
杜佑判度支,奏为副。
宪宗立,诏驰驿江淮视财赋,加盐铁转运副使。
孟阳气豪权重,随从三、四百人,但务游赏,留连倡乐,至盐铁运院,广纳财贿,补吏职而已。
使还,罢为大理卿,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武元衡荐,复以户部侍郎召判度支。
不拘小节,居第华峻,性喜宴,人多指怒之。
卒谥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5 信都(今河北冀州)人。以父炎荫入仕,又登博学宏辞科,补渭南尉。历户部、兵部郎中、浙西观察副使。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权户部侍郎。永贞元年(805)八月宣慰江淮,广纳财贿,颇失人望。宪宗元和元年(806)罢为大理卿。三年,出为华州刺史。次年代严砺为东川节度使,“贪墨过砺”(元稹《叙奏》)。八年复为户部侍郎,后以左散骑常侍卒,谥康。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曾与权德舆、张荐唱和。《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七
孟阳。礼部侍郎炎子。登博学宏词科。元和初为大理卿。终左散骑常侍。赠兵部尚书。谥曰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 【介绍】: 唐时契丹族怒皆部人。王士真长子。父卒,自为成德留后,寻抗命。宪宗以宦官吐突承璀为帅讨之,无功,乃授为成德节度使,因支持吴元济叛,及吴元济被杀,乃惧,奉法逾谨。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承宗。
成德军节度使赠司徒士真子也。
士真卒。
嗣领节度。
吴元济反。
承宗上书请宥。
又遣盗杀宰相武元衡
数出兵掠邻鄙。
诏削官爵。
吴元济诛。
承宗惧。
求入侍。
恩许自新。
复官爵。
元和十五年死。
赠侍中。
裴武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6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
裴耀卿孙。
宪宗元和八年,自司农卿出为鄜坊观察使。
入为京兆尹。
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坐捕贼弛慢复为司农卿,出为华州刺史。
十一年,授江陵尹、荆南节度使,坚求内任。
十五年,复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司农卿。
穆宗长庆元年,讨镇州王庭凑,以武为行营供军使。
迁工部尚书。
敬宗宝历二年,出守同州,卒于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张正壹。
排行六。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为左补阙,因上书言事得召见,同僚刘伯刍、王仲舒等数以酒食相过从,韦执谊恶其朋聚觊望,奏贬之(《通鉴》卷二三六)。
宪宗元和元年(806)入为户部员外郎。
二年随武元衡至西川,任节度观察判官(《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六八《诸葛武侯祠堂碑》)后入朝为谏议大夫,约于元和五年以国子司业致仕。
事迹见《白居易集》卷五五《张正一致仕制》、《唐诗纪事》卷四五等。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6—837 【介绍】: 唐宜州华原人,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德棻后裔。宪宗时,以能为辞章,尤善笺奏制令,进中书舍人。以与皇甫镈、李逢吉结党逐裴度,出为华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时进门下侍郎,出为宣歙观察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敬宗时迁宣武节度使,召为尚书右仆射,拜彭阳郡公。所至皆有善政。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谥文。有《漆奁集》,又选有《元和御览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37 字壳士,别号白云孺子,排行四。其先敦煌(今属甘肃)人。家于太原(今属山西)。德宗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为桂州、太原从事。宪宗元和年间入朝为右拾遗,累官至河阳节度使。元和十四年(819)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因亲吏脏污事发,贬宣歙观察使,再贬衡州刺史。文宗大和末为尚书左仆射,封彭阳郡公。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所,谥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令狐楚才思俊丽,与刘禹锡、李逢吉、广宣唱和甚多。曾向朝廷奏进张祜诗卷,又向李商隐传授骈文。其诗“宏毅阔远”(《吴礼部诗话》),尤长于绝句。《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2首,题2则。
唐诗汇评
令狐楚(766-837),字悫士,祖籍敦煌(今属甘肃),实居并州(今山西太原)。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授校书郎。桂管观察使王拱辟为从事。佐太原节度使府,历掌书记、节度判官。元和初,入为右拾遗、礼部员外郎。丁父忧。免丧,为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十三年出为华州刺史,转河阳怀节度使。十四年拜相,十五年贬为宣歙观察使,再贬衡州刺史,量移郢州。长庆四年,自河南尹迁宣武军节度使。大和二年,入为户部尚书,历东都留守及天平、河本二镇。入为吏部尚书,迁尚书左仆射、领盐铁转运事。开成初,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楚工诗,长于乐府。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与刘禹锡唱和诗《彭阳唱和集》三卷,与李逢吉唱和诗《断金集》一卷,均佚。元和中编《御览诗》一卷进呈,今存。《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九
楚字壳士。燉煌人。自言十八学士德棻之裔。贞元七年进士。元和十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穆宗朝罢为宣歙观察使。敬宗文宗朝历宣武天平河东节度使。大和七年入为吏部尚书。转太常卿。进左仆射。封彭阳郡公。开成元年拜山南西道节度使。卒年七十二。赠司空。谥曰文。子绹贵。累赠至太尉。

作品评论

吴礼部诗话
武元衡、令孤楚皆以将相之玺,声盖一时,其诗宏毅阔远,与灞桥驴子上所得者异矣。
升庵诗话
令狐楚与王涯、张仲素同时为中书省舍人,其诗长于绝句,号“三舍人诗”,同为一集。
裴堪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5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
裴耀卿孙。
德宗贞元中,为万年尉。
十四年,官太常博士。
转屯田员外郎。
出为和州刺史。
宪宗元和初,为仓部郎中。
武元衡节度西川,请为节度行军司马。
入为谏议大夫,又出为同州刺史。
七年,迁江西观察使,劾按赃吏,颇有政声。
穆宗长庆初,以工部尚书致仕。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九
堪。增司空耀卿孙。贞元初官万年尉。调太常博士。终江西观察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832 【介绍】: 唐京兆华原人,字宽,又字起之。德宗贞元中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校书郎,召为吏部郎中。宪宗好武功,数出游畋,公绰奏《太医箴》以讽,寻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讨吴元济,每战辄克。文宗时累官河东节度使,与沙陀和睦相处。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卒谥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8—832 字宽,小字起之。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柳公权之兄。
德宗贞元元年(785)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四年再登是科,授渭南尉。
宪宗元和二年(807)为西川营田副使兼成都少尹,曾与武元衡、裴度等为《中秋夜听歌联句》。
后历吏部郎中、鄂岳观察使、京兆尹、刑部侍郎、盐铁转运使、御史大夫、兵部尚书等职。
文宗大和六年(832)卒,谥成,一说谥元。
家富藏书,工翰墨,属文典正,不尚浮靡。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公绰字宽。小字起之。京兆华原人。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再登贤良方正科。累拜御史中丞。元和中迁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长庆三年改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敬宗朝历刑部尚书。大和四年为河东节度使。徵为兵部尚书。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曰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0—828 【介绍】: 唐人,字夏龟。
登进士第,初为武元衡从事,后以咸阳尉直史馆,与韩愈同修《顺宗实录》,迁监察御史。
后贬江陵府户曹参军。
考满,入为侍御史,转著作郎,迁驾部员外郎、史馆修撰,与韦处厚等同修《宪宗实录》。
俄以本官知制诰,终谏议大夫。
专掌史笔,精于著述,为时辈推重。
卢放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宪宗元和二年(807)至八年间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从事,与元衡等联唱。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五崔备条。
全唐诗》存联句1首。
武儒衡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9—824 【介绍】: 唐河南缑氏人,祖籍并州文水,字庭硕。
武元衡从弟。
宪宗时,历官户部郎中、权知谏议大夫事、兼知制诰、中书舍人。
为人守道不回,嫉恶尤甚。
以兵部侍郎卒。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二
儒衡字廷硕。
元衡从弟。
累选户部郎郎中知谏议大夫事兼知制诰。
终兵部侍郎。
卒年五十六。
赠工部尚书。
共 3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