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益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闽人,字后象。武宗会昌三年进士登第。与同年詹雄、郑减齐名,时称雄诗、諴文、滋赋为闽中三绝。官终金部郎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后象(一作厚象),闽县(今福建闽侯)人。
武宗会昌三年(843)登进士第,历祠、金两部郎中,后王铎辟为判官。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淳熙三山志》卷二六。
滋以善赋知名举场,至有“滋赋(郑)諴文,中外相奖“之誉(黄滔《翁文尧以美疹暂滞令公大王益得异礼观今日宠待之盛辄成一章》诗注)。
时人又以詹雄诗、郑諴文、林滋赋为闽中三绝。
全唐诗》存诗6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六
滋字后象。闽人。会昌三年进士。官金部郎中。
释法祥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法祥。字瑞光。越州嵊县周氏子。有出世志。随季父宦游入京。见笑岩于柳巷。岩观其根。示以念佛法门。师颔之。居顷南还。弃妻子薙发。入栖霞谒素庵法师。虽居讲肆。而念佛无间。又参遍融。融所示。与笑岩同。繇五台入伏牛。契机于柏松和尚。留住石室中。吊影木食者三年。一日趺坐。雪积满林。火绝衣湿。松往视。击磬出其定。因示之曰。轻安小寂。非是歇场。若耽着此境。即堕偏空。且行脚去。逢南即止矣。遂飘然而行。遍历楚蜀之境。铲落知见。独存孤明。后游南岳。忽忆柏松别时之语。有终焉之志。适僧以侧刀峰静室相让。自是放下身心。一志念佛。募豆四十八石。一豆一佛。净念相继。以至终身。不知其过几四十八石矣。繇是诸方称为豆儿佛云。十方衲子争归之。侧刀峰遂成海内名丛席。居恒诫诸弟子曰。汝剃除须发。不知有生死事大。但倚墙靠壁。业识茫茫。唤作甚么。岂非吾佛所呵。衲衣在空閒。假名阿练若。不专心净业。大限到来。将何抵对阎老子乎。闻者无不感泣。师虽绝意人世。而当世诸君子。闻其风者。莫不景仰。如方伯刘公。直指史公。学宪伍公。仪部曾公。囧卿蔡公。少保郭公。大行宋公。皆倾心皈向。就师问道。招致之则不往也。郡丞卢公。祀庙。点失期者。罚米三十馀石。送师。师曰。老僧岂以一钵饭。敛众怨耶。竟不受。闻者叹服。师接纳往来。不择臧否。一味平等慈悲。荆襄大盗。贾二唐九等七人捕急。投师求活。师怜其诚纳之。冠以道巾。令随众作务。及捕官至。虽识其为盗。第见师慈心蔼然。又闻念佛感动。乃解腰缠三金。设供而去。其盗亦化。为苦行僧。师住侧刀峰三十馀年。不发化主。不结外援。不设方丈。不用侍者。一龛于佛殿左。危坐念佛其中。不安库房。笥无长物。灭之日。简之惟胡椒一瓶。旧布数片而已。尝以糠饼充餐。或有投之地者。师拾取。煨而啖之。行必荷锄。见遗秽必以土掩之。将化命首座领众。念佛趺坐。诫众曰。无得虚张捏怪。诳惑世人。独一味老实念佛。言讫。合掌而逝。时万历庚戌二月六日也。阅世七十有九。僧腊四十有三。停龛七日。颜色不变。弟子奉全身。塔于峰之右。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法祥,字瑞光,别号隐南。
姓周氏,嵊人也。
生而超旷,长事儒术,屡试不第,慨然有出世志。
从其叔游京师,往参啸岩老人。
岩示以向上,且谓“念佛法门,最为捷要”。
祥虑专服膺,慎拟书绅。
顷之南还,决然舍去,礼邑中喜庵恺薙发,时年三十有二矣。
谒栖霞素庵受具,相依讲肆。
忽焉三载,乃游北都,得参遍融,因问:“念佛法门是第一义谛否?
”融曰:“更不容念佛外,别求第一义谛。
”祥深颔之。
时慈圣太后建净业,期请居首座三年。
期罢,游五台之伏牛。
有松柏者,牛山耆旧也。
与语心契,留住石室,吊影绝迹,木食三秋。
一日趺坐,雪积满床,火绝衣湿,侍者往见,惊走,报松柏,趋视之,犹未出定,乃击磬警觉。
问曰:“烟寒灰冷,作何境会?
”祥曰:“山原是石,冰原是水,雪飞满崖,不知所以。
”松曰:“此暂息尘劳,得轻安耳,若耽此境,即坠偏空,勿滞于此,宜行脚去。
”授以钵袋,遂造峨嵋,礼普贤,住大峨石。
数月,苦切参究,心地未安。
因之南岳,登祝融峰,望古大明崇岭茂林,即往卜居。
未几,祝融峰僧楚然请主阅藏。
祥至一宿,夜半,恍惚㝱中告语:“此非所居,不如速去。
”诘朝将他徙,适僧大觉来留,住崱屴峰,祥许之。
行三日,藏经殿燬。
祥以啸岩所示,欲终身念佛,专精不懈,以豆为数,放下身心,影不出山,一声一豆,净念相继,积豆至四十八石,人称“豆儿佛”云。
广西刘方伯谒庙,遗书请一见,辞不往,衡州卢郡丞祀庙点失期者,罚粟三十石,送祥。
祥曰:“老僧岂以一钵饭,歛众怨乎?
”竟不纳。
长沙吉王遣内使往请,祥曰:“山僧行脚倦游,息肩于此,愿效远公,迹不入俗,不敢奉命。
”王遣前使,赍送《华严经》二部,《大疏钞》一部,斋资百两,祥以银散众,用广王惠扫阁藏经,长护山灵,王益重焉。
荆襄大盗曰:“贾二唐九者,事急来归,发露忏悔,哀乞活命。
”祥怜其诚,纳之。
冠以道巾,令随作苦,捕骑至见。
祥慈心蔼然,且闻念佛声有感,乃解腰缠三金,荐斋而去。
盗亦感化,为苦行僧。
祥居崱屴峰,勤脩净业,三十馀年,未尝少辍,笥无长物,灭之日唯胡椒一瓶,旧布数片而已。
以明万历庚戌二月六日示寂。
世寿七十有九,法腊四十有三。
其徒同融,建窣堵波于峰右,释德清为之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