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许由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朝代:远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
尧时贤者。
学于王倪,聪明过人。
许由曾师事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尧时人。
姓子,名州,字支父,一字支伯。
尧曾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又让于子州支父,支父自谓能为天子,但有幽忧之病,未暇治天下。
后舜又欲让位于支父。
支父仍以前言为,辞而不受。
意而子 朝代:西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
传说周穆王迎之居于灵卑之宫,请教至道,后欲以为司徒,愀然不悦,奋身化作玄鸟,飞入云中,故后人呼玄鸟为意而。
一说远古帝尧时人,贤者,许由曾与之论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6—417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僧人。蓝田人。家贫,少失二亲,事继母以孝闻。后出家。学赅内外,才思清敏。从鸠摩罗什游学,并助译经,有盛名。后秦主姚兴爱其才,逼返俗入仕。恒于是潜入深山。有《百行箴》等。
全晋文
道恒,蓝田人。师事鸠摩罗什,与同学道标齐名。秦主姚兴敕二人还俗,固辞,遁迹琅邪山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蓝田人。史失其氏。年九岁。处士张忠见之谓人曰。此儿有好相。仕必为王者辅。出家必光显佛乘。吾恨老不及见也。恒幼孤。事后母以孝闻。家贫。鬻图书以自给。年二十。后母亡。服终为沙门。闻罗什入关。往依之。什爱其高才。与道标齐名。姚兴以恒标二人神俊。有经纶术业。乃下诏。令尚书令姚显。敦逼罢道。二士于是上书陈情。其略曰。汉光武成严陵之节。魏文帝全管宁之高。阶下天纵之圣。议论每远辈尧舜。今乃冠巾两道人。反在光武魏文下乎。兴又书与罗什僧䂮。使劝谕之。必欲其反初服。什䂮皆奏章。敷叙其事。略曰。唯圣人为能通天下之志。恒标业已毁除毛发。服不正之服。今使复簪绅立朝。非通其志也。且大秦龙兴。异才辈出。如恒标等。未为超卓。于是一众恳乞。乃得寝免。恒叹曰。名真道之累也。乃逃去。遂没于琅琊山中。晋义熙十三年。寿七十三。恒著释叙论百行箴。标亦有文。
名僧传抄
蓝田人。年八九岁。与群小儿。聚沙为佛塔。隐士张忠见之曰。此儿有日龙二理。仕官则位至公辅。为道则振隆大法。恨吾老矣。不得见之。恒少而偏孤。事后母以孝闻。家道清贫。固穷守慎。手学书读卖。以供养母。终服。与同学道标。俱有名誉。及什公入境。并参详译。姚兴甚相赏遇。谓有经国之才。有敕。夺恒标法服。诏曰。卿等体闲乐道。服膺法门。皦然之橾。诚在可嘉。但朕君临四海。治急须才。方欲招肥遁于山林。抚陆涚于屠肆。况卿等周旋谙旧。朕所言尽。各抱干时之能。而潜独善之地。此岂朕求贤之至情。卿等笃化之深趣。昔人云。国有骥而不乘。方遑遑而更索。此之谓也(云云)。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道恒。
蓝田人。
年九岁戏于路。
隐士张忠见而嗟曰。
此小儿有出人之相。
在俗必有辅政之功。
处道必能光显佛法。
恨吾老矣。
不得见之。
恒少失二亲。
事后母以孝闻。
家贫无蓄。
常手自画缋以供瞻奉。
而笃好经典学兼宵夜。
至年二十后母又亡。
行丧尽礼服毕出家。
游刃佛理多所兼通。
学该内外才思清敏。
罗什入关即往修造。
什大嘉之。
及译出众经并助详定。
时恒有同学道标。
亦雅有才力。
当时擅名。
与恒相次。
秦主姚兴以恒标二人神气俊朗有经国之量。
乃敕伪尚书令姚显。
令敦逼恒标罢道助振王业。
又下书恒标等曰。
卿等皎然之操。
实在可嘉。
但君临四海治急须才。
今敕尚书令显令夺卿等法服助翼赞时世。
苟心存道味宁系白黑望体此怀不以守节为辞也。
恒标等答曰。
奉去月二十日诏。
令夺恒标等法服。
承命悲怀五情失守。
恒等才质闇短染法未深。
缁服之下誓毕身命。
并习佛法不闲世事。
徒废非常之业。
终无殊异之功。
昔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
魏文容管宁之操。
抑至尊之高心。
遂匹夫之微志。
况陛下以道御物兼弘三宝。
愿鉴元元之情。
垂旷通物之理也。
兴又致书于什䂮二法师曰。
别已数旬每有倾想。
渐暖比休泰耳。
小虏远举更无处分。
正有愦然耳。
顷万事之慇须才以理之。
近诏恒标二人令释罗汉之服寻大士之踪。
然道无不在。
愿法师等勖以喻之。
什䂮等答曰。
盖闻太上以道养民。
而物自是其复有德而治天下。
是以古之明主审违性之难御。
悟任物之多因。
故尧放许由于箕山。
文轼干木于魏国。
高祖纵四皓于终南。
叔度辞蒲轮于汉岳。
盖以适贤之性为得贤也。
今恒标等德非圆达分在守节。
少习玄化伏膺佛道。
至于敷折妙典研究幽微。
足以启悟童稚助化功德。
愿陛下施既往之恩。
纵其微志也。
兴后频复下书。
阖境救之殆而得勉。
恒乃叹曰。
古人有言。
益我货者损我神。
生我名者杀我身。
于是窜影岩壑毕命幽薮。
蔬食味禅缅迹人外。
晋义熙十三年卒于山舍。
春秋七十二。
恒著释驳论及百行箴。
标作舍利弗毗昙序并吊王乔文。
并行于世矣。
张生 朝代:战国齐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齐国人。
将军田瞆出军,众皆为瞆祖道,独张生郊送,以许由让天下,伯夷、叔齐辞诸侯等五事,劝喻瞆毋恋高位以骄人。
瞆谨受其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
高宗永徽时补太学生。
罢归。
携母、妻自蜀历荆、楚,爱夷陵青溪,筑庐其侧。
长史李安期表其才,召赴京师,辞疾入箕山,居许由祠旁,自号许由东邻。
高宗幸嵩山,访之,游岩野服出拜,因拜崇文馆学士,进太子洗马,后还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二,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
高宗永徽时,补太学生。
罢归,遍游山水,后入箕山,于许由庙东筑室而居,自称“许由东邻”。
调露中,高宗游嵩山,亲至其门,游岩山衣田冠出拜。
敕令乘传赴都,授崇文馆学士。
武后光宅元年(684)进朝散大夫,拜太子洗马。
垂拱元年(685),放还山林。
与宋之问有交游。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七。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读彻,字苍雪,呈贡人,本姓赵。长洲中峰僧。有《南来堂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苍雪,呈贡人。居苏州楞伽中峰有南来堂槁
人物简介
苍雪(一五八九—一六五七),名读彻,初字见晓,后更名苍雪,号南来。云南呈贡人,童年随父祝发于昆明妙湛寺,曾主持虞山中峰寺,与钱谦益、吴伟业等交往。有《南来草堂诗集》。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
姓赵氏,云南呈贡人。
生性敏捷,慧悟天成。
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
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
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彻独晏然。
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
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
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
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
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
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
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
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
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
”“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
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
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
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
”“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
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
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
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
”“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
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
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
珍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
”“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
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
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
俨然未散灵山会,想望荆溪入五台。
”“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
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
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
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
”“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
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
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
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
”“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
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
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
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
”“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
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
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
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
”“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
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
交光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
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
”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
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
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
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
”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
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
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
高明胜会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
”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
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
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
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
”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
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
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
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
”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
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茅团在雪中。
”《送元白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
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
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
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
”《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
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
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
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
”《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
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
”《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
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
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
”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
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
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
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