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敏中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释监源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未详何许人。
有至行。
能循持律范。
以表率叔季。
不徒为言说而已。
然尤融贯华严。
每讲则盈席皆士大夫。
时号胜集。
且仓廪之中。
所积才数百斛。
而沿夏涉秋。
晨鬻午斋之馈。
日给千人。
未尝匮。
非冥有感致能尔乎。
所居之寺多异徵。
慧观禅师。
寺之耆德也。
云。
夜必见三百馀僧。
持莲镫历历凌空而去。
开元中。
冀公崔宁。
疑其妄。
躬信宿山中。
以候。
仍预禁山之四旁三十里毋作火。
初犹无所睹也。
三日之夜。
见百馀镫现空中。
复现光之赤色者千馀尺。
于是冀公蹙然作礼。
叹未曾有。
俄而松间出金色手。
长七尺许。
二菩萨黄白色。
闪烁莫正视。
明日之昼。
一镫现庭柏上。
与太阳争辉。
亘玻璃山约三里。
宝珠一颗。
圆径一丈。
熠爚可爱。
西岭山门上。
起大虹桥。
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二炬。
于空中交相往来。
如送迎状。
其下两两比立四菩萨。
通身放杂色光。
高六七十尺。
忽标榜寺额于大松林。
后作篆书三学字。
又一镫烂然下垂二绣带。
夜出金山东林之间。
月方中。
有金银二镫。
列照知铉法师坟侧。
诚奇特事也。
南康王韦皋。
每岁三月。
就寺设三百菩萨斋。
中令白敏中
既为缮治众宇。
且尽疏其灵迹以闻。
大中八年。
诏改额开照。
故东川毗尼之学。
卒推源之为宗主云。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鉴源者。
不知何许人也。
素行甄明范围律道。
苾刍表率何莫由斯。
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
日供千人粥食。
其仓箪中米粟才数百斛。
取之不竭。
沿夏涉秋未尝告匮。
其冥感如此。
其山寺越多徵应。
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
历历如流星焉。
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
躬自入山宿。
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
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
兼红光可千尺馀。
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
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
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
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
其明如日横布玻瓈。
山可三里所。
宝珠一颗。
圆一丈熠爚可爱。
西岭山门悬大虹桥。
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
如相迎送交过之状。
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
可高六七十尺。
复见大松林后。
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
又灯下垂绣带二条。
东林之间夜出金山。
月当于午。
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
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
菩萨现形捧灯。
僧持香灯引挹之。
炉在寺门矣。
白中令敏中睹瑞兴立此寺。
大中八年改额曰开照。
源律师道化与地俱灵哉。
弟子传讲东川所宗也。
神僧传·卷第七
释鉴源。不知何许人。素行甄明。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簟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冥感如此。后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馀尺。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萨现相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0 【介绍】: 唐人,字相之。文宗大和四年进士。能诗工文。累官起居郎。武宗会昌二年,充翰林学士,转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元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迁兵部侍郎、判户部事,封巨鹿县开国男。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0 生年不详。
字相之,籍贯不详。
文宗大和四年(830)登进士第,累擢起居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充翰林学士,赐绯,历司封员外郎。
三年,加知制诰。
次年,转考功郎中,拜中书舍人。
宣宗大中元年(847),以礼部侍郎知贡举。
后改兵部侍郎判户部。
三年,任宰相。
四年卒。
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宣宗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资治通鉴》卷二四八、卷二四九,《唐诗纪事》卷五一,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一〇。
魏扶能诗,与白居易、白敏中友善,有诗唱和。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扶字相之。大和四年进士。宣宗朝官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累迁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释永安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蜀之眉州洪雅人。
形貌短小寝陋。
而气量宏肆。
见者未易测识。
世。
谓无漏师。
以其所證悟然也。
或以其未尝登溷厕故云尔。
大中八年。
白敏中
帅成都安造谒。
馆之圣安寺。
敏中使僧五六辈。
昼夜守之。
留十日。
虽饮食与人同。
而果绝无二行事。
于是近远惊异。
年八十馀。
郡判官卢求犹每称之。
为童子。
则其所养和粹可想见。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永安。
眉州洪雅人也。
身裁么么面色黧皯。
言音鄙恶而识量宽舒。
大抵不可赀也。
大中八年三月中诣成都云。
造谒府帅白公敏中
请奏寺额。
以其足跋肩舆而至。
人皆未尝见其登圊而旋溺也。
故时呼为无漏师。
安置圣寿寺中。
且十日白中令俾差僧五六。
昼夜互守之而伺察焉。
内外饮食亦略同常人。
而无解衣去二行之意详其十辰之积。
便旋何所。
毕不可知司徒白公奏额。
到日便辞归眉郡。
判官卢求见之谓为小沙弥耳。
人云此师年已八十馀矣。
系曰。
蜀人谓安公为无漏师者非也。
夫断烦恼不复随增。
故永无种习。
乃称之无漏。
今以饮食之馀归于九孔。
安公止二窍不流耳。
瑜伽云无内逼恼分也然其位次忍住难知。
啜茹如常何缘不流二窍。
观夫对法论中。
有清净依止住。
食示现依止住食二种。
则罗汉菩萨佛也。
若然者安公是示现依止住食。
虽食不食滓秽奚生。
必也正名以召其体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渤海人,字莹之。高元裕子。第进士。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擢谏议大夫。懿宗时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以交游丑杂,进取多蹊径,谥为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5 字莹之,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人。
高元裕子。
宣宗大中三年(849)登进士第,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出为白敏中剑南西川、荆南二镇掌书记。
十二年入拜右(一作左)拾遗。
翌年,充翰林学士,迁起居郎知制诰,后擢右谏议大夫。
懿宗咸通二年(861)加承旨学士,迁工部侍郎,历兵部侍郎,出为东川节度使。
六年入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生平见新、旧《唐书·高元裕传》附、《资治通鉴》卷二五〇、《唐诗纪事》卷五三。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
李翱婿。
敬宗宝历二年登进士第。
后累佐节度使幕。
宣宗大中九年,为西川节度从事。
节度使白敏中之命,撰《成都记》五卷,历记成都风俗物产及古今逸事。
官至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李翱婿。
敬宗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累佐节度使幕。
宣宗时,白敏中节度西川,辟为从事,后终于刺史任。
大中中,于兴宗任绵州刺史,赋诗寄朝中知友,求亦有诗酬和。
大中九年(855),奉白敏中之命,撰《成都记》五卷,今已佚。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八、《旧唐书·卢携传》、《新唐书·艺文志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唐诗纪事》卷五三。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求。范阳人。宝历初进士。应诸府辟召。位终郡守。
陈君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人。
陈楚子。
宣宗大中中,白敏中镇邠宁,君从为其军都虞侯。
五年,自邠州刺史迁鄜坊节度使、塞门行营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16—约875 【介绍】: 唐桂林阳朔人,字业之,一作邺之。宣宗大中四年擢进士第。曾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懿宗咸通中迁太常博士,历祠部、吏部郎中,洋州刺史。与刘驾为诗友,时称“曹刘”,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邺之,桂州阳朔(今广西阳朔)人。
十年应试九落第,宣宗大中四年(850)始中进士。
与刘驾、李频、李洞、郑谷等为诗友。
曾任天平军节度判官、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刺史、吏部郎中等职。
中年辞官南归,迁居于桂林阜财坊,隐居以终。
事迹散见《新唐书》之《白敏中传》、《高元裕传》与《唐诗纪事》卷六〇、《唐才子传》卷七等。
其诗富有社会内容,风格古朴刚健。
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之于“高古奥逸主”之“升堂”者。
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有《曹邺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曹邺,生卒年不详,字邺之,桂林(今属广西)人。和,屡举进士不第,后为韦悫所知,力荐于礼部侍郎裴休,大中四年(850),登进士第。佐天平节度使幕。咸通中,任大常博士,历主客员外郎、祠部郎中,出为洋州刺史。乾符元年,官吏部郎中。后免官归,卒。与李频、郑谷、张𧏖、李洞等交游。其诗多古风,颇多讽谕之作。有《曹邺诗》三卷,已佚。后人辑《曹祠部集》二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高古奥逸主:孟云卿……升堂六人: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
唐摭言
刘驾与曹邺为友,俱攻古风诗。邺既擢第,而不即出京,俟驾成名同去,果谐所志。
杨沔《曹邺古风诗序》
予尝见曹邺之《监察从兄》、《读李斯传》诸作于选集中,窃谓唐之诗人鲜出其右,恨不多得。去冬,过阳朔衙推,雨岩陈君遗以全帙,凡若干首。其意隽以永,其风肆以则,其欣戚感遇各得乎性情之正,读之不忍去手。
唐才子传
(邺)为《四怨》、《三愁》、《五情》诗,雅道甚古……看榜日上主司诗云:“一辞桂岩猿,九泣都门月。年年孟春至,看花如看雪。”杏园宴间呈同年云:“歧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又云:“忽忽出九衢,童仆颜色异。故衣未及换,尚有去年泪。”又云:“永持共济心,莫起胡越意。”佳句类此甚多,志特勤苦。
《唐诗品》
邺之诗得于乐府古辞,其《四怨》、《三愁》、《五情》之作,盖亦平子之流,综词虽拙,使人忘其鄙近。其受知韦悫,殆不为过。世晚类孤,游从缺丧,遂使幽兰丛委,不能自异于蘼芜间耳。
唐诗归
钟云:此君艳诗好手,以快情急响为妙,而少含蓄;若含蓄则不能妙,选者无处着手矣。采其妙处,则其馀当耐之,此看中晚诗法也。
《诗源辨体》
曹邺(五古)间学六朝,亦无足采。
《五朝诗善鸣集》
邺之诗说得出,说得尽,蕴藉少而透快多,有髓有神,少肤少肉。
费密《曹邺诗序》
曹邺诗,世所谓晚唐格卑者也。然此等诗亦安得都废?……读晚唐诗,当观其法之所自变,不取其辞;当观其意之所专注,不仿其声。合百家之风骨,以成一美。至于求雄浑而粗疏,欲藻丽而芜秽者,尤宜考邺辈诗以涤除之,使进于岑、韦、储、柳之姿态。
《龙性堂诗话初集》
晚唐之曹邺,中唐之孟郊也。逸情促节,似无时代之别。
石洲诗话
曹邺、刘驾,古诗皆无足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毗陵人。
初为昆山尉。
宣宗时官州刺史。
工诗,尤善乐府。
白敏中、崔元式、韦琮友善。
有《集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宣宗时人。
曾任昆山县尉,累官刺史。
白敏中、崔元式、韦琮等人善。
绮庄博学,于诗尤擅乐府。
聚书颇富,曾作类事之书《昆山编》。
事迹散见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一、《唐诗纪事》卷五四、《嘉靖昆山县志》卷五。
新唐书·艺文志》三、四分别著录《集类》100卷、《刘绮庄集》10卷,今皆佚。
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唐诗汇评
刘绮庄,生卒年详,毗陵(今江苏常州)人。
初为昆山尉,大中中官州刺史。
善乐府,与白敏中、韦琮等友善。
有《刘绮庄集》十卷,又著《集类》一百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二首。

作品评论

龚明之中吴纪闻
唐人刘绮庄为昆山尉,研穷古今缃帙,所积甚富,尝分类应用事注释于下,如《六帖》之状,号《昆山编》,今其书尚传。
唐诗纪事
绮庄,尤善乐府,尝守藩服,与白敏中、崔元式、韦琮相知,宣宗时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义兴人,徙居河南,字大直。蒋系弟。登进士第。宣宗大中二年,为史馆修撰,知制诰。历迁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判户部。帝雅信爱伸,每见,必咨天下得失。未几,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懿宗即位,兼刑部尚书。咸通二年,出为河中节度使,徙宣武。后以太子太傅致仕。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八
伸字大直。
秘书监乂子。
第进士。
历佐使府。
大中二年入为右补阙史馆修撰。
转驾部郎中知制诰。
白敏中领邠宁节度使。
表伸自副。
加右庶子。
入知户部侍郎。
九年为翰林学士。
进承旨。
十年改兵部侍郎。
判户部。
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解户部。
加中书侍郎。
懿宗立。
兼刑部尚书。
监修国史。
咸通二年出为河中节度使。
徙宣武。
俄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
七年为华州刺史。
再迁太子太傅致仕。
卒赠太尉。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