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省僜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松青,字空万。
姓蔡氏,安陆人。
幼性诚实,喜聆因果。
年方舞勺,便从剃落,栖于沙津清凉寺。
弱冠禀戒于旧口莲华寺,专精毗尼,笃志勤修。
尝受《华严》、《法华》、《涅槃》大乘诸经,知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
故矢志弘扬净土,以令佛为本,及从事游参,诸方尊宿,佥以法器目之。
咸丰九年,始来东山,时章华法席欲坠,沙市耆旧马印川、李星垣辈,举松为住持,请于江陵令张公,一见即相赞许曰:“松禅师神气静穆,不染浮嚣,是诚有道者。
”及入院,见败宇颓垣,荒榛满目,慨然以兴复为己任。
始事叩募,有以秽物予之,松绝不与校,坦然无忤。
虽重耳受块,师德乾唾,方之蔑然,人以是服其雅量,感厥真诚,欣欣乐助。
不二载,佛像庙貌,焕然一新。
三年退谢,尽其所馀,遗之继席,一衣一钵,飘然长往。
首登五台,旋践峨嵋,四年复返沙津,仍栖东山。
四众叩请,更还本寺,因念规制粗定,将专志净修,闭关七载。
一日寺僧上市,马君印川问曰:“松禅师何日出关耶?
”寺僧曰:“未也。
”马君曰:“吾昨于行路见之非邪?
”遂从至寺,见封识如故,乃叹其神异,久之而去。
松生平笃厚,语不妄发,六时礼诵,五十馀年无一日虚度,归依弟子数百人。
尝建涅槃会,垂数十秋。
光绪二十六年佛涅槃日,忽喟然曰:“余于斯会,止于今矣。
”明年春,果示疾,二月十九日,合掌向西,说偈而逝。
寿七十六,腊六十三。
茶毗时,五色火光似莲花飞舞,远近观者,睹此异相,嗟咨无已。
塔于本寺旧藏。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青普,豫章张氏子。
于天顺时主院事,景泰初谢去,专事净修,以西方为归。
寂于成化二年二月朔旦,兴复之功,青有力焉。
释一心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一心者,湘乡杜氏子,投长沙龙象山剃度。
年二十五,受具于宁乡大沩山。
主白霞丈席九载,庙宇重新,百废俱起,移龙潭山,延揽水云,渐兴丛舍。
复兴杲山寺,与映冰相先后,其专志净修亦同。
晚岁礼拜弥陀、观世音像,一日百叩,诵号万声,如是者二十七年,未尝稍间。
主呆山时,会弘法戒,得弟子三百馀人。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九月九日示寂,先期召弟子曰:“吾西方净土日近,尔曹勉之。
”重九午后,焚香诵佛,偶然雷震,西见祥光,端坐而瞑,年七十矣。
释德曙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德曙,字敬止,太和孙氏子。
世业儒素,性契幽间 ,且工吟咏,善绘事。
每游名蓝,累夕留连,不忍舍去。
及年近知命,乃礼云峰心安祝发受戒。
尽弃前业,专志净修
后示微疾,吉祥而化。
著有诗文,偈颂,并《和宗本<山居百韵>》。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法真,字朗如,高安人。
得度于灌溪元文,平时潜心净修,一日与禅者论及无字意,蓄疑久之,豁然有省,诣海幢,礼正月老人机语契合,遂受记莂。
乾隆二十年主席海幢,提倡宗乘,兼宏净愿。
晚岁谢事掩关寺之东偏,专课佛号,寒暑不懈者八年。
以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十二日示寂,先夕召弟子属身后事,及日午,自举净土文,香尽二寸而没。
释心有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又心有,字昙光,亦燕山人,进具于潭柘者也。
寂于光绪三十四年六月朔日,年七十。
生平戒行芳洁,生死同参,尤以洗除尘垢,为净修法门,故数十年,勤持佛号,念兹在兹,无少间坠,直至纯熟,圆明自见。
今同侣中,多能道其精诣云。
释真源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真源,字崇寿。
姓王氏,大兴人也。
赋质孱弱,幼而多病,因许舍身,祈佛福佑。
遂尔靃然,初依广渠城阖隆安寺隆起祝发。
同治四年,受具于都城南法源寺宝珠。
既娴律度,止作兼持,仪容秩秩。
晚岁专志净修,翘首西方,礼诵不辍,自期安养。
会庚子之变,九国联军进逼都城,两官西狩,海内骚然。
初,拳徒倡乱,雠视祆教,多假佛寺以处党侣。
故联军入京,擒斩拳民,焚毁寺宇,而隆安与焉。
当火起时,寺众纷纷避去。
源独慨然曰:“忘身为教,代有高人,不尚苦行,谁明弘旨?
且学佛所以了生死,澈心性。
此而不决,生复何为?
不如壹念西方,与佛俱尽。
”竟證火光于毗卢殿中,时年五十有四。
释宗利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宗利。会稽高氏子。七岁受业于天华。梦往灵芝。谒大智律师。受戒法。智呼宗利名。口吐白珠令吞之。又尝于净定中。神游净土道场。晚还天华。建无量寿佛阁。接待云水。天旱。诣日铸山帝舜祠祈雨。感龙现金色身。雨甘沾足。建炎末。入道味山。题所居曰一相庵。会稽道俗。请师主系念。至第三夜。绘像顶珠。放光大如箕。绍兴十四年正月晦。告弟子曰。佛来迎我也。遂书颂曰。吾年九十头已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掷笔而逝。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宗利,会稽高氏子。
方在龀岁,受业于天华。
既具戒,游姑苏,就神悟学经论。
即入普贤忏室,要期三载。
感亡母示兆,得生善处,又见普贤从空而过,益矢精诚,朝夕罔懈。
已而复往灵芝谒大智律师,增受戒法。
既阐律学,更究净修,照言生平所得,唯此二法门者,利依而行之,皆有所获。
尝于定中神游西方,见宝池莲华祇林境界,因而自喜,愈坚所志。
寻诣新城碧沼寺,专修念佛三昧。
阅十年,复游天台雁荡天封,皆建净土道场。
晚归天华,造无量寿佛阁。
建炎末,入味道山,题所居曰一相庵。
绍兴十四年正月,谓弟子曰:“我见白莲华遍满空中。
”越三日,复曰:“佛来矣。
”即书偈曰:“吾年九十头雪白,世上应无百岁客。
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
”端坐而寂,是日近山人见异僧满山,不知所自云。
释寂鼎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寂鼎,字合吉。
姓王氏,上元人。
专志净修,时感灵应,不使人知。
居恒杜绝外缘,独坐一室,于无尽藏中,人莫测其崖岸,而临事若有先觉。
康熙甲子春,寺将火。
先三日有声,熺熺熇熇,自南来者。
鼎异之,夜见白衣神人,入室诫曰:“师当精进无惧。
”三称而去。
鼎又异之。
三日而灾生,光燄中,若见白衣人,往来指挥。
寺燬殆尽,唯戒台、丈室犹存。
鼎曰:“神诏我精进无惧,意者或将兴复与?
”遂坚立誓愿,三易寒暑,辛苦备尝。
前后殿宇,轮奂并美。
康熙二十四年,又置来安县田租,以供香积,皆苦行所致。
以康熙三十四年正月十日示寂,寿六十七,腊三十八。
主席十有一载,兴修寺宇,多赖其力。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万清,字侣石,晚号山夫。
姓唐氏,楚人也。
将诞,母梦老僧戴笠执杖入其室,明发生儿。
髫年闻持《大悲咒》者,数过即成诵。
比从塾师学,辄慧根潜发。
尝从菩提灵砠乞开示,归而研于私室。
昏夜危坐,倦则面墙。
年二十求出家,投洪福寺礼应知薙染,授以《楞严》读之,至波斯匿王章观河验见处有省,寻诣宝华定庵圆具,既而曰:“持犯束身而已,心地发明,非大匠曷由启迪。
”遂南下参硕揆志于灵隐,谒天岳昼于天童,叩湘翁法于显圣,皆有引入。
庚午秋仲归洪福,应知举赵州无字䛡勘之,清应声颂云:“赵州一无字,古今难辨别。
纵使能辨别,称锤是生铁。
”又举“古宿云:者一片田地分付来多少时,我立地代汝购去,汝作么生。
”清复颂云:“大业不因谋,乾坤铁篴秋。
却妨有欺作,无意割鸿沟。
”应知但瞑目危坐无言,盖心肯之,遂付衣拂。
应知寂后,众请继席。
有废必兴,顿改旧观。
因阅天台止观,誓行般舟三昧,凡九十日。
至庚辰冬,复闭处一室,倏焉三载,偶乘昏倦,就榻假寐,遽跃然掷其衾褥于外,曰:“古人秉睿哲之资尚胁不至席,矧在椎鲁,若不倍进道业,何日而辨?
”人皆叹服。
乙酉春,圣祖南幸,清迓侯漕河,奏对明敏,御书“诞登寺”额赐之。
辛酉,永宁虚席,勉徇众请住院,三载即辞退。
丙申,沐阳官耆延之清凉禅院,结制弘戒,法会之盛一时称最,仍返诞登。
丁酉嘉平朔,复闭户独居,专修净土,有终焉之志。
己亥岁大歉,僧众绝粮,以头碎扉,强而出之,是岁梢 稔,因竭馀财,建大雄殿及藏楼、禅堂、方丈、厨院,次弟落成,更置西庄土田二千馀亩。
雍正庚戌,传席门人,掩关幽室,精进净修
癸丑冬,世宗崇奖佛旨,召赴阙下,与论洞宗,应语响捷。
次日复询之曰:“《传灯录》所说汝宗,至太阳警元几绝,得投子义青出而振之。
今隆替若何?
”清以被毁之故,据实奏之,为之骇异。
乃谕之曰:“朕为汝重建投子,汝可中兴其道,为开山祖乎?
”寻赐紫衣、盂、杖,恩数优渥,字而不名。
明年奉命主灵谷。
乾隆元年,投予庙告成,题曰“慈济”。
二百年久废祖庭,一日兴复出于一言,使洞镫再朗,泉石增煇,非有夙因,曷由致此。
明年夏初,殿脊倒,有声若雷。
又梦见“英端瑞首”四字,谓其徒曰:“吾勿起矣,吾老矣。
安得英且瑞乎,开其端而创其首耳?
后当有兴者。
”因书偈曰:“虚度七十三年,宛如云过大千。
云既归壑,太虚朗然。
”浴馀,易衣坐化,时乾隆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移时顶热如焚,寿七十三,腊五十三,塔于丈人峰下。
清气貌雄伟,广显丰颐。
垂老,面如满月,须发如银,目炯炯有光,人见而敬之。
五坐道场,皆有语录。
所著诗文、偈颂,或劝刻之。
清曰:“佛祖教书,何止汗牛,今多置之,矧吾言乎,徒祸枣栗。
”性好放生,所活尤众。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