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神清

相关人物:共 29 位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张问仁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问仁(1541年—?
),字为春,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匠籍。
顺天府乡试第三十六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六十一名,登二甲第十名进士。
授户部主事。
因张居正曾请他教习其子,后连坐降为兴国州同知,转凤阳通判。
复调顺天,之后升任户部郎中,管理临清钞关。
因病归乡。
有子张捷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39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子正。太宗端拱二年进士。调许田尉,以干练闻。灵夏用兵,转运使命则部送刍粮,入奏称旨。真宗时累官至三司度支副使。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历典七州,更六路使者节,践更中外凡四十七年,所至有声绩。以兵部侍郎致仕。卒谥忠佑,改正惠。
全宋诗
胡则(九六三~一○三九),字子正,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为许田尉。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为京西转运使。
乾兴初知信州。
仁宗天圣中历知福州、杭州、永兴军,累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明道二年(一○三三)知杭州。
景祐元年(一○三四)以兵部侍郎致仕。
宝元二年卒,年七十七。
徽宗宣和间封佑顺侯,理宗淳祐间进正惠公,宝祐初加忠佑(《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九《胡侍郎庙碑阴记》)。
事见《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胡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胡则诗,旧有清嘉庆二十年胡敬辑《宋胡正惠公遗文事迹合录》(又题作《胡正惠公集》,清钞本,藏南京图书馆)。
今参据诸书,得诗七首,重为辑编。
别有诗二首入存目。
全宋文·卷一九六
胡则(九六三——一○三九),字子正,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端拱二年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后知睦州、温州,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真宗幸亳还,擢三司度支副使。出为京西、广西转运使,累迁太常少卿。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杭州、永兴军,以给事中权三司使,通京东西、陕西盐法,人便之。以在河北时假官舟贩盐,后按验出知陈州。逾月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于天下」,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宝元二年六月卒,年七十七,谥忠佑,改谥正惠。见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卷一二),《宋史》卷二九九本传。其后裔辑其诗文为《胡正惠公集》一卷。

人物简介

简介
曹玑(1603—1657)字子玉,号兰皋,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少负隽才,有神童之目,求诗画者无虚日。
明天启四年(1624)举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任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后督临清钞关(税务),警猝至,守兵以粮乏哗,出帑金给之,或危焉,玑曰:“城脱破,金皆敌有也,给兵不胜于资敌乎?
” 因筑城固守,一方赖之,以功晋河南司郎中。
崇祯末,奉命督饷,有惠政。
鼎革后,邑毁于兵,黄毓祺事旋发,人情汹汹惧株连,祸且复起,玑竭力营解,家为之落。
初辟漫园于城南隅,至是屏迹园居,每沈醉, 泣下沾襟,戚戚以死。
著有《碎琴》诸集。
徐正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徐正学,字醇之,号淮南,河南开封府杞县人。
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河南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授中书舍人,擢户部主事,督临清钞关。
历升东昌府知府,甫岁余,即致仕归。
沉酣古籍,日与同志者弹琴赋诗,种竹栽花,有彭泽遗风。
所著《知年馀力》数卷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州府南海人,字稚大。嘉靖二年进士。授仁和知县,嘉靖二十六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被劾罢。有《三洲稿》。
全粤诗·卷二三五
李义壮,字稚大。番禺人。明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进士。初令仁和,寻迁户、礼两部主事。历仕至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工古文词。尝师从湛若水,晚年学业益进。著有《三洲初稿》。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七、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八等有传。
维基
李义壮(1488年—?
年),字稚大,号三洲,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民籍。
治《诗经》,行三,正德五年(1510年)广东乡试第二十名举人,年三十六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五十八名,第三甲第二百四十名进士。
初授浙江仁和县知县,在任三年,擢升户部主事,管理临清钞关,改礼部仪制司主事,历员外郎,十六年(1537年)十一月出为广西督学佥事,二十年二月转湖广副使,兵备辰沅。
二十三年五月升四川左参政,历福建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二十六年闰九月擢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
当时征讨铜仁叛苗,与总督张岳意见相左,二十八十一月被罢职回籍听调。
著有《三洲初稿》十五卷行于世。
宋师程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宋师程,号定门,直隶广平府永年县匠籍。
进士出身。
万历十四年丙戌科会试进士,未殿试,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任归德府推官,多所平反。
擢户部主事,榷临清钞关,为平准法,参用银钞货,不以改折困商。
转郎中,督仓德州,令解纳自为量兑,仓储以裕。
出为嘉兴府知府,举卓异,三十八年(1610年)迁山西太原兵备副使、参政,卒于官,祀乡贤。
陶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黄冈人,字廷献。嘉靖五年进士。累官山西按察使,所至称平。陶仲文以方术得幸,欲圭附己,圭不为所动。
维基
陶圭,字廷献,湖广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人。
嘉靖丙戌进士。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进士。
历户部员外郎,督临清钞关。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任广西桂林府知府。
累官山西按察使。
入祀黄冈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 【介绍】: 宋大名人,号逍遥子。尝居洛阳卖药。太宗至道初,以能诗受召见,赐进士及第,授国子博士。后坐王继恩狱,亡命潜逃。真宗捕得之,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其诗清劲洒脱而落落有致,王禹偁、苏轼皆称赏之。有《逍遥集》。
全宋诗
潘阆(?
~一○○九),字梦空(影印《诗渊》册一页四○九),自号逍遥子(《青箱杂记》卷六),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太宗至道元年(九九五)召对,赐进士及第,为国子四门助教。
真宗时,为滁州参军。
大中祥符二年,卒于泗上。
有《逍遥集》。
事见《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潘阆诗,以《知不足斋丛书》所收《逍遥集》一卷本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苏州市图书馆藏清钞本,参校陈焯《宋元诗会》(简称诗会)。
并从《会稽掇英总集》、《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十一首,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一六三
潘阆(?——一○○九),字逍遥(一说号逍遥子),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人,一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能诗咏,卖药京师,王继恩荐之,太宗召见,赐进士第。寻察其狂妄,追还诏书。或云坐卢多逊党(又言因王继恩下狱),追捕甚急,变姓名,僧服入中条山。咸平中来京兆,收系之,真宗释其罪,授滁州参军,卒于泗州。著《逍遥集》三卷(今有辑本一卷,又有《逍遥词》一卷)。见《湘山野录》卷下,《郡斋读书志》卷四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宋史》卷四六六《王继恩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80 【介绍】: 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全宋诗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濛阳等县。
嘉祐二年(一○五七),入为秘阁校理、判祠部事。
六年,出知常州。
英宗治平初,复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
神宗即位,出知明州。
熙宁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
寻直学士院。
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陈州。
五年,知杭州。
七年,复知陈州。
八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
元丰三年卒,年六十四。
有《古灵先生文集》。
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陈襄诗四卷,以宋刻《古灵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影宋本(简称影宋本,藏上海图书馆)、清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全宋文·卷一○七七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蒲城县主簿,后知仙居、河阳。嘉祐二年迁太常博士,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时曾任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神宗立,奉使契丹,还,出知明州。熙宁二年召为刑部郎中,修起居注,寻知谏院,除侍御史知杂事。踰年为知制诰,还吏部郎中。后出知陈州,旋移知杭州。熙宁八年召还,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迁右司郎中。元丰三年卒。有《郊庙奉祀礼文》三十卷(已佚)、文集二十五卷。见《陈先生墓志铭》(《古灵集》附),《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101 【介绍】: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全宋诗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
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
六年,出知颍州。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三司度支判官。
四年,出为淮南转运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
二年,因奏事不当免。
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
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
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
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
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
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八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复知扬州。
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
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
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
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
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
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为第十五卷。
全宋文·卷一三○八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属福建厦门)人,徙居丹阳(今江苏丹阳)。绅子。庆历二年进士,授宿州观察推官,徙知江宁县,调南京留守推官。皇祐五年召试,除馆阁校勘,历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编定集贤院书籍。出知颍州,迁度支判官,为淮南转运使。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知审刑院。出知婺州,徙亳州。召归,勾当三班院,出知应天府。复知银台司,再出知杭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降知濠州,坐事罢。起知沧州,召判尚书吏部。元祐初。授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改翰林学士承旨。五年三月,拜尚书左丞。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三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出知扬州。绍圣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卒,年八十二。赠司空、魏国公。南宋理宗时追谥正简。尝校订《神农本草》等医书多种,主持研制水运仪象台,著《新仪象法要》,为宋代杰出科学家。又编《华戎鲁卫信录》二百卷。为文驯雅有体,有文集七十二卷。见曾肇《赠司空苏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四○有传。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