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竟脱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960 【介绍】: 五代时僧。应州金城邑人,俗姓韩。幼读儒书,有佐世志。后感梦而投五台山真容院出家。受戒后,辞师诣太原三学院,苦习经论。后晋高祖天福三年,仍归故山。寻名闻丹禁,赐紫,授号通悟。十八年中,供百万余僧。卒于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应州金城韩氏子。
幼习儒。
读书治文。
有经世志。
然每梦。
神人谓己曰。
佛法有缘。
盍从之乎。
乃依真容院法威出家。
诵净名经。
通大义。
因辞师。
往太原三学院。
听维摩上生讲。
随复弘阐。
凡二座。
徒众填委。
俄归乡里。
戴华严经。
六时绕殿。
行道礼佛。
晋天福四年。
诏赐紫衣。
明年赐号通悟。
未几众请临坛度人。
固让不敢当。
众曰。
师解行兼备。
可独善乎。
姑为一出。
阅二三载。
竟脱去。
会上晏驾。
少主即位。
院亦旷方丈席。
勤旧佥以屿宜。
屿曰。
此山四海客游地。
顾厨库窘乏。
诚使一旦坐堂上。
将安所供给。
敢固辞。
众强之。
而后从居。
凡十八年。
如一日。
檀币委输。
饭僧计馀百万。
尝夜失覆经帛。
而云雾俱发。
雪霰交零。
翌日霁。
则帛故在。
岂阴灵假之。
以行变化耶。
显德七年十月示疾。
顾谓弟子曰。
犹龙者厌乎大患。
叹凤者悲于逝川。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言讫蝉蜕。
世寿六十六。
僧腊四十六。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光屿。俗姓韩氏应州金城邑人也。幼读儒书有佐国牧民之志。频有神人梦中警策曰。汝于佛法有大因缘。遂投真容院附法威。侍其瓶锡。谨弟子之职。受具后诵净名经。彻简每至依于义不依语。告喻本师而求听习。威寻许诺。遂诣太原三学院涉乎寒燠。研覈孜孜屡改槐檀。乃讲维摩上生二座。忽谓同志曰。余忆昔年每念依于义。迩栖学院。今讲二经。穷理见性知果验因。得不依教起行免背四依之行乎。俄辞晋水却返故山。戴华严经绕菩萨殿。六时右旋礼佛。时晋高祖握图之三载也。名闻丹禁。遂赐紫衣。明年授号通悟焉。山门僧官与大众坚命临坛。告辞不允。僧官谓曰。师行解兼人独善其己。良璞不剖必见泣血。辞不获已度人三二。载坚求脱免。属少王嗣位院乏主守。大众佥举非屿而谁。辞曰。此山四海客游之所。奈何不出院门有年岁矣。令知供养有何所须。虽免不从自后供施委输。十八年中供百万馀僧。一夕云雾俱发霰雪交零。屿之盖经白练一条可三四尺。忽尔不见。翌日深更。遗练俄还旧所也。盖阴神之送至欤。显德七年庚申岁十月示疾。谓诸子曰。犹龙者厌乎大患。叹凤者悲于逝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言讫如蝉蜕焉。俗寿六十六。僧腊四十六。茶毗于东峰下。取诸灵骨瘗于塔幢。舍利随缘供养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真如,字清远。
姓李氏,利川人,世守农田。
襁褓时,姊负之堕峭壁中,而悬藤护之,竟无恙。
少与群儿,登金山之巅,戏曰:“此处当建梵宇。
”后果如其言,创金沙寺。
稍长,竟脱白于金沙寺。
有月祖者,与真如同出李氏,从父行也。
寻于寺中受具足戒。
年二十,随月祖朝五台,至雒阳病殆,野老延圃治之而愈,频行谓之曰:“后当弘法利生,善自护持。
”珍重别去。
过保阳,参宗庆长老,与制府梁公肯堂一见,而知为法器。
入都往来法华、铁山诸寺,会长椿主人还天目,延之主席。
寺有苦井,化为醴泉,时人叹异,惊为瑞应。
声誉蒸蒸,而名巨乡,若朱文正圭、戴文端衢亨、阮文达元、蒋副宪祥墀、陈侍郎嵩庆诸子,皆乐与酬答,咨问法语。
而张船山、吴兰雪、蒋笙阶,又以诗偈唱和,无虚日。
蔡君镜舫,号称善人,见长椿院宇就圯,出橐重修,比及三年,殿寮彩绚,而主人亦归自天目。
真如退息寿佛寺,众与俱往,蔡君即请主其寺。
又三年,始得城南古刹于荒烟蔓草间,并得寺契于张氏。
蔡君复为鸠工庀材,佛阁、僧房、厨库、廊垣,次第落成,乃移锡住之,时嘉庆十年正月也。
居久之,恐修持或懈,宗风未隆,乃发十大愿,揭之寺壁,有僧不出寺,寺不募缘之语。
又谓明心悟道,禅那为宗,而读《华严》始知富贵,瞻法相乃见精诚。
于是退处静室,阅藏数春,而宗教一贯矣。
已而南游高旻、天宁、金山,至天目而还。
盖自中兴龙泉,已四十二年矣,寂于道光乙巳三月九日,寿七十有二,腊五十有七,塔于寺院。
著有《语录》及《弥陀偈》,其发人深省者有云:“念头空处更须空,到得空空处处通。
若是有些空不了,茫茫业识乱如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