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义解篇十楼烦人。早年业涅槃晚入慧日道场大业初。诏往巴蜀𢯱举艺能。至邛僰。而隋历斯尽。遂屏居弘唱。以谐暮齿。国朝以酂国公窦轨作填。尤所崇礼。武德九年。朝京师。劳问勤渥。工部尚书段纶奏。住所造灵化寺。贞观间。诏入翻经馆。缀文證义。且著馆之序引。以其年卒。春秋七十。慧在绛尝处别院。忽见神人。形质奇诡。致敬于前曰。乞戒勖知事。使勿耕墓。慧犹未及言。后复见。理前事。且谓苟终不语。必杀此僧。即问之。方将耕故冢。于是遽止之。无他。
释三慧。娄烦人。崇履涅槃以为正业。行流河朔名振伊瀍。大业初年。以学功成采。下敕徵入慧日道场。东都晚进玄津通涉。慧有功矣。而神气清严顾盻成则。鼓言动论众所惮焉。帝以通道明机务须扬选。乃敕往巴蜀搜举艺能。属隋运告终寓居邛𤏡。流离从物因事引生。而性绝烦嚣屏居弘业。酂国公窦轨作镇庸蜀。偏所咨崇。服其处静自虚。致斯隆敬异等。慧观时制用。故无虚影。武德九年远朝京阙。敕见劳问任处黄图。工部尚书段纶。宿树善因造灵化寺。钦慧道素上奏任之。时复阐弘重移荥采。颇传笔记。后学称寻。贞观年中召入参译。缀文證义伦次可崇。制翻经馆序。控情置列赡勇丰矣。以其年卒于本寺。春秋七十矣。慧昔在绛州。独处别院感见神童。形质希世。致敬于慧云。屈法师诫勖知事勿耕墓所。言已便隐。初未之为述。后复重来还述前事。若不为语。当打彼僧必至死也。登为问之。乃正耕田中故冢。遂令止之。由是僧侣清晏卒无后患。自非立正处怀。焉使非人投告。故慧之垂训。不许触犯幽显。如所引云。
人物简介
【生卒】:656—713 【介绍】: 唐魏州贵乡人,名震,字元振,以字显。高宗咸亨四年进士。历迁通泉尉、主客郎中。武周大足元年,拜凉州都督,拓境一千五百里。中宗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睿宗立,召为太仆卿,安西酋长有赘面哭送者。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先天元年,出为朔方大总管,筑丰安、定远城。次年,以兵部尚书复拜相。会帝讲武骊山,坐军容不整,流新州。开元元年,起为饶州司马,道病卒。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3 字元振,以字显。排行大。原籍太原阳曲(今山西阳曲东南),祖父徙居于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南)。咸亨四年(673)登进士第,任通泉尉,落拓不拘小节,尝铸钱、掠良人财以济四方。武后召见,奇之,上《古剑歌》(一名《宝剑篇》),武后甚为嘉赏,授右武卫胄曹右控鹤内供奉。历官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太仆卿等职,后为宰相。守边时,军威大振,边患平息。后因诛太平公主有功,进封代国公。玄宗时因军容不整,流放新州,旋改饶州司马,病死于途中。生平详见张说《郭代公行状》、新旧《唐书》本传。其诗慷慨雄迈,深受杜甫赞扬。《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唐诗汇评
全唐文·卷二百五郭震(656-714),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康慨任侠,少有奇志。咸亨四年(673)登进士第,复中拔萃科,授通泉尉。武后索其文章,上《宝剑篇》,后览之嘉叹,授右武卫铠曹参军,使吐蕃。累迁凉州都督、金山道行军大总管。入朝,相睿宗。开元元年,以诛萧至忠等功,封代国公。出为朔方道大总管。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坐军容不整,流新州。寻起为饶州司马,道卒。有《郭元振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震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人。举进士。授通泉尉。唐休璟破吐番。元振参预其谋。以功拜主客郎中。睿宗景云二年累官至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馆陶县男。以诛太平公主功进封代国公兼御史大夫。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未行。元宗于骊山讲武。坐军容不整流新州。寻以旧功起为饶州司马。道病卒。开元十年追赠太子少保。
作品评论
唐人歌行烜赫者,郭元振《宝剑篇》、宋之问《龙门行》、《明河篇》、李峤《汾阴行》、元稹《连昌辞》、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卢令《月蚀》、李贺《高轩》,并惊绝一时。《载酒园诗话又编》
《宝剑篇》英气逼人,自是磊落丈夫本色。独其乐府诗,又何凄艳动人也。谁谓儿女情长,则英雄气短乎?
人物简介
【生卒】:671—713 【介绍】: 唐定州安喜人,字澄澜。崔仁师孙。第进士。为左补阙。中宗神龙初,桓彦范等引为耳目,令伺武三思动静。湜见三思势大,反附三思,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中宗景龙中,依上官婉儿、韦后及安乐公主,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典选纳赂,贬江州司马,改襄州刺史。韦氏称制,复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景云中又附太平公主,进为中书令。玄宗立,太平公主被杀,湜亦赐死。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1—713 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少以文辞知名,弱冠举进士,累转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迁殿中侍御史。中宗神龙初(705)转考功员外郎。佞附武三思,骤迁中书舍人。历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景龙三年(709),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御史劾奏,贬襄州刺史。未几,入为尚书左丞。韦氏称制,复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为华州刺史。俄又入为太子詹事。为太平公主所引,复迁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先天元年(712),拜中书令。二年,以预逆谋,流徙岭外,行至荆州,赐死。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诗1卷。《全唐诗》存诗39首,《全唐诗外编》补诗5首,以应制奉和酬赠之作为多。唐诗汇评
崔湜(671-713),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弱冠登进士第,累擢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附武三思,中宗神龙初,自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又附上官昭容,景龙二年自兵部侍郎拜吏部侍郎,寻转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坐赃眨襄州刺史。未儿,入为尚书左丞。韦后临朝,复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为华州刺史,俄拜太子詹事,私附太平公主,复为相,官至中书令。玄宗立,流岭表,以曾预逆谋,赐死荆州驿中。《全唐诗》存诗三十八首。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湜字澄澜。闾州刺史仁师子。第进士。神龙初累擢考功员外郎。桓彦范当国。引湜使伺武三思奸谋。湜反以彦范计告三思。骤迁中书舍人。景龙二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李尚隐所劾。贬襄州刺史。韦氏称制。复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拜中书令。元宗将诛萧至忠。召湜对问。失旨。徙海外。宫人元氏称尝与湜密谋进酖。乃追湜赐死。年四十三。
作品评论
(湜)与弟液、澄、从兄淮并以文翰居要官。……湜执政时,年三十八,尝暮出端门,缓辔讽诗。张说见之,叹曰:“文与位尚可致,其年不可及也。”《载酒园诗话又编》
初唐应制,千口一声,唯崔澄澜力自振拔,与崔(融›、李(峤)较,文翎锦翰中,一抟霄翮也。
人物简介
【生卒】:684—762 【介绍】: 唐高州良德人。冯盎曾孙。宦官高延福养为子,改姓高。为宦官,玄宗时知内侍省事,四方奏事均经其手,颇能谨慎从事,进封渤海郡公,宠任极专。肃宗为太子时,以兄礼事之。累官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安史乱起,随玄宗入蜀。肃宗上元元年被放巫州,两年后赦归,病死途中。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粤诗·卷一一
高力士(六八四 — 七六二),潘州(今属信宜)人。冯盎之曾孙。父君衡以获罪,家被籍没,力士幼随母移居泷州。武则天圣历元年(六九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为阉儿,敕留给事左右,坐累逐出之。内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遂冒其姓。岁馀,复入禁中。善传诏令,授宫闱丞。唐中宗景龙中,玄宗在藩,力士倾心附结,及平韦氏,升储位,奏力士属内坊,擢内给事。玄宗即位,力士以诛萧、岑等功,加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四方进奏,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肃宗在东宫,亦兄事之。帝曰:“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天宝初,拜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玄宗幸蜀,力士从之,进齐国公。还京后,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五百户。后为李辅国所构,长流巫州。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赦还,见二帝遗诏,北望号恸,呕血而卒。以护卫先帝功,敕还其官,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旧唐书》卷一八四、《新唐书》卷二○七有传。诗一首。
人物简介
【生卒】:?—731 【介绍】: 唐时高丽人。事玄宗于东宫,知鸟驼鹰狗等坊。参与诛萧至忠等,以功进辅国大将军,封霍国公。初奉公正直,不避权贵。既得志,遂求为兵部尚书,帝不许。后移书太原索甲仗,贬瀼州别驾,寻诏缢杀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