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裴垍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10 首
翠华驰道草萧萧,深院无人锁寂寥。
多少荣花留物语,白头宫女说先朝。
注:神武起日向,建都橿原,即畿内大和境。后迁徙不一,多在大和。(日本读大倭大和音为耶马台,故《魏志》称为耶马台国。以日本为国号,自孝德始。)至桓 武帝都平安城,为今西京,定鼎千余年矣。明治二年,乃迁东京。銮舆西幸,偶一驻跸而已。谨案《使东述略》曰:“西京以山为城,无垣郭雉堞,周环数十里,有 贺茂川萦贯其中。过故宫,守吏导人。有紫宸殿,殿屏图三代、汉、唐名臣像。循殿西行,过曲廊,涉后园。落叶满阶,鸣禽在树。有瀑名青龙,水喧石罅,泠泠然 作琴筑声。静对片时,尘虑俱息”云。《荣花物语》,出才嫔赤染卫门手,皆纪藤原道长骄奢之事。道长三女为后,故多叙宫壶。
西山凝望耸岧峣,宪府中开爽气摇。
历乱鹅群随䌽笔,蹁跹凤翥下青霄。
河滨岂合当题品,院宇真看动斗杓。
千载伫瞻从此始,况堪棠荫见文饶(李文饶唐代名臣有文饶集行于世)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乃立宗庙。以安神明。德厚流光。追养继孝。顺而下之曰义。等而上之曰仁。国家稽合礼文。损益前载。崇功贵仕。得祠四室。于王制酌诸侯二昭二穆之义。于祭统见君子尽志尽物之诚。惟太尉中书令南康郡王。懿文经武。保合昌运。左右德宗。格于皇天。始恢陇坻之旅。终化岷峨之俗。贵为上公。位极元台。克肆忠力。乃图孝享。作新庙于京师大安里。古者扬其功烈。铭于祭器。近古以鲁钟卫鼎。追琢先德。不若镂文字于丽牲之碑之为详也。乃谨而书之云。公姓韦氏。京兆杜陵人。自扶阳重侯用经明至宰相。后裔蕃昌。德与位偕。积十六叶。至六代祖范。字元礼。以字行于代。仕周为车骑大将军。入隋为沂州刺史。启土郿城。易名曰庄。实生孝恪。雅有文宪。武德初由侍御史为洛州别驾。生司农府君讳机。为第一室。端诚正志。休有厥声。专对出疆。艰贞复命。著西征记以献。太宗嘉之。剖符澶州。修起儒术。三典卿曹。陟降屯夷。操持贵倖。不避彊禦。善理宫室。得其时制。史氏书之。为唐名臣。以夫人陇西郡君辛氏配。司农生坊州府君讳馀庆。为第二室。清和修洁。履道不回。历右饶卫兵曹参军。以至二千石。以夫人武功苏氏配。坊州生赠太子少保府君讳岳。为第三室。方严贞干。政事修明。在武后时。以直忤旨。由太原令移佐睢阳。出入四纪。绩宣中外。历殿中监。剖符八州。庐海潮虢。眉徐卫陜。所至之邦。有威有怀。凡再追命。以夫人扶风郡夫人窦氏配。少保生赠太子太师府君讳贲。为第四室。盛德循行。含章自牧。历蓝田尉。淑声流闻。上纂崇厚。下贻风训。凡三追命。以夫人凉国太夫人段氏配。噫嘻。自扶阳至郿城。积丕烈于前史。自考庙至显考庙。流炽昌于后叶。列于禘尝。储厥义方。故南康郡王苞五常。贞四教。秉灵杰。出含道。中立初誓偏师。建奇功。捍大患。立大节。以儒衣法冠授律凿门。佩亚相之印绶。修元侯之节制。就加宗工。入掌金吾。抚征全蜀。命赐备厚。由地官转天官。参总端右。平章宰政。进中书令。加司徒太尉。戚钺秬鬯。銮旂雕戈。有严有翼。乃蔚乃赫。忠厚博大以阜俗。信廉仁勇以成师。南蛮纳邸。西羌解辫。象胥译戎捷。乐府陈夷歌。守正持重。推诚毕力。开地通道者九千馀里。生聚教训者二十一年。天文纪功。刻在金石。暨德宗弃天下。太上居谅闇。危言急病。体国忘身。毅然君子之道。卓尔大臣之节。永贞元年秋七月。考终命于理所。策赠太师。有司奏谥曰忠武公。自庙成距今。凡八年矣。以公天子守臣。安危注意。不得视涤濯。承吉蠲。而元兄国子司业聿。实奉朝请。荐其常事。孝友而才。称于士林。初公之仲兄曰晕。屯田员外郎赠邓州刺史。叔氏曰肇。太子左庶子兼御史大夫赠左散骑常侍。咸以器望而延褒锡。公之夫人赠魏国夫人张氏。其祖祢与外王父。皆秉国均。为天下华腴。嗣子工部员外郎行立。衔恤无怙。齐丧中礼。大凡四庙之支。旁尊偫从。烜赫昭融。不可胜书。至若质明光近。沐浴盛服。虚中以理嘉荐。匪懈而无违心。大糦沈齐。馨香条鬯。既思其志意。若闻乎容声。洞洞乎。属属乎。有以见举十伦而备百顺。昔素王之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其斯之谓乎。司业悼手足之凋落。感春秋以悽怆。永怀明发。俾篆斯文。铭曰。
新庙有侐,静深奕奕。
孝孙匪懈,元衮赤舄。
洪阀章章,乃侯乃王。
汉称扶阳,唐有南康。
二十三叶,沛然蕃昌。
四室崇崇,斯焉享尝。
烈烈南康,温良能断。
谋猷樽俎,文武桢干。
汧岐之西,祲沴销散。
井络之下,天文昭焕。
抚封全归,冥漠德辉。
聿修孝享,家法无违。
以昭以穆,以嗣以续。
和气婉容,苾芬烹熟。
子孙小大,罔不祗肃。
神之听之,报以介福。
引用典故:含香
婺女星边气不秋,金华山水似瀛州。
含香太守心清净,去与神仙日日游。
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
三十里有馆,有馆名芳溪
荒邮屋舍坏,新雨田地泥。
我病百日馀(一作馀日),肌体顾若刲
气填暮不食,早早掩窦圭
阴寒筋骨病,夜久灯火低。
忽然寝成梦,宛见颜如圭
似叹久离别,嗟嗟复悽悽。
问我何病痛,又叹何栖栖。
答云痰滞久,与世复相暌。
重云痰小疾,良药固易(一作宜)
前时奉橘丸,攻疾有神功。
何不善和疗,岂独头有风
殷勤平生事,款曲无不终。
悲欢两相极,以是半日中。
言罢相与行,行行古城里。
同行复一人,不识谁氏子。
逡巡急吏来,呼唤愿且止。
驰至相君前,再拜复再起。
启云吏有奉,奉命传所旨。
事有大惊忙,非君不能理。
答云久就闲,不愿见劳使。
多谢致勤勤,未敢相唯唯。
我因前献言,此事愚可料。
乱热由静消,理繁在知要。
君如冬月阳,奔走不必召。
君如铜镜明,万物自可照。
愿君许苍生,勿复高体调
相君不我言,顾我再三笑。
行行及城户,黯黯馀日晖。
相君不我言(一作握我手),命我从此归。
不省别时语,但省涕淋漓。
觉来身体汗,坐卧心骨悲。
闪闪灯背壁,胶胶鸡去埘
倦童颠倒寝,我泪纵横垂。
泪垂啼不止,不止啼且声。
啼声觉僮仆,僮仆撩乱惊。
问我何所苦,问我何所思。
我亦不能语,惨惨即路岐。
前经新政县,今夕复明辰。
窴窴满心气,不得说向人。
奇哉赵明府,怪我眉不伸。
云有北来僧,住此月与旬。
自言辨贵骨,谓若识天真
谈游费闷(一作閟),何不与逡巡?
僧来为予语,语及昔所知。
自言有奇中(奇中:意想不到地说准或猜中。),裴相未相时。
读书灵山寺,住处接园篱。
指言他日贵,晷刻似不移。
我闻僧此语,不觉泪歔欷(去声)
因言前夕梦,无人一相谓。
无乃裴相君,念我胸中气。
遣师及此言,使我尽前事。
僧云彼何亲,言下涕不已。
我云知我深,不幸先我死。
僧云裴相君,如君恩有几。
我云滔滔众,好直者皆是。
唯我与白生(白生:指白居易,元稹最亲密之朋友,与元稹俱曾受知于裴垍。),感遇同所以。
官学不同时,生小异乡里。
拔我尘土中,使我名字美。
美名何足多,深分从此始(21)
吹嘘莫我先(22),顽陋不我鄙。
往往裴相门,终年不曾履。
相门多众流,多誉亦多毁。
如闻风过尘,不动井中水。
前时予掾荆(23),公在期复起。
自从裴公无,吾道甘已矣。
白生道亦孤,谗谤销骨髓。
司马九江城(24),无人一言理(25)
为师陈苦言,挥涕满十指。
未死终报恩,师听此男子。
⑴ 蓬州: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南。《通典·州郡五》:“蓬州,古巴国之地……后周置蓬州(原注:因山以为名),隋初郡废……大唐复置蓬州,或为咸安郡。”
⑵ 芳溪:馆驿名,故阯在今四川省仪陇县南。
⑶ 刲:割。《广韵·齐韵》:“刲,割。”形容肌肤如刀割般疼痛。
⑷ 窦圭:即圭窦,形状如圭之墙洞。《左传·襄公十年》:“荜门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杜预注:“圭窦,小户,穿壁为户,上锐下方,状如圭也。”
⑸ 颜如圭:犹颜如玉。圭,圭之古字,玉之一种。
⑹ 易:原作“宜”,据蜀本、卢本、杨本、董本、全诗改。
⑺ 予顷患痰,头风踰月不差,裴公教服橘皮朴硝丸,数月而愈。今梦中复徵前说,故尽记往复之词
⑻ 冬月阳:《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阳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⑼ 铜镜:古代照面之用具,铜制,一面磨光发亮以照面,另面多铸花纹。直至近代,玻璃镜出现后,才逐渐被取代。
⑽ 高体调:谓以高格调相标榜。体调,犹格调。
⑾ 胶胶:鸡鸣声。《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埘:在墙壁上凿洞以成之鸡窝。《尔雅·释宫》:“鸡栖于弋为桀,凿垣而栖为埘。”
⑿ 新政县:属阆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南部县东南新政镇。《旧唐书·地理四·剑南道》(卷四一):“新政:武德四年分南部、相如两县置。”
⒀ 窴窴:同填,充满。《玉篇·穴部》:“窴,今作填。”《广韵·先韵》:“填,满也。”
⒁ 赵明府:名未详,当是新政县县令。明府,指县令。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唐人则以明府称县令……既称令为明府,尉遂曰少府。”
⒂ 贵骨:主富贵之骨相。古人认为,人之骨骼、形体、相貌等与人之富贵休咎密切相关,察看其骨相,可预知其未来。
⒃ 天真:事物之天然性质或本来面目。
⒄ 闷:原作“閟”,据蜀本、杨本、董本、马本改。
⒅ 灵山寺:又名凤凰寺、报忠寺,故阯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
⒆ 官学:旧时官府设立之学校。唐代之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皆属官学。此指在官学就读。
⒇ 多:重视。《汉书·张耳陈馀传》:“张王已出,上多足下,故赦足下。”颜师古注:“多,犹重也。”
(21) (一作治)。(始:原作“治”,据蜀本、卢本、杨本、董本、全诗改)
(22) 吹嘘:原指言论有所抑扬,后多指为推荐某人而加以称扬。《后汉书·郑太传》(卷七十):“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李贤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谈论有所抑扬也。”
(23) 掾荆:指被贬江陵士曹参军。掾,见卷2《竹部》注。荆,江陵府属古荆州,故云。
(24) 司马:指任司马官职。司马,见卷3《野节鞭》注。九江:江州之别称,今属江西。《旧唐书·地理三》(卷四十):“江州中:隋九江郡,武德四年平林士弘,置江州……天宝元年改为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江州。”
(25) 理:申辩,辩白。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下邽令笞外按小儿,系御史狱,公上疏理之,诏释下邽令,而以华州刺史为大理卿。”
临淄英武摧群凶,美政开元继太宗。
台阁名臣刺州郡,人情和洽多年丰。
历年既多心渐侈,国事无端寄杨李。
长安一骑荔支红,万姓那知作疮痏。
渔阳鼙鼓太无情,入蜀青骡辛苦行。
谁将《夜雨淋铃曲》,更作朝元奏乐声。
按:此戒耄荒以后,任奸邪,宠女谒也。
裴垍 南宋 · 金朋说
七言绝句
竭诚佐理奖言司,先正君心帝者师。
举荐不为盲宰相,尽供乃职日孜孜。
龙魔赋 北宋 · 李廌
陟神嵩之岝崿兮,背东址之陂陁。
蹑缘云之磴以左旋兮,上有绝壁之嵯峨。
畜云雨之液以潴聚兮,不为斯干;
钟烟岚之秀以蕴结兮,菀为卷阿。
幽然九潭,黯然澄波。
有九龙各居其渊,龙姥字之,故驯以讹。
维龙之姥,神变实多。
或为封豕,或为长蛇。
或为大厉,或为姣娥。
匪噬匪毒,喜为戏魔。
潭滨之民,习于见闻。
匪苟为魔,必魔令人。
比有大士,习于桑门。
精进甚勇,岁月已勤。
诛茅为庐,介于潭滨。
龙忌且媢,义弗肯宾。
肆其愤心,喷为怒雷。
雷电驰骋,风雾纠纷。
日月藏辉,宇宙为昏。
俄为巴蛇,千寻雪鳞。
摇毒怒视,烟飞火燃。
锯牙舟腹,巨象可吞。
欲魔若人,望户以奔。
首大于户,进不可前。
舌如虹蜺,其利如鋋。
忽摇摇而入户兮,噬顶领而垂涎。
彼方屏气听息,宴坐安禅。
游心于无我,寄我于自然。
天地皆定,万物不迁。
何生何死,何丧何全。
观者为慄,定观自安。
龙悟其妄,辄悔而悛。
恍兮忽失,盖惭以旋。
嗟夫!
天用莫如龙兮,介虫之君。
动而天通兮,致雨而兴云。
以变以化兮,乃为魔而甚勤。
妄喜妄怒兮,何自悔其能神。
恃不可以制畜,故恣戾而匪循。
乌在其能潜能跃,能飞能伏,而比德于圣人。
潭滨之民曰:凡魔之族,讵止龙哉。
纷纷斯世,多恶端正。
令能相竞,名能相胜。
势相盛,功相病。
其魔有甚于龙姥,厥口善污于贤圣。
或忌人德,或恶人修。
翕訾张侜,覆用为仇。
四国流言于姬旦,宋桓施厄于尼邱。
市人毁参而疑曾母,臧仓沮孟而止鲁侯。
乐侯丧成功于即墨,武安赐槃剑于杜邮。
乃及绛侯安汉,疑行县而为乱;
条侯襄难,谓地下之必叛。
董相祸兴于步舒,贾傅被抑于绛灌。
陈甘沮功于稚圭,萧刘遭谗于恭显。
燕盖毁霍,薏苡诬援。
唐名臣,亦多间隙。
无忌元舅,敬宗罔以大逆;
郑公忠良,彦博浼以形迹。
德宗猜忌,武照罗织。
卢杞蔽贤,高阉谮白。
李西平之勇智,延赏败其谋;
赞皇公之刚明,僧孺毁其绩。
故小人之为魔,惟必累于正直。
魔正直之一二,胜庸凡之累百。
其心曰魔于庸常,我魔匪强。
惟魔正直,可使彼伤。
彼方砥砺,日务自异。
魔之何如,恐异于己。
魔之遂屈,乃协厥意。
魔之益励,终异厥类。
吾闻是言,有感余志。
以魔为师,维魔之畏。
俯仰天地,奚怍奚愧。
赐环纪恩 其二 明末 · 陈子壮
七言律诗
豢养君恩涕泪馀,中兴犹复问樵渔。
天怜部党俱弛禁,人喜名家渐拜除。
咨访辄当裴垍识,疏慵无籍子公书。
而今一忆元都树,未信刘郎恨不如。
邺侯是唐代名臣,叹衣披一品,骨抱九仙,仅作山中宰相;
傅说为商家良弼,痛泪落琼瑰,身骑箕尾,空瞻天上神仙。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