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贺知章

相关人物:共 39 位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6—667 【介绍】: 唐僧。润州丹徒人,一说湖州长城人,俗姓钱。高祖武德中,依智首法师习律。后入终南山,居白泉寺,与处士孙思邈结交。世称为“南山律师”,遂为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创始人。长安西明寺初就,诏充上座。敕与玄奘法师译经,负责润文。懿宗时,追谥澄照。著述甚多,有《集古今佛道论衡》、《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唐贞观内典录》、《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等。
全唐文·卷九百九
道宣俗姓钱氏。丹徒人。一云长城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父申。陈吏部尚书。九岁依智頵律师出家。年十六从智首律师受具。隋大业中。西明寺初就。诏充上座。龙朔中住京兆崇义寺。乾封二年卒。年七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钱氏。
丹徒人。
一云长城人。
广陵太守让之后。
考申陈吏部尚书。
母梦月贯怀而娠。
又梦梵僧语之曰。
汝所娠者。
即梁之僧祐。
僧祐即南齐之僧护也。
宜从出家。
崇树释教。
九岁能文辞。
十五岁习诸经律。
十六岁出家。
依智頵律师。
受业日严寺。
弱冠感舍利现宝函中。
隋大业间。
从智首律师受具。
武德中。
仍习律焉。
才听一过。
即欲脩禅。
頵师呵曰。
夫适遐自迩。
因微知章
脩舍有时。
功愿须满。
未宜遽去律也。
久之乃始习定慧于终南山之仙掌谷。
所居乏美饮。
或过而指其地曰。
此可以井。
凿之。
仅深尺馀。
而水足用。
后因寺之。
而号以白泉。
俄徙崇义精舍。
又徙丰德寺。
尝独坐。
神人告曰。
清官村故净业寺地也。
构而居之。
可以成道。
又筑辟而徙焉。
贞观中。
隐于沁部之云室山中。
在终南时。
群龙化为男女之形。
以礼谒。
沙弥或顾盻。
起妄念者。
龙怒将攫搏之。
寻悔吐毒井中。
及去戒宣。
且勿汲。
乃封闭至今云。
时处士孙思邈。
与宣游林下密甚。
会天早。
西域僧请于朝。
结坛祈雨昆明池上。
昆明池水。
日缩数尺。
宣夜方行道。
忽有老人。
状颇仓卒。
前拜曰。
弟子昆明池龙也。
无雨盖天数。
初非弟子所敢为。
今胡僧将取弟子所守之宝。
而欺天子以祈雨。
是使弟子。
命在旦夕。
惟和尚慈悲加护。
宣曰。
胡僧虽贪。
而杀吾类也。
岂相扼哉。
孙先生仁者。
汝往求救。
庶几其怜汝而救矣。
老人扣思邈。
如宣指。
思邈曰。
吾闻昆明池龙宫。
有神方三十首。
能以予我。
当汝救也。
老人曰。
此帝命不许辄传。
事急矣。
固何所吝。
顷之方至。
思邈谓老人曰。
汝还无惧。
自尔池水大涨。
竟数日溢岸。
若其他有送异华。
而久不变香色者。
有送季孟梨柰果。
而味异世间者。
有送物一包曰棘林香者。
至于筑坛。
而长眉之僧谈论。
足跌而年少之士扶持。
传祇桓图经。
致佛牙舍利。
天童左右给侍。
天人往来议论。
其显化冥感可思议哉。
西明寺成。
充上座。
与三藏奘公翻译。
例送舍利。
建塔扶风无忧王寺。
皆奉诏。
撰法门文记。
广弘明集。
续高僧传。
三宝录。
羯磨戒疏。
行事钞。
义钞等。
二百二十馀卷。
乾封二年十月三日。
安坐而化。
寿七十二。
腊五十二。
窆于坛谷石室。
宣平生三衣皆苧。
一食唯菽。
杖锡以行。
敷具而坐。
三果梵僧赞曰。
自佛灭后。
像法住世。
行毗尼者。
唯师一人而已。
咸通十年。
诏谥澄照。
塔号净光。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道宣。姓钱氏。丹徒人也。一云长城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洎太史令乐之。撰天文集占一百卷。考讳申。府君陈吏部尚书。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盛德百代君子万年。母娠而梦月贯其怀。复梦梵僧语曰。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祐则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宜从出家崇树释教云。凡十二月在胎。四月八日降诞。九岁能赋。十五厌俗诵习诸经。依智頵律师受业。洎十六落发。所谓除结非欲染衣。便隶日严道场。弱冠极力护持专精。克念感舍利现于宝函。隋大业年中从智首律师受具。武德中依首习律。才听一遍方议修禅。頵师呵曰。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修舍有时功愿须满。未宜即去律也。抑令听二十遍。已乃坐山林行定慧。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所居乏水。神人指之穿地尺馀。其泉迸涌。时号为白泉寺。猛兽驯伏每有所依。名华芬芳奇草蔓延。随末徙崇义精舍。载迁丰德寺。尝因独坐。护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闻斯卜焉。焚功德香行般舟定。时有群龙礼谒。若男若女化为人形。沙弥散心顾盻邪视。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寻追悔吐毒井中。具陈而去。宣乃令封闭。人或潜开往往烟上。审其神变或送异华一奁。形似枣华大如榆荚。香气馝馟数载宛然。又供奇果季孟梨柰。然其味甘其色洁。非人间所遇也。门徒尝欲举阴事。先是潜通。以定观根随病与药。皆此类者。有处士孙思邈。尝隐终南山与宣相接。结林下之交。每一往来议论终夕。时天旱。有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诏有司备香灯供具。凡七日池水日涨数尺。有老人夜诣宣求救。颇形仓卒之状。曰弟子即昆明池龙也。时之无雨乃天意也。非由弟子。今胡僧取利于弟子。而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宣曰。吾无能救尔。尔可急求孙先生。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诉再三云。宣律师示我故敢相投也。邈曰。我知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能示余余乃救尔。老人曰。此方上界不许辄传。今事急矣。固何所吝。少选捧方而至。邈曰。尔速还无惧胡僧也。自是池水大涨数日溢岸。胡僧术将尽矣。无能为也。及西明寺初就。诏宣充上座。三藏奘师至止。诏与翻译。又送真身往扶风无忧王寺。遇敕令僧拜等上启朝宰。护法又如此者。撰法门文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三宝录羯磨戒疏行事钞义钞等二百二十馀卷。三衣皆纻一食唯菽。行则杖策坐不倚床。蚤虱从游居然除受。土木自得固己亡身。尝筑一坛。俄有长眉僧谈道知者。其实宾头卢也。复三果梵僧礼坛。赞曰。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毗尼唯师一人也。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言钞文轻重仪中舛误。皆译之过非师之咎。请师改正。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又有天人云。曾撰祇洹图经。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宣苦告口占。一一抄记上下二卷。又口传偈颂号付嘱仪。十卷是也。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人睹天童给侍左右。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久矣宣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俄授于宣。宣保录供养焉。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谓宣曰。律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苞云。是棘林香。尔后十旬安坐而化。则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春秋七十二。僧腊五十二。累门人窆于坛谷石室。其后树塔三所。高宗下诏令崇饰图写宣之真。相匠韩伯通塑缋之。盖追仰道风也。宣从登戒坛及当泥曰。其间受法传教弟子可千百人。其亲度曰大慈律师。授法者文纲等。其天人付授佛牙。密令文纲掌护持去崇圣寺东塔。大和初丞相韦公处厚。建塔于西廊焉。宣之持律声振竺乾。宣之编修美流天下。是故无畏三藏到东夏朝谒。帝问自远而来得无劳乎。欲于何方休息。三藏奏曰。在天竺时常闻西明寺宣律师秉持第一。愿往依止焉。敕允之。宣持禁竖牢扪虱以绵纸裹投于地。三藏曰。扑有情于地之声也。凡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矣。至代宗大历二年敕此寺三纲。如闻彼寺有大德道宣律师。传授得释迦佛牙及肉舍利。宜即诣右银台门进来。朕要观礼。至十一年十月敕每年内中出香一合。送西明寺故道宣律师堂。为国焚之祷祝。至懿宗咸通十年。左右街僧令霄玄畅等上表乞追赠。其年十月敕谥曰澄照。塔曰净光。先所居久在终南。故号南山律宗焉。天宝元载灵昌太守李邕。会昌元年工部郎中严厚本各为碑颂德云。 系曰。律宗犯即问心。心有虚实故。如未得道。起覆想说则宜犯重矣。若实有天龙来至我所而云。犯重招谤还婆罗汉同也。宣屡屡有天之使者。或送佛牙或充给使。非宣自述也。如遣龙去孙先生所。岂自言邪。至于乾封之际。天神合沓或写祇洹图经付嘱仪等。且非寓言于鬼物乎。君不见十诵律中诸比丘尚扬言。目连犯妄。佛言。目连随心想说无罪。佛世犹尔。像季嫉贤斯何足怪也。又无畏非开元中者。贞观显庆已来莫别有无畏否。
神僧传·卷第六
释道宣。姓钱氏。丹徒人也。初母妊而梦月贯其怀。复梦梵僧语云。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祐则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宜从出家。既弱冠极力护持专精克念。感舍利现于宝函。乃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所居之水神人指之。穿地尺馀其泉迸涌。时号为白泉寺。猛兽驯伏每有所依。名花芬芳奇草蔓延。隋末迁丰德寺。尝因独坐。护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闻斯卜焉。焚功德香行般若舟定。时有群龙礼谒。若男若女化为人形。沙弥散心顾盻邪视。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寻追悔吐毒井中。具陈而去。宣乃令封闭。人或潜开往往烟上。审其神变或送异花一奁。形似枣花大如榆荚。香气馝(蒲必切)馞(蒲骨切)数载宛然。又供奇果李杏梨柰。然其味甘其色洁非人间所遇也。门徒尝欲举阴事。先是潜通。以定观根随病与药。皆此类也。宣尝筑一坛。俄有长眉僧谈知道者。复三果梵僧礼坛。赞曰。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唯师一人也。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言钞文轻重仪中舛误皆译之过非师之罪。请师改正。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又有天人云。曾撰祇洹图经。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是也。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人睹天童给侍左右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趺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久矣。宣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俄授于宣。宣保銶供养焉。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谓宣曰。律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包云。是棘林香。尔后十旬安坐而化。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春秋七十二。僧腊五十二。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钱。
丹徒人。
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
盛德百代。
母娠而梦月贯怀。
复梦梵僧语曰。
汝所妊者。
即梁朝僧祐律师。
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
宜从出家。
四月八日降诞。
九岁能赋十五厌俗。
诵习诸经。
依智頵律师受业。
十六落发。
日严道场。
专精克念。
感舍利现于宝函。
隋大业年中。
从智首律师受具。
习律才听一遍。
方议修禅。
頵师呵曰。
夫适遐自迩。
因微知章
修舍有时。
功愿须满。
未宜即去律也。
抑令听二十遍已。
乃坐山林行定慧。
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
所居乏水。
神人指之。
穿地尺馀。
其泉迸涌。
时号为白泉寺。
猛兽驯伏。
每有所依。
名华芬芳。
奇草蔓延。
隋末徙崇义精舍。
载迁丰德寺。
尝因独坐。
护法神告曰。
彼清宫村。
故净业寺地。
道可习成。
闻斯卜焉。
焚功德香。
行般舟定。
时有群龙礼谒。
若男若女。
化为人形。
沙弥散心。
顾盻邪视。
龙赫然发怒。
将搏攫之。
寻追悔。
吐毒井中。
宣知封闭。
人或潜开。
往往烟上。
审其神变。
或送异华一奁。
形似枣华。
大如榆荚。
香气馝馟。
又供奇果。
梨柰。
味甘色洁。
非人间所遇也。
有处士孙思邈。
常隐于终南山。
与宣相接。
结林下之交。
每一往来。
议论终夕。
时天旱。
有西域僧。
于昆明池。
结坛祈雨。
诏有司备香灯供具。
凡七日。
池水日涨数尺。
有老人夜诣宣求救。
颇形仓卒之状。
曰弟子。
即昆明池龙也。
时之无雨。
乃天意也。
非由弟子。
今西僧取利于弟子。
而欺天子言祈雨。
命在旦夕。
乞法力加护。
宣曰。
吾无能救尔。
尔可急求孙先生。
老人至思邈石室。
冤诉再三。
云宣律师示我。
故敢相投也。
邈曰。
我知昆明池龙宫。
有仙方三十首。
示余。
余乃救尔。
老人曰。
此方上界。
不许辄传。
今事急矣。
固何所吝。
少选。
捧方而至。
邈曰。
尔速还。
无惧番僧也。
自是池水大涨。
数日溢岸。
西僧术尽。
及西明寺初就。
诏宣充上座。
三藏奘师至止。
诏与翻译。
贞观中。
于西明寺行道。
足跌。
前有物扶持。
履空无害。
熟视之。
乃少年也。
宣遽问。
何人。
中夜在此。
少年曰。
某非常人。
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
护法之故。
拥护久矣。
宣曰。
贫道修行。
无事烦太子。
太子威神。
自在西域。
有可作佛事者。
愿为致之。
太子曰。
某有佛牙宝掌。
俄授于宣。
宣保录供养焉。
复次庭除。
有一天来。
礼谒。
谓宣曰。
律师当生睹史天宫。
持物一苞。
云是棘林香。
后十旬安坐而化。
门人窆于坛谷石室。
其后树塔三所。
高宗下诏。
令饰图写宣之(宣著续高僧传)。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越之朱氏。
八岁出家。
淹贯经业。
既受具。
禀河中三论。
复开涅槃大经。
寻居幽僻习定。
名响海寓。
神龙元年。
诏与宗师十人。
入长乐内道场坐夏。
上时从受菩萨戒。
睿宗为相王。
送锦衾毡席。
二年诏于西园问道。
大都督李孝逸。
工部尚书张锡国子监周业崔融秘书监贺知章睦州刺史康诜皆结师资。
传香火请问禅要。
卒年八十二。
门人慧远等建塔。
万齐融铭。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亮。
姓朱氏。
越州人也。
厥考前刺会稽郡。
亮年八岁。
出家极通经业。
受具后学河中三论。
复讲涅槃经。
寻入深谷破衣覆形蔬食资命。
不交俗务直守童真。
神龙元年孝和皇帝诏亮与法席宗师十人。
入长乐大内坐夏安居。
时帝命受菩萨戒。
睿宗及妃后送异锦衾毡席。
二年诏于西园问道。
朝廷钦贵。
大都督李孝逸工部尚书张锡国子监周业崔融秘书监贺知章睦州刺史康诜。
同心慕仰请问禅心。
多结师资或传香火。
卒年八十二。
门人慧远等建塔。
万齐融为铭纪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60—约720 【介绍】: 唐扬州人。
曾官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中,以文词俊秀驰名京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杰”。
存诗仅二首,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0?—720?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中与贺知章、万齐融、邢巨、包融等诗人,以“文词俊秀”而显名长安。
又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友情甚笃,俱以诗作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新唐书·刘晏传》附《包佶传》)。
事迹散见《旧唐书·贺知章》、《新唐书·刘晏传》、《唐诗纪事》卷一七。
其诗大都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一为《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无甚特色;一为《春江花月夜》,则是千古绝唱。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唐诗汇评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
神龙中,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等吴越文士,俱以文词俊秀杨名京师,合称“吴中四士”。
后官至兖州兵曹参军。
全唐诗》存诗二首。

作品评论

明皇杂录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春江花月夜》,其为名篇不待言,细观风度格调,则刘希夷《捣衣》诸篇类也。
此诚盛唐中之初唐。
且若虚与贺季真同时齐名,遽分初盛,编者殊草草。
吾读诗至贺秘书,真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毋宁置张于初,列贺于盛耳。
《唐诗别裁》
若虚开元初人,与贺知章、张旭齐名。
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尉氏人。神龙中蹉跌不遇,终宋州参军卒,年六十余。以五言诗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6? 其名一作登之,尉氏(今属河南)人。
善五言诗,一生落拓不遇。
中宗神龙中,年已60余岁,为宋州参军卒。
事迹见《旧唐书·贺知章》、《唐诗纪事》卷一七。
全唐诗》存诗1首。
唐诗汇评
李澄之,生年年不详,一作登之,尉氏(今属河南)人。以五言诗名,蹉跌不偶。神龙中,年六十馀,为宋州参军,卒,《全唐诗》存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42 【介绍】: 唐僧。诸暨人,俗姓徐。武周證圣元年出家,继游上京,后居越州法华山寺近三十年。玄宗开元末恩制度人,润州刺史齐浣等还主其事,自广陵到信安,道俗受法者万人。有《辅篇记》、《金刚义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徐氏。越之诸暨人。年十二。师事富春僧晖出家。證圣元年。以恩制获度。隶贯悬溜寺。弱冠从光州岸师。禀具戒。时崇福融济二律师。皆训徒上京。俨往依之。升堂入室。蒙其印可。由是名声重矣。及睿宗受戒于安国。诏充大德。后还江左。偏以四分开导。俄居法华山。敷阐金刚般若。而蹑屩檐簦之俦。听讲请戒。云凝风休。如是几三十载。不起于座。开元二十四年。诏颁行御所注经于天下。都督河南元彦冲。躬造山中。请俨俯临郡治。设筵唱演此经大义。以称上意。初光州岸公尝梦。神僧谓曰。玄俨诚一世之法器。教之小乘。非所空自尔每以般若命之宣畅。至是果际遇。岂非命欤。未几内捐衣钵。外率檀信。装饰石城。百尺弥勒像。而润州刺史齐浣。运心极广。视物惟均。方舟结乘。奉迎俨于丹阳。馀杭吴兴等郡。为诸新度受具则化之所被。自广陵迄于信安。地方千里。餐规沐德。殆且万人。福缘之盛。乃如此。天宝元载十一月七日示疾。坐终于寺之戒坛院。寿六十八。卜于是月二十。窆之秦望山下。建塔植松。以表其地。万齐融述文。颂德。兹不录。 俨凡礼佛名经一百过。设无遮会十筵。著辅篇记十卷。羯磨述章三篇。金刚义疏七卷。讲金刚经疏一百过。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玄俨。
俗姓徐氏。
晋室南迁因官诸暨。
遂为县族。
年始十二辞亲从师。
事富春僧晖。
證圣元年恩制度人。
始堕僧数隶悬溜寺。
俨幼而明敏长则韶令。
标格峻整风仪凛然。
迨于弱冠乃从光州岸师咨受具戒。
后乃游诣上京探赜律范。
遇崇福意律师并融济律师。
皆名匠一方南山上足。
咸能升堂睹奥。
共所印可。
由是道尊戒洁名动京师。
安国授记并充大德。
后还江左偏行四分。
因著辅篇记十卷羯磨述章三篇。
至今僧徒远近传写。
初光州岸公。
尝因假寐忽梦神僧。
谓曰。
玄俨当为法器。
云何教以小乘。
后乃命宣般若。
由是研精覃思采摭旧学。
撰金刚义疏七卷。
古德所不解先达所未详。
我则发挥光明若指诸掌。
誓以一生宣讲百遍。
越邑精舍时称法华。
晋沙门昙翼曾结庵山巅。
入是法三昧感遍吉菩萨。
徒观其塔类多宝涌出以證经宫如转轮飞行而听法。
双乌所以示兆今尚翔鸣。
六象所以呈奇。
时犹隐现。
不可得而思议者。
盖斯之谓欤。
信如来之福庭。
是菩萨之隐岳。
俨乃考盘是卜束钵深栖。
建置戒坛招集律行。
若夫秦衡上士燕代高僧。
数若稻麻算同竹苇。
伏膺请益蹑屩担簦。
宴坐不出几三十载。
开元二十四年。
帝亲注金刚般若经。
诏颁天下普令宣讲。
都督河南元彦冲躬。
请俨重光圣日。
遂阐扬幽赞允合天心。
令盲者见日月之光。
聋者闻雷霆之响。
俨之演畅盖有力焉。
夫乐小法者迷自我而为病。
通大方者懵开空之法道。
若夫会三归一触理冥事。
自优波离已下犹或病诸。
而俨纲纪小乘演畅大法。
晤佛境之非有识魔界之为空。
故能使涅槃将生死一如烦恼与菩提齐致。
发心而登佛地非我而谁。
白黑归依当仁不让。
昔僧护法师常居石城宴坐青壁。
仰其中峰如有佛像。
愿造十丈以图兜率。
良愿未谐护公长逝。
梁武皇帝诏僧祐律师驰传经理。
规模刻划意匠才施。
俄而山冢崒崩全身坐现。
合高百馀尺。
虽金石丝竹四天之供施常闻功德庄严十地之雕镌尚阙。
俨乃内倾衣钵外率檀那。
布以黄金之色。
镕以白银之相。
铜锡铅锴球琳琅玕。
七宝由是浑成。
八珍于焉具足。
虽宝积献盖界现三千。
迦叶贡衣金踰十万。
如须弥之现于大海。
若杲日之出于高山。
此又俨之功德不可思议者也。
故洛州刺史徐峤工部尚书徐安贞。
咸以宗室设道友之礼。
国子司业康希铣太子宾客贺知章朝散大夫杭州临安县令朱元慎。
亦以乡曲具法朋之契。
开元二十六载。
恩制度人。
采访使润州刺史齐浣越州都督景诚采访卢见义泗州刺史王弼。
无不停旟净境禀承法训。
齐公乃方舟结乘。
奉迎俨于丹阳馀杭吴兴诸郡。
令新度释子躬授具戒。
自广陵迄于信安。
地方千里。
道俗受法者殆出万人。
凡礼佛名经一百遍。
设无遮大会十筵。
而入境住持举无与比。
夫秉法传授从佛口生。
有门人法华昙俊崇默龙兴崇一开元智符称心崇义香严怀节宝林洪霈觉引灌顶。
皆不倾油钵无漏浮囊。
经不云乎。
如旃檀林旃檀围绕。
如师子王师子围绕。
信俨之威神有在。
而法主之功德不刊。
将知三界无安百灵共尽。
此生已适于后息他世应见于前心。
以天宝元载岁次壬午缘化已毕。
十一月三日现疾于绳床。
七日午时坐终于戒坛院。
春秋六十有八。
粤其月二十五日窆于寺南秦山之下。
高树双塔光明踰于白云。
列植千松秀色罗于明月。
经始则神邕崇晓。
住持则唯湛道昭。
并躬护圣场亲传智印。
其馀三千门人五百弟子。
承般若之深法受毗尼之密行。
尽号颛门。
无待弥勒。
天宝十五载岁次景申。
万齐融述颂德碑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吴人,字伯高。官左率府长史。工书,精通楷法,以草书知名,世称“草圣”。旭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时称“三绝”。相传旭醉后呼叫狂走而后下笔,故又称“张颠”。颜真卿曾学笔法于旭。怀素继承其草法,人谓“颠张狂素”,“以狂继颠”。旭亦能诗。正书有碑刻《郎官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帖中,墨迹有《草书古诗四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50? 字伯高,排行九,吴(今江苏苏州)人。
曾官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
张旭为盛唐著名草书家,性嗜酒,常醉后1叫呼狂走,而后挥毫落纸,时称“张颠”,又尊为“草圣”。
其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号为“三绝”。
颜真卿曾两至洛阳,求教于旭,撰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张旭与李颀、高适相善,有诗赠答;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号“吴中四士”。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张怀瓘《书断》卷三、僧适之《金壶记》卷中。
杜甫《饮中八仙歌》亦曾咏及。
其诗幽深旷远,别有神韵。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唐诗汇评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工书能诗。
神龙初,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等吴越文士俱以文词杨名京师,合称“吴中四士”。
初仕为常孰尉。
天宝初,官金吾长史,又曾官左率府长史。
旭嗜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
又善草书,每大醉,狂叫呼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时称“张颠”。
唐文宗时,诏以旭草书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为“三绝”。
全唐诗》存诗六首。

作品评论

唐诗归
钟云:张颠印不多见,皆细润有致,乃知颠者不显粗人,粗人颠不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人。
工诗文,文辞俊秀。
中宗神龙中与贺知章等名扬上京,当时颇传其文。
官终昆山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八,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曾任泾阳令,迁秘书省正字,出为昆山令。
中宗神龙中,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等,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京都。
事迹散见《旧唐书·贺知章》附、《唐诗纪事》卷二二。
全唐诗》存诗4首。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五
齐融。越州人。官秘书省正字。出为昆山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扬州人。
中宗神龙中为监察御史,与贺知章等吴越之士,俱以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扬州(今属江苏)人。
玄宗先天元年(712)中手笔俊拔、超越流辈科,开元七年(719)中文词雅丽科。
曾两任监察御史。
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贺知章》、孙逖《授邢巨监察御史制》、《唐会要》卷七六。
邢巨“器能通敏,词藻清新”(孙逖制文语),中宗神龙中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等吴越之士,以文词俊秀扬名于京师。
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三百一
巨。扬州人。开元七年中文词雅丽科。官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
制举登科。
玄宗开元间历大理司直,官至集贤院学士。
工诗,有才名,与子包何、包佶号三包。
又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二,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
历官集贤院直学士、大理司直。
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旧唐书·于休烈传》)。
亦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新唐书·刘晏传》附《包佶传》)。
包融与孟浩然交谊甚厚,孟有诗叙二人交往。
全唐诗》存诗8首。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唐诗汇评
包融,生卒年不详,间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
工诗。
神龙中,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等吴越之士,俱以文词俊秀杨名上索,合称“吴中四士”。
开元中,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参军,后官至大理司直、集贤院学士。
与孟浩然、殷遥友善。
有《包融诗》一卷,已佚。
殷璠集融及储光羲、殷遥等间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亦佚。
《全房诗》存诗八首。

作品评论

殷墦《丹职集》
(融诗)清幽语奇,颇多剪刻。
新唐书·刘晏传
(包)佶……父融,集贤院学土,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
唐诗纪事
润州延陵有包融、储光羲,曲阿有丁仙芝、缑氏主簿蔡隐丘、监察御史察希周、渭南尉蔡希寂、处士张彦雄、张朝、校书郎张晕、吏部常选周瑀、长洲尉谈截,句容有殷遥、硖石主簿樊光、横阳主搏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玄、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侹、武进尉申堂构,十八人皆有诗名,殷墦次为《丹阳集》。
唐才子传
(包)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苟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武周长安中,为恭陵丞,预修《三教珠英》。玄宗开元三年,为秘书丞,兼昭文馆学士。有诗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开元三年(715),为朝请大夫、秘书丞,兼昭文馆学士。
张说巡边,皓与张九龄、贺知章等作诗送之,编为《朝英集》3卷。
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三、《新唐书·艺文志四》。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外编》补诗7首。
唐诗汇评
胡皓,生年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景云中官检校秘书丞,兼眧文馆学士。开元初,迁著作郎。官终秘书少监。《全唐诗》存诗六首。
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
皓。开元三年朝请大夫秘书丞。兼昭文馆学士。

作品评论

苏颁《授胡皓箸作郎制》
才清调远,寓兴皆新。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