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沆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7—约760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玄宗开元十四年进士。任冯翊、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后隐居终南。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于岭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6?—763 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排行十二。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
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
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
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别业。
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
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至范阳,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正蓄谋叛乱,储光羲途中作《效古》二首,至范阳后作《观范阳递俘》诗,忧念时局,语意颇深切。
安史乱起,叛军陷长安,储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
生平散见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一。
今人谭优学有《储光羲行年考》。
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
”其山水田园诗颇著称于世,“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著作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另有《正论》15卷、《九经外义疏》20卷,并佚。
陈沆《诗比兴笺》卷三云:“《艺文志》又有《从贼中诣行在日记》一卷,储光羲撰,则光羲已自拔贼中,从亡灵武,与杜少陵之麻鞋谒帝,大节相同,从未有表而出之者,可胜叹哉。
”然《日记》1卷,《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系误记。
唐诗汇评
储光羲(706?-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与綦毋潜、崔国辅同榜登进士第,诏中书试文章,授冯翊主箄。曾任安宜、汜水、下邽尉。开元二十一年前后辞官归乡。后入秦,隐终南山。复为太祝,天宝末,迁监察御史,安史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两京收复,系狱,贬死。有《储光羲集》七十卷,已佚。殷璠集光羲及包融等涧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亦佚,有《储光羲诗集》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得浩然之气。《述华清宫》诗云:“山开鸿濛色,天转招摇星。”又《游茅山》诗云:“小门入松柏,天路涵虚空。”此例数百句,已略见《荆扬集》,不复广引。璠尝睹公《正论》十五卷、《九经外义疏》二十卷,言博理当,实可谓经国之大才。
《吟窗杂录》
引殷璠语:(储诗)宏赡纵逸,务为直置。
唐诗品汇
栾城遗言》云:储光羲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
《唐诗品》
储公诗格调高远,兴寄超绝,亦《风》《雅》之馀波也。盛唐作者太尚格气,而尽黜文藻,六代浮夸,铲削殆尽,而储公与王昌龄、常建皆其流也。储诗更多直致,而锁尾感叹,气象卑促。圭璋本宗庙器,而山人用之,亦瓦缶同驱尔。
诗薮
储光羲闲婉真至,农家者流,往往出王、孟上。
唐诗归
钟云:储诗清骨灵心,不减王、孟,一片深淳之气,装裹不觉,人不得直以清灵之品目之。所谓诗文妙用,有隐有秀,储盖兼之矣。
《诗源辨体》
储光羲五言古最多,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亦忌上尾,仄韵者多忌鹤膝,而平韵亦有之,盖唐人痼疾耳。其《樵父》、《渔父》等词,格调虽奇,然既不合古,又不成家,正变两失。若《田家》诸诗,则犹有可采者。律诗亦未为工,五言绝始多入录。
诗筏
储光羲五言古诗,虽与摩诘五言古同调,但储韵远而王韵隽,储气恬而王气洁,储于朴中藏秀,而王于秀中藏朴,储于厚中有细,而王于细中有厚,储于远中含澹,而王于澹中含远,与王着着敌手,而储似争得一先,观《偶然作》便知之。然王所以独称大家者,王之诸体悉妙,而储独以五言占胜场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摩诘才高于储,拟陶则储较王为近。但储诗亦惟此种佳,有廉颇用赵人之意。王兼长,储独诣也。
居易录
储光义诗多龙虎铅汞之气,《田园》、《樵》、《牧》诸篇,又迂阔不切事情。
《唐诗别裁》
太祝诗学陶而得其真朴,与王右丞分道扬镳。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此家淡逸之品,作近体自隽耳,入律十细。
养一斋诗话
白石云:“句意欲深、欲远;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予观储太祝古诗,“深”、“远”、“清”、“古”则有之矣,独于“和”字有缺。彼虽自有一种沉奥音节,然终不似陶、韦、王、孟之谐适入人心者,殆由强探力索而为之。非其本心所欲出欤?其诗云“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又曰“松柏生深山,无心自贞直”,可谓极有见地者,而何以失节于安禄山也?其非本心安之,亦可知矣。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陶公,淡饰成妍,天然入韵。千里莼羹,固是南中佳味,犹嫌意尽于言。
《历代五言诗评选》
太祝真朴,善说田家,《偶然作》“见人”四语,邢孟真谓其温厚虚和中一露丰棱。
《诗学渊源》
储光羲诗篇既富,著体相类。然以多为胜,殊未足称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益之。少负大志,栖隐静福山,罕与俗接。尤工诗赋,遇佳山水,留题殆遍。后梁末帝龙德二年擢进士第。南汉高祖刘䶮即位,损献十策,逾年,授永州团练判官,后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因极谏致忤高祖,退居永州,诗酒自娱,病卒。初,损与桑惟翰、宋齐丘友善,每论天下事,二人自以为不及。又尝与郑谷、僧齐己定近体诗诸格,为诗人所宗。有《桂香集》、《射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益之,连州(今属广东)人。
少隐连州静福山,又曾从匡庐处士陈沆学。
后梁初应进士举,遍投所著于公卿间。
龙德二年(922)登进士第。
会兵乱,遂家居。
后依南汉高祖幕府,高祖颇亲任之,授永州团练判官。
长兴初,进团练副使。
累官至左仆射。
后因谏忤高祖,又患足疾,遂退居永州北沧塘湖上,以诗酒自娱,寻病卒。
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二,《诗话总龟》卷一〇、卷一六,《十国春秋》、《南汉书》本传。
损工诗赋,遇山水胜景辄留题,颇有文声。
郑谷称其诗“殆夺真宰所有也”(《南汉书》)。
曾与郑谷、齐己厘定近体诗诸格,为湖海骚人所宗。
又曾著《三要》,《桂香集》等,今均佚。
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0联,其中《书壁》一首,当为后人改贺知章诗而窜入者。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
全粤诗·卷一九
黄损,字益之。连州人。少时慷慨有大志,筑室静福山,颜曰“天衢”,读书吟啸其中,罕与浮俗接。以淹通闻于时,尤善为诗。自谓所学未广,乃扁舟溯洞庭穷匡庐诸胜,结交天下士。与桑维翰、宋齐丘交善,每执手论天下事,二人皆谢不如。尝与郑谷及释齐己定近体诗格,世多传之。又著书三篇,类《阴符》、《鬼谷》,论修治之术,具有宏识,议者每期以公辅器。为有司所荐,登后梁龙德二年(九二二)进士。寻假归广州。会四方兵乱,道梗不得通,遂与梁绝,不复作岭北游。后仕南汉主刘岩,累官尚书左仆射。有《桂香集》,今佚。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三、明黄佐《广东通志》卷五五、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六二有传。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后唐末帝清泰间登进士第。入后晋,拜补阙,贬商州上津令。有《屠龙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皦,又作皎。
自称九华山人。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后唐清泰二年(935)登进士第。
后晋天福时,为延州刺史刘景岩从事,景岩徙邠州,皦入拜补阙。
后为景岩所诬奏,贬商州上津令。
惧为景岩所害,亡匿山中。
事迹散见《新五代史》卷四七、《诗话总龟》卷一三、《唐才子传》卷一〇。
皦能诗,辛文房谓“语意俱妙”(《唐才子传》卷一〇)。
尝赋《早梅》诗云:“一夜开欲尽,百花犹不知”,颇为士林传赏。
时人陈沆称此诗“太妃容德于是乎在”(《郡斋读书志》卷四中)。
著有《屠龙集》5卷、《南金集》2卷,均已佚。
全唐诗》存诗12首、断句5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