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马友鹿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石艾人。
少孤贫无行。
初投李密,寻归国,历迁右武卫将军,封彭国公。
击突厥建功,高祖大悦,赐御马令于殿庭乘之。
寻拜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
居职不守法度,会被召,杀驿吏亡奔突厥,为野人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姓张。
传售鼠药于梓州。
狱吏王昌寓买其药归,鼠食之,皆生翼飞去。
后昌寓入泸,又遇仙。
仙乃易药饵之,授以道术,取马令乘以归。
至家,马化龙入潭,昌寓后遂仙去。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明达师者。
不知其所来。
于阌乡县住万回故寺。
往来过客皆谒明达以问休咎。
明达不答。
但见其旨趣而已。
曾有人谒明达问曰。
欲至京谒亲。
亲安否。
明达授以竹杖。
至京而亲亡。
又有谒达者。
达取寺家马令乘之使南北驰。
驰讫勒去。
其人至京授采访判官。
乘驿无所不至。
又有谒达者。
达以所持杖画地为堆阜。
以杖撞筑之。
地因坑臼人不晓。
至京背有发肿。
割之血流迨地。
李林甫为黄门侍郎。
扈从西还谒达加秤于其肩。
至京而作相。
李雍门为湖城
达忽请其小马。
雍门不与。
间一日乘马将出。
马忽庭中人立寺门坠马而死。
如此颇众。
达又尝当寺门北望。
言曰。
此川中兵马何多。
又长叹曰。
此中触处总是军队。
及哥舒翰拥兵潼关拒逆胡。
关下阌乡尽为战场矣法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洪州高安人,字子文。有诗誉。唐末,隐云阳山。入南唐,授校书郎,以吏部郎中致仕。卒年八十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961 字子文,高安(今属江西)人。
唐末赴进士试不第,遂南游湖湘,隐于云阳山。
后归乡里,访名山洞府,学神仙虚无之道。
南唐烈祖李昪镇金陵,辟为秘书郎,入东宫辅世子。
后授吏部郎中致仕。
宋建隆二年(961),中主迁都南昌,彬往见,中主优礼待之,未几卒。
生平事迹散见《江南野史》卷六、《五代史补》卷四、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七一、《唐才子传》卷一〇。
彬早有诗名,下笔成章。
陆游誉其诗“句法清美”(《南唐书》本传)。
著有《沈彬集》1卷,《闲居集》10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19首、断句11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断句4。
唐诗汇评
沈彬(约865-?),字子文,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唐末,应进士举不第,浪迹衡湘,与诗僧齐己、虚中游。又曾入蜀,与韦庄、贯休、杜光庭唱和。后入吴,与孙鲂、李建勋结为诗社。李昪表为秘书郎,历员外郎,以吏部郎中致仕。南唐中主南迁洪州,彬尚在。有《沈彬集》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十九首,残句若干。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彬字子文。洪州高安人。唐末应进士不第。仕南唐为秘书郎。寻以吏部郎中致仕。年八十馀。

作品评论

诗话总龟引《雅言杂载》
沈彬,字子美,高安人。为诗天才狂逸,下笔成章,好神仙之事。
《南唐书》
(彬)读书能诗。属唐末乱离,南游湖湘,隐于云阳山十年馀,与僧虚中、齐己为诗侣。
唐才子传
彬赴(李昪)辟,知昪欲取杨氏,因献《画山水》诗云:“须知笔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昪览之大喜,授秘书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959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居洪州。初字昭回,改字子嵩。好学工文,善术数,喜纵横之说。投李昪,助建南唐,任左丞相,以不得实权,心怀不平。出为镇南节度使。穷治第宅,民不堪命。李璟立,拜太保中书令,坐植党罢。再起为中书令,封楚国公。因好权利,矜功忌能,有言其谋篡者,乃放归九华山,自经死,谥丑缪。有文集《增补玉管照神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7—959 初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时居南昌(今属江西)。
吴天祐九年(912),依李昪为推官,后擢右司员外郎,累迁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
大和三年(931),归葬父,隐九华山。
寻为吴宰相。
李昪出镇金陵,召为都统判官。
南唐建国,以丞相同平章事。
后出为镇南军节度使。
中主保大时,复入相,寻坐陷周宗,出为镇海军节度使。
旋乞归九华,赐号九华先生。
后封卫国公,迁太傅。
交泰元年(958),以结党危国,放于青阳。
次年,自缢死。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四、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
齐丘工诗能文。
所著颇多,有《化书》6卷、《祀玄集》3卷、《文传》13卷等,皆佚。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1联,卷八七九又录存酒令2句。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3。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齐邱字子嵩。庐陵淦阳人。仕吴。累迁右谏议兵部侍郎。告归九华山。寻起。除中书侍郎。迁右仆射平章事。入南唐。进司徒同平章事。出为镇南军节度使。徙镇海军。复归九华山。赐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起拜太传中书令。封魏国公。赐号国老。奉朝请。出镇洪州。周侵淮北。起为太师。领剑南东川节度使。进封楚国公。周显德五年。嗣主李璟诏放于青阳。自缢死。
僧澄楚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59 【介绍】: 五代时僧。俗姓宗。十岁于汴京相国寺出家,礼智明为师。习新章律典,独趣深旨,时号律虎,请益者日众。后晋高祖钦仰之,诏入内道场,赐紫,署真法大师。时以为新章律宗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宗氏。其乡里。则未之闻也。世守儒素。母赵亦斋洁。产楚之夕。光烂一室。邻落惊讶。七岁偶入寺见佛像。辄作礼。归问其父曰。夫以黄金色相。坐莲华上。岂佛独然。馀者亦能如此否。父曰。蠢动含灵皆可得佛。而况人哉。梵欣然愿出家。十岁即为相国寺明智弟子。体貌岐嶷。异群童。识者知其为法门伟器。既受具。究习新章。毗尼之奥。独能深入。时辈莫之敌。因号律虎。王公大人。日造门请益。周天福间。诏入内道场。赐紫伽梨。仍署号真法大师。充新章宗主。凡妃主之入道者。皆为授戒。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首北面西。无疾而终。寿七十一。夏五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澄楚。
姓宗氏。
不知何许人也。
爰祖暨考。
偕贲丘园高蹈不仕。
母赵氏妊楚也。
忽畏膻臊之臭。
及乎诞生之夕。
光烂充室邻落咸惊。
洎当七岁亲党携之入寺。
见佛像辄嗟叹而作礼。
归家问父曰。
唯佛独尔馀者如何。
父曰。
蠢动皆佛何况人矣。
楚曰。
儿愿学佛聊报二亲劬劳。
其父默而许旃。
至十岁于相国寺礼智明为师。
未几有童子聚戏而招诱之。
楚曰汝何愚騃好嬉戏耶。
且雪山善财亦童子。
还如是否。
旁有闻者奇之曰。
子异日成法门伟器必矣。
受具已来习新章律部。
独能辄入毗奈耶窟穴。
然其击难酬答露牙伸爪。
时号律虎焉。
王公大人请益者日且众矣。
晋高祖闻而钦仰。
诏入内道场赐紫袈裟。
寻署大师号真法焉。
自此皇宫妃主有慕法者求出家。
命楚落发度戒。
表里冰霜更无他物。
命为新章律宗主焉。
以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无疾而终。
首北面西示佛涅槃相也。
俗龄七十一。
僧夏五十。
始末临坛度僧尼八千馀人。
门人慧照等。
依西域法焚之。
得碎身分构砖塔缄藏之。
左街首座悟皎作舍利塔记焉。
系曰。
楚师明律时号宗主者何。
通曰。
律有三宗。
砺素宣是欤。
宗各有主故云也。
观夫是名也岂无稽古乎。
通曰。
宗主二字出阿含经也。
论曰。
原夫人有人法禁戒威仪是也。
天有天法光洁静虑是也。
我佛利见据于大千。
化境斯宽法门必众。
举其会要不过戒也。
定也慧也。
此三为路。
出其生死之乡。
专一为门通其涅槃之域。
若乃资乎急用在乎毗尼。
毗尼防闲三业。
三业皆净六尘自祛。
圣贤践修何莫由斯道也。
故论云。
生死流转者。
三缚缚心。
心难解脱。
当知此唯善说法律能令解脱。
非由恶说。
因是而窥。
禁律乃度世之检括也。
且夫菩萨戒净则彰离垢之名。
辟支戒完则引无师之智。
声闻戒足时俱解脱而可期。
内众戒坚招感人天之不坠。
由是观之。
戒法之时大矣哉。
自所推能从言索理。
则毗尼也。
木叉也。
因则声教律焉。
果则别解脱焉。
直以时论三世诸佛咸同制也。
横从界说十方净刹悉共行之。
所以优波离过去七佛咸以戒律嘱累之。
论云。
戒如捉贼。
善擒制也。
定如缚贼。
用机械也。
慧如杀贼。
清道路也。
以此成功立效。
克取究尽三菩提者。
决达清静之域也。
戒律之功。
功无与比。
矧以此法在师而不在资。
唯闻佛制。
行内而不通外。
无许俗传。
故曰。
曲授秘方。
赐诸内众。
事有悬合物宜象求。
在乎家人严君设训。
家人嗃嗃同佛制教焉。
妇子嘻嘻同佛听门矣。
一听一制见其猛以济宽。
一阴一阳见其开物成务。
夫如是知戒律是佛之家法明矣。
大则三聚感三身于果中。
小则形俱持尽形于因地。
受既如是。
随则若何。
有威仪焉。
有细行焉。
为有顺违乃生持犯。
由是繁广因事制宜。
及佛泥丸集成律藏初唯水乳相合一家之业无殊。
后则参辰各墟。
五部之分不类。
梦氎之占徵矣。
宗轮之论作焉。
剡浮树高分影犹归于月窟。
阿耨池溢下流。
须到于孟津。
迨夫大教东传梵书西至。
甘露本天人之食。
汉土争尝。
金乌还海上之飞东方旧识。
除经已译问律何传。
起后汉灵帝建宁三年。
初翻义决律。
次有比丘诸禁律至。
即曹魏法时三藏游于许洛。
睹魏土僧无律范。
于嘉平中译羯磨僧祇戒本。
此乃此方戒律之始也。
自尔萨婆多律先化关中。
五分僧祇风行雨施。
迦叶遗部戒本独来。
婆粗富罗闻名而已。
况乎僧祇部者。
法显赍归诸师判注云。
是根本大众所传。
非是百载五宗也。
今著传家疑其未可何耶。
所览僧祇现本止三十卷。
文因有数疑。
一本小而末大(谓诸部文多僧祇卷略)二中不含五部意。
三不应大集悬记也。
或曰。
此略本传此方。
犹法华华严等经钜万亿颂中略出一分也僧祇亦尔。
又说昙无德律译有重单。
准僧传止觉明口诵也。
若据律序有支法领重译之文焉。
如此古今相竞且无指归。
以义交徵其辞必息。
寻律文本即知异同。
如众学戒初题云。
尸叉罽赖尼如破伊兰叶。
言此是觉明本也。
如言式叉迦罗尼如破伊罗叶。
即是支法领本也。
又一本三十卷。
一本六十卷。
谓纸墨分开不定非也。
分三十为六十。
不其太相悬谬矣。
若斯二译皂白已分。
复次元魏已前。
诸受戒者用四分羯磨纳戒。
及乎行事即依诸律为随何异乎执左氏经本专循公羊之传文也。
至魏孝。
文世。
有法聪律匠。
于北台山始手披口释。
道覆律师随听抄记。
遂成义疏。
权舆既尔。
肯构繁乎。
天轮而只候中星。
大鼎而唯提附耳。
邺中法砺唐世怀素。
新旧两名各擅其美。
砺乃成实有部受体双陈。
素唯寻祖萨婆开宗独步。
其有终南上士澄照大师。
肸蚃三生逡巡千里。
交接天人之际。
优游果證之中。
知无不为。
绳愆纠谬。
以护持教法为己任者。
实一代之伟人焉。
是以天下言行事者。
以南山为司南矣。
丁乎大历新旧疏家互相短长。
敕集三宗律师重加定夺。
时如净为宗主判定二家。
当建中中始言楷正。
号佥定疏是也。
至今东京三宗并盛。
至于秉法出没不伦。
殊涂同归。
师资尚异。
至若成公演化灵崿敷扬。
不离三辅之间。
俱僝百工之巧。
文纲道岸自北徂南。
发正辅篇从微至著。
道流吴会实赖伊人。
净公作评家之师。
源尚致感通之瑞。
或抗表论没官之物。
或成图證结界之非。
或杰立一方。
或才雄七众。
述锋芒之义记。
出豕亥之疑文。
或𣂊帖纷拿。
或整齐龃龉。
若匪乘时之哲。
便应逸气之英。
不令像运之中微降年唯永。
终使寿星之下照法命唯长。
道假人扬其在兹矣。
近以提河水味转不如前。
座像尘埋仍观更没。
大小乘之交恶。
上中下之相凌。
活寄四邪行违七聚。
威仪既缺生善全亏。
谓律为不急之文。
放僧落自由之地。
马令脱辔象阙施钩。
不习律仪难调象马。
教法日见凌夷。
短则行果微亡。
折则年龄减少。
合夫洪范中凶短折也。
又曰。
慈父多败。
子脱或翻恶归善。
变犯成持。
或众主之劝修。
或名师之训导。
假王臣之外护。
必法教之中兴。
如是则同五福中之一寿五考终命欤。
又曰。
严家无格虏。
故云。
毗尼是正法之寿命焉此科所班乃是鍊金液转还丹之手。
劝人服之。
使其近添其寿远则升仙。
故我世尊凡制一戒获其十利功德。
意在正法久住耳。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宗。诞生之夕。光烂充室。洎七岁。亲党携之入寺。见佛像。辄嗟叹作礼。归家问父曰。唯佛独尔。馀者如何。父曰蠢动皆佛。何况于人。楚曰。儿愿学佛。聊报二亲劬劳。其父许之。至十岁。于相国寺礼智明为师有童子聚戏而招诱之。楚曰。汝何好嬉戏耶。雪山善财亦童子。还如是否。旁有闻者奇之曰。子异日成法门伟器必矣。受具已来。习新章律部。辄入毗柰耶窟穴。其击难酬答。露牙伸爪。时号律虎。王公大人请益者日众。晋高祖闻而钦仰。诏入内道场。赐紫袈裟。号真法大师。自此皇宫妃主。有慕法者。从楚落发度戒。命为新章律宗主焉。以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无疾而终。 楚师明律。时号宗主者何。律有三宗。砺素宣是。人有人法。禁戒威仪是也。天有天法。光洁静虑是也。要不过戒也。定也慧也。此三为路。出其生死之乡。专一为门。通其涅槃之域。若乃资乎急用。在乎毗尼。防闲三业。三业皆净。六尘自祛。圣贤践修。何莫由斯。自此而推。从言索理则毗尼也。木叉也。因则声教律焉。果则别解脱焉。直以时论。三世诸佛。咸同制也。横之界说。十方净刹。悉共行之。所以优波离过去七佛。咸以戒律嘱累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字畏名。世居齐鲁。中原乱,与韩熙载南渡。宋齐丘召与宴,使制书檄诗赋碑颂,虚白方半醉,命数人执纸,口占笔写,俄而众篇悉就,词采磊落,坐客惊服。引见李昪,昪喜其言而不能用,擢为校书郎,稍迁州从事。乃谢病去,往来庐山,绝意世事。卒年六十八。有《钓矶立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5?—961? 字畏名,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初隐嵩山,后唐清泰中,至金陵见李昪,与论进取之略,不为所采。
遂家于九江落星湾,常往来庐山间。
宋建隆二年(961),中主迁都洪州,至落星湾,复召见,赐以粟帛。
卒年67岁(一作68岁)。
宋时追号冲靖先生。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八、《南唐近事》、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十国春秋》本传。
虚白世习儒学,文思敏捷,为书启表章诗赋碑颂,随口而成。
郑文宝称“虽不精绝,然词彩磊落,旨趣流畅”(《南唐近事》)。
有《史虚白文集》,今佚。
全唐诗》存断句1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或904—960 【介绍】: 名或作延嗣。五代时广陵人,字正中。冯令頵子。仕南唐。初入李昪元帅府,授秘书郎。李璟时累官左仆射同平章事。相传与弟延鲁交结魏岑、陈觉、查文徽,侵损时政,时人谓之五鬼。此说或过,然居相实不称职。工诗,尤以词名。璟尝因曲宴内殿,从容谓:“‘吹皱一池春水,何干卿事?”延巳对曰:“安得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笛寒’,特高妙也。”卒谥忠肃。有《阳春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3?—960 一作延嗣,字正中。
巳或作己,误。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烈祖时,累迁驾部郎中、元帅府掌书记。
中主保大元年(943)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
次年,任翰林学士承旨。
四年,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后以伐闽兵败,罢为太子少傅,出为昭武军节度使。
十年,拜左仆射,同平章事。
建隆元年(960),官终太子太傅,谥忠肃。
生平见马令及陆游《南唐书》、《十国春秋》本传。
今人夏承焘有《冯正中年谱》。
延巳有辞学,多伎艺,工诗,尤擅词,乃五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王国维评其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人间词话》)。
今有《阳春集》传世,其中混有温庭筠、韦庄、欧阳修、李煜诸人词。
全唐诗》存词78首,诗1首,断句1联。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词3首,诗断句1联。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人。仕南唐。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除昭武昭义军节度使。周师入。改太子太傅。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谥忠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崇安人,一作会稽人,字仲益。博学能文。南唐李璟时为户部侍郎,保大中后周南侵,谟奉使军前,尽献淮甸十四州之地,朝议以为卖国,因留后周不得归。后周世宗授为卫尉少卿,甚见亲信。迁礼部侍郎,势焰赫然,人多切齿。及世宗卒,贬著作郎,寻赐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960) 字仲益,其先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南唐保大时,累迁吏部郎中,历翰林学士,进户部侍郎。
十四年(956)出使后周,和议不成,遂留周,贬耀州司马。
南唐称臣后,为周世宗召为卫尉卿,放还国。
拜礼部侍郎判尚书省。
后因立太子事触怒中主,贬国子司业,再贬著作佐郎。
建隆元年(960),赐死于饶州。
生平见《南唐近事》、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
谟博学能文,尤好古碑,亦善诗。
马令称其贬饶州途中所作诗“其辞皆凄怆”(《南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人。文蔚族子。游庐山白鹿洞,师陈贶二十年,遂以诗名。南唐李璟见其诗而称善久之。为由是傲肆,自谓俯拾青紫。乃诣金陵求举,屡黜于有司。欲束书亡吴越,谋泄被杀。一说会福州乱,有故人欲投南唐,间道谒为,为代草降书,其人被获,为受株连,亦被捕杀。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建阳(今属福建)人。
习儒术,初游庐山白鹿洞,师事处士陈贶。
酷好诗句,学诗20余年,有风雅清丽之态。
南唐李璟时,至金陵赴进士试,以不喜辞赋策论,屡不第。
后与人谋奔吴越,事发被杀。
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五、《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
为工诗,《白鹿寺》诗,深得中主称赏。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江为集》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2联。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5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江为,生卒年不详,其先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后徙居建阳(今属福建)。初游庐山,师陈贶为诗,居二十年。南唐中完南迁,过庐山,见其《题白鹿寺》诗,称善久之,为由是傲肆。诣金陵求举,屡谈不第,常怏怏,欲东奔吴越,为同谋者告发,被杀。或云为居闽,欲奔南唐,被杀。有《江为集》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八首,残句二。

作品评论

《艺苑雌黄》
(江)为工诗,如“天形围泽国,秋气露人家”之句,极脍炙人口。少游江南,有诗曰:“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后主见之,曰:“此人大是富贵家。”而刘夜坐、夏江城等并就传句法,后以谗死。
《紫桃轩杂缀》
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君复只改二字为“疏影”、“暗香”以咏梅,遂成干古绝调。诗字点化之妙,如丹头在手,瓦砾皆金。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