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775 【介绍】: 唐人。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中号为白蹠。后折节向学,及进士第。累迁侍御史。湖南观察使崔瓘辟为从事。瓘遇害,涣走交广,与哥舒晃反,兵败被杀。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775 排行大,蜀人,少年时往来剽盗,善放白弩,巴蜀商人称之为“白蹠”。后折节读书,代宗广德二年(764),进士及第,累迁至监察御史。大历四年(769),湖南观察使崔瓘召为从事。五年,崔被杀,涣南奔广州,依广帅李勉。八年,岭南部将哥舒晃据广州反,苏涣为谋主。十年,路嗣恭率军破广州,斩晃、涣。生平散见《中兴间气集》、《新唐书·艺文志四》之《苏涣诗》注、权德舆《赠太子太保伊公(慎)神道碑铭》、《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大历四年,杜甫漂泊至潭州,涣与之交游。杜甫称其“才力素壮,词句动人”,赞其诗“突过黄初诗”、“殷殷留金石声”(《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高仲武选其诗三首入《中兴间气集》,评曰:“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有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4首。
苏涣(?-775),里贯未详。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蜀商人号为“白蹠”,以比盗蹠。后折节读书。广德二年登进士第。大历四年,以侍御佐崔瓘湖南幕,与杜甫交游,甫赞其诗作“突过黄初”。次年,减玠杀崔瓘,据潭州,涣亡走岭南。哥舒晃杀广州刺史吕崇贲反,涣为之谋主。晃败,死之。有《苏涣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三首。
作品评论
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于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舟楫,已而茶酒内,余请诵近诗。肯吟数首,才力素壮,辞句动人。接对明日,忆其浦思雷出,书箧儿杖之外,殷殷留金石声。赋八韵记异,亦见老夫倾倒于苏至矣。诗云:“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时。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胜食斋房芝……”中兴间气集
涣本不平者,善放白弩,巴中号曰“白蹠”,賨人患之,以比盗蹠。后自知非,变节从学。乡赋擢第,累迁至御史……二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故善之。兰丛诗话
杜所称赏之苏涣,据《唐书》有为“白蹠”者,不知即此人否?其诗有古律二十余首,不知即杜所称“殷殷几席者”否?其事其人皆不足以深究,其诗非古非律,不知何所据而创之。
人物简介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字君平。玄宗天宝十三载进士。善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侯希逸镇淄青,辟为从事。府罢,闲居十年。李勉镇宣武,复辟之。德宗建中初,以驾部郎中知制诰。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帝命与诗人韩翃。官终中书舍人。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肃宗宝应元年(762)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中为从事,检校金部员外郎。代宗永泰元年(765)侯希逸为部下所逐,韩翃随之归朝,在长安闲居10年。大历九年(774)后,在汴宋节度使幕中任职。德宗建中初(780)因《寒食》诗见赏于德宗,擢为驾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其与柳氏之爱情故事,盛传一时,许尧佐撰为传奇《柳氏传》,《本事诗·情感》亦载其事。生平见《新唐书·卢纶传》、《极玄集》卷下、《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关于〈柳氏传〉与〈本事诗〉所载韩翃事迹考实》。韩翃久在军幕,其诗多为送别酬赠之作,颇负盛名。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上云:“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翃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然诗风富丽华美,异于诸人。五律洗炼清丽,佳句迭见,《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题僧房》、《送故人归鲁》为其名作。七律以技巧圆熟著称,《送客水路归陕》、《同题仙游观》等为大历七律佳构。古诗《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送孙泼赴云中》,气势沉雄,为大历边塞诗之名作。七绝则风华流丽,为中唐名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5卷,已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代宗初,入侯希逸淄青幕为从事。希逸被逐,闲居将十年。大历中,入田神功汴宋幕。九年,神功死,弟神玉代为节度,翊仍在幕中。后又佐李希烈、李勉汴州幕。建中初,以《寒食》诗受知于德宗,征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翊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韩翊诗集》五卷。明人重编《韩君平集》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词学图录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韩君平诗集》。其爱姬柳氏乱离中曾被番奖沙叱利所夺,因作《章台柳》词赠姬,姬和《杨柳枝》,附韩诗集中。全唐诗补逸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其诗兴致繁富,人谓如芙蓉出水云。补诗二首。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四
翃字君平。南阳人。侯希逸在淄青。李勉在宣武。皆辟佐幕府。后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
作品评论
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多士之选也。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又“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枝繁”,又“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方之前载,芙蓉出水,未足多也。其比兴深于刘员外,筋节成于皇甫冉也。《唐诗品》
君平意气清华,才情俱秀,故发调誓拔,节奏琅然,每一篇出,辄相传布,亦雅道之中兴也。七言古作,性情奔会,词采蓊郁,虽格稍不振,而风调弥远,讽其华要,亦足解于烦襟矣。升庵诗话
唐人评韩翃诗,谓“比兴深于刘长卿,筋节减于皇甫冉”。比兴,景也,筋节,情也。少室山房笔丛
余谓君平之诗,比兴不深于长卿,筋节不减于皇甫也。诗薮
中唐钱、刘虽有风味,气骨顿衰,不如所为近体。惟韩翃诸绝最高,如《江南曲》、《宿山中》、《赠张千牛》、《送齐山人》、《寒食》、《调马》,皆可参入初盛间。唐音癸签
君平高华之句,几夺右丞之席,无奈其使事堆垛堪憎,见珍朝士以此,见侮后进亦以此。《诗源辨体》
翃七言绝,后二句多偶对者,藻丽精工,是其特创,晚唐人决不能有也。《诗源辨体》
韩七言古艳冶婉媚,乃诗馀之渐。《诗辩坻》
君乎长篇,天才逸丽,兴逐笔生,复工染缀,色泽秾妙,在天宝后,文房、仲文俱当却席者也。《载酒园诗话又编》
贞元以前人诗多朴重,韩翃在天宝中已有名,其诗始修辞逞态,有风流自赏之意,昌黎曰:“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独翱反是。其佳句如“寒雨送归千里外,东风沉醉包花前”、“露色点衣孤屿晓,花枝妨帽小园春”、“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急管昼催平乐酒,春衣夜宿杜陵花”,皆豪华逸乐之慨。唯《送李少府入蜀》诗“孤城晚闭秋江上,匹马寒嘶山露中”,稍觉凄然可念。然在集中,亦如九十春光,一朝风雨耳。第姿韵虽增,风气亦渐降。至若“葛花满地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骎骎已入轻靡,为晚唐风调矣。《大历诗略》
歌行诸制,笔力不高,而调态新颖动人。诸绝句兴寄或深或浅,具有乐府意。韩舍人翃才调翩翩,大历能品。《石园诗话》
韩君平翃七律健丽而对仗天成,七铯亦神情疏畅。“雨馀衫袖冷,风急马蹄轻”,“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鸣磬夕阳尽,卷帘秋色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为五言佳句。如“小县春生日,公孙吏隐时”、“远水流春色,回风送落晖”、“过淮芳草歇,千里又东归”、“县舍江去里,心闲境又偏”、“还家不落春风后”、“白晰风流似有须”、皆工于发端。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泛艳轻华,已无深致。歌行法初唐之体,亦能卷舒命匠,经纬成机。律体自亚李、卢,犹称芳润。
人物简介
【介绍】: 唐赵州人。字从一。擢进士第。授秘书正字。坐事谪鄱江令,调江阴,入为中台郎。又出为台州刺史,复为袁州刺史。为诗丽婉,有齐梁风。有诗集一卷。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年不详。字从一,排行二,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玄宗天宝七载(748)登进士第,历官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肃宗至德元载(756)贬鄱阳令,乾元二年(759)量移江阴令,上元二年(761)迁台州刺史。代宗宝应元年(762)罢任,漫游吴越。大历初入朝为工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六、七年(771、772)间出任袁州刺史。罢任侨居苏州,约卒于大历末。事迹散见《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一。嘉祐有诗名,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高仲武称其“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中兴间气集》)。今存《李嘉祐集》2卷,一称《台阁集》。《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李嘉祐,生卒年未详,字从一,起郡(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载,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奉使搜求图书。肃宗朝,官遗补,贬鄱阳令,移江阴令。大历中,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出为袁州刺史。卸任后屏居苏州。与刘长卿、严维等友善。建中中,为台州刺史,卒。有《李嘉祐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袁州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设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唐诗品》
嘉祐诗一卷,名《晏(台)阁集》,声偶畅达,悉谐平调,虽乏绮密之致,而刻削之风,殊能自远。其在大历诸子。品望虽微,而故家气味犹钉存者。如“江花铺浅水,山木暗残春”,又“风摇近水叶,云护欲晴天”,又“暮色催人别,秋风待雨寒”,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情理俱融,景象切至,可以为诗矣。《批点唐音》
从一、文房,中唐七言绝高者。《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仲武祢乍嘉祐“绮靡婉丽,涉于齐梁”,余意此由未见后人如温、李耳,犹舜造漆器而指以为奢也。然《间气集》所载,殊亦平平。余更喜其“风摇近水叶,云护欲霜天”、“无人花色惨,多雨岛声寒”、“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殊有雅致。按李诗绮丽不及日平之半,郑答曰“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语亦良是。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幽州人,字季直。工弈棋。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肃宗时仕为左卫仓曹参军。后避乱居扬州,难平再召,未及赴而卒。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张南史,生卒年不详,字季直,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善弈棋,中岁苦节学文,遂入诗境。曾任左卫仓曹参军。安史乱起,避难居婺州,后寓居杨子。大历十一年前后,移居宣城。曾再被徵召,因病,未赴任,卒,窦常、李端有诗悼之。南史与刘长卿、钱起、皇甫冉、耿湋、灵一、朱放等交往唱酬,与李纾尤善。有《张南史诗》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吴兴人,字季兰。女冠。工诗,刘长卿称为女中诗豪。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李冶(?—784),一作李裕,字季兰,以字行。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幼聪慧,六岁能诗,善弹琴,出家为女道士。曾应诏赴阙,留宫中月馀,放还。大历中在湖州,与诗僧皎然及刘长卿、陆羽等唱和,又与阎伯均最善,人目为“风情女子”。朱泚据长安反,季兰曾上诗朱泚,故后为德宗命人扑杀。有《李季兰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雌,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唐诗纪事
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唐才子传
(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其谑浪至此。《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闺阁之诗,不能与士大夫争胜,以其学力终浅也。独李冶“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比同时所称刘长卿“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钱起“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郎士元“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韩翃“潮声当昼起,山翠近南深”、皇甫冉“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于良史“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等句,殆皆有过无不及。《中兴》高步,若准周才之例,吾必以作者与焉。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博陵人。登进士第。历左拾遗,改右补阙,以故谪为潞府功曹。约卒于德宗贞元初。工诗,语言典丽精工。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年不详。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排行八。代宗时登进士第,大历初为补阙,十年(775)以拾遗充使往江淮访图书,后入集贤院为学士,德宗建中年间贬潞州功曹参军,官终州刺史,一说官终玄武令。卒于贞元前期。事迹见《新唐书·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卢纶考》附考其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韦应物、戴叔伦、严维、皇甫冉等酬唱。以五七律见长,《江上书怀》、《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题桐庐李明府官舍》等篇不愧大家;“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题崇福寺禅院》)、“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等名句,韵致清绝,诚如高仲武所云“文彩炳然,意思方雅”(《中兴间气集》卷下)。《全唐诗》存崔峒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6句。
崔峒,生年年不详,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安史乱起,避地江淮。大历初由夜圆荐任左拾遗,奉使赴江淮搜求图书。后为集贤院学士,迁右补阙。建中中,因事谪潞府功曹参军,卒。峒与戴叔伦、韦应物、司空曙、卢纶、严维、皇甫冉、丘丹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崔峒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如“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又“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斯亦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大历诗略》
崔补阙诗结体疏淡,似不欲锻炼为功,品第当在韩君平之上,而才调则逊之。
人物简介
【介绍】: 唐人,号沧洲子,一说字巨川。代宗大历初隐居江南,屡召不起。八年,为永平军从事。德宗建中四年,府罢,归隐江南。后曾假摄池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中。能诗,尤工于咏物。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朱湾,生卒年不详,自号沧州子。肃宗时,在苏、湖诸州,干谒崔论、韦之晋等。后隐居,逍遥云山,放情江湖,郡国交辟,不起。大历末,永平军节度使李勉辟为从事。曾假摄池州刺史,后归隐宣州。有《朱湾诗集》四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湾字巨川。西蜀人。自号沧洲子。贞元元和间。李勉帅永平。辟为从事。
作品评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