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藏

相关人物:共 119 位
共 1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简介
吉再(朝鲜语:길재,1353年—1419年),字再父,号冶隐、金乌山人。
高丽王朝末期理学家、政治家,也是朝鲜王朝早期作家。

人物简介

简介
李祹,朝鲜世宗(1397年5月6日—1450年5月18日),朝鲜王朝朝鲜国第4位国王。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
元昊(원호,1397年—1463年),字子虚,号观澜、雾巷,朝鲜王朝时期文人、政治家,为生六臣之一。
本贯原州元氏。
其父元宪,为国子监进士,亦为原州元氏之祖。
世宗在位期间文科及第,文宗在位期间,任集贤殿直提学。
1455年,端宗被世祖篡位,并被流放到宁越。
他不顾危险,前去流放地问候端宗。
1457年,端宗被世祖逼迫自杀后,他辞官退隐,回到原州。
世祖以户曹参的官职希望他重新出山,被他拒绝,隐居直至逝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郑道传,朝鲜古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儒学家、改革家,在朝鲜王朝开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字宗之,号三峰,本贯奉化,生于高丽荣州。
自幼博览群书,入仕高丽王朝以后力主改革,作为新兴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而与守旧的世家大族对立。
后投靠大将李成桂(后来的朝鲜太祖),并辅佐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封奉化伯。
郑道传主张实行科田法,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崇儒排佛,对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并主导规划新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
晚年卷入王位之争,终于在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中被李成桂五子李芳远(后来的朝鲜太宗)所杀。
遗著《三峰集》。
后世韩国史家称其为“王朝的设计者”。

人物简介

简介
郑总(1358年—1397年),高丽王朝后期至朝鲜王朝前期大臣,朝鲜王朝开国功臣。
字曼硕,号复斋,高丽大臣郑誧之孙、郑枢(郑公权)之子,被李成桂封为西原君,后出使明朝时受表笺之祸连累,被明太祖扣押,死于明朝。
谥号文悯。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英祖,朝鲜王朝第21代国王。
李昑(1694年—1776年),乳名禧寿,字光叔,号养性轩。
朝鲜肃宗李焞次子(加上夭折者为第四子),朝鲜景宗李昀之弟,生母为淑嫔崔氏。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宪宗,1834年—1849年在位,朝鲜王朝第24位国王。
字文应,号元轩,是朝鲜纯祖李玒之孙、朝鲜文祖(孝明世子)李旲之子,母为神贞翼皇后赵氏(神贞王后)。

人物简介

简介
柳成龙(1542年—1607年6月7日,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字而见,号西厓,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河回村人,朝鲜王朝中期宰相、学者。
黄海道观察使柳仲班次子,属南人党,曾于朝鲜宣祖时期担任领议政一职。
在壬辰倭乱时期担任领议政并总管军务,为抵御日本增强军事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启用了李舜臣、权栗等有才之士,并跟随国王宣祖击退倭军。
1598年受西人党尹斗寿等人诬陷,被告与日本密谋进攻明朝而遭到弹劾,1600年查清真相后被复职。
但此时的柳成龙厌倦官场,辞官回到故乡河回。
1604年被封为扈圣功臣,死后又被追封为丰原府院君。

人物简介

简介
李景奭(이경석,1595年—1671年),朝鲜王朝中期大臣。
字尚辅,号双溪、白轩,本贯全州,是朝鲜定宗之子德泉君李厚生的六世孙。
在仁、孝、显三朝作为西人党的一员而活跃,官至领议政,谥号“文忠”,有《白轩集》及大清皇帝功德碑碑文传世。
王祦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简介
王祦(1365年—1389年),是高丽王朝第32任君主(1374年—1388年在位)。
小字牟尼奴,一说是高丽恭悯王之子,一说是权臣辛旽之子而被恭悯王冒认为己子,因他遭废黜时被认定为辛旽之子,故在朝鲜王朝所修的史书中被称为“辛祦”。
即位前受封江宁府院大君,1374年恭悯王遇弑后被李仁任扶植上位,1377年接受北元册封为高丽国王,1385年又接受明朝册封为高丽国王,1387年令高丽全国改穿明朝冠服,1388年因铁岭立卫问题而同明朝关系恶化,在崔莹的辅佐下发动军队北伐辽东,但北伐将领李成桂、曹敏修发动威化岛回军,他被迫逊位,先后居住在江华和骊兴。
1389年因图谋暗杀李成桂而废为庶人,流放江陵,旋即被杀。
无庙号、谥号、陵号,后世又称“高丽祦王”。
共 1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