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昉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
后汉乾祐元年登进士第。
后周时南归,上笺湖南节度使周行逢,辟为馆驿巡官。
性迂僻,行逢薄之。
宋开国,李昉奉使湖南,与谈终日。
行逢疑其泄己阴事,遂贬之为易俗场官,又使人诈为山贼而杀之。
洵美才思敏捷,工诗善赋,惟多亡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洵,一作恂。
连州(今属广东)人,一云郴郡(今湖南郴州)人。
又有作奉化(今属浙江)人者,恐误。
后汉乾祐元年(948)登进士第。
上笺湖南节度使周行逢,辟为馆驿巡官。
性迂僻,周行逢待之甚薄。
同年李昉出使湖南,两人谈论终日,行逢疑其泄己阴事,遂贬为易俗场官。
寻阴使人诈为山贼杀之。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七及《十国春秋》本传、《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四。
其才思敏捷,工诗善赋,然所作多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全粤诗·卷一九
邓恂美,连州人。有敏才,工诗赋。时湖南朱昂博学,号朱万卷,士类无当意者,独推逊恂美。唐哀帝天祐中,与孟宾于并为李若虚荐,入洛阳。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成进士,登第后还家,湖南节度使周行逢留为馆驿巡官,置幕下。恂美背伛,时谓之邓驮子,性颇迂僻,如其形,众多不悦之者。后行逢疑恂美泄其阴事,黜为易俗场官,又使人诈为山贼,突入官署杀之。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诗一首。
全宋诗
邓(《宋诗纪事续补》卷一作邵)洵美,连山(今属广东)人。
后汉乾祐二年(九四九)进士。
为湖南节度使周行逢馆驿巡官。
宋初,翰林学士李昉使湖南,与会传舍。
后为周行逢所疑,黜为易俗场官而遇害。
事见《宋史》卷四八三《周行逢传》、《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国仪,号群玉峰叟。后晋高祖天福进士。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后归南唐,历丰城簿、涂阳令。坐贪赃论死,李煜见其诗,贷免,复其官,寻致仕隐玉笥山。逾年起为水部员外郎。南唐亡,归故里卒,年八十余。工诗,有《金鳌集》。
全宋诗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鳌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粤诗·卷一九
孟宾于(八九五 — 九七七),字国仪。
连州人。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进士,与同年李昉交善。
避乱还乡。
楚王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令。
后归南唐,授丰城簿,迁涂阳令。
坐系当死,后主赦之,复其官,起为水部员外。
俄致仕,隐于吉州玉笥山,著道士衣,自号群玉峰叟。
吉州高使君奏为郡倅,旋归旧隐。
高越强起为丰城令,既而引去,嬉游吟啸二十年,老求致仕,得本曹郎中分司南都,服章金紫。
入宋,以老病不任朝谒,听还故里,后以县令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
有《孟水部集》,已佚。
《南唐书》卷二三、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国仪,自号群玉峰叟,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为连州(今属广东)人。
曾以诗献工部侍郎李若虚,为其称赏。
又诣洛阳献诸朝达,由是大有诗名。
后晋天福九年(944)登进士第,后为楚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
历阳山县令。
楚亡,归南唐,授水部员外郎,旋归玉笥山。
复起为丰城令。
又曾任淦阳令,官至水部郎中,分司南都。
南唐亡,以老病辞归故里,不久卒。
生平事迹见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工诗,有名当时。
王禹偁称其诗具“雅淡之体,警策之句”(《孟水部诗集序》)。
所著颇多,有《孟宾于集》1卷、《金鳌诗集》2卷、《湘东集》、《金陵集》等,均佚。
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若干(其中“昔日声尘喧洛下”二句为李昉诗误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诗1首、断句7。
唐诗汇评
孟宾于,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连州(今广东连县)人。幼擅诗名,吟味忘倦。后唐长兴末赴举,和凝等咸推荐之,游举场十年。晋天福九年(944),符蒙知举,宾于献诗,大得称赏,遂登第。初仕楚,为零陵从事。楚亡,归南唐。建隆二年(961),官丰城令。又官淦阳令,因赃贿系狱,后主释之,后起为水部员外郎,致仕,居吉州新淦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南唐亡,归老连州,卒年八十三。有《金鳌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八首,炙句若千。
全唐诗补逸
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
晋天福九年符蒙知贡举,擢进士第。
李昉交善。
宾于后仕南唐,卒宋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
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宾于字国仪。连州人。晋天福中进士。楚文昭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及恭孝王希萼入金陵。宾于归南唐。累迁滏阳令。致仕隐玉笥山。自号偫玉峰叟。复起为水部员外郎。归老连州。年八十七卒。

作品评论

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宾于)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江南野史
(宾于)少修儒学,早失其父,事母以孝闻。长好篇咏,有能诗名……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虚廉察于湘沅,宾于有诗数百篇,自命为《金鳌集》,献之,大为称誉。因采择集中有可举者十数联,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皆为数之,其誉蔼然。
《小草斋诗话》
五代孟宾于,少游乡校,力学不怠。父以家贫,且鲜兄弟,题诗壁上云:“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宾于归,见之,续曰:“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独畏虎。”父奇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陶谷(九○四~九七一),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姓唐,避晋高祖石敬瑭讳改。仕后晋、后汉、后周,累官兵部、吏部侍郎。宋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转礼部尚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翰林承旨。乾德二年(九六四),判吏部铨兼知贡举。累加刑部、户部尚书。开宝三年十二月庚午卒(同上书卷一一),年六十八。《宋史》卷二六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970 【介绍】: 宋邠州新平人,字秀实。
本姓唐,避石敬瑭讳改。
后晋时任知制诰,兼掌内外制,参预机要,又拜中书舍人。
仕后汉,授给事中。
后周世宗朝为翰林学士,与王朴等提出先南后北之统一大计。
显德中,历兵部及吏部侍郎。
陈桥兵变,预拟周恭帝禅位制书,以为赵匡胤受禅之用。
宋初转礼部尚书,为翰林学士承旨。
博学多识,当时法物制度,多所裁定。
附宰相赵普,排斥窦仪,诬告李昉
奔竞务进,多忌好名。
累加刑部、户部尚书。
有《清异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3—970 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诗人唐彦谦之孙。后晋时避石敬瑭讳改姓陶。10余岁入仕,历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时,任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兼掌内外制。出帝开运二年(945)为中书舍人。后汉时为给事中。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为翰林学士,曾献策劝世宗出师取江淮之地。历迁兵部、吏部侍郎,曾出使吴越。入宋,历任礼部、刑部、户部尚书。《宋史》有传。有集10卷,已佚。另《清异录》2卷题陶谷撰,但书中及其身后之事,或出后人依托。《全唐诗》收其酒令2句。《玉壶清话》、《云巢编》、《国老谈苑》等书中,存其词1首,诗1首、断句7,《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全唐诗续补遗
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唐彦谦之孙,避晋讳改姓陶。历仕晋、汉至周,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入宋,加尚书,卒赠右仆射。所著有《清异录》。
全宋文·卷一一
陶谷(九○三——九七○),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姓唐,避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姓陶。历仕晋、汉、周,先后任知制诰、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吏部侍郎等官。宋初,转礼部尚书,依前承旨,礼仪制度,多所裁定。累加刑部、户部二尚书。开宝三年卒,年六十八。谷嗜学强记,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著有《清异录》二卷、文集十卷。《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三
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起家校书郎。累拜中书舍人。仕汉为给事中。仕周为右散骑常侍。显德初授户部侍郎。改翰林学士。三年迁兵部侍郎。加承旨。六年加吏部侍郎。入宋。累官户部尚书。开宝三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1013 【介绍】: 宋深州饶阳人,字昌武。
李昉子。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历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
真宗即位,拜起居舍人,预重修《太祖实录》。
迁知制诰、判集贤院,纂《西垣集制》。
景德二年为翰林学士,判太常大乐、鼓吹二署,整顿乐工,修完器具,编次律吕法度、乐物名数为《乐纂》。
大中祥符中,从封泰山,同修昭应宫。
拜右谏议大夫。
工隶书。
有《翰林杂记》、《谈录》、《大中祥符封禅汾阴记》等。
全宋诗
李宗谔(九六五~一○一三),字昌武,饶阳(今属河北)人。昉子。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隆平集》卷四),授校书郎。真宗景德二年(一○○五)为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元年(一○○八)改工部郎中。四年,拜右谏议大夫。六年卒(此据《学士年表》,《宋史》作五年),年四十九。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四十卷(《隆平集》、《东都事略》卷三二本传),均佚。《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一九八
李宗谔(九六四——一○一二),字昌武,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昉第三子。
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端拱二年进士。
授校书郎,迁秘书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
咸平三年,命知制诰、判集贤院。
景德二年,为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三年,知审官院;四年,拜右谏议大夫。
五年五月卒,年四十九。
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乐纂》一卷、《永熙宝训》二卷、《翰林杂记》一卷、《诸路图经》九十八卷,今存《先公谈录》、《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
另与宋白纂《续通典》二百卷,与丁谓等纂《大中祥符封禅汾阴记》五十卷。
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宋初名臣李昉之叔父。
五代时官至右赞善大夫。
生平事迹见《宋太宗实录》卷七六、《宋史》卷二六五。
诗话总龟》卷三引《翰府名谈》录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字文彧。
五代时仕南唐,曾官太常少卿。
后居江西,卒。
生平事迹略见徐铉《文彧少卿、文山郎中交好深至二纪已余……》、《送陈先生之洪井寄萧少卿》等诗及李昉《东海徐公墓志铭》。
彧能诗,与徐铉交情深厚,有诗唱酬。
又与钟茜友善。
中主保大九年(951),茜赴东都少尹任,乔舜、谢仲宣等人分题赋诗送行,彧亦有诗送之。
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4或915—986 【介绍】: 宋幽州安次人,字日用。
后晋天福中进士。
仕后周为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
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号二扈。
入宋,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
太祖乾德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开宝中与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详定《古今本草》。
太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复翰林学士,与李昉同修《太祖实录》,同编《文苑英华》。
雍熙三年,以工部尚书致仕。
性沉厚,不言人是非。
自张昭、窦仪卒,典章仪注,多蒙所刊定。
有《鳌山集》。
全宋诗
扈蒙(九一五~九八六),字日用,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后晋天福中进士。仕后汉、后周,官至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入宋,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太祖乾德元年(九六三),黜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开宝九年(九七六),出知江陵府。太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复翰林学士。太平兴国四年(九七九),转户部侍郎,加承旨。雍熙三年,以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二。有《鳌山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全宋文·卷一四
扈蒙(九一五——九八六),字日用,幽州安次(今属河北廊坊)人。
少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
仕周为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
入宋迁翰林学士,与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详定《古今本草》。
又与李昉同修《太祖实录》,并预修《文苑英华》。
雍熙三年被疾,以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右仆射。
蒙早擅文场,多所著述,有《鳌山集》二十卷。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92 【介绍】: 宋扬州广陵人,字鼎臣。徐延休子。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徐锴并称二徐。五代时,仕吴为校书郎,仕南唐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历官给事中。左、右散骑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于邠州。工诗文,精文字学。尝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有《骑省集》等。
全宋诗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991 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初仕吴为校书郎,后仕南唐。
中主时,累迁祠部郎中、知制诰,历太子右谕德,迁中书舍人。
后主时,除礼部侍郎,改尚书右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
入宋为太子率更令、给事中。
太平兴国八年(983),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
淳化二年(991),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
生平见李昉《东海徐公墓志铭》、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十国春秋》卷二八。
铉博学多才,工诗善文,文章淹雅,冠绝一时。
与其弟锴齐名,号“二徐”。
亦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
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往往执笔立就。
《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又精小学,好李斯小篆与八分。
著作颇多,有《徐铉集》30卷、《稽神录》6卷,与汤悦合撰《江南录》10卷等。
集多散佚,今存《骑省集》30卷。
全唐诗》存诗6卷,词2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句若干。
唐诗汇评
徐铉(916-991),字鼎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十岁能文,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仕吴为校书郎。南唐中主时,试知制诰,为宋齐丘所诬,贬泰州司户。召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巡抚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饶州。复召知制诘,迁中书舍人。后主时,历任礼兵二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职。国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骑常侍,贬靖难军行军司马,年。铉工诗能文,尤精小学,与弟锴齐名,时号“二徐”。宋雍熙中受诏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有《骑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吴淑所编,又《稽神录》六卷,均存。《全唐诗》编其在南唐时所作诗为六卷。
词学图录
徐铉(916-991)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死在贬所。在南唐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正文后,校订增补后《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长于书法,喜李斯小篆,隶书亦佳。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诗平易浅切,近白居易诗风。文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为李煜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录。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又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
全唐诗补逸
徐铉字鼎臣,广陵人。
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
随后主李煜归宋,累官散骑常侍。
淳化三年坐贬卒,年七十六。
(据李昉撰《故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工部尚书东海徐公墓志铭》)铉精小学,尤工篆隶,与弟锴俱有名于江左。
补诗二首并句四。
全宋文·卷一五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为校书郎。事南唐李璟,历官太子右谕德、知制诰、中书舍人。后主李煜嗣位,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充翰林学士。随后主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明年八月二十六日卒。铉长于为文,尤精小学,曾奉诏校定《说文》(存),著《质论》数十篇、《稽神录》二十卷(今存为六卷本)、文集三十卷(存)。《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
铉字丹臣。会稽人。初事吴。为校书郎。后事南唐。累授太子右谕德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随后主入宋。历左散骑常侍。贬静难行军司马。卒年七十六。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
江南冯延已曰:凡人为文,皆事奇语,不尔则不足观。惟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极,诗冶衍遒丽,具元和风律,而无淟涩纤阿之习。
董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善为文章。太宗时官工部员外郎、直史馆,奉诏撰《孟昶纪事》。
全宋文·卷四二
董淳,后周广顺二年进士。
善为文章。
周恭帝时任直史馆、左拾遗,与修《世宗实录》。
宋太祖开宝中,为太常博士。
后迁工部员外郎、直史馆,奉诏撰《后蜀孟氏纪事》三卷。
太平兴国三年,与李昉、扈蒙等同修《太祖实录》。
事见《宋史》卷二○三《艺文志》二、卷二四九《王溥传》、卷二六二《赵上交传》、卷四三九《文苑传》一,《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之二五(第三册第二一四二页)、职官五二之九(第四册第三五六五页),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1012 【介绍】: 宋大名人,字太素。
太祖建隆二年进士。
乾德初,试拔萃高等。
为著作佐郎。
太宗即位,迁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
历仕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终吏部尚书。
学问宏博,属文敏赡。
尝三掌贡举,极意称奖,苏易简、王禹偁等皆出其门。
雍熙中,与李昉等同编《文苑英华》。
卒谥文安。
有集。
全宋诗
宋白(九三六~一○一二),字太素,一作素臣(《东都事略》卷三八),大名(今属河北)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进士。乾德三年(九六五),授玉津县令。开宝中,连知蒲城、卫南二县。太宗即位,擢左拾遗,拜中书舍人。太平兴国五年(九八○),知贡举。八年,改集贤殿直学士。未几,召为翰林学士。至道初,为翰林学士承旨。二年(九九六),拜刑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院事。四年,以工部尚书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七)。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正月卒,年七十七。谥文安。《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宋白诗,有《宋文安公宫词》百首。今以清初毛氏汲古阁据宋书棚本景钞《十家宫词》为底本,另从《古今岁时杂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钞本)、《舆地纪胜》等书辑得诗三十首,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五九
宋白(九三六——一○一二),字太素,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东)人。建隆二年举进士甲科,乾德初解褐授著作佐郎。曾任翰林学士,仕终吏部尚书。白尝三典贡士,称奖后进,如苏易简、王禹偁等皆出其门。学问宏博,太宗时,预修《太祖实录》、《文苑英华》。喜聚书,至数万卷。尝类故事千馀门,号《建章集》。有文集百卷,又与李宗谔同纂《续通典》二百卷。大中祥符五年卒,年七十七,谥文安。《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