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丁谓

相关人物:共 48 位
共 48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临淄人,字希得。
原名罔,字公疏。
笃学好古,有时名。
年四十余,同进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
因拒权臣王钦若罗致,闲居多年,始补历城主簿。
后通判兖州。
仁宗天圣初,上言力陈丁谓之伪、寇准之冤。
再迁殿中丞、知棣州卒。
门人私谥存道先生。
有《山东野录》。
全宋诗
贾同,字希得(清雍正《山东通志》卷二八之二作德),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初名罔,字公疏,年四十馀,同进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补历城主簿,改通判兖州。仁宗天圣中知棣州,卒。门人谥曰存道先生。有《山东野录》七篇,已佚。《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二七九
贾同,字希得,初名罔,字公疏,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
笃学好古,有时名,大中祥符四年,年四十馀方举进士。
补历城主簿,为大理评事,通判兖州。
天圣初上书,言丁谓欺罔君上,寇准忠亮,时人以为难。
再迁殿中丞,知棣州卒。
门人谥曰存道先生。
有《山东野录》七篇。
宋史》卷四三二《儒林传》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先世长安人,字虞卿。
仁宗天圣中,礼部试第四,御试不得第,里居十年。
母舅丁谓欲授以官,不赴。
复举进士。
为鄱阳尉,历丹徒、泰兴二县令,乞归,终太常博士。
与胡瑗、苏舜钦为友,时号吴下三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39 【介绍】: 宋莱州胶水人,字子思。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第一。
除将作监丞、通判兖州。
仁宗时,以起居舍人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坐事出知密州、应天府。
召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累迁权三司使、枢密副使。
景祐元年,拜礼部侍郎、参知政事。
后罢知颍州。
性谦退,不妄言,为政有仁声。
丁谓秉政,欲其附己,终不往。
卒谥文忠,一云忠肃。
全宋诗
蔡齐(九八八~一○三九),字子思,其先洛阳(今属河南)人,徙居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通判兖州,徙潍州。入直集贤院。仁宗时历知河南府、应天府,入为御史中丞,累官至参知政事。出知颍州。宝元二年卒,年五十二。谥文忠。事见《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蔡公墓志铭》、《乐全集》卷三七《蔡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六四
蔡齐(九八八——一○三九),字子思,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人。大中祥符八年举进士第一,除将作监丞,历通判衮州、潍州,以著作郎直集贤院。仁宗初,迁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天圣三年知制诰,四年入为翰林学士,加侍读学士。后被谗罢为龙图阁学士,出知河南府、密州、应天府,召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明道二年,复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寻拜枢密副使。景祐二年,加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四年罢,出知颍州。宝元二年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文忠。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八《蔡齐行状》,又《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26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字平叔。
少博学,为杨亿等所知。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授大理评事。
累官史馆修撰。
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
义为言者劾以在郡不修饰,降监江州税。
全宋诗
祖士衡(九八七~一○二五),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
通判蕲州。
召直集贤院,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
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
三年卒,年三十九。
有《敝帚》、《西掖》、《乾兴》等集,不传。
事见祖无择《宋尚书礼部员外郎中祖公墓志铭》(《辅仁学志》民国十九年二卷一期),《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三
祖士衡(九八八——一○二六),字平叔,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大中祥符九年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蕲州,再迁殿中丞、直集贤院,改右正言、户部判官。
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
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
三年卒,年三十九。
士衡博学有文,为李宗谔、杨亿、刘筠等所知,著有《西斋话记》一卷(存)。
见《龙学文集》卷一四《状元紫微始末》,《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应之。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
知信丰、兰溪二县,号称神明。
知泉州,岁饥,大发廪贷民,奏蠲丁税。
仁宗立,为侍御史,时朝廷贬丁谓,受命籍没其家,得士大夫私请关通之书,悉焚之,不以闻,世称其长者。
康定元年,以朝请大夫知广州。
全宋诗
方慎言,字应之,莆田(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历知潭、泉、广诸州。仁宗时为侍御史、两浙转运使,入为右谏议大夫。有诗五卷,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见《莆阳比事》卷一、二、三、五、六。
全宋文·卷二七三
方慎言,字应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咸平三年进士,知信丰、兰溪二县。祥符初,以殿中丞擢屯田员外郎。仁宗即位,改侍御史。后为两浙转运使,历知泉、潭、广等州。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有诗文集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一○四,《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四、六八。
李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28 【介绍】: 宋郓州人,字应机。
真宗咸平四年进士。
除蜀州推官。
历大理寺丞,知萧山、韦城县。
以荐监京仓,坐不谨火焚,谪真定府监酒,通判郓州。
丁谓当国,尝数荐其才,欲提拔其官,皆以故引避。
官终知雅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1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则善。
少以诗赋名。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
景德三年,以广德军判官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第四等,授殿中丞。
大中祥符三年,以太常博士上时务策,得罪责授滁州团练副使。
仁宗即位,累官通判太平州,遂居其地。
官终太常寺丞知阶州。
丁谓畏其直,钱易奇其文,杨亿、李谔服其议论。
有《谏史》百卷。
全宋诗
石待问(?~一○五一),字则善,眉山(今属四川)人。弱冠登进士,通判明州,曾进(谏史)百卷。仁宗即位,改判太平州,知阶州,未几致仕,卜居芜湖。皇祐三年卒。事见清康熙《太平府志》卷三一。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
石待问(?——一○五一),字则善,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咸平三年进士,应直言极谏科,六试皆第一,授殿中丞,通判明州。大中祥符三年,上《时务策》十数条,忤真宗意,责授滁州团练副使。仁宗即位,通判太平州,遂家焉。官终太常丞、知阶州。皇祐三年卒。著有《谏史》一百卷。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四、七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二一、选举一○之一二,《宋史》卷二○七《艺文志》六,《宋诗纪事补遗》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5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
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
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
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
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
旋遭排挤出知陈州。
卒谥忠定。
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
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
有《乖崖集》。
全宋诗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转秘书丞。二年,通判相州。召还,知开封府浚仪县,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给事中,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兴军。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复掌三班院兼判登闻检院。四年,知升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陈州(同上书卷七八)。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谥忠定。有《张乖崖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增广为十二卷。事见宋钱易《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岩。 张咏诗,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为底本,参校宋咸淳五年伊赓刻本(今存前六卷,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曹溶旧藏钞本(十卷、附一卷,简称曹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四十九年吕无隐钞本(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丁丙钞补本(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钞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八年莫祥芝刻本(简称莫刻),并酌采清蒋继功、黄丕烈、近人傅增湘校勘成果(分别称蒋校、黄校、傅校)。另从《西昆酬唱集》等辑得集外诗五首,附编卷末。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咏(946—1015) 北宋诗人。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累官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工诗善赋,有《乖崖集》。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期间长至黄鹤楼赏景作诗,从成都罢归途经武昌时再游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后人在其登楼作诗处建“乖崖亭”以示纪念。
全宋文·卷一○八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以「乖则违众,崖不利物」自戒,因号乖崖子;又号九河生。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即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淳化初,由知浚仪县擢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四年,官枢密直学士、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咏历迁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两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绩闻。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书,同年秋,加礼部尚书。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咏刚方自任,为治尚严猛,「文章雄健有气骨,称其为人」。有文集十卷,后人增为十二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又见《乖崖先生文集》附录李焘《湖北漕司乖崖堂记》,钱易所撰墓志铭,韩琦所撰神道碑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4 【介绍】: 宋洺州肥乡人,字太初。李炳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累除右补阙、知制诰。淳化二年拜参知政事。罢知河南府,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真宗即位,复参知政事。咸平初加平章事、监修国史,累加尚书右仆射。为相恪守条制,反对任用浮薄喜事者,常以四方艰难奏闻,戒帝侈心,时称“圣相”。
全宋诗
李沆(九四七~一○○四),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制诰。四年,迁职方员外郎、翰林学士,淳化三年(九九二),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出知河南府,俄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真宗咸平初,自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同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又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文靖。《宋史》卷二八二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三○
李沆(九四七——一○○四),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肥乡)人。
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
雍熙三年除右补阙,知制诰。
淳化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
尝谓真宗年少,当使知四方艰难。
寇准荐丁谓可用,沆以为不可使之在人上。
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文靖,有文集二十卷。
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道卿。好学,颇通古今。宋初授阳翟主簿,改将作监丞。累迁太常博士。建言行井田法。真宗即位,奏请行劝农法。知建、泉二州,拜左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致仕。辑有《劝农奏议》。
全宋诗
陈靖(九四八~一○二五),字道卿,莆田(今属福建)人。
初仕阳翟主簿。
太宗淳化中为京西劝农使,出知婺州。
真宗时历江南、京西、京东转运使,知潭、越、苏、建、泉诸州,加左谏议大夫。
仁宗初丁谓贬。
靖与丁谓善。
亦以秘书监致仕。
天圣三年卒(清乾降《莆田县志》卷一七《人物志·名臣传》),年七十八(《东都事略》卷一一二本传)。
有《经国集》十卷(《莆田县志》卷三三《艺文志》)已佚。
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三五
陈靖(九四八——一○二五)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好学,通古今。
太宗时为将作监丞、秘书丞、直史馆,迁太常博士、刑部员外郎。
真宗朝,历度支判官,淮南、江南、京西、京东转运使,知泉、苏、越等州,累迁太常少卿,进太仆卿、集贤院学士。
丁谓善,贬后,坐以秘书监致仕,天圣二年卒。
靖平生多所建画,而于农事尤详。
尝取淳化、咸平以来所陈表章,目曰《劝农奏议》,录上之,然其说泥古,多不可行。
宋史》卷四二六有传,又见乾隆《莆田县志》卷一七。
共 48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