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任约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德章(1870年6月7日—1923年),字滋萱(子宣),四川新繁人,中华民国司法官员。
光绪丁酉科中式拔贡,后由京师大学堂派往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获游学毕业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民国元年8月16日,任司法部编纂,民国元年8月24日,任大理院推事,民国3年3月4日,任约法会议议员资格审定会会员,民国3年6月22日,署京师地方审判厅厅长,民国4年1月27日,授中大夫,民国4年8月12日,任京师地方审判厅厅长,民国9年1月8日,署江西高等检察厅检察长,民国10年12月18日,任江西高等检察厅检察长,民国11年2月7日,调任总检察厅检察官,民国11年2月23日,调任大理院推事。
王祖同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祖同(1861年—1919年)字肖庭,河南省归德府鹿邑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王祖同生于清朝咸丰五十一年(1861年),光绪十五年,登己丑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任丁酉科山西乡试正考官,陕西道(1902年任)、云南道、福建道、京畿道各道监察御史,督理五城街道御史,户科给事中,广西庆远府知府,江西饶州府知府,二品衔补用道。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河南布政使(1912年任)、财政司长、内务司长。
1914年,他任约法会议议员。
1915年,他任广西巡按使(原来任命李国筠担任广西巡按使,但李国筠辞未就),后又兼会办广西军务。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陆荣廷和王祖同发电劝袁世凯称帝,然而陆荣廷私下密谋反袁。
1916年3月,陆荣廷在柳州通电讨袁,并宣布就任两广护国军总司令。
不久他从柳州回到南宁,裁撤了广西巡按使公署,将巡按使王祖同礼送至香港。
张智远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智远(1871年—?—?
) 字守愚,四川宜宾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官员。
张智远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
后任法部主事。
此后他留学日本法政大学。
归国后,他“留礼部以原官(主事)尽先补用”。
1906年,四川省留日学生蒲殿俊约集胡骏、萧湘、张智远、李大钧、邓镕等三百余人,成立了川汉铁路改进会,上书锡良要求川路公司实行商办。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他任约法会议秘书。
此后,他曾任京师地方审判厅刑二庭推事,任内曾于1918年对宋教仁遇刺案嫌犯洪述祖进行豫审。
张国溶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国溶(1879年—1943年),字海若,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
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张国淦的弟弟。
张国溶小时候随父亲住在安徽芜湖。
1902年,他和哥哥张国淦于同科中举。
1904年,张国溶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不久奉旨留学日本法政大学。
1908年,他归国回到湖北,出任汉口商业学堂学监。
1909年,湖北咨议局成立,他任副议长。
任内,他和议长汤化龙等人发起成立了汉口宪政同志会,他任副会长。
在国会请愿运动中,他积极联络君宪派人士发动各省派代表三次到北京请愿,他也亲自参加请愿。
武汉革命即将爆发前夕,他经陶德琨介绍,和革命领导人刘公进行了商议。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军政府成立,他任政事部编制局局长。
后来该局升为部,他任部长。
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后,他曾经和马鸣骞受汤化龙委派充任代表,但因为遭到反对而未出席。
后来他到北京,任礼制馆评议员。
他还曾任宪法研究会委员、国会众议院议员、政事堂参议。
1914年,袁世凯解散了民元国会,召开约法会议,他任约法会议议员。
他获授中大夫、二等嘉禾章。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脱离了政界,在北京通过卖书画为生。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方面拟请他任要职,他遂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讣告和遗照,诈称死亡,以避开日本方面的邀请。
1943年,张国溶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