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冯京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蔡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四八
蔡懋(?
——一一三四),原名渭,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确次子。
绍圣元年,哲宗临奠其岳父冯京,因阑诉其父冤状,诏复正议大夫。
懋因得叙荫补官,历太府寺主簿。
徽宗时,谄附蔡京父子,得信用。
宣和二年,除延康殿学士。
四年,除刑部尚书。
六年,自朝议大夫、开封府尹除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靖康元年正月拜尚书左丞。
未几,臣僚论其谄事蔡攸,诬诋宣仁皇后,欺惑徽宗,乃罢为资政殿学士、大名尹。
寻落职,贬为秘书少监、亳州居住。
高宗建炎元年,责授宁国军节度副使、英州安置。
绍兴初复中大夫。
四年四月,卒于德庆府。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二之一七、职官六三之一○、六九之二五、七○之一、七六之四一、七八之三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七五,《宋史》卷四七一《蔡确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35 【介绍】: 宋邵武光泽人,字得之,一作德之。
李诰孙。
治《周礼》及《左氏春秋》。
文简古,不逐时好。
尝领本邑民兵,为制战阵击刺之法,以时阅习。
高宗绍兴五年,用特奏恩将赴廷对,先卒。
朱熹铭其墓,称为好德有常之士。
南宫诚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三
南宫诚,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天圣五年进士及第,释褐为永州幕职。
皇祐初为鄂州通判,移潭州通判。
见《湘山野录》卷中,《宋史》卷三一七《冯京传》,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全粤诗·卷五○○
邓云霄,字玄度。
东莞人。
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乡试,二十六年(一五九八)进士。
授直隶苏州府长州知县,旋擢南京户部给事中。
居二年,出为湖广宪。
转四川参议,以保留仍驻永州。
因抗疏州之势宦,遂归。
复以荐越陕西兵备,寻改广西。
丁继母忧,归不复出。
县官因与之有隙,深文中云霄,以冤死。
后其子冯京上疏鸣冤,始复原职。
著书甚多,依阮元《广东通志》,其行于世者,《百花洲》、《浮湘》、《越鸟吟》、《燃桂》、《漱玉斋》、《竹浪斋》、《紫烟楼》、《镜园》等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二有传。
邓云霄诗,以下列各本为底本:《百花洲集》二卷,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八册影印之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陈元素等刻本;《解韬集》一卷,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八册影印之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华元夕诗》,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六年卫拱宸刻本;《燃桂稿》二卷、《越鸟吟》一卷、《秋兴集》一卷,皆据北京大学藏万历刻本。
上述各集之外,另据今人整理之莞水丛书《邓氏诗选》辑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璨。
宋人,或谓唐人。
撰《亢仓子注》,注文简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昌宗。
宋汉阳人。
处家以义,历世不分。
冯京尝题诗赠之,有“同居八世三千口”之句。
宁宗嘉定间孙杓守汉阳,嘉其义,捐俸代纳税。
事闻,诏表其门曰“义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 【介绍】: 宋滁州全椒人,初名琥,字邃明。
张洎孙。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历凤翔法曹,缙云令。
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引入同编修中书条例,寻授集贤校理,数月间骤迁知谏院、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历知蔡州、判司农寺、知河阳。
元丰初,入权度支副使,进知制诰、知谏院,判国子监。
四年,拜参知政事,次年改中书侍郎。
哲宗立,谏官、御史合攻其依附王安石、吕惠卿,构陷冯京、苏轼。
罢知郑州,累徙扬州。
卒谥简翼。
全宋诗
张璪(?~一○九三),初名琥,字邃明。瑰弟。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历凤翔法曹、缙云令。神宗熙宁中,同编修中书条例,同修起居注。以事出知蔡州。元丰初,入权度支副使,知制诰、知谏院。鞫治苏轼狱,谋致轼于死。四年(一○八一),拜参知政事,改中书侍郎。哲宗立,罢知郑州,徙河南、定州、大名府。元祐八年卒于知扬州任。谥简翼。事见《钱塘集》卷一六《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八
张璪(?——一○九三),初名琥,字邃明,滁州全椒(今安徽全椒)人,洎孙。未冠登第,历凤翔法曹、缙云令。王安石引为同编修中书条例,授集贤校理、知谏院、直舍人院。出知蔡州,复知谏院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司农寺,出知河阳。元丰初,入权度支副使,遂知制诰、知谏院,判国子监。四年,拜参知政事,改中书侍郎。哲宗立,谏官、御史合攻之,踰岁,乃以资政殿学士知郑州,徙河南、定州、大名府,进大学士,知扬州。元祐八年卒,谥简翼。璪善探情变节,左右从顺,往往以危机陷人,时论鄙之。《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1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词学图录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有《东坡七集》、《东坡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苏轼(1036~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历官杭州、湖州等地。
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忠。
为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有《东坡全集》等。
曾作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填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
在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
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次子。嘉祐二年登进士乙科,受欧阳修赏识。任凤翔府判官,入直史馆。熙宁间王安石变法,轼因政见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后,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返京,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旋拜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其间曾被召还朝任礼部尚书等职。为元祐党争所累,绍圣初谪于惠州,再徙儋州。徽宗立,遇赦北还。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传》、《书传》及《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事迹见《栾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铭》及《宋史》卷三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八
蒋夔,字子庄,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
熙宁六年与范祖禹同为点检试卷官,试卷犯讳不察,诏降远小处差遣。
元丰二年为京兆府学教授。
又曾任河南伊阳令,所与游如苏轼、冯当世、蒋之奇等皆一时名士。
所著有《论语》、《孟子》、《周易》解合二十七卷,皆散于兵燹。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三、二九六,嘉靖《永丰县志》卷四。
桂坫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桂坫,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27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后历任浙江严州府知府,国史馆总纂,1915年任广东通志馆总篆,著有《晋砖宋瓦实类稿》、《科学韵语》、《说文简易释例》等。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