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冯开元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吾闻观世音,显化肇天竺。
发心救魔难,千亿现手目。
功德如丘山,圣愿肯自足。
遍观阎浮界,众生苦茕独。
嘘呵俨一气,阳春布穷谷。
凡人发善愿,一一遂所欲。
至仁形影彰,明效桴鼓速。
遂令南赡洲,夫妇蕃孳育。
我来载瞻拜,顶礼大悲足。
妙相呈十方,天人丽冠服。
胡为晚近代,姑妪谬称祝。
良哉弇州氏,雄辩破流俗。
中年窘嗣息,晚境冀多福。
愿言普慈施,世世事身毒。
普慈官舍竹轩 南宋 · 员兴宗
七言绝句
一生悯悯寄儒冠,客路羁愁特地寒。
拟倩幽梅当供给,旋添疏竹报平安。
暮云将雨苦纷纷,看雨携君倚寺门。
飞鸟惊雷归后坞,落梅流水出前村。
名山当尔何须去,胜事而今更好论。
况有禅翁通妙理,徘徊重款扣真源。
六经圣人心,言以寓微意。
著示万世教,大略归简易。
先儒事研覃,传注发奥秘。
其间岂无失,十数才一二。
沿波而讨源,自可见极致。
学者不务此,纷纷竞非是。
所得方一毫,已谓尽千里。
譬如就寸管,窥觇九清位。
又如持小蠡,测度巨浸水。
近年经术兴,众说尤鼎沸。
或沿老佛解,或取鬼神议。
或以对偶求,或用点画治。
往往勤万言,区区释数字。
茫昧超洪荒,高阔等天地。
幽欲根死生,明欲混愚智。
五常孰为常,百氏孰为氏。
古今名家学,一旦尽委弃。
老生分退缩,钳口深有畏。
晚辈互驰骋,锐力不少避。
兹事系风化,贤者慎措置。
吾乡句夫子,天禀最纯粹。
事亲存至行,执卷考精理。
平生耽道腴,大嚼得鼎味。
使之典胄席,琢玉成贵器。
不尔坐泮宫,好音变恶类。
头白颜已苍,犹从一麾寄。
普慈实名郡,良俗先礼义。
斯文久磨淬,浮笔耻诵记。
有心欲闻韶,作乐虑惉懘。
有道欲适远,驱车患轩轾。
兹焉遇儒师,于学有统帅。
公若舜权举,明若轩鉴视。
珍若太羹饱,快若醇酎醉。
诗书文翁治,教育孟轲志。
虽则憩甘棠,清风似槐市。
扪膝来为普慈守,先生悬车在林薮(上冯左丞)
按:《舆地纪胜》卷一五八《潼川府路·普州》
寄题普慈阁为熊王诸君索赋 明末清初 · 李确
七言律诗
云树为邻锁断桥,阑干长日傍烟霄。
溪流似带窗前抱,山色如屏座可邀。
花满客携莲社酒,月明僧听海门潮。
秋来拟趁双鸿翼,同礼慈容望泬㵳。
普慈长老壁(1074年2月)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椽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鸟名。)聒昼眠。
惟有两珠红百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蓄书不能读,人以书簏方。
譬如守钱奴,万镪空靳藏。
读书不能行,虎皮质犬羊。
诗礼假发冢,高言诬黄唐。
我观古圣贤,道学甘膏粱。
文字初未广,游心自得场。
后人富典籍,洛诵日洋洋。
唇腐无所归,白首徒悲伤。
普慈群圃胜,中间敞华堂。
本非挟册地,宾筵罗豆觞。
揭名意安在,诗板借辉光。
斲轮如可作,试与一平章。
莲塘十亩方,中作长桥渡。
荒荒岁月老,烈烈风雨蠹。
板面拆已穿,梁脊桡而腐。
我来日曳杖,往往不能步。
平生历险危,所至靡惊惧。
唯持忠信行,似有神物护。
但忧强童子,失足或颠仆。
乃伐南山石,甃成如砥路。
曾微十日劳,遂享百年固。
怅昔用材力,其费一何巨。
前人岂不思,袭旧终莽卤。
作诗示儿曹,万事长要虑。
碧霄桂影堕寒溪,赏心正与幽人期。
凭轩一俯吟思发,雕肝镂肺成新诗。
水流月出咸自尔,去来休论东与西。
句中之眼落第二,纷纷名字俱人为。
胡不反观自已月,照耀古今无迁移。
有客问我月安在,天上人间总不知。
光吞万象竟何有,一语诳人真自欺。
我欲提此吹毛剑,戮尽丛林多口师。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