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正彦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宋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
哲宗绍圣元年进士。
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
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
拜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
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桧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
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
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
卒谥忠穆。
有《忠穆集》。
全宋诗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齐州,遂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成安尉,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转输功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扬州。三年,金人犯扬州,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罢充醴泉观使,旋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同上书卷三二、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宣抚淮南,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卷四四、四九)。三年罢,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荆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书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观使(同上书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赠秦国公,谥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吕颐浩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四二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齐州(治今山东济南)人。绍圣元年进士,历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建炎三年,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苗傅等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以与赵鼎不协,罢为醴泉观使。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张琪之乱。绍兴元年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三年,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罢相,提举洞霄宫。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谥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见《宋史》卷三六二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29 【介绍】: 宋熙州人,字几道。
应募击西夏屡有功,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
徽宗宣和三年,从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
四年,又从延庆攻辽,被俘逃归。
高宗即位,任御营使司都统制,平定杭州陈通之乱。
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护高宗南逃,拜同签书枢密院事。
以结宦官而骤入枢府,为诸将所不悦。
后为苗傅、刘正彦所杀。
全宋文·卷三二一八
王渊(一○七七——一一二九),字几道,熙州(治今甘肃临洮)人,徙环州。
以军功累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
宣和中授閤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刑狱公事。
靖康元年为真定府总管。
高宗即位,迁御营司都统制,进保大军承宣使。
建炎三年自平江赴行在,拜签书枢密院事,为苗傅、刘正彦所害,年五十三。
后赠开府仪同三司,累加少保。
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七,《宋史》卷二五、卷三六九本传及《宋史新编》卷一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29 【介绍】: 宋建州人,字致刚。
徽宗政和八年进士。
为御史台主簿。
高宗即位,擢监察御史,升谏议大夫。
苗傅、刘正彦乱时,尝庭立面折二人,拜御史中丞。
复密遣人见张浚等,具言城中事,主张严设兵备,大张声势,持重缓进,使其自遁,无致惊动三宫。
高宗复位,进签书枢密院事,执政百日而卒。
谥忠穆。
全宋诗
郑瑴(一○八○~一一二九),字致刚,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除安陆教官,权信阳县尉,监南康军酒税,入为御史台主簿。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监察御史。二年,迁司谏。三年,除签书枢密院事卒,年五十。谥忠穆(《鹤山大全集》卷六一《跋郑公忠穆公家问遗事》)。有《建炎复辟纪》一卷。事见《龟山集》卷三七《枢密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
郑瑴(一作悫)(一○八○——一一二九),字致刚,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政和八年进士,授安陆府教授,权信阳县尉,监南康酒税。召为御史台主簿。高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右司谏,建炎三年为谏议大夫。苗、刘之变,瑴庭立面折之。拜御史中丞。高宗复位,进签书枢密院事。七月卒,年五十。见杨时《枢密郑公墓志铭》(杨时《龟山集》卷三七),《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44 【介绍】: 宋蔡州人,字藏一。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高宗建炎初历尚书右丞、中书侍郎。
三年,拜右仆射兼御营使。
苗傅、刘正彦之变时,以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
出知洪、江州。
绍兴二年,以吕颐浩力荐,再相,主和议及定都临安。
先后诋毁李纲,排斥赵鼎,为时论所轻。
与秦桧有隙,桧秉政,废居八年。
卒谥忠靖。
有《秀水闲居录》。
全宋诗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说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馆阁录》卷七)。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登上舍第。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高宗建炎改元(一一二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为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内侍苗傅等逼高宗退位,事平,出知洪州,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马进陷江州,降分司南京。二年,除兼侍读,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七年,起知宣州。八年,又奉祠(同上书卷一一二、一一八)。九年,再知湖州,寻引疾去(同上书卷一二六、一三二)。因与秦桧不合,前后废居八年,十四年卒,年六十三。有《秀水闲居录》一卷。《宋史》卷三六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六三四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建炎元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迁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刘之乱,保护之功居多。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寻提举亳州明道宫,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责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复左宣奉大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寻复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再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充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宣州、湖州。秦桧得政,废居八年。绍兴十四年卒,年六十二。谥忠靖。著有《秀水閒居录》三卷、《绀珠集》十二卷、奏议十五卷等。《宋史》卷三六二有传,又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宋史·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46 【介绍】: 宋济州任城人,字汉老。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累官翰林学士。
高宗即位,为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苗傅、刘正彦事起,曾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
拜尚书右丞,改参知政事。
绍兴五年,条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不报。
闲居十七年,卒于泉州。
谥文敏。
有《草堂集》。
全宋诗
李邴(一○八五~一一四六),字汉老,号云龛,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除给事中,迁翰林学士。钦宗靖康间知越州。高宗建炎初召为兵部侍郎。三年(一一二九),拜尚书右丞,改参知政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以与吕颐浩不合,提举杭州洞霄宫。未几起知平江府。因兄邺失守越州,坐累落职。绍兴十六年卒于泉州,年六十二(同上书卷一五五)。有《草堂集》一百卷,已佚。《宋史》卷三七五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三八二一
李邴(一○八五——一一四六),字汉老,号云龛,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昭玘侄。崇宁五年进士,累官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后除给事中,迁翰林学士。钦宗即位,除徽猷阁待制、知越州。久之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复徽猷阁待制。踰岁,召为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复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建炎三年三月,同签书枢密院事,寻迁尚书左丞,改参知政事,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以与吕颐浩论不合,罢,提举宫观。闲居十七年,绍兴十六年卒于泉州,年六十二。谥文肃,改谥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见周必大《李文敏公邴神道碑》(《文忠集》卷六九)。《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王德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5 【介绍】: 宋通远军熟羊寨人,字子华。
以武勇应募,屡胜金兵,时称“王夜叉”。
高宗建炎元年,率部勤王,隶刘光世部。
三年,迁前军统制,讨伐苗傅、刘正彦之乱,因擅杀韩世忠部将,编管郴州,寻复职,后改隶张俊。
绍兴十年,宋军攻金,德取宿州、亳州,以功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次年,柘皋之战大败金铁骑兵。
官终荆南副都统制。
卒谥威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42 【介绍】: 宋保安军人,字平叔。
刘延庆子。
以父荫补官。
徽宗宣和间随父镇压方腊起义,为鄜延路兵马钤辖。
使辽失律,降官。
高宗建炎中金兵逼扬州,以江淮制置使领兵阻击,未战即溃。
迁太尉、淮南制置使,与韩世忠、张浚平定苗傅、刘正彦兵变。
为江东宣抚使,屯江州,金兵渡江三日,仍不知,遂溃。
绍兴六年任江东淮西宣抚使,进屯庐州。
伪齐军侵濠、寿间,弃庐州而退。
七年,被劾沈酣酒色、不恤国事,罢军职。
后加官少师,封扬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人。
初为康王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
高宗即位,恃宠用事,妄作威福,凌忽诸将。
迁内侍省押班、金州观察使。
扬州失守,从高宗南逃至杭州。
苗傅、刘正彦兵变时被杀。
后谥荣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
苗履子。
初隶康王元帅府。
隆祐太后南渡,任统制官护送。
高宗于建炎三年至杭州时,以为扈卫。
因恨宦官康履用事,及嫉王渊拜同签书枢密院事,与刘正彦伏兵杀渊、履等,劫持高宗及隆祐太后,胁迫禅位于太子。
张浚等闻变,起兵勤王。
傅兵败遁逃,被执送行在,磔于建康。
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苗傅(?
——一一二九),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履子。
隶康王元帅府。
隆祐太后与高宗南渡,傅为统制官,扈卫驻于杭州。
与内侍省押班康履结怨,又因王渊拜同签书枢密院事,傅不能平,乃于建炎三年结御营右军副都统制刘正彦杀渊,并尽杀内侍,引兵犯阙。
请隆祐太后同听政,逼高宗禅位于皇太子,并遣使与金人议和。
高宗许之。
张浚、吕颐浩、韩世忠等举兵勤王,执傅、正彦,磔于建康市。
见《宋史》卷四七五《叛臣传》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1 【介绍】: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
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
徽宗宣和二年随王渊镇压方腊。
钦宗即位,迁武节大夫,以千卒败李复数万兵。
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世忠率所部发平江,苗、刘败遁,追擒之,送行在诛杀。
授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镇江。
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朮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日。
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事。
四年,大破金人与刘豫之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
六年,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
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
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
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
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
岳飞冤狱,世忠独诘桧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诗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后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为乱。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桧为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宋史》三六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词学图录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著名抗金将领。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一说绥德(今陕西绥德)人。年十八从军,从禦西夏,讨方腊。宣和中官至嘉州防禦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刘之乱。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镇江,获黄天荡大捷。绍兴初平范汝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为中兴武功第一。历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秦桧收三大将兵权,拜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岳飞冤狱成,世忠独面诘秦桧。改潭国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见孙觌《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