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夷简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齐州人,字补之。
范正辞子。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
出知平阴县,存视贫弱,以峻法治豪强。
登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
岁旱蝗,发官廪贷民。
累官权三司使,改给事中、知兖州。
因交通贵戚等事,遭庞籍弹劾,又为宰相吕夷简所嫉,贬武昌军节度行军司马。
后复给事中,卒。
全宋诗
范讽,字补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以父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平阴县。举进士,通判淄州、郓州,知广济军。召为右司谏、三司度支判官,知审刑院。出知青州。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以疾免,知兖州。以事贬武昌军节度行军司马,起知淮阳军,复给事中,卒。《宋史》卷三○四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四
范讽,字补之,齐州(治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范正辞子。
以荫补官,知平阴县。
天禧间举进士第,历通判淄、郓州。
天圣中为太常博士、知广济军,迁右司谏、三司度支判官、侍御史知杂事。
八年,擢天章阁待制、知审形院,出知青州。
明道二年,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寻加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转阁学士,迁给事中。
景祐元年,以为宰臣吕夷简所疾,出知衮州,二年责授武昌军行军司马、徙保信军,以母丧许居齐州。
康定初改将作少监、知淮阳军,庆历初迁光禄卿、知潞州。
复给事中,卒。
宋史》卷三○四《范正辞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53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天休。
仁宗天圣三年进士。
累官知审刑院,迁起居舍人、权知开封府。
为政有能绩,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改枢密副使,为宰相吕夷简所忌,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迁给事中,累徙永兴军,奏岁减输木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治豪恶甚严。
后为吏部侍郎,拜奉国军节度使。
卒谥文肃。
全宋诗
郑戬(九九二~一○五三),字天休,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清乾隆《苏州府志》卷三六),授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历越州通判、三司户部判官、知制诰,迁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累官至枢密副使。庆历元年(一○四一)罢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二年,知并州(同上书)。皇祐五年卒,年六十二(《文恭集》卷三六《郑公墓志铭》)。谥文肃。事见《东都事略》卷五五,《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全宋文·卷四○二
郑戬(九九二——一○五三),字天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天圣三年进士。召试学士院,为光禄寺丞、集贤校理、通判越州。升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改枢密副使。出知杭州,发丁夫数万辟钱塘湖,民赖其利。为陕西四路都总管兼经略安抚招讨使,迁吏部侍郎,拜奉国军节度使。皇祐五年卒,谥文肃。有集五十卷。《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任中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祖圣,号大块翁。
任中正弟。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进士。
陈尧叟判河中,辟掌笺奏。
知广州,兼市舶使。
累官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转运使韩渎急于笼利,自薪刍蔬果之属莫不有算,中师尽奏蠲之。
吕夷简荐,召为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致仕。
卒谥安惠。
全宋文·卷二七九
任中师(九七三——一○五○),字祖圣,晚号大块翁,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中正弟。大中祥符二年第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平陆县。历知千乘、襄邑二县,为右正言。中正贬,亦降太常博士、监宿州酒税。未几,通判应天府,徙知滑州,入为开封府判官。累迁尚书度支郎中、直史馆、知澶州。以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兼市舶使。还,为谏议大夫、判尚书刑部,加集贤院学士,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并州。召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召为枢密副使,进给事中,以尚书礼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永兴军,徙陈州。拜太子少傅,致仕,进少师。卒,谥安惠。《宋史》卷二八八《任中正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66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徙开封雍丘,初名郊,字伯庠,后改字公序。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第一。
累迁翰林学士。
宝元二年,除参知政事。
与宰相吕夷简论事不合,出知扬州、郓州。
复入参政,改枢密使。
皇祐元年拜相。
三年,为谏官包拯奏劾不戢子弟,无所建明,出知河南府。
旋加使相,充枢密使,封莒国公。
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请老致仕。
与弟宋祁俱以文学名,时称“二宋”。
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
卒谥元宪。
有《国语补音》、《宋元宪集》等。
全宋诗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为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谥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为《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圭《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一六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初名郊,字伯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天圣二年进士第一,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
累迁左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入翰林为学士。
宝元二年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和,出知扬州,徙郓州。
庆历五年复除参知政事,八年除尚书工部侍郎,充枢密使。
皇祐元年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年,以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徙河阳,再充枢密使,封莒国公,出判郑州、相州。
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判亳州。
治平三年卒,谥元宪。
与弟祁以文学名擅天下,著《国语补音》(存)、《纪年通谱》、《掖垣丛志》、《谈苑》等,有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66 【介绍】: 宋越州会稽人,字元规。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仁宗朝,历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
尝上书力诋宰相吕夷简
两知庆州,熟谙边事,有治军才。
皇祐中,为湖南、江西路安抚使,兼广南东、西路安抚使,平侬智高叛有功,授枢密副使。
后因淫纵不法坐废。
英宗立,知河中府,后徙延州,道卒。
谥威敏。
全宋诗
孙沔(九九六~一○六六),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隆平集》卷一一),补赵州司理参军。仁宗时历知处、楚、庆、徐、秦、杭、青、并诸州,官至枢密副使。因事坐废。英宗即位,起知河中府,改知庆州。治平三年,徙延州,道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年七十一(《隆平集》作年七十二)。谥威敏。《宋史》卷二八八、《东都事略》卷七○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四
孙沔(九九六——一○六六),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天禧进士,补赵州司理参军。以秘书丞为监察御史里行。景祐元年末因乞宽贷李安世,黜知衡山县,于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移通判潭州,知处州、楚州,召为左正言,为陕西转运使。三知庆州,为陕西都转运使,再知徐州、秦州。皇祐中,以退侬智高功授枢密副使。历知杭、青、并、寿州,因淫纵不法废。英宗即位,起知河中府、庆州,徙延州,道卒。有集十卷。见毕仲游《孙威敏公沔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三),《宋史》卷二八八本传。
宋登科记考
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天禧三年(1019年)进士。枢密副使。
释法护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京。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时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而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净与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诏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吕夷简宋绶。
如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况梵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绶奉诏。
续修法宝录。
自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净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孔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净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护终于嘉祐三年。
净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法护,中印度人。闻宋室龙兴,尊崇象教,设立译馆,专待梵僧遍翻经论,欲观光上国,以證所闻,因结徒侣,连翩东迈。景德元年春,始达京师,召入译院。法护聪睿超伦,五乘三学,靡不研贯,所演经说妙达其源,前后译经十有二部,中有《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五卷:佛在灵鹫法界殿中与二万五千比丘,七百二十万俱视那庾多菩萨俱,放光集十方众,有师子座出偈赞佛,佛升师座。妙吉祥菩萨请问不生不灭是何增语,佛言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说。因为广说琉璃地映帝释宫影喻,忉利天大法鼓喻,空中风云水喻,大梵王喻,日光照喻,摩尼宝喻,响喻,地虚空喻,及说种种法句,种种菩萨胜行,于是妙吉祥偈赞礼佛,佛为较显持经功德云云,尤为详尽。法护,止观兼持,戒操高胜,特赐嘉号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授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以嘉佑三年示寂,寿九十有六。
吕公绰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55 【介绍】: 宋寿州人,字仲裕。
吕夷简子。
以荫补将作监丞。
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
尝以郊庙祭器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又编集《郊祀总仪》进上。
后历龙图阁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官至右司郎中,未拜卒。
其父执政时,多涉干请,尝泄漏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
全宋文·卷五四九
吕公绰(九九九——一○五五),字仲裕,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长子。
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
天圣中为馆阁对读。
改集贤校理,迁太子中允。
景祐二年判吏部南曹,庆历元年同判太常寺。
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史馆修撰。
三年父罢相,直集贤院,同管勾国子监,出知郑州。
庆历末,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集贤殿修撰。
皇祐中知永兴军,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
迁刑部郎中,召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迁右司郎中,未拜。
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七。
见王圭《华阳集》卷三八《吕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有附传。
李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黎阳人,字伯熙。
登进士第。
知大名冠氏县,以吕夷简荐知齐州,后历知常州、虢州、涟水军,以宽厚称。
仕终光禄卿。
卒年七十四。
于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寿光人,字彭年。
博学能文,喜言兵。
仁宗庆历中,西夏元昊寇边,北人乘衅聚兵求关南地,丞相吕夷简召焘计议,焘建策治西北行宫若亲征者以压其谋,乃以大名府为北都。
兵事果息。
尝上疏劝仁宗早定储位,以安天下。
全宋文·卷六三七
于焘,字彭年,青州寿光(今山东寿光)人。博学能文,喜言兵,富弼、丁度荐堪将领,以为武学教授。庆历中,赵元昊犯边,辽人聚兵求关南地,焘献计修治西北行宫,若亲征者,以抑其谋,后乃以大名府为北都。庆历末,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上疏乞早定储位,以安天下。官至太子中舍。见《渑水燕谈录》卷四。
吕求中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吕求中,吕夷简玄孙,建炎中为从事郎、衢州江山县令。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