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夷简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3 【介绍】: 宋寿州人,字宝臣。吕公绰弟。以荫补官,赐进士出身。积迁直史馆、河北转运使,始通漕运,移屯兵就食京东,为仁宗赏识,擢都转运使。英宗初,拜枢密副使。神宗立,进枢密使。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太原府,徒知郑州,判秦州。卒谥惠穆。
全宋诗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
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赐进士出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
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
英宗即位,加给事中。
治平二年(一○六五),除枢密副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枢密使(《宋史》卷二一一《宰辅表二》)。
六年,为西太一宫使,卒,年六十七。
谥惠穆。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六二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
以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
仁宗朝历任河北转运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及渭、延、成都等州府。
英宗即位,召为权三司使,治平二年拜枢密副使。
神宗立,进枢密使。
熙宁三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观文殿学士出知太原府。
徙知郑州,以宣徽南院使判秦州。
熙宁六年卒,年六十七。
赠太尉,谥惠穆。
见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53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仲文。
韩亿子。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历通判邓州、天雄军,以宰相吕夷简荐为集贤校理,迁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
尝为契丹馆伴使,使者欲称北朝而去契丹号,以综言自古未有建国而无号者,遂止。
官终刑部员外郎、知制诰。
全宋诗
韩综(一○○九~一○五三),字仲文,开封(今属河南)人,亿子。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历开封府推官,迁三司户部判官。出知滑、许、袁州。累迁刑部员外郎、知制诰。皇祐五年卒,年四十五。事见《乐全集》卷三九《韩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全宋文·卷九三○
韩综(一○○九——一○五三),字仲文,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次子。天圣八年第进士,通判邓州、天雄军。康定二年加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庆历中,累迁祠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判度支勾院。八年,出知滑州,改许州;以失职,落职知袁州。皇祐初,复为江东转运使。还,再修起居注,累迁刑部员外郎、知制诰。五年卒,年四十五。见张方平《乐全集》卷三九《韩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35 【介绍】: 宋仁宗后。
应州金城人。
天圣二年立为皇后,然颇见疏。
尚、杨二美人俱得宠信,后数与之忿争,遂触怒仁宗,宦官阎文应因与帝谋废后,宰相吕夷简亦极力赞成。
明道二年,诏以无子废之,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
景祐元年,出居瑶华宫,又赐号金庭教主、冲静元帅。
后帝念之,有意召还。
二年,属小疾,遣文应挟医诊视,数日暴死。
次年,追复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31 【介绍】: 宋庐州合肥人,字叔明。第进士。初为大理评事。知濮、福、饶三州,颇有治行。真宗时为西川转运副使,历知潭、升、广、虔、洪、杭、庐、江陵、江宁等州府。仁宗时累迁工部尚书,知亳州、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有智略,敏于政事,然无廉称。卒谥忠肃。
全宋诗
马亮,字叔明,合肥(今属安徽)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隆平集》卷一四),知合肥县。真宗、仁宗两朝历知升、广、杭、庐、毫等州,为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后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年七十三(《隆平集》、《东都事略》卷四五本传)。谥忠肃。《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三四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历知福、饶等州,除殿中侍御史。
咸平中除西川转运副使。
后历知州府十馀,中间曾为御史中丞,判尚书都省。
天圣中累官工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七十三。
时其婿吕夷简为相,优谥忠肃。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71 【介绍】: 宋临安人,字子飞。
钱彦远弟。
由殿中丞策制科,转太常博士。
吕夷简所知,擢右正言。
首劾范仲淹、富弼,二人皆罢。
历知数州府。
神宗立,御史论其倾险俭薄,附贾昌朝、夏竦以陷正人,不宜冒居翰院,乃罢学士。
久之,知永兴军。
卒谥修懿。
全宋诗
钱明逸(一○一五~一○七一),字子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父荫为殿中丞,策制科,擢右正言。擢知谏院,为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权知开封府(《开封府题名记碑》)。罢知蔡州。历扬、青、郓、曹州、应天府。还,判流内铨、知通进银台司。复出知成德军、渭州、秦州。英宗治平初,复为翰林学士。神宗立,出知永兴军。熙宁四年卒,年五十七。谥修懿。《宋史》卷三一七、《东都事略》卷四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四六
钱明逸(一○一五——一○七一),字子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易子,彦远弟。由殿中丞策制科,转太常博士,擢右正言。首劾范仲淹、富弼,二人皆罢。进同修起居注、知制诰,擢知谏院,为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知开封府。后罢为龙图阁学士、知蔡州。皇祐四年,自扬州知青州,改郓州。又历知曹州、应天府。还,判流内铨、知通进银台司。复于嘉祐四年出知成德军;五年,知渭州;八年,加端明殿学士、知秦州。治平初,复为翰林学士。神宗立,御史论其倾险憸薄,倾附贾昌朝、夏竦以陷正人,文辞浅缪,不宜冒居翰院,乃罢学士。熙宁元年,出知永兴军。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修懿。《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89 【介绍】: 宋寿州人,字晦叔。吕公弼弟。仁宗时登进士第。英宗时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初,知开封府,为御史中丞。反对行青苗法,言吕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颍州。起知河阳,召还知审官院,寻同知枢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辅政,废除新法。三年,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卒谥正献。
全宋诗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时以父荫补奉礼郎。举进士,通判颍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开封府。二年,为御史中丞,出知颍州。八年,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改知审官院,同知枢密院事。元丰五年(一○八二),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徙扬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四年卒,年七十二。谥正献。《东都事略》卷八八、《宋史》卷三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一○九二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夷简子,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
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
通判颍州,与郡守欧阳修为讲学友。
判吏部南曹,除同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读。
英宗亲政,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
熙宁初,知开封府。
二年为御史中丞。
以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出知颍州、河阳。
召还提举中太一宫,迁翰林学士承旨,改端明殿学士,知审刑院,同知枢密院事。
元丰五年乞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
徙扬州。
哲宗即位,还朝为侍读,拜尚书左丞、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
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四年卒,年七十二。
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人,字稚卿。吕公著弟。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历知泽、颍、庐、常四州,累改陕西转运使。神宗元丰初知永兴军,徙河阳,平洛口兵变。哲宗时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为政明恕。官终户部尚书。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吕公孺(一○二一——一○九○),字稚卿,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幼子。
仁宗时任奉礼郎,赐进士出身。
判吏部南曹,知泽、颍、庐、常四州,提点福建、河北路刑狱,入为开封府推官。
判都水监,改陕西转运使。
知渭州,徙郓州。
熙宁十年坐失入死罪,责知蔡州。
元丰初,知永兴军,二年徙河阳。
四年五月知审官东院,十一月出知秦州。
以与李宪不和,徙相州,更陈、杭、郑、瀛四州。
元祐初加龙图阁直学士,二年五月任秘书监,三年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四年擢户部尚书。
五年三月以病提举醴泉观,同月卒,年七十。
著有诗集、奏议二十卷。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九,《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附传、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5 【介绍】: 宋开封人,南渡后居宁国太平,字仁甫。
吕夷简从曾孙。
徽宗宣和七年进士。
屡辟主管机宜文字。
历知德安县,招辑流亡,建学舍以教其子弟。
累除权礼部侍郎,凡内禅典礼前未有者,多所订正。
官终知池州、徽州。
全宋文·卷四三四七
吕广问(一一○三——一一七五),字仁甫,宣州太平(今安徽太平东)人。年二十,贡太学。宣和七年进士,授宣州士曹掾,改司理参军,调徽州婺源县主簿。入权邦彦、李光幕府。光南迁,罢居黄山之隅。后知江州德安县,通判筠州、虔州。召为礼部员外郎。绍兴二十七年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移浙西路,迁本路提点刑狱兼权湖州。除直秘阁、两浙路转运副使。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拜起居郎,除权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出知池州,以病移徽州。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见《南涧甲乙稿》卷二○《吕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田叔通,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时以国子博士通判徐州,与苏轼有唱酬(《苏轼诗集》卷一七《和田国博喜雪》、卷一八《留别叔通元弼坦夫》)。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三
惟净,南唐吉王李从谦之子,李煜从子。幼时入经院习梵字,解五竺国梵语。太宗时度为僧,与法护同译新来诸经,任译经鸿胪少卿,赐号光梵大师。庆历中朝廷百度例务减省,知言者必乞罢译经,遂预奏乞罢。见《湘山野录》卷上,《补续高僧传》卷一。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京。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时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而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净与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诏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吕夷简宋绶。
如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况梵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绶奉诏。
续修法宝录。
自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净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孔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净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护终于嘉祐三年。
净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同时与法护共译事者,有惟净绍德。惟净姓李氏,江南李煜之从子,太平兴国八年,奏选童子五十人学梵字,诏高品、王文寿典选政,以净等充选引见,令入经院受学。净天资颖妙,冠绝流辈,口授梵章,便解文义,岁馀度为僧,与护同译新来诸经。所译《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即《大宝积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十八卷,即《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也。又译《大乘中观释论》九卷。赐以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为光梵大师。仁宗庆历三年,净见执政裁省译经之务,因自奏疏,乞罢,敕曰:“三圣崇奉,朕何敢罢?且琛贡所入皆异域文字,非鸿胪谁识不凡?”未几,御史中丞孔道辅等果乞罢译馆,仁宗以净疏示之,其议遂止。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