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竦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汉宗。
少补卫士,累迁博州团练使、环庆路马步军总管兼知邠州,断讼曲直,区处当理。
夏竦奏为泾原路总管,率兵平乱于镇戎军。
以功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象州防御使。
暴疾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3—1232 【介绍】: 金易州人,初名文纯,字知几。幼颖悟,善草书,能诗,号神童。弱冠入太学,有文名。博通《五经》,尤长于《》、《春秋》。宣宗兴定末,试开封府,词赋得第二名,经义居魁首,廷试,以误落第。后以荐赐进士,授太常寺太祝,迁应奉翰林文字。天兴元年,避兵确山,为蒙古兵所俘,病死广平。
中州集
九畴字知几莫州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草书作大字有及数尺者故所至有神童之目章庙召见问汝入宫殿中亦惧怯否对曰君臣父子也子宁惧父耶上大奇之弱冠住太学有声场屋间南渡后读书北阳山中(其诗云读书空山里落月低岩幽山鬼语夜半怪我非巢由又云壮士半凋落铁花绣吴钩)始以古学自力博通五经于易春秋为尤长少时有恶疾就道士学服气数年疾遂平又从宛丘张子和学医子和以为能得其不传之妙大率知几于学也专故所得者深饥寒劳苦人所不能堪者处之怡然不以累其业也尝为郾城张伯玉赋透光镜钦叔传之京师赵礼部大加赏异贴壁间坐卧读之兴定末府试经义第一词赋第二省试亦然帘试以脱误下第知几先有才名又连中甲选天下想望风采虽牛童马走亦能道麻九畴姓名正大三年右相侯萧公赵礼部连章荐知几可试馆职乃赐卢亚榜第二甲第一人及第授太祝权太常博士应奉翰林文字知几天资野逸高骞自便与人交一语不相入则径去不返顾自度终不能与世合未几谢病去作诗工于赋物如夏英公篆韵(其诗云千状万态了不同哭鬼号神自兹始简如庖羲地上画繁如神农日中市圆如有娀乙鸟卵方如姜嫄巨人履倾如怒触不周山溯如逆上蚕丛水积如女娲石未炼碎如昆吾瓦经毁蚩尤旗张尾后曲黄帝鼎成足下峙五丈专车断禹戈九日横天落羿矢流漦不去龙垂髯衔书忽来凤挽觜方相四目辟门阙夔牛一胫踔阶戺貌似心猜未必然赖君注释车南指)及手植桧印章等诗可见也字画正书八分皆有功诗最其所长少时犹失持择近诗精深峭刻似其为人他文不及也明昌以来以神童称者五人太原常添寿四岁作诗云我有一卷经不用笔写成展开无一字昼夜放光明合河刘滋文荣六岁有诗云莺花新物态日月老天公刘徵伯祥七岁被旨赋凤皇来仪新恩张汉臣世杰五六岁亦召入赋元妃素罗扇画梅云前村消不得移向月中栽其后常隐居不出馀三人者皆无可称道独知几能自树立一日名重天下耆旧如閒閒公且以徵君目之而不名也壬申岁遇乱卒年五十平山常仲明之子德葬之小商桥傍近赵庄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居昱,俗姓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学诗于林逋。
童稚时即礼僧愿舍,诵《法华经》,七日而周,号昱法华。
夏竦表为沙弥(《嘉定赤城志》卷三五)。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三
惟净,南唐吉王李从谦之子,李煜从子。幼时入经院习梵字,解五竺国梵语。太宗时度为僧,与法护同译新来诸经,任译经鸿胪少卿,赐号光梵大师。庆历中朝廷百度例务减省,知言者必乞罢译经,遂预奏乞罢。见《湘山野录》卷上,《补续高僧传》卷一。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京。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时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而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净与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诏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如吕夷简宋绶。
如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况梵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绶奉诏。
续修法宝录。
自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净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孔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净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护终于嘉祐三年。
净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同时与法护共译事者,有惟净绍德。惟净姓李氏,江南李煜之从子,太平兴国八年,奏选童子五十人学梵字,诏高品、王文寿典选政,以净等充选引见,令入经院受学。净天资颖妙,冠绝流辈,口授梵章,便解文义,岁馀度为僧,与护同译新来诸经。所译《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即《大宝积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十八卷,即《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也。又译《大乘中观释论》九卷。赐以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为光梵大师。仁宗庆历三年,净见执政裁省译经之务,因自奏疏,乞罢,敕曰:“三圣崇奉,朕何敢罢?且琛贡所入皆异域文字,非鸿胪谁识不凡?”未几,御史中丞孔道辅等果乞罢译馆,仁宗以净疏示之,其议遂止。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