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丁奉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普瑞,字雪庭,别号妙观,榆城人。
童时日记万言,因读《华严》至“若有如是如是思维,则有如是如是显现”处,豁开心地。
后见皎渊,为之印可。
皎渊为普济庆光弟子,济与净妙澄同开水目山,山旧无泉,济以杖卓之,泉随涌出,世称卓锡泉。
段氏为建梵宇,赠澄号曰“净妙”,济号曰“庆光”。
皎渊初参济时,便问如何免得生死,济以扇击案,渊忽然有省,遂嗣其法水目山,广导诸方,朝野尊仰。
瑞既承渊付属,南诏信从为建再光寺以居之。
瑞澄心妙悟,深入玄理,闭户著书,兀坐终日,积诚相感,常梦与清凉贤首华严诸祖共语。
撰《华严悬谈会玄记》四十卷,今在藏帙。
又诵《金刚经》有白光如轮,久而不散。
瑞虽印心南宗,而恒阐《华严》为业,尝于水目讲经,感金甲神人示像。
所著有《楞严纂要》十卷,《金刚方语》一卷,馀有《华严心镜》、《元谈辅翼》及《外集》诸书,皆发明宗旨,开悟后学。
每登讲席,发音硁硁,弘纲微绪,莫不毕宣,听者悦怿,四众归心。
讲堂之外本无池沼,芳草丛中忽生莲花,时人嗟叹,以为瑞应。
后无疾而逝,荼毗获舍利甚多,莹然耀目,建塔奉之。
其嗣法弟子有黄龙无相,与净众寺无相嗣五祖者同名,彼见《高僧传》第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8—269 【介绍】: 三国吴吴郡吴人,字敬风。
陆逊族子。
孙权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有治迹,拜建武都尉。
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有功,迁建武校尉。
又以讨山越功拜巴丘督、偏将军。
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性刚直,数以切谏忤旨。
一说曾与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谋废孙皓,立孙休之子,不果。
官至左丞相。
全三国文·卷六十九
凯字敬风,逊族子,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拜建武都尉。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迁建武校尉。五凤中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武昌右部督,累迁荡魏绥远将军。永安中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即位,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宝鼎元年迁左丞相。建衡元年卒,年七十二。有《吴先贤传》四卷,《太玄经注》十三卷,集五卷。
全绪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吴郡钱唐人。
全琮子。
幼知名,奉朝请,出授兵,稍迁扬武将军、牛渚督。
孙亮即位,迁镇北将军。
东关之役,与丁奉建议引兵先出以破魏军,封一子亭侯,年四十四卒。
鲁淑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4 【介绍】: 三国吴临淮东城人。
鲁肃子。
孙休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
孙皓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
御众严整。
陆式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吴郡人。
陆胤子。
柴桑督,扬武将军,袭爵都亭侯
孙皓天策元年,徙建安。
天纪二年,还建业,复将军、侯爵。
僧慧頵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4—630 【介绍】: 隋唐时僧。江夏人,俗姓李。十岁出家,师舅明智法师。陈后主时,诏入金陵讲席,声唱逾远。陈亡,乃至苏州弘法,住通玄寺。隋炀帝大业初,诏征之,以疾辞。唐初,曾说劝杜伏威归唐。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李氏。
族出陇西。
因十一世祖重。
以晋都亭侯。
南渡为江夏人。
頵十岁。
师事舅氏光严寺明智法师出家。
于时陈帝雅重仁王。
每岁必选名德。
盛开法席。
而頵以弱冠。
获预斯伦。
其声光之被可知矣。
及天厌陈德。
隋运克昌。
从苏州刺史刘权之请。
爰处通玄依瑞像。
而弘唱焉。
隋之季世。
避地毗陵之显灵瑞相二寺。
寺有沙门智䂮智猛。
相继敷阐。
方杜威僭号。
高祖既定天下。
遂徵之入朝。
始威犹怀进退。
頵为说宿因。
威接足呜咽以别。
馀杭沙门道显法济等。
素禀成实。
至是益进所造诣。
意有施
頵一麾去。
无所取。
于是就远行龙泉二寺。
饰金铜弥勒像各一躯。
坐高一丈五尺。
用结再生之缘。
贞观初。
又助大德慧仪法师构瑞像殿。
未几。
吴县令陈士。
绰邀开法华涅槃。
文轴将竟。
遽以麈尾。
付门人智奘曰。
强学待问。
无替慧风。
怡然瞑目。
其四年十一月也。
寿六十七。
窆于白虎之南岭。
弟子等千馀人。
植碑纪德。
江王学士诸麟制文后复建砖塔五层。
常州沙门法宣制铭。
兹不录。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义解篇十
释慧頵。
姓李氏。
江夏人。
本寔陇西。
世戴蝉冕。
遥派合于天潢。
远条连于若木。
十一世祖西晋都亭侯。
重避难徂南亭于夏汭因遂家焉。
十岁出家。
师事舅氏光严寺明智法师。
智即建初之入室。
蒙命说以开筵。
乃竭志依承。
义门斯启。
于斯时也。
南国令主雅重仁王。
每岁肆筵高选名德。
年才弱冠预拟斯伦。
高第既临声唱逾远。
天子目睹天人仰赞。
光宠国恩恭先是立。
及天厌陈德隋运克昌。
金陵讲席扫土俱尽。
乃杖策游吴。
大乘顿辔爰整其旅。
广开学市。
远招八埏之士。
以扇一极之风。
苏州刺史刘权。
果达三德才著九能。
又于简易时务依影法筵悦饮河之满腹。
欣负山而无倦。
自有陈沦没物我分崩。
或漏网以东归。
或入笼而北上。
谷风以恩相弃。
伐木以德相高。
积伫朋从咸来谒敬。
大业之始曲降皇华。
竟以疾辞逸情山水。
吴之高人为之胥附。
咸请处于通玄依瑞象而弘演。
有隋昏逸作梗妖氛。
乃避地毗陵沈默宴处。
而显灵瑞相二寺僧徒翘请弘法。
寺有沙门智[(丰*力)/石]智猛。
风猷警迈不乏精神。
既遇通人倾心北面。
勤则不匮敏而有功。
并继敷扬俱驰东箭于时刑新轻典世涉屯蒙。
长淮已南犹称吴国。
杜威专制端委君临。
崇尚佛理。
钦兹归戒。
大唐高祖扫旧布新。
起师临洛徵威谒帝。
俛首应诏不悦于躬。
頵为说宿因。
释威忧愤。
达顶生之非固。
晓吴[渰-合+皛]之失图。
威乃接足乌咽由斯而别。
有馀杭沙门道愿法济等。
先禀成论义同门户。
不远千里请道金陵。
乃郁相然诺。
既而敷畅至理药木滋繁。
爰逮施并无轻费。
于远行龙泉二寺。
造金铜弥勒像各一躯。
坐高一丈五尺。
用结来生之缘也。
贞观元年通玄上德惠仪法师。
道心精粹量包山海。
修己安人非几不践。
东晋之日吴有白尼。
至诚感神无远弗届。
天竺石像双济沧波。
照烛神光融曜沪渎。
白尼迎接因止通玄。
自晋距陈多显灵瑞。
隋末军飙玉石俱尽。
二像尊仪蒙犯霜露。
仪师独苦心行切情昏晓。
以佛无殿僧何得安。
乃跋涉山谷升景[揙-户+(今-一)]材。
不逾一年浮汎千丈。
履深冒险还到大吴。
广开月殿指画斯立。
頵以风雨相感。
席卷而还。
无替两时功兼二事。
有吴县令陈士绰者。
排繁从义倾仰法音。
请讲法华涅槃。
文轴才竟疲役增劳。
即以麈尾付嘱学士智奘曰。
强学待问无惮惠风。
师逸功倍不惭屡照。
誓言既止怡然冥目。
以贞观四年十月终于通玄。
春秋六十有七。
其年十一月坟于白虎之南岭。
学士弟子等千馀人哀泗伤心。
恐芳仪之有绝。
乃树高碑。
江王学士诸麟为文。
贞观五年弟子法韶等。
孝情殷至攀号靡及。
谨于坟前建塼塔五层。
禅师慧仪乡拜胜德。
香火情轸兼事经纶。
故使瞰迥凭高当衢向术。
生平子弟。
仰琼级而沾襟。
宿昔德朋。
望玉轮而屑涕。
常州沙门法宣曰。
余与上人情均道协。
君终我疾。
枕泪眠号素车不驰。
玄壤长隔欲伸悲绪。
聊书短铭。
方坟在列。
灵塔斯布。
爰属胜人允兹崇树。
于惟法主人胜德全。
爱河早越心灯幼传。
岩岳一篑哮吼三年。
青蒲应举紫极闻天。
名邦伫化利物攸往。
衢樽日斟悬镜常朗。
义海傍溢谈峰直上。
谁谓明珠忽潜幽壤。
神丘掩穴素塔标坟。
琼龛宿雾玉掌排云。
涧松送响岩桂呈芬。
山飞海运迁贸相踵。
火入秦陵书开汲蒙。
惟兹道力巍巍长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