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庞籍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5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依韵酬府判庞醇之见寄 其一 (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律诗
① 按:第二首原次本卷末,题作《依韵和庞殿院见寄二首》。注:前集已有一首,今予合并。
二十年前已定交,而今鹏鴳各逍遥。
但能贾傅亲前席,何必萧生意本朝。
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自注:凌霄,花名,生且有托。)
莫将富贵移平昔,彼此清心发半凋。
依韵酬府判庞醇之见寄 其二 (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律诗
① 按:第二首原次本卷末,题作《依韵和庞殿院见寄二首》。注:前集已有一首,今予合并。
吴门歉岁减繁华,萧索专城未足誇。
柳色向秋迎使馆,水声终夜救田车。
丘山在负思朝寄,毫发经心愧道家。
不似桐庐人事少,子陵台畔乐无涯。
庞醇之见寄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绝句
北楼千尺午犹寒,冉冉飞尘不可干。
横望沧溟了无际,贵人休向画图看。
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1042年) 北宋 · 范仲淹
五言排律
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
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
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
刘琨增坐啸,王粲乍销忧。
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
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
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
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
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
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
⑴ 自注:某与龙图公同年,复为延安交政。
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1044年12月16日) 北宋 · 范仲淹
五言排律
优游滕太守,郡枕洞庭边。
几处云藏寺,千家月在船。
疏鸿秋浦外,长笛晚楼前。
旋拨醅头酒,新炰缩项鳊。
宦情须淡薄,诗意定连绵。
迥是偷安地,仍当饱事年。
只应天下乐,无出日高眠。
岂信忧边处,干戈隔一川(自注:时宣抚岢岚军。)
圣人生禀正命,动由至诚。
发圣德而非习,本天性以惟明。
生而神灵,实降五行之秀;
发于事业,克宣三代之英。
稽《中庸》之有云,仰上圣之莫越。
性以诚著,德由明发。
其诚也感于乾坤,其明也配乎日月。
我生既异,初郁郁而有融;
我性在斯,终存存而不竭。
上智不移,无为而为。
蕴被志,发为浚哲之资。
文王之德之纯,既由天启;
周公之才之美,亦自生知。
故得冠乎人伦,立乎圣域。
所以见至矣之性,所以成自然之识。
究其本也,盖钟纯粹之精;
及其显焉,乃著文明之德。
岂不以自诚而明者,生而非常;
自明而诚者,学而有方。
生而德者,实兹睿圣;
学而及者,惟彼贤良。
颜生则自明而臻,谓贤人而可拟;
夫子刚自诚而至,与天道而弥彰。
若然,则诚之道也既如此,明之道也又如彼。
盖殊途而同致,亦相须而成理。
发乎仁义,遂使跂而及之;
著乎圣神,所谓诚则明矣。
且夫明乃诚之表,诚乃明之先。
存乎诚而正性既立,贯乎明而盛德乃宣。
有感必通,始料乎在心为志;
不求而得,终知乎受命于天。
大矣哉!
考彼格言,见兹玄圣。
施为可睹于君德,动静必遵于天命。
由至诚而达至明,是为圣人之性。
岁阴谁不感摧颓,更值亨衢出处催。
根柢只堪陪栎社,功名何足玷云台。
览穷文史篇章倦,过尽荣华老病来。
宫衮裁诗褒意厚,昏瞳刮膜喜重开。
西北遮胡晋部疆,更烦儒将下文昌。
久调玉铉三司贵,出倚金城万里长。
唐亩岁丰禾自合,汾波秋景草应黄(自注:公赴镇在去年秋末。)
须知外警从兹罢,閒杀边邮赤白囊。
寄延州经略庞龙图 北宋 · 宋庠
七言律诗
驿骑传书拂塞尘,开缄长跪墨犹新。
霜馀且喜青松在,火尽谁矜白璧真。
嵇阮交游思旧隐,皋夔功业记名臣。
年来更嗜无生学,笑杀关西仗钺人。
共 5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