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毅宗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4 首
瑜瑕莫弃。瑜瑕莫弃。
失干城二卵奇。纵骊黄未遂。
伯乐怎知。不得志。
勿相欺。大鹏一日同风起。
君看厉志。王生耿耿昭英畏。
西夏藉宋威灵,袭取数州,虽更元僭号,不可以列国,不可以称闰也。君子曷为纪西夏?悲宋人之不竞,始扼于辽,中俘于金,终灭于元,而复疲于夏。俾之蟠据一方,传世十主,历年一百九十。国最微,而绪甚衍。观于夏,而重有感于宋矣!始僭号,自元昊。昊,固保吉之孙也。保吉,本戎人李继迁。其族兄继捧入朝宋祖,献银、夏、绥、宥四州。迁走地斤泽,出其祖像示戎人,从者日众。太宗以迁侵扰,赐继捧姓名曰赵保忠,俾镇夏州。及继迁请降,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曰赵保吉。保吉阳降阴叛,朝宋暮辽,洵奸人之尤耳。德明已嗣,元昊屡谏其父勿臣宋。德明戒之曰:“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元昊曰:“英雄之生当王伯,何锦绮为?”此真保吉孙,而非德明子也。昊受契丹册,为夏国王,因而称帝改元。宋始削其赐姓官爵,不既晚乎?自此而环、庆、保安、塞门、延、渭撑骸流血,迄无宁日。非范、韩至军,能俾其寒心破胆哉?天启其衷,请和受册。传子谅祚,西土稍宁。秉常继绪,复寇秦州。旋修贡职,未失咸宾。乾顺、仁孝,各享国五十馀年。值女真之荐食,辽灭宋夷,而区区夏隅,烽尘不起,何夏人之多幸欤?纯祐安全,终能守境。遵顼请宋,会师伐金。宋人不报,何以为宋?德旺短龄,元人执睍。迹其颠末,君子犹有取焉。嘉德明之知恩;嘉元昊之悔悟;嘉乾顺、仁孝之享国悠长,相安无事;嘉遵顼之会师伐夷,发舒华夏之气。虽其祖本戎族,杂乎夷而进乎夏矣。君子与其进,是以附而出之。
夏于中国弹丸尔,传世十君亦有以。
入朝归土繇保忠,地斤泽走诸戎迩。
银州观察漫相羁,朝为赐赵暮为李。
衣锦之人独厌兵,每念国恩深戒子。
子图王伯祖为名,英雄之主何锦绮。
环庆保安随意侵,塞门诸砦亡坚垒。
银泥家鸽众盘飞,好水川兵多坠死。
削官削姓岂堪惩,称帝称王终莫止。
心寒胆破繇范韩,更名受册从兹始。
相传累叶作咸宾,秉常为厉仍消弭。
辽宋逡巡日避金,中原云扰无停晷。
蕞尔西方绝塞尘,享年逾百真乔梓。
声罪犹闻遵顼师,戎人反抱华人耻。
灭国虽归蒙古胡,编年莫附辽金史。
① 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杂记〉,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杂记〉、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编者按:《续修台湾县志》题作〈五妃墓〉,《台湾诗乘》题作〈五妃墓道碑〉。
东风骀荡天气清,载驰骢马春巡行。
刺桐花底林投畔,森然古墓何峥嵘。
路旁老人为余泣,当年一线存前明。
天兵既克澎湖岛,维时台海五烈皆捐生。
至今坏土都无恙,谁为守护劳山精。
云封马鬣连衰草,四围怪石争纵横。
时闻鬼母悲啼苦,想见仙娥笑语声。
岁岁里民寒食节,椒浆频奠陈香羹。
满目荒凉已感叹,更听此语尤伤情。
有明岁晚多节义,樵夫渔父甘遭烹。
岛屿最后昭英烈,顽廉懦立蛮妇贞。
田横从死五百皆壮士,吁嗟乎,五妃巾帼真堪旌(廖振富编校)
⑴ 编者按:「底」,连横《台湾诗乘》作「落」。
⑵ 编者按:连横《台湾诗乘》无「台海」两字。
⑶ 编者按:「多」,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皆」。
⑷ 编者按:「壮士」,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战亡」。
竟死南荒,恨不睹重光城郭。
痛心处、踪消黑夜,坟堆茫漠。
冢傍要离成幻梦,词题武毅昭英
展残编,恍触热肝肠,关家国。

三十载,如电抹。
追往事,情蓬勃。
黯茅庐风雨,武林城角
示我新篇哀战友,共寻故宅怀词伯
算此生,黾勉尽交情,搜遗作
⑴ 达夫生前有“终期埋近要离冢”之句及题戚继光武毅祠壁《满江红》词。
⑵ 一九三三年,他移家杭州,所居扩建后称“风雨茅庐”,适与予寓比邻,时相过从。
⑶ 杨铨在上海被暗杀后,他示我以所作哀诗,语极沉痛。又曾同循杭州城东一带,寻觅词人厉樊榭故宅。
⑷ 他所作诗词,国内外早有人加以辑集,但颇有遗漏。文化大革命前,予曾抄录所知佚篇,以贻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