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安世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万世德(1546年—1602年),字伯脩,号丘泽,晚年改号震泽,山西偏头关守禦千户所(关城在今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人,官籍。
山西乡试第十四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第一百八十八名进士。
由进士授南阳县知县,起补元城、宝坻二知县,历兵部主事。
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举边才,由兵部职方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升为陕西西宁兵备佥事。
十八年五月勘西宁阵亡失事降调,补赵州知州,以荐举复任山东按察司辽东兵备佥事,仍监陜西幕府军事。
以军功升怀隆兵备副使,二十一年十二月升陕西右参政,再升怀隆兵备按察使,二十五年升山东右布政使兼副使、照旧管事。
不久山东道御史涂宗浚以朝鲜危在旦夕,举荐万世德为天津巡抚。
二十六年六月代杨镐经略朝鲜,加一品服。
二十七年九月以东征功,加右副都御史,荫一子入监读书。
二十九年二月奉命回国,改任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五月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
三十年九月三年考满,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仍旧总督,不久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59 【介绍】: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及见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桧怀奸误国,为桧所恶。贬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后移琼州、昌化军。桧死,得复官秩。卒谥庄简。有《庄简集》。
全宋诗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
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
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
移知临安府。
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
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
为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
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
除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八年,自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桧所恶,执政一年而罢。
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
居三年,移琼州。
居六年,又移昌化军。
二十五年桧卒,始得内移郴州。
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
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
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
光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
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志》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
宋登科记考
字泰发,一字泰定,谥号庄简。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累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官左朝奉大夫。
龚一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3 【介绍】: 清福建闽县人,字天磻,或作天皤,一字厚斋。
乾隆十五年举人,历署河南宜阳、密县,发奸摘伏,有神明称。
补林县,调虞城,署平山、元城,所至有声。
升云南镇南州知州。
翁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湘潭人,字明远。
乾隆二十二年进士,知大名、元城二县,治理元城水患。
擢知沧州,雪冤狱,恤寒畯,捕巨盗。
累擢陕西粮储道。
尝三摄按察使,多所平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27 【介绍】: 宋洺州曲周人,原名若冰,字清卿。上舍登第。钦宗时除太学博士。时议以赋入赎三镇,奉使金国,归擢吏部侍郎。京师陷,从钦宗赴金营。金人邀钦宗出郊,计中变,逼钦宗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遂遇害。谥忠悯。有《忠悯集》。
全宋诗
李若水(一○九三~一一二七),原名若冰,系钦宗所改,字清卿,广平曲周(今属河北)人。
由上舍登第。
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为元城尉(《睽车志》卷二),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太常博士。
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
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
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骂敌不屈被残杀,时年三十五。
高宗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悯。
有《忠悯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作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卷,其中诗二卷。
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李若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悯集》为底本,校以残本《永乐大典》、影印《诗渊》所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六
李若水(一○九三——一一二七),字清卿,原名若冰,钦宗赐今名,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
上舍登第,调元城尉。
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选为使,见粘罕于云中。
归,擢吏部侍郎。
二年二月,金人再邀钦宗出郊,若水扈从。
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骂金人为狗辈。
被囚,不少屈,面斥粘罕为封豕长蛇,遂被害,年三十五。
高宗即位,谥忠悯。
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定陶人,字子忠。
嘉靖十一年进士。
历知元城、南和,擢御史,出为湖广副使,补河南。
三十二年,平定柘城师尚诏起事。
三十四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破倭寇于陶宅,追至太湖。
为赵文华所谮,谪戍朔州。
隆庆初,起为左副都御史,累官南京户部尚书。
年逾七十致仕。
维基
曹邦辅(1503年—1576年),字子忠,号东村,山东兖州府曹州定陶县人。由县学生中式嘉靖十年山东乡试第五十名举人,年三十岁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第二百三十四名,第三甲第二百零三名进士,刑部观政,授元城县知县,调南和县知县,十九年十月选授云南道试监察御史,二十年十一月实授,巡视河东盐政。二十四年巡按陕西,弹劾总督张珩等冒功。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出任湖广副使,复补河南,平定柘城叛乱,升任山西右参政,三十四年三月迁浙江按察使。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提督军务,平定柘林叛乱,十一月与赵文华产生矛盾,被诬陷谪戍朔州。隆庆元年,杨博担任吏部尚书时,举荐曹邦辅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晋升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此后升任右都御史,掌都察院。不久,升任南京户部尚书。万历元年因病致仕,家居三年卒,赠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扬州人,字大年,一作名大年,字永卿。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为永城主簿,时刘安世谪亳州,寓居是县,因求教,遂从学二十六年。
历官江都丞、淅川令、夏县令。
高宗绍兴间追录安世语为《元城语录》。
又有《懒真子》。
全宋诗
马永卿,字大年,自号懒真子,扬州(今属江苏)人。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
自亳州永城主簿至知达州凡六任,仕宦四十年,官终左朝散大夫。
有《懒真子》五卷、《元城语录解》二卷传世。
事见《铅书》卷三、卷八。
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四八
陈圭(一五〇八 — 一五七一),字禹成,号罗江。
化州人。
陈禧之子。
明世宗嘉靖八年(一五二九)进士。
历任瓯宁、元城、德化知县。
嘉靖三十三年,升刑部主事,为官刚方明敏。
时严嵩当权,圭绝不私谒。
嵩嫉之,谪青州推官。
嵩败,起为南京户部郎。
出任江西右布政,迁浙江左布政。
历仕楚闽江浙,所至皆有政声。
后以忤少保胡宗宪,辞归。
宗宪败,圭屡谢不复出仕。
穆宗五年病逝。
有《罗江集》。
明史》卷一四六、清阮元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九八有传。
陈圭诗以中山图书馆所藏清抄本《罗江集》为底本。
维基
陈圭(1503年—?
),字禹成,号罗江,广东高州府化州人,民籍。
广东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二百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名进士。
历知瓯宁、元城、德化三县,擢刑部主事,刚方明敏。
时严嵩当国,圭绝不私谒,嵩嫉之,谪青州府推官。
及嵩败,起南京户部主事。
嘉靖三十六年升山西布政司参政,分守冀南,三十七年升江西按察使。
扬历楚闽江浙,官至左布政,所在有声。
后以忤少保胡宗宪归,御史扁其门曰“藩臬清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1076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几圣。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三司户部判官、尚书祠部郎中。为文简古不俗,尤工于诗,以文学受知韩琦。琦欲荐充馆阁,不果。有《韩忠献遗事》、《祠部集》。
全宋诗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历浦江、东阳、元城令。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为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
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
卒,年五十五。
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为《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
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
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四二八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庆历六年登进士第,历为泗州司理参军,浦江、东阳、元城诸县令。受知于韩琦。神宗立,琦罢相判永兴军,又移镇相、魏,皆辟为管勾机宜文字,表章书记,多出其手。琦数荐之朝廷,谓宜在馆阁,然未及大用,仕仅至三司户部判官、祠部郎中。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工诗,句出惊人,书记必声比字属,他文则简古不徇俗。著有《韩忠献公遗事》一卷(存)、《祠部集》四十卷。见《宋史》卷三五六《强渊明传》,曾巩《强几圣文集序》(《元丰类稿》卷一二),《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翼》卷二六。
管应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咸宁人,字正之。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元城、泗水知县,有仁政。
以不阿权奸,辞归。
有《南游草》、《偶然草》。
维基
管应律(1578年—?年),字正之,号六我,陕西省西安府咸宁县人,军籍。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陕西乡试第十七名举人,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二百七十二名,第三甲第一百八十六名进士。户部观政,三十九年授直隶元城县知县,四十三年被论,四十六年左迁江西布政司照磨。升山东泗水县知县。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