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尹焞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尹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处初。
尹焞叔。
尝游司马光、邵雍之门。
光入相,荐为学官。
邵雍所称洛中三贤之一。
哲宗元祐四年举献纳科,未几卒。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尹材,字处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尹洙弟湘子。尝游司马光、邵雍之门,雍所谓「洛中三贤」之一。元祐元年,孙固以遗逸荐,授虢州司户参军,次年授耀州州学教授,四年举献纳科,未久卒。元符二年,刘拯劾其《上太皇太后书》语言狂妄,诏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并尽追遗表恩泽。见尹洙《故三班奉职尹府君(湘)墓志铭》(《河南先生文集》卷一四),范祖禹《手记》(《范太史集》卷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元祐党人传》卷六,《宋元学案》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寿安人,字思叔。
佣力于市,后发愤力学,遂以文名。
受业于程颐,颐赏其颖悟,尝称晚得二士,即谓绎与尹焞
未及仕而卒。
全宋诗
张绎(?
~一一○八),字思叔,寿安(今河南宜阳)人。
年三十从程颐学,颐每谓人曰:“吾晚得二士。
”即指尹焞与绎。
后颐一年卒。
伊洛渊源录》卷一二、《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三
张绎(?
——一一○八),字思叔,河南寿安(今河南宜阳)人。
家微,年长未知学。
后发奋读书,遂以文名。
徽宗初,程颐自涪还洛,乃往受业。
颐赏其颖悟,尝言「吾晚得二士」,即谓绎与尹焞也。
后颐一年卒。
见《伊洛渊源录》卷一二,《宋史》卷四二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宋寿州人,郡望东莱,字居仁,人称东莱先生。吕好问子。高宗绍兴六年赐进士出身。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曾上书陈恢复大计。秦桧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又与赵鼎深相知,忤桧,被劾罢。工诗,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卒谥文清。有《童蒙训》、《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诗话》、《师友渊源录》、《东莱先生诗集》等。
全宋诗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幼以荫授承务郎。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卒,谥文清。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刻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煜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
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公著曾孙,希哲孙,好问子。
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
元符中,主济阴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
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
绍兴六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
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
以忤秦桧,提举太平观。
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二。
本中上承家学,复从杨时、尹焞等游,为时名儒,学者称东莱先生。
著有《春秋集解》、《师友杂志》、《官箴》、《童蒙训》、《紫微杂说》及《东莱先生诗集》等传世。
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4—1178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
全宋诗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
曾再试礼部不第,往从尹焞游。
通六经百氏,从学者数百人,伊洛之学倡于东南自光朝始。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及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
召试馆职。
乾道五年(一一六九)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历著作佐郎、著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
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
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广南东路。
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
四年,为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
因封还谢廓然迁殿中侍御史词头,出知婺州,引疾奉祠。
五年卒,年六十五。
有《艾轩集》二十卷(本集宋刘克庄序),已佚。
明正德十六年郑岳据传录本选刊为十卷。
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一卷)为底本。
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五○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未上召对,改知永福县。大臣论荐不已,复召试馆职,遂除秘书省正字兼史职,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乾道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刑,移广东。淳熙二年,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奉命讲《中庸》,称旨,除中书舍人,为诰有古风。后改权工部侍郎,出知婺州。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五,谥曰文节。光朝博学有行,南渡后首以伊洛之学倡东南,从学者常数百人,时称「南夫子」。著有《艾轩集》。见周必大《林光朝神道碑》(载《文忠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传。
吕知存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九四
吕知存,绍兴间人,曾从尹焞学。
虞仲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馀姚人。
虞宾子。
与弟虞仲瑶同举绍兴间进士。
为永嘉教授。
尝从尹焞游,称其笃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蔡州汝阳人,字贯道。
尹焞学。
高宗绍兴中,为黔州节度判官,后知梁山军。
有《涪陵纪善录》。
全宋文·卷四○一一
冯忠恕,字贯道,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绍兴初为黔州节度判官,十八年十月,由朝请郎、知巴州迁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为学师尹焞,尝辑其师在涪旧闻,为《涪陵纪善录》一卷,又与祁宽等记《语录》五卷。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八,《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宋元学案》卷二七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8—1187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徙居上饶,字无咎,号南涧。
韩元龙从弟。
以荫为龙泉主簿。
历知建安县。
符离之役,尝上书张浚劝勿轻举,浚不听。
迁知建安府,大兴学校,创修郡志。
累官吏部尚书,封颍川郡公。
师事尹焞,曾与吕祖谦讲读于德清慈相寺。
有《桐荫旧话》、《南涧甲乙稿》、《焦尾集》。
全宋诗
韩元吉(一一一八~?
),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
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为南剑州主簿。
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
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
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为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
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
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
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二卷。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韩元吉(1118-1187) 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人,徙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曾与张元干、张孝祥、范成大、陆游、辛弃疾等以词唱和。有《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
全宋文·卷四七八三
韩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居上饶(今江西上饶)。
韩维玄孙。
初以荫入仕,为龙泉县主簿,调南剑州主簿。
绍兴末历知建安县,召为司农寺主簿。
乾道中,历江东转运判官、守大理少卿、权中书舍人,累官至吏部侍郎。
淳熙初出知婺州,入为正奉大夫、吏部尚书。
乞外,复以龙图阁学士知婺州,后罢职奉祠。
爵至颍川郡公。
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
元吉学于尹焞而友朱熹,吕祖谦为其婿。
著有《易系辞解》、《焦尾集》、《南涧甲乙稿》等。
见《宋史翼》卷一四,《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吕坚中,字景实(一作崇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本中兄弟行。
尹焞门人。
尝为祁阳令,与冯忠恕、祁宽同记《尹焞语录》四卷。
见胡寅《祁阳县学记》(《斐然集》卷二一),《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宋元学案》卷二七。
孟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字敦夫。
从程颐游,又为王氏学。
程颐之葬,门人畏党祸不敢至,独厚与尹焞、张绎、范棫、邵溥送葬,时号“高义孟公”。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