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孙觌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李谟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六三五
李谟(一○八二——一一五三),字茂嘉,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崇宁五年登进士第,为通州司法参军,历通判信安军、知庆元府、河北府。
建炎元年除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绍兴中历江西、两浙转运副使,知镇江府、临安府,自直徽猷阁升直宝文阁,致仕。
绍兴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二。
见《鸿庆居士》卷三五《直宝文阁李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57 【介绍】: 宋开封阳武人,字元忠,一作元中。万俟湜子。徽宗政和二年上舍登第。调相州、颍昌府教授,迁枢密院编修官。高宗绍兴初御曹成有功,除湖北转运判官,改提点湖北刑狱。岳飞宣抚荆湖,遇𠨆不以礼,𠨆憾之。十一年,承秦桧意构陷岳飞成死狱,天下冤之。次年和议成,任参知政事,充金国报谢使。因奏事忤桧意,谪居归州,移沅州。二十五年,召还,复除参知政事,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和固位,无异于桧。有《回銮事实》。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万俟卨(一○八三——一一五七),字元忠,开封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政和二年登上舍第,授相州州学教授。
绍兴中,自湖南路转运判官擢监察御史,迁右正言、御史中丞兼侍读。
希秦桧意,构陷岳飞父子成狱。
迎徽宗梓宫还,拜中大夫、参知政事,充金国报谢使。
后忤桧意罢去,谪居归州,移沅州。
绍兴二十五年召还,复参知政事,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七年卒,年七十五。
编纂《太后回銮事实》、《贡举敕令格式》五十卷、《看详法意》四百八十七卷。
孙觌《万俟公墓志铭》(《鸿庆居士》卷三六),《宋史》卷四七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一(一○八四~一一五八),字贯道,赐号寻巢,俗姓李,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
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从灵岩通照愿禅师祝发。
后又谒蒋山圆梧禅师、疏山草堂禅师。
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泉州延福院。
后四迁巨刹。
退长芦,归天台万年观音院。
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五。
事见《鸿庆居士》卷三二《长芦长老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
今录诗五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法一号雪巢。即襄阳郡王驸马李遵勖玄孙也。世居开封祥符县。母梦一老僧至其家而产。声洪气伟具大人相。十七试上庠。从祖仕淮南。欲官之。不就请去家事长芦慈觉颐禅师。祖弗许。母曰。此儿必宿世沙门也。愿弗夺其志。未几慈觉殁。礼灵岩通照愿禅师祝发。依十年。觉心迷闷道无所入。遂往蒋山谒圆悟。一见器重之。适悟奉旨住天宁。亦在侍。不契。次见草堂于疏山。一言之下忽尔彻其源底。绍兴七年泉守刘彦修请居延福。四迁巨刹最后住长芦。因慕天台形胜昕夕怀之。于是乞退居山之古平田观音院。高卧烟霞长啸深翠。处世而忘世也。一日忽示微疾书偈曰。今年七十五。归作庵中主。珍重观世音。泥蛇吞石虎。乃入龛趺坐别众而逝。塔于本山。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一。字贯道。太师襄阳郡王李公用和之玄孙也。世居开封祥符。其母见老僧入梦而生。比成童。一切嬉弄皆不顾。十七试太学为诸生。被服诗书。岸然自负。从其翁仕淮南。欲任以官。不从。将弃家事长芦赜公。翁难之。母曰。此夙世沙门。勿夺其志。未几赜殁。礼灵岩通照愿公。得度登具。依之十年无所入。益刻苦奋厉。时圆悟住蒋山。以大法炬许之。悟奉诏住京师天宁。师侍行。会靖康之乱。悟还蜀间关。走谒草堂清公于疏山。一语顿明大法。绍兴七年。泉守宝文刘子羽。迎住延福院。丞相张公浚。帅福唐。徙住寿山。尚书梁公汝嘉。守四明。又挽居雪窦。于是公卿大夫。想见风采。争先邀迎。惟恐弗及。天台万年寺。在山谷穷处。其徒阘茸。有司奏改为禅。率选名缁众所信服者。为领袖。师遂又徙万年。间复一应长芦。而归万年观音院。浃日示微疾。说偈入龛而逝。寿七十五也。师生于戚里。长于华屋。而性与道合。不假师授。一念幡然。超尘劳而脐觉岸。为世大知识。岂不谓豪杰欤。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法一,字雪巢,姓李氏,襄阳郡王驸马李遵勖玄孙也。世居祥符,母梦一老僧至其家而生。发声洪亮,质异凡庸。年十七,试上庠,从祖仕淮南,欲官之,不就。请去家,事长芦慈觉颐禅师,祖弗许。母曰:“此儿必宿世沙门也,愿弗夺其志。”未几,慈觉寂,礼灵岩通照愿禅师祝发,相依十载,觉心迷闷,道无所入。遂往蒋山谒圆悟,一见器之。适悟移住天宁,一亦随侍。次见草堂于疏山,一言之下忽尔彻其源底。绍兴七年,泉守刘彦修请居延福,四迁巨刹,最后住长芦。因慕天台形胜,昕夕怀之,于是乞退居山之古平田观音院,高卧烟霞,长啸深翠。一日忽示微疾,书偈曰:“今年七十五,归作庵中主。珍重观世音,泥蛇呑石虎。”乃入龛趺坐而逝,塔于古平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59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宣卿,号景坡。蒋之奇从子。徽宗崇宁中为兰溪主簿。历知杭州、通州、扬州,为淮东、两浙转运副使。所至制豪强、开荒田、招商贾,治政有声。以直龙图阁知临安府,擢户部侍郎,累官敷文阁待制。书法怪奇玮丽,独步一时。亦工诗。有《景坡堂诗卷》。
全宋诗
蒋璨(一○八五~一一五九),字宣卿,号景坡,宜兴(今属江苏)人。
之奇从子。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以荫补将仕郎,任婺州兰溪县主簿。
历知抚州,通州。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台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
五年,提举淮南东西路茶盐公事(同上书卷一○六)又历知扬州、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一九、一三六),迁两浙转运副使(《乾道临安志》卷三)。
二十七年,由淮南转运副使知平江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六),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五。
事见《鸿庆居士》卷三七《蒋公墓志铭》。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四
蒋璨(一○八五——一一五九),字宣卿,号景坡,宜兴(今江苏宜兴)人,之奇从子。
崇宁五年任兰溪县主簿,历江南西路常平官,知抚州、通州,复为淮南东路转运副使,知扬州。
又任两浙转运副使,知临安府、镇江府。
后擢户部侍郎、知平江府,进敷文阁待制。
善书。
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五。
有《景坡堂诗》三十卷。
孙觌撰《蒋公墓志铭》(《鸿庆居士》卷三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莫俦(一○八九~一一六四),字寿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
靖康初以翰林学士使金,助金立张邦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
高宗即位,责全州安置(同上书卷五、六)。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还浙西(同上书卷七九)。
孝宗隆兴二年卒,年七十六。
有《真一居士集》五十卷等,今佚。
事见《鸿庆居士》卷三八《宋故翰林学士莫公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莫俦(一○八九——一一六四),字寿朋,平江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
政和三年举进士第一,授议礼局检讨官,除校书郎,兼国史编修官,移太常少卿,被斥提点南京鸿庆宫。
起为光禄少卿,进国子司业,试中书舍人。
靖康初除给事中兼侍读,直学士院,除吏部尚书,俄拜翰林学士、知制诰,积官至朝议大夫。
后以受张邦昌伪命被斥逐。
隆兴二年卒,年七十六。
孙觌《宋故翰林学士莫公墓志铭》(《鸿庆居士》卷三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1 【介绍】: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徽宗宣和二年随王渊镇压方腊。钦宗即位,迁武节大夫,以千卒败李复数万兵。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世忠率所部发平江,苗、刘败遁,追擒之,送行在诛杀。授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朮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日。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事。四年,大破金人与刘豫之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六年,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岳飞冤狱,世忠独诘桧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诗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后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为乱。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桧为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宋史》三六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词学图录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著名抗金将领。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一说绥德(今陕西绥德)人。
年十八从军,从禦西夏,讨方腊。
宣和中官至嘉州防禦使。
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刘之乱。
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镇江,获黄天荡大捷。
绍兴初平范汝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为中兴武功第一。
历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秦桧收三大将兵权,拜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
岳飞冤狱成,世忠独面诘秦桧。
改潭国公,封咸安郡王。
久之,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
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孝宗朝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
孙觌《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鸿庆居士》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
郗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三○
郗渐(一○九一——一一五二),字子进,大名府临清(今山东临清)人。
赐上舍出身,授迪功郎、博州聊城县主簿。
靖康元年,知无锡县。
历通判常州。
迁朝散郎,差江南路招讨使随军干办官,除提举饶州孳生监牧事。
辟江南东路宣抚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兼提点营田公事,改除参议官。
积官至中大夫、除直秘阁、知宣州。
请祠,得提举台州明道观。
起知蕲州,绍兴二十二年卒于任,年六十二。
孙觌《宋故左中大夫直秘阁知蕲州军州事郗公墓志铭》(《鸿庆居士》卷三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伯皋,一字伯咎,号传密居士。晁咏之季子。以荫补将仕郎。钦宗靖康初解党禁,为开封府刑曹,不避豪强。官终提举广东常平。工诗,名章秀句为士大夫传诵。有诗集。
全宋诗
晁公迈,字伯咎,号传密居士,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咏之子。
以荫补将仕郎。
钦宗靖康初为开封府户曹参军(《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五)。
高宗建炎中通判抚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
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为广东提举常平(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五)。
十年,权市舶司,以贪利为大食国进奉使所讼,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六)。
有《百谈集》,已佚。
事见《渭南文集》卷一四《晁伯咎诗集序》。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康执权,字平仲(《四六谈麈》),开封(今属河南)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寓居永嘉(《宋诗纪事》卷四八)。
高宗建炎初为国子祭酒(《鸿庆居士》卷二五《国子祭酒康执权鸿胪卿》)。
二年(一一二八),兼权中书舍人,试给事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一五)。
三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奉祠(同上书卷二四)。
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七)。
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同上书卷一七七)。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康执权,字平仲,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上舍释褐,靖康末为国子祭酒、鸿胪卿。高宗立,召为起居郎,试给事中,为尚书工部、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建炎三年,充显谟阁直学士。绍兴十八年致仕。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除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三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一五、一七、一八、二四、一七七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一(一○九二~一一五五),号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
年十四于大云寺出家。
年十六,从广寿梵光法师习天台教。
后师从妙湛思慧禅师。
游方遍谒耆宿。
后住石泉寺,改圣泉寺,又被知福州叶梦得迎至黄檗道场。
继归卧雪峰故庐。
又出住云门,迁法石,返西湖雪峰庵。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年六十四。
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事见《鸿庆居士》卷三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了一。号炤堂。奉化徐氏子。方童幼时。遇群儿嬉戏。隅坐傍不语。闻梵呗则跃起。喜动颜色。其父曰。儿如此。当令事佛。年十四。祝发大云寺。十六受经数万言。习穷昼夜不息已。乃叹曰。如来最上乘。无挟而径造者也。事糟粕何庸。即入京。从相国寺妙湛慧公。游数年。尽其学为高弟。复下汴。绝淮。经吴中浮浙。上天台。入雪峰。遍见诸耆宿。表里洞然。中无疑者。会妙湛来莅黄檗。师自雪峰至。学成行尊。众推为上首。师姿相奇庞。寡言笑。危坐一榻。渊然如古井冰。有来叩者。云涌泉落。愈出而愈无穷。性介特。务自阔远。不交人事。将诣雪峰。朝议大夫曾恬。与师厚善。属师致书。抵福帅大资张公守。师意其为己。纳笥中弗出。久之。石泉虚席。公曰。黄檗上首故自强。即日移书。遣骑迎师。师谢不愿。使者至五反而后受。他日公过师。师出恬书。且致不即发之意。公喜曰。韫椟之珍。深藏而不市。吾与师。宾主无愧矣。居三岁。改莅圣泉。会左丞叶梦得来守福。曰。黄檗古道场。今世名缁。孰逾一公者。饬使者具书币以迎师。至阖境。缁素奔走出迎。欢呼踊跃。声振山谷。盖师自石泉出世。更三大刹。积十五年。演唱真乘。启悟后学。人人向道。以师为归。已而后。将至稍通饷谢易置诸禅师。一夕舍去。归卧雪峰故庐。泉南守叶庭圭。乐道之士也。延之云门。再迁法石。庭圭代还。师亦反西湖雪峰庵。即妙湛所栖。闭门终日。人莫见其面。若将终焉。俄被旨住径山。绍兴二十四年也。径山。无一垄之地可耕。而学众数千指。师入据丈室。檀施大集。不求而办。山有芝岩方丈遗址。师尝指其处。谓其徒曰。吾将筑室居焉。初不省所谓。明年三月示微疾。退处明月堂。唱箧中衣。供佛饭僧。翼日黎明。索笔书伽陀。趺坐而逝。寿六十四。僧腊五十。即芝岩塔其全身。乃喻筑室所云以此。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