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必大

相关人物:共 176 位
共 17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
四年,移乾德令。
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
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
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
五年,拜枢密副使。
六年,进参知政事。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
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
谥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集》。
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
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
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
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
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人,字子履。母再嫁陈见素,因冒姓陈,见素卒,还本姓。仁宗朝,官至集贤殿修撰,坐谪流落。与欧阳修、苏舜钦辈游。善真行书,时有《寓山集》。
全宋诗
陆经,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其母再嫁陈见素,冒姓陈。
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见素卒,复姓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
庆历元年(一○四一),为集贤校理(同上书卷一三四)。
三年,贬监汝州酒税。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判太常寺(同上书卷二三二)。
十年,知河中府,召直史馆(同上书卷二八○)。
善真行书(《宣和书谱》卷六)。
有《寓山集》(《周文忠公集》卷五三《陆子履寓山集序》),已佚。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
陆经,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号嵩山老人。
庆历初以大理评事为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三年,以议礼反复,落职兼汝州酒税,寻复。
四年,又为台官诬构,责授袁州别驾,沦落江淮十馀年。
至嘉祐初乃复馆职。
熙宁中历刑部、兵部员外郎,曾知苏、颍等州,终知河中府。
十年,迁集贤殿修撰,命再任。
召知审官东西院,方向于用,而已老矣。
经善真行书,每与人书碑志,前辈高文,必求经书,故经之石刻殆遍天下。
著有《嵩山集》十二卷。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一三九、一五三、二二三、二八○,《东轩笔录》卷一○,《清献集》卷六,《宣和书谱》卷六,《周文忠公集》卷五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6—1095 【介绍】: 宋大名莘县人,字子发。王素从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上诸路学制,神宗称其才。哲宗元祐初,为给事中,出知蔡州。绍圣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章惇不协,徙枢密都承旨,夺职,知岳州。
全宋诗
王震,字子发,莘县(今属山东)人。
素从孙。
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检正中书刑房习学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
元丰二年(一○七九)兼检讨文字(同上书卷三○八)。
八年,使北,还,拜给事中(同上书卷三五四、三六二)。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蔡州,历河中府、郑州、陕州、永兴军(同上书卷三六八、四二一、四六五、四八四)。
绍圣元年(一○九四)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开封市博物馆藏《开封府题名记碑》)。
徙枢密都承旨,夺职知岳州。
元符二年(一○九九)由提点河北路刑狱徙知邠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三)。
有《元丰怀遇集》(《周文忠公集》卷五四《王氏济美集序》),已佚。
宋史》卷三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王震,字子发,莘县(今山东莘县)人,旦曾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熙宁六年习学中书刑房公事,遂为检正。元丰五年试右司员外郎兼权提辖拘催市易司物,进起居舍人。充北朝礼信使,还为中书舍人。元祐初以龙图阁待制知蔡州,移知郑州、陕州。绍圣间复为给事中,权吏部尚书,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绍圣中夺职知岳州卒。著有《阆苑记》三十卷、《元丰怀遇集》七卷。见《宋史》卷三二○本传及卷二○四、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三○九、三二五、三三四、三六二、四二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宁国府宣城人,字价叔,一作介叔。李含章孙。以荫补太庙斋郎。历虞部员外郎,改朝散郎,通判池、杭二州。力学好修,所交皆当世名士。诗篆琴棋,并登妙品。有《柯山集》。
全宋诗
李孝先(?
~一○八七),字介叔,一作玠叔、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含章子。
以荫为太庙斋郎,官至朝散郎。
有《柯山集》十卷,已佚(《宛陵群英集》卷五注)。
哲宗元祐二年卒。
事见《周文忠集》卷四六《题李玠叔诗文》。
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1102 【介绍】: 宋吉州安福人,字伟明。
神宗元丰二年进士。
授海门簿。
迁知峨眉县。
继中博学弘词科,改太学博士。
哲宗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
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院检讨官。
文章极为周必大推重。
有《龙云集》。
全宋诗
刘弇(一○四八~一一○二),字伟明,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授通州海门主簿,调临颍令、洪州教授。哲宗绍圣二年(一○九五)知嘉州峨眉县。继中博学宏词科,改太学博士。元符中,因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即位,改秘书省著作佐郎、充实录院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有《龙云先生文集》三十二卷。事见宋李彦弼《刘伟明墓志铭》(《龙云集》附录),《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刘弇诗,以明弘治十八年刘璋刻《龙云先生文集》为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清乾隆十三年刊本(简称乾本,藏江西省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八千卷楼旧藏清钞本(简称八本,藏南京图书馆)、嘉业堂旧藏清钞本(简称嘉本,藏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民国涵芬楼刊印《宋诗钞补》(简称钞补本),并采用《豫章丛书》中《龙云集》胡思敬校记(简称胡校)。新辑得集外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五四七
刘弇(一○四八——一一○二),字伟明,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元丰二年登进士第,除通州海门县主簿。历临颍县令、洪州教授、兴化军录事参军、知嘉州峨眉县。绍圣三年,中宏词科,擢太学博士。元符中除秘书省正字。徽宗即位,改承议郎,为礼部参详官。又改朝奉郎、著作佐郎,充实录院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行世(龙云,所居乡名)。见李端臣《刘伟明墓志铭》(《龙云集》附录),《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沔之,常山(今属浙江)人。
介子,沇之弟。
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监东作坊门、河南左军巡判官(宋周必大文忠》卷一六《跋安福令王棣所藏王介及其子涣之汉之沇之等帖》、《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
赵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一○
赵睿,字彦思,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熙宁六年进士。
吕大防门人。
元祐初以奉议郎为礼部编修贡籍,元祐六年为太常博士。
元符元年由秘阁校理知随州,改为司封郎中,寻提点京东刑狱,摄帅事,年五十九奉祠归。
周必大《跋鱼计亭赋》(《文忠》卷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四九八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宏甫。神宗熙宁六年进士。倜傥有大志,文章谨严。哲宗元祐初被荐入朝,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信、洪、衢三州。累迁枢密直学士知太原府,时宰相张商英置政典局,以镗为参详官。官至龙图阁学士。
全宋诗
范镗,字宏甫,浦城(今属福建)人。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调太原府兵曹参军。
八年,充馆阁校勘、中书刑房习学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二、二六四)。
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卷二九二)。
二年,拜监察御史里行(同上书卷三○一)。
四年,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同上书卷三一九)。
哲宗元祐间历知倍州,洪州。
绍圣四年(一○九七)权礼部侍郎为使辽国信使(同上书卷四九一)。
元符元年(一○九八)由中书舍人试给事中(同上书卷四九六)。
二年,出知蕲州、青州(同上书卷五一一、五一七)。
三年,由瀛州徙滁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三一)。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知澶州(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二二)。
入为工部尚书。
崇宁元年(一一○二)出知太原(《周文忠公集》卷二九《孙昭远行状》)。
召除龙图阁学士,卒。
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卷二一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六
范镗,字宏甫,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熙宁六年进士及第,历太原府兵曹参军、崇文院校书、检正中书刑房公事,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元丰初,出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后为监察御史里行、提点淮南东路刑狱、权扬州,迁集贤校理。绍圣中知信、洪、衢等州,广东转运使,历权礼、刑、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元符初,试给事中。以奉使辽国拜不如仪,落职知蕲州;寻复龙图阁待制,知青、瀛州。坐章惇、蔡汴党,再落职知滁州。俄加集贤殿修撰、知澶州。徽宗立,迁枢密直学士、知太原府。大观元年复知扬州。终龙图阁学士。见《续资治通鉴长编》二六二至五一七有关卷,《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三一、选举三三之一七、又三三之二二,《北宋经抚年表》卷三、四,《宋诗纪事补遗》卷六八,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四七。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朱勃,字逊之,一字彦素,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祐元年为承议郎,以范纯仁荐,诏中书省记姓名。
历知滨州、虢州,累官京西路转运判官、转运副使。
元祐七年,改河东路转运副使。
八年,入为右正言,改右司谏。
绍圣四年,出为河北路转运副使。
见《彭城集》卷二二制词,《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记》,《周文忠公集》卷一八《跋张文潜与彦素帖》,《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八、四八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二之六、选举二四之一四、选举二八之二五、选举二九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初名大年,字显叔。哲宗元祐间进士。调长沙尉。累擢河北、燕山府路转运使。钦宗靖康元年,召为水部员外郎。高宗建炎元年迁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至洛招集散亡,得众万余。金军来犯,战不利,部下欲拥之南还,不从,遂为叛兵所害。谥忠悯。
全宋文·卷三○一四
孙昭远(一○七一——一一二八),初名大年,字显叔,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元祐进士,调长沙尉,辟河东经略司干办公事,历凤翔府天兴县、河北山东抚谕盗贼干当公事,寻擢河北、燕山府路转运使。
靖康元年,召为水部员外郎。
金兵围太原,钦宗遣与折彦质招集溃师,为西道总管,与诸道军同出关。
建炎元年,迁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与金兵战不利。
次年正月,其下欲拥之南还,不从,为叛兵所杀。
谥忠悯。
周必大《孙公昭远行状》(《周文忠公集》卷二九),《宋史》卷四五三本传。
共 17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