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清之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4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郡城多暇日,公子专幽寻。
招携无俗士,欢宴尽华簪。
临水钓游鱼,凌风弋高禽。
南园当盛夏,灏气涤烦襟。
澍雨朝浥道,流云豁轻阴。
芙渠被曲渚,灌木秀穷林。
展席罗长筵,美酒对坐斟。
交交黄鸟哢,聒聒玄蜩吟。
岁时递迁斡,圣贤皆销沉。
于时不痛饮,负此芳赏心。
子澄白鹿之句(1181年闰3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律诗
经旬不到鹿场阴,梦想飞驰不自禁。
幸有高轩同胜赏,何妨折屐共幽寻。
徘徊未厌诗书乐,感慨难忘忠孝心。
更对丰镌哦伐木,风泉云壑助清吟。
幽人本何心,偶此翳环堵。
隐几亦无言,光风遍寰宇。
短棹长蓑九曲滩,晚来闲弄钓鱼竿。
几回欲过前湾去,却怕斜风特地寒。
谁把羊裘与醉披,故人心事不相违。
狂奴今夜知何处,月冷风凄未肯归。
祗役庐山阳,矫首庐山阴。
云峰不可觌,碧涧何由寻。
昨朝解印章,结友同窥临。
尽彼岩壑胜,满兹仁知心(自注:予以闰月二十七日罢郡,是夕出城,宿罗汉。二十八日,宿白鹿。二十九日,登黄云观,度三峡,窥玉渊,憩西涧,饮西原,宿卧龙。四月一日,过开先,宿归宗。二日,浴汤泉,入康王谷,观水帘,宿景德观。三日,与清江刘清之子澄、永嘉张扬卿清叟、浔阳王阮南卿、周颐龟父、长乐林用中择之、洛阳赵希汉南纪、会稽陈祖永庆长、武当祁真卿师忠、温陵吴兼善仲达、庐陵许子春景阳、新安胡莘尹仲、建安王朝春卿、长乐余隅占之、陈士直彦忠、黄干季直、临淮张彦先致远、会稽僧志南、明老俱行。)
抗尘几何时,猿鹤共悲怨。
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
兹晨秋令初,休沐谨邦宪。
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
驾言北郭门,谢此旟隼建。
散目山崔嵬,纵辔路脩蔓。
凭栏快倒峡,跻壑困脱挽。
追攀林樾深,欢喜脚力健。
登高眺远浦,众景争自献。
何必仍丹丘,径欲凌九万。
平生劳仰止,今日登此堂。
愿以图象意,质之巾几傍。
先生寂无言,贱子涕泗滂。
神听傥不遗,惠我思无疆(自注:六日,拜濂溪先生书堂遗像,子澄、请为诸生说太极图义。先生之曾孙正卿、彦卿、玄孙涛,为设食于光风霁月之亭。)
明晨江矶寺,尊酒聊对设。
(考异:一作云)是十日游,遽成千里别。
英僚树嘉政,素友厉孤节。
努力莫相忘,清宵共明月(自注:七日,薛洪持志、王仲杰之才携酒自南康来。饮罢,与张、陈、赵南还军,子澄、许、张归庐陵,南卿(原作乡,据四库本改)龟父还家,择之之湖南,予与王、余、陈、黄东渡湖口而归。)
按:以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
白鹿洞赋(1180年3月) 南宋 · 朱熹
《白鹿洞赋》者,洞主晦翁之所作也。
翁既复作书院洞中,又赋其事,以示学者。
其词曰:
承后皇之嘉惠,宅庐阜之南疆。
闵原田之告病,惕农扈之非良。
粤冬孟之既望,夙余驾乎山之塘。
径北原以东骛,陟李氏之崇冈(地名李家山。)
揆厥号之所繇,得颓址于榛荒。
曰昔山人之隐处,至今永久而流芳
自升元之有土,始变塾而为庠。
俨衣冠与弦诵,纷济济而洋洋
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运?
皇穆穆以当天,一轨文而来混。
念敦笃于化原,乃搜剔乎遗遁。
朌黄卷以置邮,广青衿之疑问。
乐菁莪之长育,拔隽髦而登进
迨继照于咸平,又增修而罔倦
旋锡冕以华其归,琛亦肯堂而诒孙
怅茂草于熙宁,尚兹今其奚论
夫既启余以堂坛,友又订余以册书(寻访之初,得樵者指告其处,客杨方子直遂赞兴作之谋。既而刘清之子澄亦裒集故实来寄。)
谓此前脩之逸迹,复关我圣之宏模。
亦既震于余衷,乃谋度而咨诹。
尹悉心以纲纪,吏竭蹶而奔趋。
士释经而敦事,工殚巧而献图。
曾日月之几何,屹厦屋之渠渠(事具吕祖谦伯恭所作《书院记》。)
山葱珑而绕舍,水汩㶁而循除。
谅昔人之乐此,羌异世而同符。
伟章甫之峨峨,抱遗经而来集。
岂颛眺听之为娱?
实觊宫墙之可入。
愧余脩之不敏,何子望之能给?
矧道体之亡穷,又岂一言而可缉?
请姑诵其昔闻,庶有开于时习。
曰明诚其两进,抑敬义其偕立。
允莘挚之所怀,谨巷颜之攸执。
彼青紫之势荣,亦何心乎俛拾!
乱曰:涧水触石,锵鸣璆兮。
山木苯䔿,枝相樛兮。
彼藏以脩,息且游兮。
德隆业茂,圣泽流兮。
往者弗及,余心忧兮。
来者有继,我将焉求兮?
⑴ 陈舜俞《庐山记》云,唐李渤,字浚之,与兄涉偕隐白鹿洞。后为江州刺史,乃即洞创台榭,环以流水,杂植花木,为一时之胜。
⑵ 《庐山记》又云,南唐升元中,因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学者大集。乃以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掌其教授。《江南野史》亦云,当时谓之白鹿国庠。
⑶ 谨按《国朝会要》,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乞以九经赐白鹿洞,诏从其请,仍驿送之。六年,以洞主明起为蔡州褒信主簿,旌儒学、荣乡校也。
⑷ 《庐山记》又云,咸平五年,敕重脩,又塑宣圣、十哲之象。
⑸ 郭祥正《书院记》云,祥符初,直史馆孙冕以疾辞于朝,愿得白鹿洞以归老,诏从之。冕未及归而卒。皇祐五年,其子比部郎中琛即学之故址为屋,榜曰「书堂」,俾子弟居而学焉。四方之士来者亦给其食。
⑹ 《庐山记》熙宁中作,已云鞠为茂草矣。
共 4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