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太祖

相关人物:共 113 位
共 4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烝哉高后,肇迪丕基。
功与天合,配天以推。
荐时清旨,孔肃其仪。
来宁来燕,福禄绥之。
① 诗题 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案元史国语解改耶律文正之姓为移剌。」
泽民我愧无术略,且着诗鸿慰离索。
诗书满载升金山(金山 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案东金山今兴安岭,在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一带。西金山今阿尔泰山,在斋桑泊之西。公从太祖成吉思汗西征,专指西金山。」),弦歌不辍踰松漠。
世上元无真是非,安知今是而非昨。
连城美玉涅不缁,百鍊真金光愈烁。
已悟真如匪去来,自然胸次绝忧乐。
断梦还同世事空,浮云恰似人情薄。
尚记吾山旧隐居,松风萧瑟松花落。
枕流漱石轻轩车,吟烟啸月甘藜藿。
春山寂寂春溪深,萧条庭户堪罗雀。
而今不得安疏懒,自笑绦笼困雕鹗。
勉力龙庭上万言,男儿志不忘沟壑。
① 诗题 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案阴山即西金山,过此则为斜米思干城。应详文正所作西游录。」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一九年。和丘处机诗自金山至阴山纪行韵。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霜蹄 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案太祖成吉思汗由此用兵回部及印度。」)
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天丁何事誇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⑴ 天丁 渐西本作「六丁」。
乌兔纵飞步,急于寒女梭。
扼狐名好在,得胜事如何
暮雨连芳草,秋风捲素波。
战尘如可洗,当与侍中过。
⑴ 文田案明永乐北征录万全城北入德胜口二十馀里上野狐岭元张德辉边堠纪行度扼胡岭 金史地理志西京路抚州柔远县得胜口旧名北望滨大定二十年更
登高何处是燕然,极目关山塞草边。
落日几峰寒带雪,西风一雁冷横天。
冬居冰谷赖酮酒,夜宿沙堤借草毡。
为向中州豪杰道,天涯如此过年年。
冻折瑶琴三两弦,起来孤坐忆成连。
可堪此世成何事,了却生平莫问天。
门外共传三尺雪,帷中赖有四围毡。
遥思千古功名辈,回首西风不记年。
① 文田案大清一统志曰偏岭在滦平县西一百里当鞍匠屯之南为前偏岭王曾行程录过偏枪岭即偏岭也 国朝余寀塞程别纪曰十八盘岭十里至偏岭不难于上而难于下 元杨允孚滦京杂咏诗注过偏岭北面不可洗头不可梳冷极故也过此始有暖意素非高岭寒气止隔于此可怪也
浮游汗漫和南陔(淑仁母在黔南故有南陔之语),直指凉陉是九垓(吾与汗漫游于九垓之上见淮南子 文田案金史移刺子敬传世宗将如凉陉 元史太祖本纪十年避暑桓州凉陉 王恽中堂事记滦河北沙草氄茂极利畜牧盖金人驻夏金莲凉陉一带辽人曰王国崖者是也)
偏岭最饶秋色处,横山不出冷云来。
未须白雁传霜信,已早(去声)黄花带雪开
想得玉滦河北畔,有人独上李陵台
⑴ 中秋夜雪可盈尺北中菊花每岁必期八月开彻
⑵ 土俗呼为李陵台者在偏岭东北百里李陵失利在无定河外意其好事者名其山为李陵台也古有李陵台在唐单于都护府金河县界 文田案王恽中堂事记桓州故城西南四十里李陵故台 明永乐北征录发环州晚次李陵台今名威虏驿 曹学佺舆地名胜志曰唐书地理志云中都护府有燕然山山上有李陵台又谓之拂云堆矣
脩征蜀道录每以二鼓为期方息中夜闻笛既觉想实录事迹亦如梦寐怆然以为怀述此写之
承天圣祖开天业,四海为家尽臣妾。
规模宏远古无比太祖封诸亲王封域东尽东海西尽西海自古未有如此规模之宏远也),统绪岂惟垂万叶。
朅来海水不扬波,向见灵河已清澈(金大安元年河清上下数百里次年庚午我太祖皇帝经略中原易乾凿度曰圣人受命瑞应先见于河河水清河清之徵太祖皇帝受命之符也)
除天所覆乐心戴,愈见人情皆感切。
折冲猛锐尽陈力,骨鲠贞良咸就列。
恭行天罚攘搀枪,著就鲸鲵殊剪截。
列圣未出无名师,历世弥光先圣烈。
推亡固存非一国,迷不知时非俊杰。
世许青野食前言(辛巳年宋主宁宗遣国信使苟梦玉通好乞和太祖皇帝许之敕宣差噶哈护封还其国辛卯冬太祖皇帝南征女真遣信使苏巴尔罕等使宋青野原宗沔州统制张宣诱苏巴尔罕杀之此其伐宋之端也 文田案苏巴尔罕元史作搠不干原文亦当如此盖元史所据元实录即双溪所撰必无异文也此馆臣改本 又案太祖崩于丁亥至辛卯则太宗在位数年矣祖字当作宗),不若犬偷及鼠窃。
诬天复敢拘行人,妄专狙诈誇明哲。
国犹摄生贵处顺,水背流时源易竭。
即今日削尽疆场,其势得无忧迫胁。
若然仍不畏天威,曷异螳螂怒当辙。
未知其可将蛮触,相与区区较优劣。
武王问罪挥天戈,徵发诸军自崙碣。
翠华遥下五云来,辄报锦城氛祲灭(方入蜀便告云顶之捷)
扈跸貔貅三十万,争欲先驱埽妖孽。
搏熊攫豹捷飞猱(诸军缘蜀道搏熊豹捷猿猱输之和林),赴险蹈虚矜胆决。
纷驰传檄启途使,英荡辅之龙虎节。
悬崖万仞入云端,前马不行应气摄。
虹梁缥缈驾层霄,高兴动人殊可悦。
若非由蜀道登天,岂与飞仙得相接
腾倾湍瀑翻惊涛,怒震横流还送折。
千岩万壑殷晴雷,捲起千堆万堆雪。
飞阁尤非地上行,剑门呼似天中裂
壁立千寻冷翠屏,碧霞城拥清都阙。
振衣直上玉女台,下视烟尘望吴越。
五丁碎徙青黛山,万簇蚕丛(一作簇)乱堆叠。
金城虽包裹全蜀,胜负莫非由勇怯。
孰云无所骋骁骑,闭口势何劳捕舌
天衷应未诱蚩萌,堪叹颛蒙与天绝(剑门苦竹隘招之不降遂杀之)
宁知皇化如时雨,欲济迷津作舟楫。
会闻蓬阆朝真仙(蓬阆等州皆纳土降),箪食壶浆尽迎谒。
纷纷诸将无虚日,争奏归明争献捷。
旌门敕树受降旌,异致穷民遂安帖。
莫如天欲降何如,英猷一旦为虚设。
无雷东陊孤山峰(御营东山无雷倾地),惊风西捲旂杆折(御营西军风折旂杆)
龙桥忽焉悉中圮(攻钓鱼山上下浮桥遽中圮),夔鼓鼛然寻亦歇
忍令飞驾鼎湖龙,持拔龙髯堕尘劫(列仙传丁约曰儒谓之世释谓之劫)
笛声唤得梦回来,梅梢犹印西窗月。
⑴ 后戊戌年七月嘿密什等百人使宋竟拘留不遣
⑵ 兴利州至三泉县桥阁共一万九千三百十八閒护险编栏共四万七千一百零三十四閒
⑶ 飞仙岭相传徐佐卿化鹤跧泊之地故名飞仙上有阁道百馀閒即入蜀路
⑷ 剑州剑门县在北东五十里郦元水经注曰大剑戍至小剑戍三十里飞阁相通谓之阁道
⑸ 时得宋蜡丸书云云虽骁骑万群安所用之
⑹ 时旌门外敕树受降旌凡降者于其下待诏优恤
⑺ 大驾战鼓初闻数十里之外后虽三数不闻
金崇庆閒添寿荣禄领骁果驻京畿为声援闻圣朝太祖皇帝围守西京(文田案元史太祖本纪七年春帝破昌桓抚等州秋围西京金元帅左都监奥屯襄率师来援帝遣兵诱至密谷口逆击之尽殪复攻西京)东海遂命添寿将诸路兵八十馀万号称百万援之仍赐手诏曰今悉国力当清北方次密谷口时太祖皇帝亲率大军先以前骑三千尝之大军继至未鼓敌溃全军覆没
命骁锐,为声援,选步骑,发畿甸。
号称一百万,一一皆精鍊。
旌旗虹乱渡桑乾,绚野如花陈组练。
移围布陈密谷口,吞敌出奇将伺便。
前拒避贾勇,中坚已受战。
天兵震天威,不异弄雷电。
先驱游击队,势若风云变(兵有风阵云阵)
雕鹗横秋空,奋翼鸷鸡犬。
斯须跆(音台)藉尽八九,终了不曾还一箭。
永安宫,大安殿,方待凯旋回赐宴。
唯有孤臣鬓成雪,缘底眉头殊不展。
智谋士见未然事,窃叹终皆非所辩
堪怜当日金源氏,谁编良将忠臣传
⑴ 参政孟铸数上书言北方必称兵胡沙虎必变
⑵ 金源氏实录孟参政铸无传添寿荣禄有传
① 文田案元史本纪太祖六年败金将定薛于野狐岭
太祖皇帝未始轻出无名之帅太祖皇帝伯父锡巴哈汗为女真所害(文田案元史太祖元年本纪初金杀帝宗亲咸补海??干帝欲复雠乃定议致讨云云咸补海与锡巴哈为声转即此事也元秘史作俺巴孩)南伐中原此其辞也前战扼狐岭下敌之精锐尽于是役
龙旂天上来,神兵落天阙。
问罪下中原,先有扼狐捷。
勍敌四十万,一何争勇决。
冲锋竞突刃,奋不待成列。
矢雨注,鼓雷叠,长兵尽,短兵接。
势霆击,天柱折,声海振,地维绝。
烈日照雪霜,几何不殄灭。
若是数百陈,然后成帝业。
信道守天元不易,圣统在垂千万叶。
敢忘开国缅良难,太祖新征战时节。
共 4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