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晁公武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杜鹏举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二六二
杜鹏举,晁公武门人,淳熙中官承议郎、峨眉县令,迁通判茂州军州事。
公武晚居峨眉,以所著《郡斋读书志》付之梓行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38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宜叟。徽宗崇宁间进士。高宗南渡,历仓部、驾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大理卿、吏部、刑部侍郎、枢密都承旨,在朝屡有疏陈,多经国济时之策。绍兴四年,加龙图阁学士使金,与完颜宗翰(粘罕)等论事不少屈。还擢刑部尚书,迁户部。五年知温州,适岁大旱,米价腾贵,乃用唐刘晏招商之法,置场增直以籴,米商辐辏,其价自平。累官端明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卒谥忠恪。
全宋诗
章谊(一○七八~一一三八),字宜叟,丹阳(今属江苏)人(《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五下附志,《宋史》作建州浦城)。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同上书)。
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
迁为殿中待御史。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大理寺卿,寻权吏部侍郎,改刑部侍郎,迁枢密都承旨。
四年,加龙图阁学士使金,使还擢刑部尚书,迁户部尚书。
五年,知温州。
六年移平江府。
七年,知建康府。
七年,知建康府。
未几,提举亳州明道宫。
八年卒,年六十一。
谥忠恪。
有《忠恪公文集》二十卷(同上书),已佚。
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三二八五
章谊(一○七八——一一三八),字宜叟,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崇宁四年进士,补怀州司法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绍兴二年,除大理卿,寻除权吏部侍郎,改刑部侍郎兼详定一司敕令,迁徽猷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四年,奉命使金,与粘罕兀室论事不少屈。还,擢刑部尚书,迁户部尚书。五年,以疾请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温州。六年,移守平江,复为户部尚书。七年,升端明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知建康府。未几,提举亳州明道宫。八年卒,年六十一,谥忠恪。有《奏议》二卷,皆经国济时之策。见《宋史》卷三七九本传及卷二○八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72 【介绍】: 唐河南鲁山人,字次山,自称浪士,亦号猗玕子、漫郎、漫叟、聱叟。元延祖子,元德秀族弟。玄宗天宝进士,由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于肃宗,召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历仕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结有吏才,卓有政声。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有集,又编沈千运、王季友等七人诗为《箧中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5—772,旧说生于723,误 字次山,自称元子,又号猗玗子(猗玗,或作猗犴、琦开,今从《新唐书》本传)、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先世本鲜卑拓拔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其先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鲁山(今属河南)。17岁始从学于宗兄元德秀。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复举制科。安史乱起,率家南下避难。乾元二年(759),以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一度代摄荆南节度使事,有战功。后历任道州(治今湖南道县)、容州(治今广西北流)刺史,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甚著。大历四年(769)因母丧辞归。七年复入朝,病逝长安,赠礼部侍郎。生平详见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及《新唐书》本传。元结诗文兼擅,为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之先导者。其诗多自写胸次、针砭现实之作,诗风简古,淳淡自然,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曾受杜甫推崇。金元好问曾云:“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论诗绝句》)唯“朴质处过甚”(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所选《箧中集》体现其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之诗学主张。其文亦自成一家。著有《元子》10卷、《猗玗子》1卷、《文编》10卷,今已佚。明湛若水辑有《元次山文集》,今人孙望校订之《元次山集》更为详核。《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又2句。
唐诗汇评
元结(719-772),字次山,自号漫叟、聱叟。鲁山(今属河南)人。年十七,折节读书,师事从兄元德秀。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安史乱起,举家南奔,避难于猗犴洞(在今湖北大冶)。乾元二年,苏源明荐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抗击史思明。迁水部员外郎、荆南节度判官。代宗初,召为著作郎,后出守道州,招抚流亡,颇有政声。迁容州都督。卒。结反对当世“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之风,编录沈千运等七人诗二十四首为《箧中集》,今存。其所著《元子》十卷、《文编》十卷等均已散佚。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
词学图录
元结(719-772) 字次山,号漫叟、聱叟。鲁县(今河南鲁山)人。新乐府运动先行者。有集十卷,今编诗二卷,有《欸乃曲》等词。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
结。河南人。天宝十三载进士。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史思明功迁监察御史里行。进水部员外郎。代宗立。拜道州刺史。进容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

作品评论

欧阳修《唐元结华阳岩铭》
元结,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唯恐不奇。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气力不足,故少遗韵。
郡斋读书志
结性耿介,有忧道悯世之思,逢天宝之乱,或仕或隐,自谓与世聱牙。岂独其事而然,其文辞亦如之。然其辞义幽约,譬古钟磬不谐于里耳,而可寻玩。在当时名出萧、李下,至韩愈称数唐之文人,独及结云。
唐才子传
(元结)性梗僻,深憎薄俗,有忧道悯世之心,《中兴颂》一文,灿烂金石,清夺湘流。作诗著辞,尚聱牙。天下皆知敬仰。
湛若水《元次山集序》
余自北游,观艺于燕冀之都,得《元子》而异焉。欲质不欲野,欲朴不欲陋,欲拙不欲固,卓然自成其家者也。唐之大家,风斯下矣,其骎骎手中古而不已矣乎!其泯而不传,将文末之世而已乎!
唐诗镜
元结诗每有真性,浅而可讽。
唐诗归
钟云:元次山诗,溪刻直奥,有异趣,有奇响,在盛唐中自为调。不读此,不知古人无所不有;若掩其姓名以示俗人,决不以为盛唐人作矣。又云:不知者笑其稚朴,知者惊其奇险,当观其意法深老处。又云:只是一字不肯近人。
《诗源辨体》
元结五言古,声体尽纯,在李、杜、岑参外另成一家。结《与刘侍御宴会诗序》云:“文章道丧久矣。时之作者,烦杂过多,歌儿舞女,且相喜爱,系之《风》《雅》,谁道是耶?”故其诗不为浮泛,关系实多;但其品高性洁,激扬太过,故往往伤于讦直。中如《贱士吟》、《贫妇词》、《下客谣》等,质实无华,最为淳古。其他意在匠心,故多游戏自得,而有奇趣。盖上源渊明,下开白、苏之门户矣,惜调多一律耳。
《诗源辨体》
元结《箧中集序》谓:“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故其五言古极意洗削,声体之纯,远胜光羲诸子。但矫枉太过,往往有稚朴戆直之句。
诗筏
唐诗人能以真朴自立门户者,唯元次山一人。次山不唯不似唐人,并不似元亮。盖次山自有次山之真朴,此其所以自立门户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疏率自任,元次山之本趣也,然亦有太轻太朴者。酬赠、游宴诸诗,须分别存之;唯悯贫穷、悲兵燹之言,宜备矇瞍之诵,为人牧者,尤宜置之座右。
野鸿诗的
次山效伟长而有获。
《唐诗别裁》
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前人譬诸古钟磬不谐里耳,信然。
《茧斋诗谈》
元次山诗悠然自适,一种冲穆和平之味,又在少陵以上。
《茧斋诗谈》
高古浑穆,老杜甘处其下,王摩诘更不必言。惟韦苏州略近,而矜贵终让一筹。
《小澥草堂杂论诗》
元次山朴素中更饶妩媚。
剑溪说诗
元次山诗,在唐人中又是一格,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四库全书总目》
结性不谐俗,亦往往迹涉诡激……颇近古之狂。
然制行高洁,而深抱悯时忧国之心;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
杜甫尚和其《舂陵行》,称其可为天地万物吐气。
晁公武谓其文如古钟磬,不谐俗耳。
高似孙谓其文章奇古,不蹈袭。
盖唐文在韩愈以前毅然自为者,自结始,亦可谓耿介拔俗之姿矣。
皇甫堤尝题其《浯溪中兴颂》曰:“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晬。
然长于指叙,约洁有馀态。
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
”其品题亦颇近实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元次山古调独弹,冰襟雪抱,令人不敢亵玩。
《艺概•诗概》
元、韦两家皆学陶。然苏州犹多一“慕陶直可庶”之意,吾尤爱次山以不必似为真似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应德琏、刘公干。《贫妇》、《农臣》、《下客》诸篇,托风深微,扑而不野。《闵荒》、《舂陵》,古思同颉。杂言七字,别具风味,正如未下盐豉,千里莼羹。
《石遗室诗话》
次山五言古,开香山讽谕之体。
陈兆奎《王志》
附案:次山在道州诸作,笔力遒劲,充以时事,可诵可谣,其体极雅。少陵气势较博,而深永匀饬不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89 【介绍】: 唐润州金坛人,字幼公,一作次公。为萧颖士弟子,工诗,以文辞著。代宗大历中,曾应刘晏召,于盐铁转运使府中任职。德宗建中中,曹王李皋领湖南观察使、江西节度使,叔伦入其幕府。皋征李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民岁争灌溉,为作均水法,一郡便之。贞元四年,迁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威名流闻。次年,上表请为道士,旋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郡望谯国(今安徽亳州),籍贯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代宗初,由刘晏荐为秘书省正字,入其盐铁转运使幕。由广文博士转监察御史里行。大历初,任湖南转运留后,至大历末调河南转运留后。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为东阳县令,四年入江西节度使李皋幕任判官。兴元元年(784)守抚州刺史,翌年封谯县开国男。贞元二年(786)辞官还乡,四年复起家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故后人称为戴容州。翌年因病受代,卒于道。生平事迹见权德舆撰《墓志铭》、梁肃撰《神道碑》(见《重修戴氏宗谱》)、《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今人傅璇琮有《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蒋寅有《戴叔伦简谱》。叔伦著有诗论,曾编选唐诗(今均不传),在诗歌体裁上有多方面探索。《女耕田行》上承杜甫传统,下启新乐府诗人。五律《除夜宿石头驿》、《客夜与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达词畅,感人至深。绝句《过三闾庙》、《关山月》等融情入景,含蓄有味。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中之脉络。故胡应麟以为滥觞晚唐者“戴叔伦尤甚”(《诗薮》内编卷四)。《郡斋读书志》著录《述稿》10卷、《书状》1卷、诗1卷,已佚。明人辑有诗集2卷,其中多窜入他人诗。整理本有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全唐诗》仍编叔伦诗为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存目4首。
唐诗汇评
戴叔伦(732-789),字次公,一作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少师萧颖士。至德末,避兵乱居鄱阳。刘晏表授秘书正字,迁广文博士。大历中,晏掌财赋,以叔伦为监察御史,主湖南转运。建中初,出补东阳令。嗣曹王李皋镇湖南、江西,辟为从事,由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后检校礼部郎中,兼侍御史。贞元初,官抚州刺史,后遇谤被代。贞元四年,起为容管经略使,次年,罢任北返,卒于道。有《述稿》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全唐诗》编诗二卷,其中除与唐方干等人诗重出外,尚大量羼入宋王安石、周瑞臣、元丁鹤年、明刘崧、张以宁、汪广洋、刘绩等人作品。
词学图录
戴叔伦(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坛(今属江苏)人。有《戴叔伦集》,词存《调笑令·边草》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十
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释褐秘书省正字。累官祠部郎中。拜抚州刺史。封谯县男。迁容管经略使。贞元五年卒。年五十八。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叔伦之为人,温雅善举止,无贤与不肖,见皆尽心。……其诗体格虽不越中(格),然“廨宇经山火,公田没海潮”,亦指事造形。其骨稍软,故诗家少之。
石林诗话
司空图记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唐才子传
工诗……诗兴悠远,每作惊人。
《唐诗品》
幼公未致羽仪之节,早收兰玉之誉,修辞合节,精研太始,亦可谓难士矣。夫太始之音,词以情胜,音以调谐。幼公情旨馀旷,而调颇促急,要之含气未融,心无流润,故虽工于斫炼,而寡于华要矣。
《批点唐音》
幼公以下,说情渐细。格律之累,正坐此境。
《唐诗别裁集》
高仲武谓叔伦骨气稍轻,晁公武谓唐史不称其能诗,正以少其绵弱。
然尔时诗格日卑,幼公已云矫矫,愚不能人云亦云也。
《大历诗略》
大历五言皆纡而不迫,幼公后出,气调为小变,顾情来之作,有不自知其然者。
石洲诗话
容州七古,皮松肌软,此又在钱、刘诸公下矣。
石洲诗话
戴容州尝拈“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语以论诗,而其所自作,殊平易浅薄,实不可解。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休文,选韵笙和,谐音玉节,清歌平调,亦复睦耳关神。七言古风,如月林虚籁,晴霄霞绮,自然清丽,不杂微尘。五律高言壮阔,情语婉绵,在孟襄阳、刘随州之亚。
《诗学渊源》
诗清新典雅,而不涉秾纤。乐府如《巫山高》等篇,颇似长吉。
刘昼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渤海阜城人,字孔昭。习三《》、《春秋》,俱通大义。举秀才,考策不第,乃恨不学属文,制《六合赋》以呈魏收,收谓其愚。又撰《高才不遇传》。孝昭帝时,自谓“董仲舒、公孙弘可以出矣”,频上书,多非世要,终不见采。后主天统中卒,年五十二。有《金箱璧言》,已佚。
全北齐文·卷八
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举秀才不第,有《高才不遇传》四卷,《刘子》十卷。
(案:《刘子》,《隋志》不著录,《唐志》作刘协撰,晁公武、陈振孙、王应麟并云刘昼撰。)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五七九
赵次公,字彦材,西蜀(今四川成都一带)人,绍兴间尝与晁公武游。
著有《注杜诗》五十九卷(今存二十六卷)及《正误》。
见《郡斋读书志》卷一七,《集注杜工部诗姓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子西。
晁公武弟。
高宗绍兴八年进士。
以文章闻名于时。
官至朝奉大夫。
有《嵩山居士集》。
全宋诗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八○
晁公溯(一一一七——?),字子西,号嵩山居士,又号箕山先生,钜野(今山东钜野)人。靖康元年,北敌发难,年仅十岁即随家人逃离汴京,东游吴楚。次年十一岁时,父冲之留佐东道,败死于宁陵。绍兴初入蜀投靠姑丈孙涪州,八年与李焘同科进士及第。十年任梁山尉,二十五年留佐夔州路转运判官王珏,三十年为涪州军事判官,隆兴元年知梁山,乾道元年知眉州,乾道二年升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既兼漕挽。衰迟之年曾赴上都,再入江南。著有《嵩山集》。《宋史》无传,事迹略见所作《悯孤赋》、《送子嘉兄赴达州司户序》、《梁山县令题名记》、《自过犍为山水益佳》诗、《上张待制劄子》、《与李仁甫结交书》、《省斋记》、《王少卿墓志铭》、《程氏经史阁记》、《答苏小溪小简》、《上虞参政劄子》、《尽心堂记》、《与石通判劄子》等诗文及师璿《嵩山集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郑州荥阳人,号谷神子。初家青齐间,宪宗时徙居洛阳。元和间登进士第,充河中从事。为同院所谤,贬吉州掾。曾与将军柳当家歌妓相爱。后入京求官,选为国子博士。柳遣妓从嫁。妓行至嘉祥驿而还古病卒。时在武宗会昌二年以后。能诗,又有志怪小说集《博异记》三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2以后 号谷神子,郡望荥阳(今河南荥阳)。家于青、齐(今山东益都、济南一带),李师道据淄青叛,郑还古徙家洛阳(今河南洛阳)。宪宗元和年间登进士第,充河北从事,为同院所诽谤,贬吉州掾。与将军柳当友善,并与柳家歌妓相爱。后入京求官,选为国子博士。柳当遣妓从嫁,妓行至嘉祥驿而还古病卒。事迹散见《因话录》卷三、《太平广记》卷一六八《郑还古》、卷三四八《李金质》、《唐诗纪事》卷四八等。撰有传奇小说《博异记》。《全唐诗》存诗3首,《赠柳氏妓》颇传诵。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二
还古号谷神子。
会昌时人。
(谨按博异记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冯廓撰胡应麟二酉缀遗以为诗人郑还古撰今据旧本博异记原题谷神子还古撰还古所著殷七七传又与此记相类当即博异记之逸篇故定从应麟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名或作德仁。穆宗长庆间以诗名。自文宗开成至宣宗大中三朝,昆弟皆擢显仕,而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卒无成。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公主子。
穆宗长庆时以诗名。
其兄弟以贵戚故皆为显贵,而得仁独苦为文,文宗开成后,出入举场20年,无所成。
曾赋诗自伤云:“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故稀。
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飞”。
卒后,韦庄、僧栖白等竞相赋诗哀吊。
生平散见《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五三、《唐才子传》卷六。
得仁苦心为诗,曾自言“刻骨搜新句,无人怜白衣”、“永夜无他虑,长吟毕二更”。
尤擅五律,晁公武称其“五言清莹,独步文场”(《郡斋读书志》卷四中)。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得仁诗》1卷。
全唐诗》存诗2卷,又5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刘得仁,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公主之子。自文、武、宣三朝,弟尚公主,兄弟皆居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二十馀年,屡试屡黜,竞不得一第。约大中末年,时人哀之。得仁能诗,于五律尤工,与姚合、无可、段成式、厉玄、雍陶、顾非熊等交往酬和。有《刘得仁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诗补逸
刘得仁,贵主之子。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
浪仙、无可、刘得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
诗人主客图
清奇僻苦主:孟郊……及门二人:刘得仁、李溟。
郡斋读书志
刘得仁,公主之子。长庆中以诗名,五言清莹,独步文场。
唐才子传
(得仁)有寄所知诗云:“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故稀。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飞。”忧而不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铿锵金玉,难合同流,而不厌于磨淬。端能确守格律,揣治声病,甘心穷苦,不汲汲于富贵。王孙公子中,千载求一人不可得也。
唐音癸签
刘得仁诗思深,合处尽可味,奈笔笨难掉何?天子甥为一名终日哀吟,何自苦!
《重订中晚唐诗人主客图》
得仁诗,亦水部派也。前辈见其愁苦吟呻,拟之贾氏,其实唐末凄厉之音,大半相似,要自各有宗承,不相混。独惜得仁三十年苦功,赍志以殁,后世并亦无能知者。引为张司业门人,或有传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尝为高骈从事。著《传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懿宗咸通中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
僖宗乾符五年(878),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
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三》、《唐诗纪事》卷六七。
铏著有小说集《传奇》一书,后世称唐人小说为传奇,盖肇始于此。
新唐书·艺文志三》、《郡斋读书志》卷三下均著录《传奇》3卷。
晁公武谓“其书所记皆神仙诡谲事,(高)骈之惑吕用之,未必非铏辈导谀所致”(《郡斋读书志》卷三下)。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八百五
铏。咸通中为静海军节度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后官成都节度副使。加御史大夫。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