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晁公武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2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寄泸南子止 宋 · 晁公溯
五言律诗
杖钺知何处,看云望欲迷。
真同阮南北,各寄蜀东西。
峡崄水增急,楼高山为低。
春来日行乐,桃李想成蹊。
二年立王朝,忽然厌承明。
受诏予印绶,复作江阳行。
地当周五侯,秩视汉九卿。
边清尘不扬,主圣时自平。
上堂簪履集,出门笳鼓鸣。
想亦多宴乐,鼓瑟兼吹笙。
吏民更相戒,岂敢烦敲榜。
田间黄发叟,闻此叹且惊。
触眼未尝见,不毛今亦耕。
平凉歃血不濡齿,奚车辚辚临渭水。
一丸未及封函关,已复胡歌饮都市。
近闻移屯集岐下,战声日震长平瓦。
两军相持久未决,将军宝帐皆在野。
野田秋深风力劲,边云日满青泥岭。
三军雨立甲裳重,诸将露宿旃裘冷。
原头霜落黄芦乾,西风猎猎边亭寒。
从军之乐今有几,仲宣寄诗烦说似。
⑴ 原作酣,据抄本、知圣道本改
何处猿声更断肠,夜闻孤女哭凄凉。
泪痕滴著台旁树,纵到春风亦少芳。
题两汉博闻(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迁创班承范继哉,纂言功足补秦灰。
博闻特举两书要,颇缪还兼百卷该(史记一百三十卷举成数也)
撰者或讹杨(侃)及鲁(黄鲁曾后考晁公武读书志以两汉博闻为杨侃撰其书采前汉书中隽语为标目先载本文而备列诸家注释于下不加议论亦类书之体明嘉靖间长洲黄鲁曾购得其本刻而传之今版久佚原本因有黄鲁曾序该抚遂称为黄鲁曾撰误也),注之却让马(司马贞)和裴
因披遗籍知来雨,正值望霖雨庶来。
⑴ 骃骃史记注以裴集解司马贞索隐为主而张守节正义尤详今三注并行其馀若徐广傅瓒诸家之说附见者不可偻数而前汉书注惟载颜师古后汉书注惟列章怀太子贤其诸家注释虽亦附录不能如史记之三注并行也
⑵ 周厚堉家藏书处名来雨褛是时盼泽甚殷见楼名亦为心动故落句及之
祭毋欲数上丁逢,释奠礼成临辟雍。
举事率因待时节,化民宁渠(去声)在仪容。
五伦知止须勤勖,一已自强切戒慵(是日讲章题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文质彬彬众和乐,重熙茂对志滋恭。
⑴ 北京国子监自元迄今五百馀年而辟雍圜水之制未备癸卯春始命兴建甲辰冬工竣此诚举大事者亦必有时节之待也
万端零落苦为诗,不见陈王廿卷辞(宋《陈直斋书录》曹植集二十卷尚存,至晁公武《读书记》则仅存十卷,而古本不可复见矣。)
值重上元笺校本,寒无卒岁米盐赀。
催人绝业嗟何及,多难成篇我谓危。
欲问如今解谁语,苕苕终有客儿知。
题赵蕤长短经 其三 (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卷原称十今失一,总目翻看馀一篇(赵蕤自序称总目六十三篇合为十卷而卷后沈新民跋语乃称第十卷缺存者六十四篇今细检篇目实六十四凡九卷与沈跋合按之蕤序所云卷既缺一不应转多一篇考新民跋乃文献通考原文其云晁氏则晁公武读书志北梦锁言乃孙光宪所撰今检公武志亦称六十三篇而光宪仅言书十卷不及篇数盖晁孙皆就蕤序录载未加详考至马端临始为覈正耳第与原序蹖异处理殊难晓意者六十三篇三字乃五字之讹其第十卷阴谋家止有一篇亦未可知然无可订正存以阙疑)
既是梓州善经济,不应(平声)辟召又何焉(三章总论前书)
我昔游戒坛,三日坐松阴。
磊落入心骨,哦诗作龙吟。
寄诗感予季,梦入苍山深。
琳宫宅奥幽,坛宇何萧森。
问松在何处,突兀生千寻。
惊疑忽然寤,震耳犹潮音。
年来涉忧患,浩荡欲无浔。
震动得艮止,坐卧檐卜林。
松声薄九天,若慰千忧沉。
子止无复疑,我行归何岑。
共 29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