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协

相关人物:共 22 位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89 【介绍】: 宋徐州丰县人,徙溧阳,字粹伯。李淑曾孙。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历太常丞、提举湖北茶盐。孝宗乾道间除秘书丞,迁殿中侍御史,出知袁州。淳熙间,权发遣处州军事。能文章,善书。官至朝议大夫。有《晦庵词》。
全宋诗
李处全(一一三一~一一八九),字粹伯,号晦庵(《云庄》卷一),祖籍徐州丰县,南渡后侨居溧阳(今属江苏)。
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
历宗正寺簿,太常寺丞,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以事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一)。
起知沅州,提举湖北茶盐。
六年,除秘书丞,累迁侍御史(《南宋馆阁录》卷七),丁母忧。
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袁州,以贿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五)。
七年,权发遣处州(同上书食货四一之一○)。
移赣州,改舒州。
十六年卒于任,年五十九。
有《晦庵词》。
景定建康志》卷四九有传。
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887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牧驺。咸丰二年进士,历官云南罗次、昆明知县,武定知州,迤东道。以忤上官,称病归。诗浑成典雅。有《小匏庵诗存》、《诗话》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三
吴仰贤,字牧驺,嘉兴人。咸丰壬子进士,改庶吉士,历官云南迤东道。有《小匏庵诗存》。
维基
吴仰贤,清朝诗人,浙江省嘉兴人。
吴仰贤于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年)考中进士。
官至云南迤东兵备道。
工诗,作诗各体均擅长。
风格上承袭“浙西词派”和“秀水派”(二派的中心活动地带均包含今浙江省嘉兴市)。
曾协助许瑶光重修《嘉兴府志》,任总纂。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连日春(1827~1887),字霭如,清三貂顶双溪(今新北双溪乡)人,后迁住大稻埕。
八岁能文,及冠,遍读群书,拜大龙峒名儒陈维英为师。
同治八年(1869)与陈维英、张半崖、查少白、白良骥、潘永清、陈树蓝等二十馀人,同游剑潭,以〈题剑潭古寺〉诗相唱和。
光绪二年(1876)中举,返乡后题所居处曰:「鸠之居」,设塾稻江,孜孜造士。
光绪十年(1884),曾协助刘铭传击退侵台法军。
连氏书法峭丽,有晋人风貌;著有诗文集多卷,惜多散佚。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绳(?
~?
)字骝季,一字礼园,福建侯官人。
清雍正十一年(1733),诏举博学宏词。
乾隆元年(1736)应试,诗落一韵,不入选。
旋举孝廉方正,授教职归。
当事聘修《惠献贝子功绩录》,选长汀县学训导。
乾隆九年(1744)三月任诸罗训导。
在台期间,曾协纂《台湾府志》及《台海番社采风图考》,有功于文献。
旋以表现卓异,选贵州贵阳经历,迁清镇知县,为巡抚冯某所重,有「悃愊无华、月计有馀」之目。
能文工诗,所作诗由元、白上溯杜、韩,根底相当深厚,其诗收录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及清代方志中。
〖参考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人物〉,台银本。
〗(施懿琳撰)
蒋光源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蒋光源,号衷沂,福建晋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隶歙县(今安徽),同进士出身。
广东布政使司参议蒋光彦从弟。
诸生蒋君用次子。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倭寇侵扰福建沿海一带时,其父曾协助族伯福全千户所千户蒋镒防守福全所城,使城内百姓免遭倭寇毒手。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福建乡试辛卯科举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同进士。
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幼安。钱塘(治今浙江杭州)人。曾祖冲,祖至,父浚明。年十五而父亡,则其父强浚明卒于崇宁四年(1105)。馆客傅崧卿(字子骏)极爱重之。政和六年(1116)强行父通判杭州时,年仅二十六岁。
全宋文·卷四○○九
强行父(一○九一——一一五七),字幼安,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浚明子。
以荫补太庙斋郎,调睦州遂安县尉兼主簿,移长洲尉。
历主管编估局、光禄寺丞兼大晟府杂务官,通判杭州、宣州,湖州司录。
绍兴时通判永州、泉州,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知常州。
尝三领崇道祠事,累官至右中散大夫。
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
曾协《强公行状》(《云庄》卷五)。
林饬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林饬(17世纪—17世纪),字僩士,号子穆,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壬午科福建乡试,次年(1643年)联捷进士,获授无锡知县。
弘光元年(1645年),衙役王喜向库吏索债,库吏诬告对方向劫库,他就杀死王喜,两天后清军进攻南直隶,衙役起哄称为王喜报仇,他就连夜携印逃遁,因此县绅就请教谕朱伯莲署任县事,其后他在康熙年间曾协助纂修《福清县志》。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赖世英(1849~1901),字俊臣,号观堂,清嘉义人。
原籍漳州平和。
始祖赖恂行,明永历中随郑成功入台,屯田于诸罗公馆庄(今嘉义中埔乡)。
四传而至赖时辉,初移家于嘉义布街(今嘉义市成仁街至吴凤路一带),曾协办团练助官军平戴潮春案有功,清廷诰授奉政大夫,赏戴五品蓝翎。
赖世英即其嫡嗣。
同治十年(1871)取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廪生。
八年(1882)补任嘉安总局佐官。
十年(1884)法军犯台,防禦有功,钦授中宪大夫、五品顶戴蓝翎。
十九年(1893)列举贡生,同年又科中书训导。
乙未(1895)割台,遂闭门不问世事。
唯其在地方有名望,且饶富资财,赈捐寄与,不可胜数,因被推荐为嘉义保良局佐官。
明治三十一年(1898)二月总督府授佩绅章。
平居善教子弟,或任督府医官,或蜚声实业,四男赖惠川尤为诗坛领袖,著有《闷红馆全集》行世。
赖世英藏书丰富 ,著有《小隐山房诗钞》,及列国纪典、诗书句纂、杂作等书,种类颇多。
乙未(1895)之变,烽火播迁,全稿遗失 。
赖惠川收集零星诗文残稿十馀篇,题曰《小隐山房遗稿》,附编于《闷红馆全集》中。
今依赖惠川所录诗作,并参照相关选本编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7—1560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
嘉靖八年会试第一。
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
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
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
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
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
有《荆川先生文集》。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荆川武进人官都御史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人。嘉靖己丑会试第一,除兵部主事,改吏部,擢翰林编修,进右春坊司谏,夺职。以荐起兵部郎中,历佥都御史,巡抚淮杨。天启中追谥襄文。有荆川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九
顺之字应德,武进人。嘉靖己丑进士,授兵部主事。改吏部,寻改编修,历右春坊司谏,上疏请朝东宫,夺职为民。起兵部郎中,视师浙直,超拜佥都御史,巡抚淮阳。天启中追谥襄文。有《荆川先生集》十二卷。 (《中麓闲居集》:荆川素爱空同时文,篇篇成诵,且一一效仿之,及遇王遵岩,告以自有正法妙意,何必雄豪亢硬也。故癸巳以后之作,别是一机轴。有高出今人者,有可比古人者。未尝不多遵岩之功也。 《艺苑卮言》:近时毗陵一士大夫始刻意初唐,精华之语,亦既斐然。中年忽自窜入恶道,至有「味为补虚一拭肉,事求如意屡生叹」,又「若过颜氏十四岁,便了王孙一裸身」,又咏疾则「几月囊疣是雨淫」,《阅箭》则「箭箭齐奔月儿襄」,角力则「一撒满身都是手」,食物则「别换人间蒜蜜肠」等语。遂不减定山「沙边鸟共天机语,担上梅挑太极行」,为词林笑端。 《国雅》:唐中丞应德诗称名家。蚤居翰苑,便跻贞观、武德华躅。及还毗陵,宜造开元、大历妙处。并足流响词林。 《诗薮》:嘉靖初,为初唐者:唐应德、袁永之、屠文升、王汝化、任少海、陈约之、田叔禾等。为中唐者:皇甫子安、华子潜、吴纯叔、陈鸣野、施子羽、蔡子木等。俱有集行世。就中古诗冲澹,尝首子潜,律体精严,必推应德。 《国琛集》:应德初务清华,晚趋险怪,考其所撰,若出二辙。故誉有所自,毁亦随之。 《明诗选》:陈卧子曰:「应德气象爽迈,才情骏发,使能深造,当有超乘。其后驰骛功名,诡托讲学,遂颓然自放。 《国史唯疑》:翁万达亲执小卒手舆论心,幕客常数十人,至躬拜参、游之母,士因感奋。即周尚文健斗,亦赖翁驾驭有法。清水岩之役,既严檄之,复趣援之,思威具得。宜唐荆川诗「得一降胡如爱子,用三败将立奇功」,极力写出。 吴锡麒《有正味斋日记》:慈仁寺殿左穹碑耸立,乃成化二年御制持,但称为太后祝篮而建。孙国枚燕都游览志云:「寺本为周太后弟吉祥建,当时盖讳之也。」唐应德诗云「同行更说前朝事,缱蟒银鱼打故僧」是也。 田按:嘉靖初学初唐者,如薛君采、皇甫子安,七古诗便不能佳,无论馀子。盖其调圆转流利,须择题而施。惟何大复明月篇最为杰出,以其才自度越寻常也。五律一体,人握隋珠,君采、子安兄弟、高苏门、袁永之、唐应德、陈约之辈,不可胜数。应德古文自是明一代大家。诗学初唐,律体自有佳篇。厥后谈兵讲学,不复能唱渭城,潦倒颓放。龠州、卧子之论具在,不必为之讳也。)
维基
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官至右佥都御史。唐宋派文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与归有光、王慎中两人合称“嘉靖三大家”。亦善武,通兵法,晓武术。谥襄文。嘉靖七年(1528年),唐顺之以《书经》中式戊子科应天乡试第六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联捷己丑科会试第一(会元),殿试位列二甲第一名(传胪),赐进士出身。大礼议以来,权臣张璁厌恶翰林,庶吉士都外放为官,仅唐顺之得以留在翰林院。但唐顺之坚决推辞,于是调任兵部主事,称病归里。后改官吏部。嘉靖十二年(1533年),诏选朝官为翰林,顺之改任编修,校对历朝实录。工作接近完成,顺之又复以疾告退,张璁将其奏疏搁置。有人告诉张璁,顺之想要远离,张璁大怒,拟旨将顺之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叙用。因倭寇屡犯沿海,方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又遇父丧,免守制,召为员外郎,升郎中,督师浙江,破倭寇于崇明岛。后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至南通州病卒。崇祯年间追谥“襄文”。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六
叶昌炽,字颂鲁,一字缘裻,号鞠裳,长洲人。光绪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
人物简介
1849-1931,原籍是浙江绍兴,后来入籍江苏长洲。
字兰裳,又字鞠裳、鞠常,自署“歇后翁”,晚号“缘督庐主人”。
叶昌炽是清末著名藏书家和金石学家,是第一位确认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宝藏价值的人。
叶昌炽早年就读于冯桂芬开设的正谊书院,曾协助编修过《苏州府志》。
1889年应试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入京任职于国史馆、会典馆等处。
1902-1906年担任甘肃学政,在1906年由于清朝废除科举、因而也就废除主管科举的学政之官时被撤职。
叶昌炽学识渊博,著有《语石》、《缘督庐日记》、《藏书纪事诗》、《滂喜斋藏书记》等书。
有《奇觚庼诗集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