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生卒】:576—643 【介绍】: 唐僧。赵郡人,俗姓赵。博通群典,善外书,好道术。太宗贞观中,召主天宫寺。有《摄论指归》等。
其先赵郡赵氏。祖康为济阴守。子孙家焉。隋初有赵恒者。以秀才。偕清河崔汪擢第。时号四聪。即其父也。年十二。连丁父母忧。哀恸气绝者数四。服除。欲造河北。从名儒受业。遇胜缘。辄薙落。无难色。七日覆诵净名。寻听毗昙于志念法师。听成实于法彦法师。登具之后。随究律部。复从嵩论师于彭城。采治摄论。由是以摄论命家大业三年。应诏住化远寺。俄又诏住慧日寺。时年三十二。常讲中观涅槃摄论。今上在秦邸。别请名德五人。护居其列。始摄论新本出。或以其确削。不足依任。而护独得于心。及唐论行良合。人以为有先见之明云。贞观十二年。诏住天宫寺。仍知寺任。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卒于寺房。寿六十八。撰摄论指归二十馀篇。行世。 护性朴直。而好道术。每服金石药。至是大发。闷乱者数日。门人慞惶。夜诡言他物。以饼滓进。后闻其然。正色曰。吾之见欺。当自克责。且陷师于非义。是何理邪。嵩山沙门。智大者。年九十馀简傲恬素。不下山三十年。讣闻杖策而至。哭尽哀曰。经论之士。代未尝乏。至于纯直。唯斯人而已尔。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义解篇九
释法护。姓赵。本赵郡人。祖康为济阴大守。子孙遂家焉。隋初有赵恒者。与清河崔汪以秀才擢第。时号四聪。即其父也。家门清俭礼素自居。护时冲幼。戏则围坐登讲。采花列供。其父知为法器。十二遭父忧。未几又丁母艰。哀恸气绝者数四。服阕造河北卫部欲学儒术。忽逢胜缘提诱。诲以三界牢狱。不以四大毒蛇。如不早悟轮回未已。便依而落发。时年十五也。留诵净名七日便度。自是广讯经诰访无远近。遂往志念所听毗昙。法彦所听成实。纵横累稔参预前踪。又听律部薄闲持犯。又往彭城嵩论师所。以是摄论命家海内标仰。伏膺请益无所辞焉。指授幽明曲尽玄致。大业三年。度僧化远。护应此诏。名沾安陆。俄而有敕远召艺能。住内道场。时年三十有二。既居慧日。高彦成群。常讲中观涅槃摄论。伪郑既降太宗初入。别请名德五人。护居其列。自此校角摄论。去取两端。或者多以新本确削未足依任。而护独得于心。及唐论新出。奄然符会。以为默识之有人焉。贞观十二年。敕召入龙潜宅天宫寺。仍知寺任。勉人以得众穆如也。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曛时不预。因卒于房。春秋六十有八。护善外书好道术。约己薄食解衣赡寒。结带终岁不饰容貌。而贵胜所重通才咸萃。先服石散大发数日闷乱。门人之见欺当自责取。然陷师于非道是何理耶。遂不与言。其礭固例如此也。然好施忘倦。房无圭勺之储。但一床一蹬而已。撰摄论指归等二十馀篇。初亡嵩山沙门智大者。年九十馀。傲然恬素。不出三十馀年。闻哀杖策而至尽哀曰。经论之士精苦之伦。代有人矣。至于纯直自然识量通雅者。斯人殁后因绝踪矣。中书杜正伦来吊而铭。略之曰。伊昔承恩诲深提耳。及兹展觐恸兴床几。颓泣可援沈差靡已。庶在遐龄永陪高轨。
人物简介
全隋文·卷二十【介绍】: 隋赵郡人,字士恢。性公正,明达世务。仕北周,见兵革屡动,国用虚耗,上《重谷论》为杨坚所纳。入隋,迁治书侍御史。见礼教凋敝,文体浮薄,俱上书论议。帝以其所奏颁示天下,四海向风,深革其弊。在职数年务存大体,虽不尚严猛而匡正实多。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
谔字士恢,赵郡人。仕齐,为中书舍人。入周,拜天官都上士。隋初,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封南和伯,迁治书侍御史,出为通州刺史。
人物简介
【介绍】: 隋赵郡人。王子春女。子春与从兄王长忻不协,于齐末为长忻夫妇谋杀。时舜年七岁,二妹均幼,乃寄食亲戚。舜抚育二妹及长,亲戚欲嫁之,舜不从。乃与二妹夜逾墙入,手杀长忻夫妇,告父墓,然后诣县请罪。姊妹争为首谋。事上闻,文帝嘉叹,特原其罪。
人物简介
【介绍】: 唐赵郡人。太宗贞观中,历宗正、卫尉、司农三寺卿。二十一年,拜民部尚书,房玄龄闻之,但云纬好髭须,更无他语。太宗遂遽改授纬太子詹事。又历荆府长史、幽州都督、怀洛蒲三州刺史,封高都郡公。卒谥定。
人物简介
生卒年不详。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唐初任蔚州司马。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皎然《诗式》卷三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诗续补遗
君武,赵郡人,唐初蔚州司马。诗一首。(《全唐诗》无李君武诗)
人物简介
【生卒】:666—740 【介绍】: 唐赵郡人。举明经。初为下邦主簿,累擢左台监察御史。睦州刺史冯昭泰性阴鸷,以妖蛊罪名诬囚桐庐令李师旦二百余家,有诏御史覆验,皆畏昭泰,不敢往。尚隐请行,卒雪师旦之冤,为玄宗所知。二入御史府,绳治恶吏。累迁户部尚书,官终太子宾客。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介绍】: 唐赵郡人。李敬玄孙。肃宗至德元年,官吴郡太守、江南东道采访使。二年,加礼部侍郎,知江东贡举。乾元元年,为浙江东道节度使。移镇梁州。
希言。郑惠王元懿孙。鄂州刺史璥子。开元中为右金吾大将军。再迁太子詹事。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四【生卒】:718—760 【介绍】: 唐赵郡人,字坚冰。李阳冰兄。玄宗天宝六载进士,授太子校书。自通事舍人转左补阙、监察御史。奉使朔边,被诬,配流卢溪。肃宗至德中,为江阴令,历佐晋陵、吴兴、丹阳三郡,多假摄郡事。乾元初,征拜金部员外郎,迁刑部郎中。上元初,出副江淮都统李峘。
澥字坚水。天宝中进士。累授左补阙监察御史。奉使朔陲。露奏安禄山逆迹。反为所搆。配流卢溪。至德初起为江阴令。徵拜祠部员外郎。迁刑部郎中。上元中加御史。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719—776 【介绍】: 唐赵郡人。字贞一。第进士。幼孤,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通晓,士多慕向。肃宗时累官给事中,进工部侍郎。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以治行封赞皇县子。代宗欲相之,惮载而止,遂郁愤而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文献。
【生卒】:719—776 字贞一,排行十五,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吉甫之父。玄宗天宝七载(748)进士及第,调缑氏县主簿。十三载,受辟为安西节度使府判官,与岑参同在幕中。安史乱起,肃宗驻灵武,栖筠选精兵七千赴难,擢殿中侍御史。肃宗至德二载(757),累迁吏部员外郎、山南防御观察使。后历仕给事中、工部侍郎,遭元载忌,出为常州刺史,封赞皇县子。代宗大历三年(768)任苏州刺史,加御史大夫,七年入京任御史大夫兼京畿节度使。十一年病卒,赠司徒,谥文献。生平详见《新唐书》本传、权德舆《李栖筠文集序》。有文集,早佚,《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栖筠字贞一。赵人。第进士。累擢工部侍郎。进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子。授浙西都团练观察使。召拜御史大夫。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文献。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