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唐莆田人,字文江。昭宗乾宁进士。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工诗文。有集,又编有《泉山秀句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0?—? 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困于举场20余年,至昭宗乾宁二年(895)方登进士第。光化中任四门博士。天复元年(901),以监察御史里行充王审知威武军节度推官。生平见洪迈《唐黄御史集序》、《十国春秋》本传。滔工诗善文,尤擅律赋,多“雄新隽永,称一时绝调。”(《十国春秋》本传)洪迈称“其文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唐黄御史集序》)。黄滔交游颇广,与当时著名文士罗隐、林宽、崔道融、徐寅、翁承赞等尤善,迭有唱酬。时中原板荡,文士如韩偓、王涤、崔道融辈多南奔依王审知,闽中文学之盛,可称空前,此与黄滔之援引招徕,不无关系。其诗多酬唱赠别、感慨身世,而较少反映唐末动荡崩析之社会现实。《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黄滔集》15卷,所纂《泉山秀句集》30卷。《宋史·艺文志七》则记其《编略》10卷、《莆阳黄御史集》2卷。今存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唐黄御史文集》8卷、《天壤阁丛书》本《莆阳黄御史集》10卷,后者搜辑较完备。《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唐诗汇评
黄滔,生卒年不详,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咸通末即应举,久不第。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光化中,任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天复元年(901),归闽,以监察御史充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推官。卒。滔工诗能文,尤长律赋。有《黄滔集》十五卷,又集唐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三十卷,均佚。宋人辑有《莆田黄御史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全唐诗补逸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二
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乾宁二年进士。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天复元年受王审知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
作品评论
黄文江力孱韵清,妮妮如与人对语。《闽书》
《诗学渊源》中州名士避地于闽者,若李绚、韩偓、王涤、崔道融、王标、夏侯淑、王拯、杨承休、杨赞图、王倜、归传懿辈,悉主于滔。有《泉山秀句集》及文集行世。洪迈序滔文瞻蔚典则,策扶教化;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郁郁有贞元、长庆风。
(滔)诗类韦庄,源出齐梁,惟七言高华,气力自胜,无卑靡之习。
人物简介
全宋诗【介绍】: 宋越州人,字子履。母再嫁陈见素,因冒姓陈,见素卒,还本姓。仁宗朝,官至集贤殿修撰,坐谪流落。与欧阳修、苏舜钦辈游。善真行书,时有《寓山集》。
全宋文·卷五七九
陆经,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号嵩山老人。庆历初以大理评事为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三年,以议礼反复,落职兼汝州酒税,寻复。四年,又为台官诬构,责授袁州别驾,沦落江淮十馀年。至嘉祐初乃复馆职。熙宁中历刑部、兵部员外郎,曾知苏、颍等州,终知河中府。十年,迁集贤殿修撰,命再任。召知审官东西院,方向于用,而已老矣。经善真行书,每与人书碑志,前辈高文,必求经书,故经之石刻殆遍天下。著有《嵩山集》十二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一三九、一五三、二二三、二八○,《东轩笔录》卷一○,《清献集》卷六,《宣和书谱》卷六,《周文忠公集》卷五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二三九【生卒】:?—1082 【介绍】: 宋邛州依政人,字长卿。李绚子。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历河北西路东路转运判官、提举成都府路茶事盐铁判官、陕西转运使等,治事苛暴。神宗元丰四年,从种谔攻西夏,坐督运军粮不继,贬为判官。次年,徐禧筑永乐城,奉命主粮饷。夏人陷永乐,被杀。
李稷(?——一○八二),字长卿,邛州(治今四川邛崃)人,绚子,用荫历管库,权河北西路转运判官。神宗时御史周尹论稷父死二十年不葬,仅徙东路。元丰二年提举成都府路茶场,甫两岁,羡课七十六万缗,擢盐铁判官,为陕西转运使、制置解盐。四年,权鄜延路转运使,与李察皆以苛暴称。元丰五年,城永乐以拒夏人,稷辇金银钞帛充其中,守之不去,夏人围急,遂及于难。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七、二九二、二九七、三一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五○、职官四三之五二、食货三○之一四,《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