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933—996 【介绍】: 宋滁州全椒人,字师黯,一字偕仁。五代南唐时进士。后主擢为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参预机密,恩宠第一。归宋,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至道元年除给事中、参知政事,与寇准同列,政事一决于准,无所参预,专修时政记,甘言善柔而已。后欲自固权位,奏事劾准。博涉经史,多知典故,文采清丽,然性险诐鄙吝,好攻人短。有《贾氏谈录》及文集。全宋诗
全宋文·卷五七
张洎(九三四——九九七),旧字师黯,改字偕仁,滁州全椒(今安徽全椒)人。南唐进士,后主时累迁至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参预机密。入宋为太子中允、判刑部。太宗即位,直舍人院,使高丽,改户部员外郎。淳化中,拜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至道元年为给事中、参知政事;三年罢,改刑部侍郎,卒,年六十四。洎善迎合,好攻人之短。博涉经史,文采清丽,著文集五十卷,另有《贾氏谈录》一卷(存)。《宋史》卷二六七有传。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洎字师黯。改字偕仁。滁州全椒人。南唐进士。累迁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入宋。历官参知政事。卒年六十四。赠刑部尚书。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936—1012 【介绍】: 宋大名人,字太素。太祖建隆二年进士。乾德初,试拔萃高等。为著作佐郎。太宗即位,迁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历仕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终吏部尚书。学问宏博,属文敏赡。尝三掌贡举,极意称奖,苏易简、王禹偁等皆出其门。雍熙中,与李昉等同编《文苑英华》。卒谥文安。有集。
宋白(九三六~一○一二),字太素,一作素臣(《东都事略》卷三八),大名(今属河北)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进士。乾德三年(九六五),授玉津县令。开宝中,连知蒲城、卫南二县。太宗即位,擢左拾遗,拜中书舍人。太平兴国五年(九八○),知贡举。八年,改集贤殿直学士。未几,召为翰林学士。至道初,为翰林学士承旨。二年(九九六),拜刑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院事。四年,以工部尚书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七)。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正月卒,年七十七。谥文安。《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宋白诗,有《宋文安公宫词》百首。今以清初毛氏汲古阁据宋书棚本景钞《十家宫词》为底本,另从《古今岁时杂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钞本)、《舆地纪胜》等书辑得诗三十首,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五九
人物简介
【生卒】:950—1000 【介绍】: 宋京兆长安人,字持正。宋泌弟。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累官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迁给事中、枢密副使。从真宗北巡,得疾卒。谥忠定。好学善谈论,晓音律,精弈棋,书法多为人传效。有文集。全宋诗
全宋文·卷一三三宋湜(九五○~一○○○),字持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初仕通判梓州榷盐院。迁著作郎、直史馆。雍熙三年(九八六),以右补阙知制诰。与苏易简同知贡举,判刑部。因事降均州团练副使。淳化五年(九九四),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拜翰林学士,兼修国史。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改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三年卒,年五十一。谥忠定。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今录诗三首。
宋湜(九五○——一○○○)字持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诰,同知贡举,判刑部。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修国史。真宗咸平元年迁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真宗北巡,三年正月卒于澶州,年五十一。赠刑部尚书,谥忠定,又谥惠定。有文集二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介绍】: 宋筠州上高人,字馀庆。以荫入仕,历知临淮县。太祖乾德末,以父丧庐墓侧。太宗时,擢大理丞。以擅离职葬母去官。母平生嗜栗,遂植二栗于墓前。苏易简、朱台符为赞美之,时称纯孝先生。
人物简介
【介绍】: 宋临安人,字希白。钱昆弟。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才学瞻敏,为文数千百言,援笔立就。又善绘画,工行草书。有《洞微志》、《南部新书》、《青云总录》等。全宋诗
钱易(九六八~一○二六),字希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倧子,钱昆弟。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举进士,不第,时年二十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宋史》本传误作年十七)。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登进士第,年三十二(《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七《钱公自述》)。补濠州团练推官。改通判蕲州。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通判信州。改直集贤院。迁判三司磨勘司。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翰林学士。仁宗天圣四年卒(《学士年表》),年五十九(《隆平集》卷一四)。有《金闺集》六十卷、《瀛州集》五十卷、《西垣集》三十卷、《内制集》二十卷等(同上书),已佚。《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从明抄本《古今岁时杂咏》(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等辑录诗十九首。全宋文·卷二一○
钱易(九六八——一○二五),字希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废吴越王钱弘倧之子。淳化三年举进士,言者恶其轻俊,被黜,然苏易简赞其诗不下李白。咸平二年,年三十二,再举进士及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判三司磨勘司,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天圣三年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易才学赡敏,有《金闺》、《瀛州》、《西垣制集》一百五十卷,《青云总录》、《青云新录》、《南部新书》(存)、《洞微志》(残存)总一百三十卷。《宋史》卷三一七有传,又参《咸淳临安志》卷六五。其生年据《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七钱易自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等多言易淳化三年年十七举进士,则当生于开宝末年(九七六),然其父开宝中已卒(见《十国春秋》卷八○),今不取。
人物简介
苏耆(九八七~一○三五),字国老,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太宗淳化四年(九九三),以父荫为宣节校尉。逾年,授秘书省正字。真宗时改奉礼郎。既冠,举进士,后一年赐及第,知乌程县。改知开封县,迁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西转运使,移使河东、两河、陕西。仁宗景祐二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二十卷(《苏学士集》卷一四《先公墓志铭》),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全宋文·卷三六○
苏耆(九八七——一○三五),字国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苏易简次子。幼年以父任官。易简卒,恩授通直郎、秘书省正字。祥符三年赐进士及第。转大理评事,出知乌程、开封县。累迁太常博士,祠部、度支员外郎,历三司判官、知明州、判户部,出为京西转运使。天圣末,就改兵部,加直集贤院。移使河东,迁工部郎中,移使陕西。景祐二年正月卒,年四十九。著《闲谈录》五卷(今存一卷)、《次续翰林志》一卷(存)、《续文房四谱》,并文集二十卷。见苏舜卿《先公墓志铭》(《苏学士文集》卷一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九
苏寿,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易简长子。大中祥符中以父任补官。天圣中官虞部员外郎。九年三月,以比部郎中知越州。次年十月,移歙州。景祐中知泉州。终水部郎中。见苏舜钦《先公墓志铭》(《苏学士文集》卷一四),《宋史》卷二六六《苏易简传》,《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七三、食货四二之一二,《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1006—1054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士,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移京西、河东、两浙。皇祐元年知扬州,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莅官办事果决,所至裁制强黠。为人精悍任气节,诗歌豪健,尤善草书。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才翁,旧字叔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仁宗朝,赐进士出身,知开封咸平县。迁殿中丞、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官终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一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事见《蔡忠惠集》卷三五《苏才翁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今录诗十二首。全宋文·卷六三九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叔才,改字才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苏耆长子。外祖王旦奏授同学究出身,调兴平主簿,移新昌尉。天圣八年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历扶沟主簿,知咸平、眉州,通判延州,入为三司勾当公事。复出为福建、京西、河东、两浙四路提点刑狱,京西转运使,以度支员外郎充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舜元为文不袭故陈,歌诗豪健,与弟舜钦齐名,尤善草隶。有《奏御集》十卷、《塞垣近事》二卷、奏议三卷、文集十卷。见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蔡忠惠集》卷三五),又《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生卒】:1008—1049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子美,号沧浪翁。苏舜元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少有大志,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其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杰多从之游。初以父荫补官,累迁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其才,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岳父杜衍与仲淹主新政,多遭谗陷,舜钦坐售故纸钱召妓乐会宾客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以自适。工诗文,其体豪放,时发愤于歌诗中。又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为时人所传。后为湖州长史卒。有《苏学士集》全宋诗
苏舜钦(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今属河南)。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进士(《隆平集》卷六),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入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时杜衍、富弼、范仲淹执政,主持“庆历新政”。苏舜钦为杜衍婿,因进奏院祠神,以出售废纸公钱宴会,为人所劾,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闲居苏州。后复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年四十一。有《苏学士文集》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苏舜钦诗,以沈文倬点校《苏舜钦集》为底本。沈氏点校本以清康熙中宋荦校定徐惇复刊印本为底本,曾参校清黄丕烈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黄本)、陈乃乾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陈本)、清光绪中李星根等重编校刊十卷本(简称李本)、黄丕烈过录顾广圻校记(简称顾校)、陈乃乾过录钱泰吉校记(简称钱校)等。此次据《全宋诗》体例,对底本校语作若干删节、调整,并据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苏学士集》(简称四库本)予以补正。辑录所得集外诗,另编一卷词学图录
全宋文·卷八七四苏舜钦(1008-1048) 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苏易简孙。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见嫉于守旧党,罢职闲居苏州。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有词见《花庵词选》。
苏舜钦(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舜元弟。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景祐元年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丁父忧,居丧于长安。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庆历四年,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岳父杜衍与仲淹、富弼主新政,为人倾陷,坐用鬻故纸公钱召 妓乐会宾客被劾除名。寓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诗文。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诗文豪健,善草书。有集十六卷。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