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瑗

相关人物:共 58 位
共 58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95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字授之,一作受之。
少从胡瑗学。
以荫至供备库副使。
从王韶攻羌,屡立战功,尽得河湟地。
知德顺军,又以战功迁知河州。
历泾原都钤辖、熙河副总管。
神宗元丰间,与李宪攻西夏,师行百日,转战千里。
哲宗元祐三年,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
次年,以保康节度知潞州。
卒谥庄敏。
游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晋老。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曾从胡瑗学,素以孝节称。
官至职方员外郎。
邵人知经学,自烈始。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游烈,字晋老,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素以孝节称,从胡瑗学,登皇祐元年进士第。
治平中为连州从事。
历迁屯田员外郎、都官员外郎。
熙宁二年,授提举广东路常平公事,不赴,以亲老愿徙便地。
官终职方员外郎。
见《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二引《武阳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110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季隐。
单锡弟。
受业于胡瑗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不就官,独留心吴中水利。
尝乘小舟往来于苏、常、湖州间,凡一沟一渎,皆周览其源流,考究其形势,经三十余年,著成《吴中水利书》。
哲宗元祐中苏轼知杭州,曾为状进其书于朝。
又撰《》、《》、《春秋》诸经义解。
全宋诗
单锷(一○三一~一一一○),字季隐,宜兴(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尝乘小舟遍历苏、常、湖州水道,考其形势,著《吴中水利书》。苏轼录进于朝,不果用,遂隐不仕。徽宗大观四年卒,年八十。事见《摘文堂集》卷一五《单季隐墓志铭》、清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八。
全宋文·卷一七二三
单锷(一○三一——一一一○),字季隐,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嘉祐四年进士及第,不就官,邃于学,著《》、《》、《春秋义解》,博考诸家之说,断以己意。尤究心考察吴中水利,著有《吴中水利书》一卷(存),苏轼知杭州,献其书于朝。间有所感,赋诗见意,可传录者积数百篇。大观四年卒,年八十。见《摛文堂集》卷一五《单季隐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睦州桐庐人,号茅冈,学者称千乘先生。博学能文。仁宗嘉祐中官县尉。又主桐庐讲席,弟子千人。有《周易口义》。
全宋诗
倪天隐,字茅冈,学者称千乘先生,桐庐(今属浙江)人。
曾官县尉。
师承胡瑗,仁宗嘉祐间,主讲桐庐县学(《宋史翼》卷二三)。
约卒于熙宁、元丰间(《鄱阳集》卷七《送梁晦之诗序》)。
全宋文·卷一一一八
倪天隐,字茅冈,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
官至县尉。
博学能文,嘉祐中主讲邑校有声,学者称千乘先生。
述其师胡瑗之意为《周易口义》十二卷(存)、《系辞》上、下及《说卦》三卷。
见《宋史》卷三四六《彭汝砺传》,《宋史翼》卷二三,《宋元学案》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一。
刘民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圣任。
敦谨有行,从胡安定学《春秋》。
神宗熙宁间试礼部辄不合,遂以亲老屏居潭溪,作一枝堂,朝夕奉养。
后以特奏释褐,仍归故里,以儒学教授学子,与弟刘民觉奉母以终。
周颖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山人,字伯坚。
从学于胡瑗,与赵抃友善。
神宗熙宁初,召赐进士第,授校书郎。
王安石问新法如何,以民谣“市易青苗,一路萧条”对,遂出知乐清县。
卒,门人私谥正介。
有《正介先生集》。
费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乌程人,字如川。
登进士第。
少从学胡瑗
后直史馆。
以辟林灵素,忤帝意。
时朱勔进花石纲,言湖州多奇石,若争之,遂见黜。
高宗时起直院学士,充崇政殿说书。
因荐李纲、宗泽忤汪伯彦,弃官归里。
卒谥文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107 【介绍】: 宋洛阳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
程颢弟。
年未冠,才能为胡瑗所重,授太学学职。
英宗治平、神宗元丰间,大臣屡荐,不仕。
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为崇政殿说书,后出管勾西京国子监。
哲宗绍圣中,因政见不合,削籍送涪州编管。
徽宗即位,徙峡州。
寻复官。
崇宁中致仕。
曾与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之奠基人,合称二程。
学说以“穷理”为主,强调格物致知。
因长期居洛阳讲学,故称“洛学”。
卒谥正。
有《易传》、《春秋传》等。
后人编为《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廷试报罢,遂不复试,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奉诏赴阙,授通直郎、崇政殿说书。次年出管勾西京国子监。绍圣四年(一○九七),入元祐党籍,削籍,遣涪州编管。徽宗立,遇赦还洛,寻复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崇宁元年(一一○二),再追所复官。五年,复通直郎致仕(《道命录》卷二)。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程侍讲颐传》)。颐与其兄颢并称二程,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教育活动。著有《伊川易传》,《伊川文集》等,后人与程颢著作同编为《二程全书》。事见《朱文公文集》卷九八《伊川先生年谱》,《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程颐诗见于《伊川文集》者三首,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刊康绍宗重编本(简称弘治本)、明徐必达校正本(简称徐本)。又从《古今事文类聚》等书辑得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五○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号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颢弟。
少与兄同受学于周敦颐。
年十八,游太学,著《颜子好学论》,胡瑗大惊异之,处以学职。
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召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
出管勾西京国子监,久之,加直秘阁,再上表辞,去官。
绍圣中,削籍窜涪州。
徽宗即位,徙峡州,俄复其官。
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
颐于书无所不读,与兄颢同为一代大儒,人称「二程」。
平生诲人不倦,学者出其门最多。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正,淳祐元年封伊阳伯,从祀孔子庙庭。
与其兄有《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又有文集八卷、《易传》四卷,俱存。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高邮人,一作如皋人,字通叟,号逐客。仁宗嘉祐二年进士。神宗熙宁中为大理寺丞、知江都县事。坐枉法取财,除名,永州编管。一说官翰林学士,赋应制词,宣仁太后以其近亵,谪之。有《冠柳集》、《扬州芍药谱》。
全宋诗
王观,字通叟,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一作如皋(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授单州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以上《东皋诗存》卷一)。迁大理寺丞、知江都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二)。著有《芍药谱》一卷,流传于世。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七
王观,字通叟,泰州如皋(今江苏如皋)人。
或云海陵、高邮人。
胡瑗门人。
嘉祐二年进士。
授单州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
元丰二年为大理寺丞,坐知江都县时枉法受财,除名编管永州。
著有《扬州赋》一卷(存),《芍药谱》(存),《冠柳集》。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〇一、三〇二,《宋诗纪事》卷二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一,《全宋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16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字彦辅,自号凤台子。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官至司农少卿。
受学于郑獬、胡瑗,学问博洽。
有《麈史》。
全宋诗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彦辅,自号凤台子(《挥麈后录》卷八),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历知岳州巴陵,管干京西漕司文字,提举开封府界常平,开封府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三六九),知唐州、邠州(《彭城集》卷二一《知唐州王得臣可知邠州制》)、鄂州、黄州。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为福建转运司判官(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三一)。官至司农少卿。绍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挥麈后录》卷八)。有《麈史》三卷传世。《宋史·艺文志》著录其《江夏辨疑》、《凤台子和杜诗》、《江夏古今纪咏集》,皆佚。事见《麈史》各卷。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三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彦辅,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
受学于郑獬、胡瑗,嘉祐四年登进士第。
历任岳州巴陵令、管干京西漕司文字、秘书丞、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开封府判官,出知唐、邠、黄、鄂州。
元祐八年为福建转运副使,入朝为金部郎中、司农少卿。
绍圣四年九月以目疾管勾崇禧观。
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
得臣平生著述颇丰,有《江夏辨疑》一卷、《凤台子和杜诗》三卷、《江夏古今纪咏集》五卷、《麈史》三卷,尝笺注杜甫诗。
其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一三、四九一,《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四二、食货六四之七三、职官二三之一一,刘攽《彭城集》卷二一,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二○九。
共 58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