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苏舜钦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郑希甫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四
郑希甫(九五六——一○二七),字源明,荥阳(今河南荥阳)人。
咸平中举进士第,为建阳尉,授大理寺丞,知吉州龙泉县,移知康州、安顺军、滑州等地。
天禧中为都官员外郎。
天圣五年卒,年七十二。
苏舜钦《郑公墓志》。
何中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57 【介绍】: 宋许州长社人,字公南。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授大理评事。
历殿中丞、太常博士、知制诰,累进枢密直学士,知许、陈、杭州。
颇以文词自喜,然嗜酒无行。
庆历中苏舜钦为赛神会而得罪,中立颇致其力。
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中立(一○○四——一○五七),字公南,许昌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景祐元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历佥书镇安、武胜二镇节度判官,迁殿中丞。庆历元年除集贤校理,改太常博士,修起居注。再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改兵部员外郎。皇祐四年,权发遣开封府事,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改知庆州。还判太常寺,迁刑部郎中,进枢密直学士、知许州,改陈州,又徙杭州。嘉祐二年以暴疾卒于任,年五十四。《宋史》卷三○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60 【介绍】: 宋开封陈留人,字邻几。
登进士第。
为蓝山尉,改大理寺丞,迁殿中丞。
召试,擢集贤校理,判刑部。
苏舜钦游,坐预进奏院祠神会落职,监蔡州商税。
后复故官,累进至刑部郎中。
强学博览,为文淳雅,尤善于诗。
喜琴、弈,工隶书。
有《嘉祐杂志》、《唐宜鉴》、《春秋世论》及文集等。
全宋诗
江休复(一○○五~一○六○),字邻几,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
举进士,调蓝山尉,历信、潞二州司法参军。
又举书判拔萃科,知长葛县,通判阆州。
召为集贤校理,判尚书刑部。
仁宗庆历四年(一○四四),因参与苏舜钦进奏院宴会,落职监蔡州商税。
久之,起知奉符县,通判睦州、庐州,复集贤校理,与修起居注。
累迁刑部郎中。
嘉祐五年卒,年五十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江邻几墓志铭》)。
有文集二十卷(同上书),已佚,今存《邻几杂志》一卷。
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七
江休复(一○○五——一○六○),字邻几,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人。瞗学博览,无所不通。善文章,尤长于诗。举进士及第,调蓝山尉,历信、潞二州司法参军。景皊元年,举书判拔萃科,优等,改大理寺丞、知长葛县,迁殿中丞。前后通判阆、睦、庐州,以集贤校理判刑部、吏部南曹、登闻鼓院,为群牧判官,出知同州,提点陜西路刑狱,入判三司盐铁勾院,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嘉皊五年四月卒,年五十六。著有《唐宜炮》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嘉皊杂志》二卷(存)等。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江邻几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文苑传》五《江邻几传》,《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54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士,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移京西、河东、两浙。皇祐元年知扬州,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莅官办事果决,所至裁制强黠。为人精悍任气节,诗歌豪健,尤善草书。
全宋诗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才翁,旧字叔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
仁宗朝,赐进士出身,知开封咸平县。
迁殿中丞、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官终三司度支判官。
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
有文集一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
事见《蔡忠惠集》卷三五《苏才翁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六三九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叔才,改字才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苏耆长子。
外祖王旦奏授同学究出身,调兴平主簿,移新昌尉。
天圣八年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历扶沟主簿,知咸平、眉州,通判延州,入为三司勾当公事。
复出为福建、京西、河东、两浙四路提点刑狱,京西转运使,以度支员外郎充三司度支判官。
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
舜元为文不袭故陈,歌诗豪健,与弟舜钦齐名,尤善草隶。
有《奏御集》十卷、《塞垣近事》二卷、奏议三卷、文集十卷。
见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蔡忠惠集》卷三五),又《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67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君谟。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庆历三年知谏院,赞助庆历新政,直言疏论时事。后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进知制诰,每除授非当旨,必封还之。至和、嘉祐间,历知开封府、福州、泉州,建万安桥,横跨泉州湾,全长三百六十丈。在我国桥梁史上有重要地位。入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朝以母老求知杭州。卒谥忠惠。工书法,诗文清妙。有《茶录》、《荔枝谱》、《蔡忠惠集》。
全宋诗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乾道中,赐谥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为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浚、颜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隐隐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为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为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词学图录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
福建莆田人。
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书法史上素有"苏、黄、米、蔡"四大家之称,欧阳修、苏轼最推崇其书,《东坡题跋》:"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欧阳文忠公集》:"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山谷文集》:"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 有《好事近》词,见《花草粹编》。
全宋文·卷九九四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进士。明道中为漳州从事。景祐三年为西京留守推官日,范仲淹、余靖等以言事贬,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赞仲淹等,而斥司谏高若讷,由是名闻遐迩。后为馆阁校勘。庆历三年知谏院,支持庆历新政,论事无所回挠。次年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五塘溉田,奏减丁口税之半。皇祐中召为右正言、直史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每除授不当,辄封还之。至和初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泉州。嘉祐五年,入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擢三司使。治平二年,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四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谥忠惠。襄工书,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见欧阳修《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宋史》卷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86 【介绍】: 宋河南人,字胜之。
王曙子。
以荫入仕。
仁宗时官殿中丞,除集贤校理。
坐预苏舜钦奏邸会,黜监复州酒。
后为两浙、京东西转运使。
神宗朝累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应天府。
为人伉直,喜论天下事。
元昊叛时,曾上备边选将之策。
凡宫中所需不符法式,有司迎合以求进者,悉论之。
全宋诗
王益柔(一○一五~一○八六),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用荫至殿中丞,知介丘县。
仁宗庆历初以范仲淹荐,除集贤校理。
因参预苏舜钦进奏院宴会,黜监复州酒税。
久之,为开封府推官,出为两浙、京东西转运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入判度支审院。
历知制诰、兼直学士院,迁龙图阁直学士、秘书监,知蔡、扬、亳州,江宁、应天府。
哲宗元祐元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八),年七十二。
东都事略》卷五三、《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人,字子履。
母再嫁陈见素,因冒姓陈,见素卒,还本姓。
仁宗朝,官至集贤殿修撰,坐谪流落。
与欧阳修、苏舜钦辈游。
善真行书,时有《寓山集》。
全宋诗
陆经,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其母再嫁陈见素,冒姓陈。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见素卒,复姓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庆历元年(一○四一),为集贤校理(同上书卷一三四)。三年,贬监汝州酒税。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判太常寺(同上书卷二三二)。十年,知河中府,召直史馆(同上书卷二八○)。善真行书(《宣和书谱》卷六)。有《寓山集》(《周文忠公集》卷五三《陆子履寓山集序》),已佚。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
陆经,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号嵩山老人。庆历初以大理评事为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三年,以议礼反复,落职兼汝州酒税,寻复。四年,又为台官诬构,责授袁州别驾,沦落江淮十馀年。至嘉祐初乃复馆职。熙宁中历刑部、兵部员外郎,曾知苏、颍等州,终知河中府。十年,迁集贤殿修撰,命再任。召知审官东西院,方向于用,而已老矣。经善真行书,每与人书碑志,前辈高文,必求经书,故经之石刻殆遍天下。著有《嵩山集》十二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一三九、一五三、二二三、二八○,《东轩笔录》卷一○,《清献集》卷六,《宣和书谱》卷六,《周文忠公集》卷五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秘演,法号文惠,山东人(《瀛奎律髓》卷一二)。
早年得穆修赏识,后与石延年、苏舜钦、尹洙,欧阳修交。
有诗三四百篇,大多散佚。
事见《河南先生文集》卷五《浮图秘演诗集序》、《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四一《释秘演诗集序》。
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钱塘人,字道温,一字如晦。尝居西湖之菩提寺,后隐于荆州之金銮寺。工诗,喜藏书。尤潜心野史,注意世务,多与士大夫交游。有《湘山野录》、《玉壶清话》等。
全宋诗
释文莹,字道温,一字如晦(清张钧衡《湘山野录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尝居西湖之菩提寺。
早年苏舜钦称之,荐谒欧阳修。
后归老于荆州之金銮。
所游多馆阁名士。
有《渚宫集》(明毛晋《湘山野录跋》),已佚。
又有《湘山野录》四卷,成于神宗熙宁中(《郡斋读书志》卷三下);《玉壶清话》(一名《玉壶野史》)十卷,成于元丰元年(一○七八)(《玉壶清话自序》),皆以隐居之所名之。
事见《郧溪集》卷一四《文莹师诗集序》、《忠肃集》卷一○《文莹师集序》。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八二
文莹,字道温,熙宁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喜读书,才思清拔,以诗闻,尤留心当世之务。其交游多馆殿名士。苏轼欲挽致于欧阳修,辞不往,后老于荆州金銮寺。著有《湘山野录》(存)、《玉壶清话》(存)、《玉壶诗话》(存)等。见《忠肃集》卷一○《文莹诗集序》,《郧溪集》卷一四《文莹师诗集序》,《宋诗纪事》卷九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3 【介绍】: 五代时青州益都人。登进士第。后唐明宗天成间,秦王李从荣辟为河南府推官,后为咨议参军。长兴四年,从荣叛,辇与谋。从荣败,辇逃窜民家,又落发为僧,寻被逮伏诛。善诗,时与诸名士唱和,与诗僧齐已往还尤多。有《昆玉集》、《丹台集》,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3 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五代后唐人。
登进士第,天成时为秦王李从荣辟为河南府推官,后复为咨议参军。
长兴四年(933),从荣叛,辇与其谋。
从荣败,辇逃窜于民家,且落发为僧。
后被逮伏诛。
生平散见《五代史补》卷二、《旧五代史》卷五一、苏舜钦《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
辇善诗,时与诸名士更唱迭和。
与诗僧齐己交谊笃厚,常有诗文往还。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有《昆玉集》1卷,《丹台集》3卷,皆佚。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共 20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