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933 【介绍】: 五代时青州益都人。登进士第。后唐明宗天成间,秦王李从荣辟为河南府推官,后为咨议参军。长兴四年,从荣叛,辇与谋。从荣败,辇逃窜民家,又落发为僧,寻被逮伏诛。善诗,时与诸名士唱和,与诗僧齐已往还尤多。有《昆玉集》、《丹台集》,皆佚。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人物简介
郑希甫(九五六——一○二七),字源明,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咸平中举进士第,为建阳尉,授大理寺丞,知吉州龙泉县,移知康州、安顺军、滑州等地。天禧中为都官员外郎。天圣五年卒,年七十二。见苏舜钦《郑公墓志》。
人物简介
【生卒】:972—1044 【介绍】: 宋真定灵寿人,徙开封雍丘,字宗魏。真宗咸平五年进士。真宗朝,因系宰相王旦婿,避嫌,数任外官,有治声。仁宗初,以司封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执法不避显贵。景祐二年,同知枢密院事,时承平久,武备不戒,乃请选练将帅编纂兵书授之。四年,参知政事。宝元元年,坐事罢。出知应天府、成德军。官终尚书左丞。卒谥忠宪。有文集。全宋诗
韩亿(九七二~一○四四),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知亳州永城县。景德二年(一○○五)通判陈、郓、许诸州。大中祥符三年(一○一○)迁知洋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四)。又知相州。入为侍御史,除河北转运使。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知青州。三年,判大理寺。四年,授枢密直学士。明道元年(一○三二)拜谏议大夫,累迁同知枢密院事。景祐四年(一○三七)授参知政事,罢知应天府。庆历二年(一○四二)以太子少傅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三。谥忠献。有文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一五、《东都事略》卷五八、《隆平集》卷七并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二七八
韩亿(九七二——一○四四),字宗魏,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咸平五年第进士,知永城县,历通判、知州等。真宗末,为河北转运使。仁宗初,进直史馆、知青州,以司封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天圣四年,为龙图阁待制。八年,授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还拜御史中丞。景祐二年,以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四年,除户部、参知政事。次年罢,寻加资政殿学士,出知府州,官至尚书左丞。庆历二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四年八月卒,年七十三,谥忠宪。见苏舜钦《韩公行状》(《苏学士文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一五本传。
人物简介
【生卒】:?—1082 【介绍】: 宋润州丹徒人,字景纯。刁衎孙。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庆历初与欧阳修同知礼院,四年坐院祠神饮酒事出通判海州。嘉祐初以太常少卿使契丹,还判度支。历知扬州、宣州、湖州。神宗熙宁初判太常寺。辞官后筑藏春坞,收藏图书甚富。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皆爱敬之。卒年八十余。全宋诗
全宋文·卷四一一
刁约(九九四——一○七七),字景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湛子。擢天圣八年进士第,为诸王宫教授。宝元中,入为馆阁校勘。庆历初,与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四年,坐事出通判海州。皇祐中权吏部南曹,寻为开封府推官。至和中出提点京西刑狱,嘉祐初还判度支院,出为两浙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院,出提点梓州路刑狱。再判盐铁院。八年,出知扬州,移宣州。熙宁初判太常寺。十年卒,年八十四。见《京口耆旧传》卷一,《施注苏诗》卷一五《哭刁》。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996—1083 【介绍】: 宋应天府虞城人,字叔平。仁宗天圣五年进士。为开封府推官。出知洪州,筑临江石堤,水不为患。历官知制诰。苏舜钦等以群饮被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为之开脱。为翰林学士,聘契丹,甚见礼重。嘉祐间累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卒谥康靖。
赵概(九九六~一○八三),初名禋,字叔平,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青箱杂记》卷八)。通判海州,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历知洪、青、滁、郓、徐州及应天府。预修起居注。累官枢密使、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于神宗元丰六年卒,年八十八(《青箱杂记》卷八作八十六)。赠太子太师,谥康靖。《宋史》卷三一八、《东都事略》卷七一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四三六
赵槩(九九六——一○八三),字叔平,初名禋,南京虞城(今河南虞城西南)人。登进士第,通判海州。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出知洪州。加直集贤院、知青州、滁州。除天章阁待制,知制诰。知苏州,入为翰林学士。以龙图阁学士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嘉祐七年,自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集古今谏诤事为《谏林》一百二十卷上之。元丰六年卒,年八十八,谥康靖。著有《日记》一卷、《见闻录》二卷、集若干卷。《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997—1057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原叔,一说字尚汶。仁宗天圣间进士。累迁史馆检讨、知制诰、翰林学士。出知濠、襄、徐、亳等州。广览博学,图纬、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训诂之学无所不通。曾校定《史记》、《汉书》,预修《崇文总目》、《国朝会要》、《三朝经武圣略》、《乡兵制度》、《集韵》;受命撰《大飨明堂记》,参与制定礼仪、雅乐制度。有《易传》、《王氏谈录》。全宋诗
全宋文·卷四七八
王洙(九九七——一○五七),字原叔,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举进士,为庐州舒城尉。因事免官,起复为富川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迁大理评事、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天章阁侍讲,同判太常寺。坐与女妓杂坐,贬知濠州,徙襄、徐、亳州。召还,复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拜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嘉祐二年九月卒,年六十一。洙著述颇丰,尝预修《崇文总目》、《国朝会要》、《集韵》、《祖宗故事》、《三朝经武圣略》、《乡兵制度》,有《易传》十卷、杂文千馀篇。见欧阳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王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宋史》卷二九四本传。
人物简介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先世长安人,字虞卿。仁宗天圣中,礼部试第四,御试不得第,里居十年。母舅丁谓欲授以官,不赴。复举进士。为鄱阳尉,历丹徒、泰兴二县令,乞归,终太常博士。与胡瑗、苏舜钦为友,时号吴下三贤。
人物简介
苏寿,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易简子。真宗大中祥符间以荫得官(《宋史》卷二六六《苏易简传》)。知泗州(《淳熙新安志》卷一○)。仁宗天圣九年(一○三一)自比部员外郎知越州。明道元年(一○三二)移知歙州(《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八)。景祐间知泉州(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三二)。官终水部郎中(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全宋文·卷三二九
苏寿,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易简长子。大中祥符中以父任补官。天圣中官虞部员外郎。九年三月,以比部郎中知越州。次年十月,移歙州。景祐中知泉州。终水部郎中。见苏舜钦《先公墓志铭》(《苏学士文集》卷一四),《宋史》卷二六六《苏易简传》,《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七三、食货四二之一二,《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生卒】:1002—1060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梅询从子。初以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以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荐,授国子监直讲,累迁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载记》、《毛诗小传》等。
全宋文·卷五九二
梅尧臣(一○○二——一○六○),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工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天圣中,用叔父梅询荫为桐城主簿,调河南主簿。钱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繇是知名于时。景祐元年,自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宝元二年,知襄城县。庆历元年,监湖州税;五年,为许昌签书判官;八年,为签书镇安军节度判官。皇祐四年监永济仓。大臣屡谏宜在馆阁,嘉祐元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五年,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成,未奏而卒。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注《孙子》十三篇,有《宛陵集》四十卷。见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九八【生卒】:1004—1057 【介绍】: 宋许州长社人,字公南。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历殿中丞、太常博士、知制诰,累进枢密直学士,知许、陈、杭州。颇以文词自喜,然嗜酒无行。庆历中苏舜钦为赛神会而得罪,中立颇致其力。
何中立(一○○四——一○五七),字公南,许昌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景祐元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历佥书镇安、武胜二镇节度判官,迁殿中丞。庆历元年除集贤校理,改太常博士,修起居注。再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改兵部员外郎。皇祐四年,权发遣开封府事,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改知庆州。还判太常寺,迁刑部郎中,进枢密直学士、知许州,改陈州,又徙杭州。嘉祐二年以暴疾卒于任,年五十四。《宋史》卷三○二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