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苏洵

相关人物:共 44 位
共 4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苏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眉州眉山人。
苏洵曾祖。
味道后,颖悟过人。
至成都,遇道士异之,谓能变化百物,将以授之,祐固辞,道人益奇之。
祐自是隐名益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其先庐陵人,字宣卿。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官光禄卿。以论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知济州,多善政,寻乞致仕。吕大防表其所居为耆德坊。
全宋诗
杨申,字宣卿,其先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迁新喻(今江西新余)。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官上饶丞,入为太常少卿,迁光禄卿。
与王安石论新法,不合,出知济州。
后乞归,以中散大夫致仕。
苏洵、梅尧臣友善。
事见《江西诗徵》卷六、清光绪《江西通志》卷一四三。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七
董储,字尧卿,密州安丘(今山东安丘)人。
真宗时登进士第。
仁宗天圣初为滑州观察判官,翰林侍读学士孙奭举之,诏特与太子中允。
景祐初,以屯田员外郎知宿州。
时龙图阁学士范讽以事贬官,储与讽善,坐黜为吉州通判。
宝元二年以都官员外郎知眉州,与苏洵游。
工书,苏轼谓近世少其比。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一一六,《东坡全集》卷八,王十朋《东坡诗集注》卷二九,《皇宋书录》卷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欧阳观子。
少贫,从母郑氏学。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
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
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
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
召为翰林学士。
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
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
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
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
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
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
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六
禅师名居讷。
字中敏。
出于蹇氏。
梓州中江人。
生而英特。
读书过目成诵。
年十一。
去依汉州什邡竹林寺元昉。
十七试法华得度。
受具于颖真律师。
以讲学冠两川。
耆年多下之。
会有禅者自南方还。
称祖道被天下。
马大师什邡人。
应般若多罗谶。
蜀之豪俊。
以经论闻者。
如亮公。
而亮弃徒隐西山。
如鉴公。
而鉴焚疏钞。
称滴水莫敌巨海。
讷怃然良久曰。
汝知其说乎。
禅者曰。
我不能知也。
子欲知之。
何惜一往。
讷于是出蜀。
放浪荆楚。
屡阅寒暑。
迄无所得。
西至襄州洞山。
留止十年。
读华严论。
至曰须弥在大海中。
高八万四千由旬。
非手足攀揽可及。
以明八万四千尘劳山。
住烦恼大海。
众生有能于一切法。
无思无为。
即烦恼自然枯竭。
尘劳成一切智之山。
烦恼成一切智之海。
若更起心思虑。
即有攀缘。
即尘劳愈高。
烦恼愈深。
不能以至诸佛智顶也。
三复之叹曰。
石巩云。
无下手处。
而马祖曰。
旷劫无明。
今日一切消灭。
非虚语也。
后游庐山。
道价日增。
南康太守程师孟。
请住皈宗。
遂嗣荣禅师。
又住圆通 仁宗皇帝闻其名。
皇祐初。
诏住十方净因禅院。
讷称目疾。
不能奉 诏。
有旨令举自代。
遂举。
僧怀琏禅学精深。
在居讷之右。
于是诏琏。
琏至引对。
问佛法大意。
称 旨。
天下贤讷知人。
讷临众简严。
不妄言笑。
尝习定初。
叉手自如。
中夜渐升至膺。
侍者每视。
以候鸡鸣。
其精进如此。
住持二十年。
移住四祖开元两刹。
所至丛林。
号称第一。
既老休居于宝积岩。
熙宁四年三月十六日。
无疾而化。
阅世六十有二。
坐四十有五夏。
欧阳文忠公。
贬异立教者。
独尊敬讷。
与贤良苏洵明允游。
相好云。
赞曰。
法道陵迟。
沙门交士大夫。
未尝得预下士之礼。
津津喜见眉目。
讷却 万乘之诏。
而以弟子行。
其尊法有体。
超越两远。
观其标致。
可讽后学。
至于临众。
造次不忘自治。
在易家人。
上九有孚。
威如终吉。
象曰。
威如之吉。
反身之谓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常熟人,字权叔,初名绛,字伯厚。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兄弟分产,捐俸赈族,笃教孤侄登科名。
历知扬子、雍丘二县,提举江淮茶税,官终尚书职方郎中。
工歌诗,与苏洵有诗交往。
有《春秋新解》。
全宋诗
陆绾,字权叔,初名绛,字伯厚,常熟(今属江苏)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提举江淮茶税,充淮南路制置发运司运盐公事。官终职方郎中。事见《重修琴川志》卷八。
全宋文·卷六六二
陆绛,字伯厚,苏州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宝元元年进士及第。为吏有能声。庆历中除扬子县令。擢著作佐郎。提举江淮茶税,充淮南路制置发运司运盐公事。终朝奉郎、尚书职方郎中。卒赠中散大夫。有《春秋新解》二十卷。见《吴郡志》卷二八,《重修琴川志》卷八,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文恭集》卷一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任伋(一○一八~一○八一),字师中,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举进士。曾通判黄州,神宗熙宁时知泸州。元丰四年卒,年六十四。事见《淮海集》卷三三《泸州使君任公墓表》及《宋史》卷三四五《任伯雨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五
任伋(一○一七——一○八一),字师中,孜弟,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洵相友善。
庆历中登进士及第,熙宁三年通判黄州,元丰初知泸州。
元丰四年三月卒,年六十四。
见《淮海集》卷三三《任公墓表》。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员安舆,字文饶,仁寿(今属四川)人。
仁宗皇祐中进士(清道光《仁寿县志》卷三)。
官终屯田员外郎。
卒后乡人私谥文质先生。
苏洵、文同有交。
事见《九华集》卷二一《左奉议郎致仕员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九三八
员安舆,字文饶,陵州(治今四川仁寿)人。
以学自力,皇祐中登进士第。
苏洵、文同、张愈相友善,巴蜀学士莫不敬之。
官至屯田员外郎。
及卒,乡人谥曰文质先生。
见员兴宗《九华集》卷二一《员公(南圭)墓志铭》。
王公仪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94 【介绍】: 宋岷州长道人,字子严。
仁宗庆历六年中词科。
初掌京兆府兴平县版籍,善决疑狱,人服其神明。
累迁秘书丞知渝州巴县,时蛮夷屡为边患,公仪至则以礼待之,夷心感服。
英宗即位,用为御史台推直官,委决留狱,多称明允
哲宗朝累官至左中散大夫知泾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字太简。雷孝先子。隐居不仕。仁宗康定中,为枢密使杜衍所荐,以校书郎签书秦州观察判官。历知坊、简、雅州。时辰州蛮酋彭仕羲内寇,诸臣安抚不能定,命简夫往。至则督诸将进兵,筑明溪上下二寨,据其险要,拓取故省地码崖五百余里,仕羲内附。擢三司盐铁判官,以疾知虢、同二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既仕,自奉稍骄侈,里闾以“牛及铁冠安在”指笑之。
全宋诗
雷简夫,字太简,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孝先子。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杜衍荐为校书郎、秦州观察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历知坊、阆、雅州。嘉祐二年(一○五七)为辰、澧州安抚使(同上书卷一八六)。入为盐铁判官,出知虢、同二州,累迁职方员外郎。卒,年六十四。《东都事略》卷四三、《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全宋文·卷六六一
雷简夫,字太简,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雷有终兄有邻之孙。
初隐居不仕,康定中枢密使杜衍荐为校书郎、签书秦州观察判官,迁知坊州、阆州、雅州。
累荐苏洵于当政。
后以招抚辰州酋豪彭仕羲功,擢三司盐铁判官,以疾出知虢、同二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卒。
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骧传》有附传。
共 4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