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祖禹

相关人物:共 28 位
共 2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41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元长。
范祖禹子。
哲宗绍圣元年进士。
高宗即位,历两淮转运副使。
绍兴四年,召为宗正少卿兼直史馆,命重修神宗、哲宗两朝实录。
迁翰林侍读学士,旋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
性好义乐善,司马光家属皆依冲所,冲抚育之。
全宋诗
范冲(一○六七~一一四二),字元长,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祖禹长子。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清嘉庆《华阳县志》卷二七)。
高宗即位,召为虞部员外郎,历两淮转运副使。
建炎中,知衢州,因请祠与赵鼎有连,夺职(明崇祯《衢州府志》卷一一)。
绍兴中诏修神、哲两朝实录,为宗正少卿兼直史馆。
累官翰林侍读学士,寻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卒于婺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年七十五。
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九
范冲(一○六八——一一四二),字元长,一字益谦,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祖禹长子。
绍圣元年进士及第。
高宗即位,历两淮转运副使,绍兴中召为宗正少卿兼直史馆,重修神、哲两朝《实录》,迁起居郎。
累官翰林侍读学士,寻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复知婺州。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
尝编类司马光《记闻》十卷奏御。
修神、哲实录时,别为《神宗实录考异》五卷及《辨诬录》。
著有《春秋讲义》四卷、《宰辅拜罢录》二十四卷、《范太史遗事》一卷、《范祖禹家传》八卷等。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宋史》卷二○三、二○五《艺文志》及卷四三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仲温。
宋成都华阳人,字元实。
范祖禹次子,秦观婿。
学诗于黄庭坚。
有《潜溪诗眼》。
全宋诗
范温,字元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祖禹子。
徽宗政和初曾出仕。
尝学诗于黄庭坚,有《潜溪诗眼》一卷,已佚。
事见《铁围山丛谈》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22 【介绍】: 宋简州阳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淳熙中召对论恢复事,谓骤进与偷安均为误国。由校书郎除右正言、知果州。光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旋出为江西提刑,改夔州。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以谏罢朱熹事,被劾去。庆元党禁间,撰《涪州学记》,被再劾夺职,谪居房州。党禁解,起知眉州,累迁知潼州府,升显谟阁直学士。卒谥文节。有《后溪集》。后人辑有《鹤林词》。
全宋诗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任剑南东川节度推官,辟为潼川提刑司检法。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为太学正,累迁右正言,出知果州。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为殿中侍御史,出知夔州。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韩侂胄擅朝禁伪学,刘撰《涪州学记》,被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有《后溪集》十卷,已佚。后人辑有《鹤林词》一卷。事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刘阁学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七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一三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北)人。
乾道五年进士及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
淳熙中累迁校书郎,知果州。
光宗立,除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为殿中侍御史。
出为潼川运判,江西、夔州提刑。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农少卿,进起居舍人、起居郎。
为韩侂胄党所排,奉祠,后又谪居房州。
久之,起知眉州,除潼川提刑、权知泸州。
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
升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宫观。
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谥文节。
光祖为当世名臣,赵汝愚称其论谏激烈似苏轼,恳恻似范祖禹,世以为名言。
为文浑厚正大似其人,诗尤清婉。
著有《后溪集》百馀卷,《岘山》、《鹤林》、《金泉》、《眉山》等集合若干卷,《诸经讲义》若干卷,惜皆佚。
见真德秀《刘阁学墓志铭》(《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文叔。
范祖禹后。
孝宗淳熙五年进士。
为国子博士。
后以著作郎知彭州。
师承张栻,晚年讲学二江之上,栻教遂大行蜀中。
学者称月舟先生。
全宋诗
范仲黼,字文叔,双流(今属四川)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除秘书郎。四年,迁著作佐郎。五年,除著作郎,出知彭州。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景通。
方元寀父。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凿井舍旁,祷曰:愿子孙居如此水。
官润州,识程珦。
及卒,程颢为作行状,范祖禹为作墓道碑。
全宋文·卷五八○
方峻,字景通,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天圣八年进士,为建安主簿。景祐初,试秘书郎,为福州司理参军。皇祐中,以太常博士知句容县。嘉祐间请老,分司南京。晚以讲学为业,门徒甚众。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句容金石记》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人。真宗天禧中曾官翰林学士。有《春秋通义》、《春秋异义》、《春秋皇纲论》。
全宋诗
王晰,字微之(《刘忠肃集》卷一九《九月十日赵韩王园同舍饯送王微之晰出守汝州即席次春韵》),太原(今属山西)人(《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以著作佐郎知耀州富平县(《金石萃编》卷一三三《唐李太尉祠堂记》)。至和中为太常博士(《玉海》卷四○)。尝知汝州(《刘忠肃集》卷一九)、卫州(《东坡外制集》卷上《王晰知卫州制》)、池州(《舆地纪胜》卷二二)。为江南东路转运使,迁刑部郎中(《韩南阳集》卷一七《江南东路转运使尚书祠部郎中充集贤校理王晰可尚书刑部郎中制》)。神宗熙宁中转兵部郎中,提点醴泉观(《续会稽掇英集》卷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七),判登闻检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一)。有《春秋皇纲论》五卷传世。又有《春秋通义》十二卷、《异义》十二卷(《玉海》)、《孙子注》三卷(袁本《郡斋读书志》卷三下),皆佚。
全宋文·卷九三○
王晰,皇祐间为著作佐郎、知富平县事,参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三,光绪《富平县志稿》卷七。
又按苏颂、梅尧臣、刘挚、韩维、范祖禹、王安石、苏轼等人集中有王晰,字微之,历仕真、仁、英、神诸朝,官至龙图阁学士,年九十卒。
又有太常博士王晰,至和中著《春秋通义》,又著《春秋皇纲论》(今存)。
未知是否为同一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92 【介绍】: 宋福州侯官人,字闳中。性淳谨好学,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号四先生。仁宗皇祐五年进士。为寿安主簿。神宗熙宁中,召为岐王侍讲。元丰中,出知越州。哲宗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除宝文阁待制。请老归,太学生数千人请留,至空学相送。
全宋诗
郑穆(一○一八~一○九二),字闳中,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改集贤校理,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岐王府侍讲。元丰三年(一○八○),出知越州。哲宗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三年(一○八八),除直集贤院。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七年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四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郑穆(一○一八——一○九二),字闳中,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醇谨好学,与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闽中号「四先生」,弟子以千数。
皇祐四年登进士第。
居馆阁三十年。
元丰三年知越州。
元祐元年除国子祭酒,五年擢宝文阁待制。
七年卒,年七十五。
范祖禹《宝文阁待制郑公墓志铭》(《范太史集》卷四三),《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6 【介绍】: 宋陕州夏县人,字君实。
司马池子。
少聪颖好学,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累官知谏院、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复为翰林兼侍读学士。
极力反对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数与安石、吕惠卿等辩论,因出知永兴军。
神宗熙宁四年,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专修史书,绝口不论时事。
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为门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
起用刘挚、范纯仁、范祖禹、吕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复旧制。
在相位八月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初编撰战国至秦二世历史为《通志》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改书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成书。
另有《温国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全宋诗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为并州通判。召还为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著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为底本,参校清乾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存词三首,见《苕溪渔隐丛话》及《阳春白雪》。
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甲科。历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累迁开封府推官,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时仁宗未立嗣,数上疏谏言。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判吏部流内铨。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除御史中丞,权知审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异议,与安石数论辩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召为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废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四卷,《考异》三十卷,《通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涑水纪闻》十卷等,并注释《》、《孝经》、《老子》、《法言》、《太玄》等。见苏轼《司马文正公光行状》(《东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90 【介绍】: 宋凤翔盩厔人,字大观。仁宗庆历六年进士,授孟州司户参军。历知万泉、夏县、永昌,皆有善政。英宗时,以侍御史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宁三年为开封府判官,言青苗法不便。出为陕西、永兴军路转运使,知同、陕州。哲宗时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卒谥懿简。有《春秋论》、《唐春秋》、《西山别录》、《史记牴牾论》等。
全宋诗
赵瞻(一○一九~一○九○),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今属河南)人,后徙凤翔盩厔(今陕西周至)。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初为孟州司户参军,历知万泉县、夏县、永昌县、威州。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通判汾州。神宗即位,知商州,就除提点陕州刑狱。熙宁三年(一○七○),入为开封府判官,后知同州、沧州。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擢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四年,同知院事。五年卒,年七十二。谥懿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范太史集》卷四一《赵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四一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五
赵瞻(一○一九——一○九○),字大观,凤翔盩厔(今陕西周至)人。
庆历六年进士,授孟州司户参军。
历知州县,迁屯田、都官员外郎。
治平初除侍御史,以濮议迕英宗,出为汾州通判。
神宗立,徙知商州,提点陕西刑狱,入为开封府判官,复出为陕西路转运副使,知同州、陕州、沧州。
哲宗即位,召为太常少卿,拜户部侍郎。
元祐三年,同知枢密院事。
五年卒,谥懿简。
著《春秋论》三十卷、《史记牴牾论》五卷、《唐春秋》五十卷、《奏议》十卷、《文集》二十卷、《西山别录》一卷,皆不传。
范祖禹撰《赵公神道碑》(《范太史集》卷四一),《宋史》卷三四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1088 【介绍】: 宋河南洛阳人,字仲通。郭遵弟。仁宗康定中,为真定兵马监押,谕降保州叛卒。权忻州,据理拒绝契丹求天池庙地。为荆湖北路钤辖兼知澧州,徙南路,知邵州。英宗治平二年,同签书枢密院,旋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神宗即位,徙镇鄜延,挫西夏易地谋。交阯陷邕管,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兼荆湖、广南宣抚使,复邕、廉等州,以无全功贬。哲宗立,复左屯卫大将军致仕,起为广州观察使。奉祠卒。善用兵,为一时宿将。有《五原集》、《兰江集》、《节制集》、《奏议》、《对境图释》等。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郭逵(一○二二——一○八八),字仲通,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康定中录为三班奉职,隶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问学。
历京东驻泊将、真定兵马监押、泾原都监,湖北南路钤辖、知邵州,泾原路副都部署。
治平二年,以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旋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
历判郓州,镇鄜延,判永兴、秦州,知潞州、太原。
坐征交趾无功,贬左卫将军。
哲宗初致仕,起知潞州、河中,改左武卫上将军,提举崇福宫。
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谥忠穆。
著有《五原》、《兰江》二诗集及《节制集》五卷、《奏议》五十卷、《经制集》五十卷、《对境图释》五卷。
范祖禹《检校司空左武卫上将军郭公墓志铭》(《范太史集》卷四○),《宋史》卷二九○本传。
共 2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