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匡章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27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彦成。
章子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时王氏学盛行,世绩置其书不观。
又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不附蔡攸、梁师成。
久次不迁。
官吏部,幸臣妄引恩泽任子,持不与。
擢中书舍人,上言谨命令、惜名器等六事,为当路所疾。
进给事中兼侍读,改礼部侍郎。
金骑南下,扈车驾至金帅帐,以十害说其用事者,金人耸听。
张邦昌令直学士院,称疾不起。
以忧卒。
建炎初追谥端洁。
有文集及《易传》、《奏议》、《外制》、《师陶集》等。
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谭世绩(一○七四——一一二七),字彦成,潭州长沙(今湖南长沙)人。元符三年第进士,教授郴州,又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后为司门员外郎、迁吏部,后擢中书舍人,言为当路所疾,以徽猷阁待制知婺州。进给事中兼侍读,改礼部侍郎。张邦昌僭国,令直学士院,称疾不起。建炎元年以忧卒,年五十四,赠端明殿学士。有《易传》十卷、《本朝宰执表》八卷、文集三十卷。《宋史》卷三五七有传,又见《宋史》卷二○二、二○三、二○八等。
公都子 朝代:战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人。
孟子弟子。
曾以孟子好辩、匡章不孝、人性善不善等问题问于孟子。
章鲁封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桐庐人。
有文才,与罗隐齐名。
钱镠辟之为表奏孔目官,拒不受,后见笞,勉就,累官苏州刺史。
有《章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01 【介绍】: 即田辟疆。
战国时齐国国君。
威王子。
在位期间,先后任田婴、储子为相,匡章、声子为将。
宣王五年,乘燕国内乱,起兵攻占燕国。
后因齐军残暴,燕人反抗,遂被迫退兵。
八年,与楚联合,对秦、韩、魏作战,大败于濮水。
继其父威王在稷下广开学宫,招徕学者,讲学议论。
在位十九年。
谥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84 【介绍】: 战国时齐国国君。
田氏,名地,一作遂。
亦称齐闵王、齐悯王。
宣王子。
在位期间,任孟尝君为相,匡章为将。
曾屡败楚军,并联合韩、魏攻秦,入函谷关。
湣王十二年,以苏秦为相,与秦昭王并称东西帝,苏秦劝滑王去帝号,合纵反秦,从之。
十五年,攻灭宋国。
十七年,燕、秦、楚、三晋联合攻齐,燕将乐毅大破齐军于临淄,滑王仓皇出走至莒。
楚将淖齿救齐,被滑王任为齐相。
淖齿思与燕瓜分齐,杀湣王。
在位十七年。
谥湣。
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王名遂,一云名地,田常九世孙,宣王子。称东帝,已而致帝复为王,在位四十年。燕拔临淄,走保莒,为其相楚淖齿所弑,谥曰湣王,亦曰闵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8—1720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字尔翼,号恕园。
谢一匡子
明末诸生。
曾为友人三次破家,而不肯言其姓名。
足迹几遍天下。
康熙间从闽浙总督姚启圣取台湾,策划有功,不受官。
工诗,善草书。
有《尺牍钞》、《中朝疏稿》、《甲乙新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4—1904 【介绍】: 清江苏南通人,初名铸,字无错,号肯堂。贡生。以古文有声名。光绪时入李鸿章幕府,常相与谈论政事。自负甚高,而终身坎坷。诗多沈郁苍凉之作,为晚清名家。有《范伯子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
范当世,字肯堂,江苏通州人。诸生。有《范伯子诗》。
词学图录
范当世(1854-1904) 初名铸,字无错,后改名当世,字肯堂,号伯子。江苏省通州(今南通)人。 桐城派后期名家。早年从张裕钊学古文。妻为桐城古文家姚莹女孙,又与吴汝纶游,深受桐城派影响。诗综苏、黄,时人誉为"联界之虎"。散原老人赞叹:"苏黄而下,无此奇矣,"、"吾生恨晚生前岁,不与苏黄数子游。得有斯人力复古,公然高咏气横秋。"吴汝纶以为"当今文学无出肯堂右者"(《与姚叔节》)。金天羽曰"贫穷老瘦,涕泪中皆天地名物"(《答苏戡先生书》),并与江湜并举:"大江南北,二子盖豪杰之士也"(《答苏戡先生书》)。
范伯子诗集·曾克耑序
以自然为宗,生造为法,奇横为体,不事浮藻,不务枵响,不懈而及于古,率天下之志业者,自纵横排荡入,而造乎雄恢雅正之域,卓然为一代诗家宗祖,则通州范先生其人也。
先生之为学,其本在诚,其用在仁,其道在通,其所忧伤愤叹在邦国之兴替,人才之消长,而非声气之盈虚,身世之通塞。
故其发而为歌诗也,挟浩落之气,渊穆之神,精微之思,出之以坦荡质直之词,若江海之茫洋无涯涘,大风作而涛澜之奔腾,起伏万状,观者固将目眩神震,茫然莫测其端倪。
其精深博大,岂浅识所能窥者哉?
则其不为众人所知,亦固其所然。
吾以为相知之事,非独众人难之也,即大师亦有所蔽焉。
吁!
可异也已!
陶、杜、孟、苏,世所称诗坛魁硕也,然杜目陶为枯槁,苏诮孟以寒苦,斯岂其学有所不逮邪?
抑亦其性情各异乃不相喻邪?
非有知言之彦出而别白之,则众论何由定?
然非历时久,宅心公,用力勤,其识足以窥见其性情之真,感发之微,则论定亦非易易也。
陶、杜之卓然并峙,苏、黄所表章也;黄、元之足嗣少陵,姚、曾所扬阐也;至若孟、柳、梅、王之为世重,则又同光诸老所倡导也。
独以同光正宗名震一时若先生者,身殁而世遂莫之知,虽其诗高夐不易识,抑无人焉为之表扬之过也,子云有待后世之子云,其不以此也哉?
先北江师往尝从先生问学,而诏及门,所以称道先生之诗者甚至。
章子斗航锐意欲为重锓,黎公薪传实助成之,而以序见属。
余以为二公传阐先生之意既足尚矣,独余老钝无成,今兹所述,皆本昔日所饫闻于先师者,书以塞二公之望,而于先生之诗之精深博大,乃未能追其万一。
把笔序先生诗,乃不知愧汗惶悚之无极也。
太岁在阏逢执徐陬月,福州曾克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