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宋诗【介绍】: 宋济南历城人。善属文,尝参戎幕。孝宗乾道中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致仕。有《定庵类稿》。
卫博,历城(今山东济南)(《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人。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为左承奉郎(《宋会要辑稿》兵一九之六)。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同上书职官六○之三四)。四年,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致仕。有《定庵类稿》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四卷。 卫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定庵类稿》为底本,编为一卷。全宋文·卷四二三一
卫博,齐州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渡后居嘉兴(今浙江嘉兴),遂为嘉兴人。绍兴三十年登进士第。孝宗登极,官御营宿卫使司准备差遣,为杨存中部属。乾道三年主管尚书礼、兵部架阁文字。四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寻致仕。工为文,尤长于表奏四六,著有《定庵类稿》。见《宋中兴百官题名记》,《宋史》卷二○九《艺文志》八,《周文忠公集》卷九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简介
【生卒】:1137—1218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晦叔,号双溪。孝宗乾道五年进士。张栻帅江陵,闻其贤,檄入幕府。为潭州教授,改知临湘。宁宗庆元中知湖州,不畏豪强贵戚。积官至军器少监。博通经史,工诗文,著述甚丰。有《双溪集》。全宋诗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历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为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为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著作佐郎。五年,为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为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九○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乾道五年进士及第,调明州司法参军,再调鄂州崇阳簿。张栻帅江陵,召入幕府。秩满,授潭州教授,改临湘县令,通判临江军。庆元四年除太学博士,迁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明年,为著作郎、吴兴郡王府教授,除军器少监。奉祠,起知饶州,改湖州。嘉定十一年卒于家,年八十一。著有《读易笔记》、《尚书传》、《礼记》、《论语》、《孝经》、《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考工记》、乡饮酒仪、诸经考疑、《编年通纪》、《纪年提要》、《天对解》、《韩柳辨證》、《伤寒论》及诗文集,总题为《双溪类稿》。见胡升《王大监炎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宋史翼》卷二四等。
人物简介
陈永正(1941.12—),字止水,号沚斋。男,原籍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世居广州。196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广州市第三十六中学语文教师。1978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岭南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教学会会长。沚斋诗词·序一
昔人谓诗有别才,非关学也,不独陈叔伊疑之,余亦疑之。后读《梁溪漫志》云:“作诗当以学,若不曾学,则终不近诗。”又曰:“大凡作诗,以才而不以学者,正如扬雄求合六经,费尽工夫,造尽言语,毕竟不似。”益知有才无学,所为诗要非本色,况无才者耶?永正世兄以多才积学之士,穷年著书等身,于诸子百家史志之文,博观慎取,旁及道藏内典,穷极问学,其学殖之深且邃可知。故其为诗,典雅宏赡,磊珂豪宕多奇语,余窥其意,亦每未能尽其指也。世咸知永正能诗,而不知其蚤年即以博奥澹雅之才而为词,时一曼声,寂漠求音,孤清写艳,与其诗方轨并驰,独不轻示人耳。人谓沚斋诗,出入宛陵、昌黎、诚斋之间,其词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永正正当盛年,以其才其学,固非诸家所能囿,再假以岁月,其诣足以上陵诸家,亦非必不能至。今斯集之成,读者自能有所体会,且复验余言之不过也。至其书,上取籀篆汉晋之苍劲古拙,如松抱霜之骨,梅无媚世之姿,其成就又在诗词以外者矣。 癸酉蒲月冈州莫仲予序沚斋诗词·序二
沚斋诗词·题陈永正诗集各种文体皆有独具之美学特徵,所以培养其特徵者又必有独具之社会条件。条件异则所以掌握其特徵者难。吾国今日文人,生乎文辞文体与夫科学文化大异古人之世,而欲学为古人之诗若文,甚难于古人,非才之不及,盖所学内容与途径之异也。然欲发扬吾国传统文化,不能不继承传统文学之精华,则学为古人诗文之事又不能尽废。此事虽不宜求之于常人,固可求之于专家。余辈生文辞文体变革初成之后,较早生十年以上之前辈,旧学根底,已大不相及,学为古人之诗若文,已难望其项背。后生余辈十年以下者,非有特殊之才学,则其难弥甚。弥望今日旧体词坛,则大学古典文学专家多不暇为,为之者又多非所谓专家,条件失违,绪功不继,故犹东坡当日,不免兴黄茅白苇之叹也。沚斋陈永正教授,生岁后余二十年,由乎文化背景之变迁,其欲工为古文辞也本极难。顾先生夙承家学,渊源有自;在大学又获从名师,广守专家之业,治古文字、古文献之学久,咀含群籍,博闻强记。余读所注古人诗,深叹其绩学。数年前又获诵所惠自作《诗词钞》,弥惊其古体诗词之精工,皆源汲风骚,转益多师。诗撷八代之古香,得四唐之雅韵,取烹炼于西江,拓意匠于清人。五言古体,多比兴如嗣宗,亦有清真近渊明者;《养鸭老人行》,不啻香山乐府;《游连州帝后岩》、《暮航抵哈尔滨》,于唐宋如韩、苏之运奇笔,于清人如康、黄之阐新知。近体则渊静自然如王、孟,生新峭刻,工为活对如山谷、后山;而《纪梦七首和定庵》,则瑰丽恍惝,神追原作矣。七言古体,豪气希太白,深情涵义山;《赠吴静山画师》、《老牛行》,则杜陵之写实矣。近体绵邈俊逸,兼为义山、小杜;琢句雕对,依然宋贤西江;于清人则风怀倜傥近仲则,清机肫挚兼二樵。而善用幽微之辞,以状难写之境,则五七言之工者皆然。词作多以情行,而姿丰致密。“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莫《序》固已言之。然其中亦有隽雅如玉田,畅适如重光者;若“独夜揽凉月”之《水调歌头》、“凉风万里”之《鹊桥仙》,“屈子牢忧聊抑志”之《临江仙》、“谷霭遥生”之《沁园春》,亦不妨其合辙苏、辛也。统观先生之作,能排极难之势,收迈俗之功,如芳葩美卉,挺生黄茅白苇之外,不独于同辈上下为罕见,且可攀方文体变前之先辈而嗣响于古人,谓非间出高才不可也。抑所作之得力于博学,尤有逾于得自高才者。盖处旧文变革之后,欲为继旧开新之业,学需双重,非博不济。余上述感受,仅为读先生初集而发。时经多载,先生新作又添,欲合初集重选以付刊,余雒诵未遍,何能测其所进。以过时管窥,承命为序,又焉能避浅陋之有损高明耶?幸大雅恕而正之。西元二千零五年,陈祥耀拜序于福建师范大学之意园,时年八十有四
陈君永正以所为诗见示,风格超拔,寄兴深微,异乎现代之所谓能诗者。诚能覃思深造,不务浮名,蕴蓄既深,则精华外发,其所成就必有过人者。黎二樵先生云:“绝境无坦步,高唱有裂笛。”深知为诗之不易,而穿云裂石之音,亦未尝不可以企及也。陈君其勉之。 黄海章丁卯春日沚斋诗词·后序
唐人诗“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顷者,读《沚斋诗词》二卷,风韵飘潇,才情掩映,拟之现代侪辈之作,沚斋诗词得不谓为绝代风华遗世独立者乎。陈君之文,吾知之矣,陈君诗词,则今始知之。陈君于我辈为少年,而诗词于我则不止为劲敌。方今骚坛冷落,耆宿凋零,念他年君辈仔肩之重,不胜惆怅之至。都下早秋,吟窗叶落,草此为序,我劳何如。 孔凡章一九八七年九月廿日沚斋诗词·跋
《沚斋诗钞》一卷,盥诵数过,如沐清风。大抵五古之佳者,体兼韩孟,擅比兴,窈曲而深。《暮航》一章,思路上契蒙庄,意境与笔力俱到,自为前人所无。七言歌行,纵横跌宕,雅近坡翁;《书燕台诗后》,则铿锵明丽,纯是唐之正声,而非变体。近体亦从学古中创格,语多巉刻,迥不犹人。在今高唱诗体变易之日,陈君潜心迈往,尚友古人,得非所谓特立独行之士也欤。 《沚斋词钞》一卷,深于寄托,以比为赋,在藻词掩映之中,绝非一览可了。其缠绵婉曲之情,固足以同契珠玉,令人心醉目迷,但命意敷辞,往往非古人之所有,而又为今人之所无;盖由于吾人处境,曲折艰难,较诸前人,直如两个天地,是岂古之意识古之言辞所能尽者乎。诸作之中,如《水调歌头》刻意坡翁,《西窗烛》蕴藉深沈,《减字木兰花》轻清浏亮,均能于古之途径中,直捷表达今人之境地与心情外,其他若《乌夜啼》,若《忆汉月》,若《千年调》等,多用大句重笔,含郁怒之气,以逞激荡之情者。统观全集,词笔远挹欧、晏之清华婉曲,近承朱彊村、陈述叔之高夐峭拔,声气与前贤相通,而意皆由己出。与沚斋诗相较,其性格特立,声貌俨然,实二而一,一而二耳。 戊辰静庵傅子馀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