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郭磊卿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3—1357 【介绍】: 元平定州人,字仲实。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改景州蓨县尹,定民户等,均徭役,奖农事,祀孔子,抑豪猾。历佥广西廉访司事,时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不听。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劾奏其罪,流之南海。后累官刑部尚书,改礼部,总裁辽、金、宋三史,升侍御史。出为河东廉访使,入拜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左丞。至正十年,反对变更钞法,左迁湖广行省左丞。旋召还。移大司农。卒谥忠肃。有《仲实集》。
元诗选
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
母冯氏,梦一丈夫乌巾白襕衫红鞓束带,趋而揖曰:我文昌星也。
及悟,思诚生,目有神光,见者异之。
及长,从萧𣂏学治经,擢泰定元年进士第。
授景州蓨县尹,累擢翰林国史院编修,进国子司业,拜监察御史,出佥广西、浙西二道廉访司事。
复召为司业,累升侍御史,迁河东廉访使。
未几,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
出为湖北廉访使,入拜中书参知政事。
三任中书左丞,累拜翰林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
左迁湖广行省左丞。
复召为中书左丞,移光禄大夫、大司农。
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五,谥忠肃
有文集若干卷,《两汉通纪》若干卷。
仲实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而廉洁不污。
家甚贫,其未显时,一日晨炊不继,欲携布袍贸米于人,室氏有吝色,因戏作一诗曰:「典却春衫办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蹰。
瓶中有醋堪烧菜,囊内无钱莫买鱼。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后果登第。
维基
吕思诚(1293年—1357年),字仲实,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人。元泰定元年(1324年)中进士。吕思诚任辽州同知,未上任改任景州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县尹。在任时劝课农桑,均民徭役,毁淫祠,有政绩。擢升为国史院检阅官、翰林院编修、国子监丞和监察御史等职,与斡玉伦徒等弹劾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变乱朝政。在为广西廉访司事时,巡行郡县,惩治恃势鱼肉人民的土官。历任国子司业、中书左司郎中、刑部尚书、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枢密院副使。兼修国史并曾参与编修过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被御史大夫排挤为河东廉访使、湖北廉访使。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入拜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右丞,知经筵事,提调国子监,兼任翰林学士承旨。监修国史,总裁后妃、功臣传。他反对更变钞法,被降为湖广行省左丞,再入朝为中书左丞。死后谥号忠肃。
星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6—1352 【介绍】: 元河西人,字吉甫。
少给事仁宗潜邸,以精敏称。
英宗初,拜监察御史,有直声。
累官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时红巾军已破江州,吉力战收复,据番阳口。
后以众寡不敌,为红巾军所执,不食死。
谥忠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8—1366 【介绍】: 元蒙古逊都思氏,字彦明。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
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
建孔子庙,延儒士为师,以教后进。
历监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纳之。
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
除吏部尚书,迁大都路达鲁花赤,以刚正称。
后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
以地为张士诚所有,避往庆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
谥忠肃
元诗选
月鲁不花,字彦明,号芝轩,蒙古逊都思氏。
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时龙仁夫为主文,先一夕梦月中有花,及榜发,魁右榜者为月鲁不花,果与梦合。
历任吏部尚书、大都路达鲁花赤。
拜江南行台中丞,除山西廉访,浮海遇倭贼,不屈遇害。
赠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谥忠肃
诗见蒲庵禅师《来复澹游集》中若干篇。
维基
月鲁不花(1308年—1366年),字彦明,元朝大臣,逊都思氏,赤老温五世孙,察剌曾孙,脱帖穆耳的儿子。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首倡建孔子庙,延请儒士为师,以教后进。至正元年(1341年),任行都水监经历。改集贤待制,除吏部员外郎。脱脱南征红巾军时,奉命至江浙籴米,负责粮饷供应。历任吏部郎中、监察御史,请皇帝以老成持重之人辅佐太子。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后历官工部侍郎、保定路达鲁花赤、吏部尚书。至正十七年(1357年),守卫保定,抵挡红巾军北上。改任大都路达鲁花赤,以刚正称。后用招降办法谕纳占据永平的农民起义领袖程思忠。担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后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以地为张士诚所有,避往庆元路,后来改任山南道廉访使。赴任时浮海北行,在铁山遇倭寇,被害。谥号忠肃,追封邓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77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徙台州临海,字处和。钱忱子。以恩补官。高宗绍兴间知临安府,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经画用楮为币,分为六务,出纳有法。孝宗时符离之役战败,附汤思退倡和议。为淮东宣谕使,入奏诋张浚主战。累进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谋相位甚急。后以婿邓王立为太子,引嫌提举洞霄宫。起知宁国、绍兴府,因籍人财产至六十万缗,复与祠。卒谥忠肃。有《诸史提要》。
全宋诗
钱端礼(一一○九~一一七七),字处和,号松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曾孙。以荫授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监登闻鼓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通判明州。十五年,提举淮东茶盐,改两浙转运判官。十七年,为淮东转运副使。三十年,除知临安府,始行会子。孝宗即位,张浚于符离失利,遂劾张浚,参定和议,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赐同进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因其女适皇太子引嫌奉祠。四年,起知宁国府,移绍兴府。以贪墨被黜。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有《松窗集》,已佚。事见《攻愧集》卷九二《观文殿学士钱公行状》。《宋史》卷三八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五七六
钱端礼(一一○九——一一七七),字处和,号松窗,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忱子。
绍兴间,通判明州,加直秘阁。
十五年,为两浙路转运判官。
历知婺、衢、抚州,又知临安府。
孝宗立,除户部侍郎,试兵部尚书,兼户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
隆兴二年,以和议成,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
明年罢,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
乾道四年起知宁国府,后又知绍兴府,进观文殿学士。
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
谥忠肃
著有《诸史提要》(存)、《松窗集》。
见楼钥《攻愧集》卷九二《观文殿学士钱公行状》,《宋史》卷三八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0—1174 【介绍】: 宋隆州仁寿人,字彬甫。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累迁礼部郎官。
三十年使金,还奏所见,申言战备。
金兵入寇,受命犒师,临危督战,获采石大捷。
出为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麟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
屡反对和议,多未见纳。
孝宗乾道元年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旋复出为四川宣抚使。
五年,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八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
后再宣抚四川,病卒。
平生出将入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所荐胡铨、周必大等,均一代名臣。
谥忠肃
尝注《唐书》、《五代史》藏于家,另有《经筵春秋讲义》及诗文等。
全宋诗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权知渠州。秦桧死,召为秘书丞,累迁礼部郎官。三十一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一九二),金兵南侵,参谋江、淮军事,大败金兵于采石。三十二年,充川陕宣谕使。孝宗即位,知太平州。除湖北京西宣谕使,改制置使,因反对和议,改知平江府。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迁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八年,出为四川宣抚使,进封雍国公。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赐谥忠肃。事见《诚斋集》卷一二○《虞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三有传。
全宋文·卷四五八三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四川仁寿)人。
初以父任入官,绍兴二十四年始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
入朝,历官秘书丞、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绍兴三十一年,奉命犒军采石,时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侵,而宋军主将未至,允文收合散众,勉励将士殊死战,遂获采石瓜洲之捷。
次年,充川陕宣谕使。
隆兴中,历知夔州、太平州,除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宣抚使,改制置使,知平江府,累官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乾道初,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
乾道五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使。
八年,授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
同年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
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谥忠肃
允文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每以知人鉴士为己任,所荐多为一时名臣。
所著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等。
见《宋史》卷三八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2—1178 【介绍】: 宋建宁崇安人,字共父。
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
累迁礼部郎官,因事忤秦桧被逐,桧死召还。
迁权中书舍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镇压郴州李金起义。
孝宗乾道三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出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
再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镇压茶贩起义。
移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奏免夏税钱、秋苗米数十万;又置场平籴。
病危,手书别张栻、朱熹,以未能为国雪耻为恨。
谥忠肃
全宋诗
刘珙(一一二二~一一七八),字共父,一字恭父,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监潭州南岳庙。
二十一年,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二十四年,权秘书省校勘、中书舍人。
次年,以忤秦桧罢。
二十九年,起秘书丞,累迁中书舍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除集英殿修撰。
二年,知衢州。
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
三年,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迁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兼参知政事,出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
五年,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
八年,再知潭州。
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建康府兼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
五年卒,年五十七,谥忠肃(《晦庵集》卷九四《刘枢密墓记》、卷八八《观文殿学士刘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99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光锡,初名兴宗。徽宗郑后外家三世孙。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马钤辖。知庐、扬二州,皆有政绩。光宗绍熙中,迁保静军承宣使。宁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谥忠肃。有《奏议》。
全宋文·卷四九九○
郑兴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兴宗,字光锡,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徽宗郑皇后侄孙。
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累至江东路钤辖。
乾道间徙福建路。
淳熙间,历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入知閤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出知庐州、扬州。
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
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
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
庆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谥忠肃
见《武泰军节度使赠太尉郑公兴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
宋史》卷四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元间大同应州人,字益甫。
早登科第。
与元好问同掾东曹,机务倥偬,商订文字,未尝少辍。
金亡后,居平阳,讲学一以伊洛为宗。
有《兑斋集》。
(《元诗选三集》卷一)
元诗选
之谦,字益甫,云中应人。幼知力学,早擢巍科。既而与元好问同掾东曹,机务倥偬,商订文字,未尝少辍。北渡后,居平阳者三十馀年,与诸生讲学,一以伊洛为宗,众翕然从之,文风为之一变。所著古文杂诗仅三百首,曰《兑斋文集》。汲郡王恽序之曰:先生之作,其析理知言,择之精,语之详,浑涵经旨,深尚体之工;刊落陈言,及自得之趣。而又抑扬有法,丰约得所。可谓常而知变,醇而不杂者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7—1276 【介绍】: 宋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全宋诗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全宋文·卷八一五七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字升伯,号蒙川,又号质翁,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
淳祐十年年三十四,试入太学,翕然有称。
率同舍生上书攻丁大全,送南安军安置。
后登景定三年进士第。
咸淳三年拜监察御史,改正字,历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
八年,除刑部侍郎。
九年试吏部尚书、兼中书舍人。
丁母忧归。
德祐二年,卫王是立为帝,召黻为参知政事,随入广。
及罗浮,以疾卒,谥忠肃
著作存《蒙川先生遗稿》十卷。
见《宋史》卷四○五本传,又卷四七《瀛国公纪》。
郑鼎 朝代: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5—1277 【介绍】: 元泽州阳城人。
读书晓大义,勇力过人。
初为千户。
从攻宋蜀地,为阳城县军民长官。
宪宗时,从灭大理,屡立战功。
军还,赐名也可拔都。
又从忽必烈攻宋鄂州。
中统初,为平阳、太原两路万户。
至元三年,迁平阳路总管,导汾水溉田,开通山道,修学校,厉风俗,民德之。
官至湖北道宣慰使,移镇鄂州。
蕲、黄二州反元起事,率兵攻之,战于樊口,舟覆溺死。
谥忠肃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