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五代时武昌人。后周时尝总土兵,守本里。与尖山王大夫战,不胜,走泉洞死之。相传尸流出洞,沉于山溪港,渔人举网得而置之。明日复得,如是数次,因祷雨有验,渔人遂裹尸塑像祀之,奉为陈九郎仙。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三五
宗赜,俗姓孙,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习儒业,年二十九出家,住真州长芦寺。久之,遂嗣长芦之席,大振云门之风。宗赜虽承传南宗顿旨,而实以净土自归,为净土教历代祖师之一。著有《禅苑清规》十卷。见《补续高僧传》卷一八,参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宗赜。襄阳孙氏子。父早亡。母携还舅氏家鞠养。长成习儒业。志节高迈。学问宏博。年二十九。幡然曰。吾出家矣。遂往真州长芦。从秀圆通落䰂。学最上乘。未几。秀去而夫继。师得旨于夫。遂为夫嗣。而绍长芦之席。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阐者三世。云门之道大震。江淮之间。几无别响。师上堂曰。金屑虽贵。落眼成瞖。金屑既除。眼在甚处。拈拄杖曰。还见么。击香卓曰。还闻么。靠却拄杖曰。眼耳若通随处足。水声山色自悠悠。启示明切如此。师性孝。于方丈侧。别为小室。安其母于中。劝母剪发。持念阿弥陀佛号。自制劝孝文。曲尽哀恳。师虽承传南宗顿旨。而实以净土自归。至感普贤普慧二大士。梦求入社。其精诚可知矣。其母临终。果念佛吉祥而逝。始卒数十年间。以安养一门摄化。缁白从化。临终正念。如其母者。盖不知几何人。师持勤匡道一念。得自天性。以言难及远。往往托笔墨。以致心焉。其劝供养则曰。若无有限之心。则受无穷之福。其劝坐禅则曰。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又曰。道高魔盛。逆顺万端。但能正念现前。一切不能留碍。其警游谈则曰。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其警拨无则曰。粗解法师。不通教眼。虚头禅客。不贵行门。此偏枯之罪也。又曰。宗说兼通。若杲日丽虚空之界。心身俱静。如琉璃含宝月之光。可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众流入海。总号天池。其言意至。味一脔可以知全鼎矣。未详所终。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