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自彰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画虎不画势,其虎威不扬。
称麟不称异,其麟不为祥。
彪炳与仁厚,形性固有常。
虽不骇观听,虎与麟何伤。
所以程叔子,题墓不厚张。
所以黄勉斋,作状谨精详。
两楹梦奠后,千古谁能方。
颜孟逮程朱,恂恂弟子行。
况又不数子,百步窥宫墙。
均为圣贤徒,等级分阶堂。
指山谓山高,指水谓水长。
人人皆信之,更不事惊惶。
谓山即泰华,谓水即海洋。
闻者必骋啄,咸以言为狂。
周易贵无妄,无妄道自彰
吁嗟程九辈,礼乐徒纷庞。
时节既至,其理自彰
井井秧浮绿,村村麦弄黄。
半窗山月白,一枕竹风凉,笑倒山前邓八郎。
菊花黄,茱萸香。
时节既至,其理自彰(重九)
嗟哉,田仲郭解,斯人已徂。
残忍者,不复有人断其头颅。
嗟哉,世间道途何处无崄巇,徒尔按剑太息胡为乎。
不见官人虐人孤,晨箠夕挞,儿无完肤。
儿潜身入野雪哭,昨日王孙,今日困辱为人奴。
嗟哉,哭声一何悲,行路泣下悲哀。
行路何人,虞山烈士,远自彰义门来。
慷慨前与官人言,彼孤王孙。
当以金赎,官人摇手不受金,答言雨下勿再入云,泉出不更还源。
彼童子若鹍鸡,在吾篱藩。
虽有两翅,岂能得上天飞翻。
烈士闻之,发竖心意烦。
官人宦游北上,烈士亦徒步入彰义门。
疾呼向大廷,誓必赎孤,义欲捐生。
黄金台下,谁不直此不平之鸣。
爰有忠烈裔,排患拂衣起。
隋珠赵玉,挈还烈士。
花开夜树,月出东水。
侣伴举酒贺,醉歌长安市。
雨入云,源见泉。
鹍鸡翅,飞上天。
独惜手把龙泉,仍使官人头,乃与项领联。
回睇官人,车轮转烈士中肠,且携孤儿归故乡。
嗟哉。
千煅万炼工夫熟,感得梦见善知识。
力劝加工用行修,果获契悟心满足。
自彰丑恶自涂糊,佛祖仰望俱失色。
老僧更与添一重,急急如律令敕。
时节若至,其理自彰
一番新雨过,禾稻弄微黄。
世有嘉木,天钟至音。
抱良材而丽地,俟哲匠以为琴。
中藏山水之声,能参大乐;
未偶斧斤之手,独秀乔林。
峄阳高峰,龙门渊壑。
纯气所萃,奇材以托。
宣情之具可以制,闲邪之操因而作。
奈何时未我与,工未我度?
固全天质,自为物以混成;
安得梓人,为发音于寂寞?
百尺之木,特生之桐。
落落耸干,亭亭倚空。
无繁枝以示外,畜太和而在中。
时或裁成,宜取羲、黄之法;
人能抑按,当移郑、卫之风。
正声未扬,识之盖寡;
庸目虽众,视之或舍。
犹藏器之哲士,俟抡材之贤者。
虽云陶令,非取意于弦间;
又恐吴民,欲为薪于爨下。
俄有智者,过而器之。
且曰堪舆之秀,岩谷之奇。
激风霰于冬序,感雷霆于夏时。
足以道舜民之乐,足以伸楚客之悲。
如玉在山,秘圭璋之重器;
犹金藏矿,屈剑戟之雄姿。
毓质若然,成功在我。
非钟山之玉兮,其微曷称?
非园客之丝兮,其弦安可?
将致于用,必陈于左。
然后欲天下之治者,调其音而为表仪;
有君子之听焉,平其心而无懈惰。
是材之所禀,用难自彰
巧之所述,器无不良。
傥工匠见遗,不之剪而不之斲;
枝柯虽茂,胡为宫而胡为商?
别有艺薮俊髦,儒林纲纪,明堂之柱此其选,巨川之舟此其拟。
材乎材乎,岂独琴而已哉,冀匠师之明所以!
赠孙莘老 北宋 · 王令
七言律诗
至愚不学常如足,盛德之充久自彰
管小始疑天可尽,绠穷终信海非量。
始惭自待从来薄,不及时中适取狂。
安得此生天与幸,没身得不去门墙。
躬秉吉德,时惟善人。
但推贤而是尚,故举类以惟亲。
昭著徽猷,既务援能之理;
荐伸同志,式彰济美之伦。
探往牒之垂言,伟哲人之为义。
轸乎济俗之念,急乃求贤之利。
是必举尔,各从其类。
志非吾党,敢甄拔于昌朝;
道契威仪,当进扬于显位。
谅以懿识旁达,纯诚内凝。
察言行以旌美,于朋侪而荐升。
有滞必进,惟贤是称。
将大用以无失,致太平而聿兴。
忠美奚祁,举解狐之同德;
智称鲍叔,知管仲之多能。
盖由明哲允昭,忠良克阐。
进其类者,必己之类;
称其善者,必子之善。
为乎国纪,洞几先而有开;
擢乃邦良,由道同而益显。
况夫寅奉臣职,思隆化基。
不进贤,曷以赞夫邦治?
不举类,未足彰乎己知。
必也务申援拔,罔閒谋惟。
推来歙者,汉之臣僚,等侪是重;
知子产者,郑之良佐,朋类宁遗?
彼或伐善自彰,蔽贤是务,有柔良不能以显拔,使侧陋奚由而善遇?
兹贻尸禄之诮,曾为匪吉之务。
诚在招致贤材,旌明仕路。
其达也,由乎德进,敢私爵禄之荣;
其举也,当以汇征,孰远亲仇之故?
懿审彼德行,同吾丑夷。
讵爱憎之閒矣,当举称以从其。
所以子桑显孟明之贤,进非异类;
文举荐祢衡之杰,道本相推。
大哉!
引重巨才,彰明茂绪。
非其类者,贻世之辱;
同其荣者,得臣之序。
是故茍非为善之徒,曷能明其所举?
逍遥咏 其十八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识(原注:贤愚不侔,用舍有异,然于临事,尽谓高奇。不务伏藏,自彰巧拙,唯高识之士能鉴之也。),轻浮力不任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
⑴ 原注:利也本真之性,益其明了;钝也执言滞教,动合于俗。斯乃根性浅深,迷悟悬邈。
⑵ 原注:无宿昔之缘,背虚无之理,虽手不释卷,口不辍诵,徒自劳神,在用心矣。
⑶ 原注:含奇佩美,衒异露言。涉形象之踪,皆拘执之相矣。
⑷ 原注:外绝攀缘,内守纯默。妙极无拥,其理玄深。
⑸ 原注:不执厥中,动违理道,自贻覆餗,盖力不任也。
⑹ 原注:运载之功,其利广大。虽言而不碍于有,虽默而不滞于无。玄中又玄,通乎妙道矣。
⑺ 原注:稽古之言,鉴照之用,虚妙应物,不言自化。知今之道,莫大斯矣。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