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宓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8—1295 【介绍】: 宋元间僧。吴江人,俗姓徐,号高峰。出家净慈寺,住持天目山之狮子院。
全宋诗
释原妙(一二三八~一二九五),号高峰,俗姓徐,吴江(今属江苏)人。年十五出家,投嘉禾密印寺法住为师。十六岁薙发,十七岁受具,十八岁习天台教,二十岁更衣入净慈,立限学禅。二十二岁请益断桥妙伦。继扣雪岩祖钦,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得悟。三年,由国清过雪窦,谒西江谋、希声叟、寓旦过。及祖钦挂牌于道场,开法于天宁,皆随侍。度宗咸淳二年(一二二六),入临安龙须寺,苦行九年。十年,迁湖州双髻庵。帝炳祥兴二年(一二七九),至天目西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入张公洞扁死关,不越户十五年。成宗元贞元年卒,年五十八。为南岳下二十一世,雪岩祖钦禅师法嗣。有《高峰原妙禅师语录》二卷、《高峰原妙禅师禅要》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 释原妙诗,以辑自《语录》、《禅要》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依次分编为二卷。
槜李诗系·卷三十
原妙字高峰姓徐氏吴江人出家崇德密印寺(后析桐乡)得法于雪岩钦禅师立死关于西天目之狮子岩设三关语以验学者世寿五十八有语录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
禅师讳原妙。
出苏州吴江徐氏。
为雪岩钦禅师入室之真子也。
弘法于天目之狮子岩。
因以高峰自号。
关居三十载。
横拈倒施。
而令行吴越。
南宋嘉熙戊戌年三月。
而公生。
公生性迟重寡言。
笑行如瘦鹤。
望之似懦弱。
然其神气精悍夺人。
幼喜趺坐。
凡见髡流。
必合爪劳问成礼。
淳祐壬子。
从秀水密印寺法住沙门得度。
年十五。
备知大僧事。
及戒得满分。
于其律度。
开遮进止。
不期而咸合焉。
寻习教观于天台。
其文句义。
学弗可难也。
公每忖达磨一宗。
不立文字。
为教外别传。
能了当人大事。
为之立地成佛。
岂徒然哉。
即出杭州。
参访宗门知识。
入湖南净慈净慈。
为武林禅窟。
伦断桥居焉。
公参僧堂。
立死限三载。
拟求妙悟。
竟无所发。
时雪岩钦禅师寓北涧。
断桥指公往谒。
公谒雪岩。
雪岩不许通谒。
公益心切。
乃告香通诚。
雪岩许见。
未作礼即连棒打出。
公垂涕回惶。
复入雪岩。
便问。
阿谁拖你死尸来。
又以拳打出之。
于是疑团猛结。
无所攀仰。
乃拟避喧求静。
咬嚼话头。
于径山禅堂及月。
忽忆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匊战胸次。
目不交睫者六昼夜。
忽睹演五祖真赞云。
百年三万六千朝。
反覆元来是者汉。
从前话头一并打。
失其年二十有四矣。
雪岩已赴南明。
公即走觐。
才入雪岩。
便问。
谁拖你死尸来。
公便喝。
雪岩拈棒。
公把住曰。
今日打原妙不得也。
曰。
为甚打不得。
公拂袖而出。
次日雪岩召公问曰。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对曰。
狗舐热油铛。
曰。
那里学者虚头来。
对曰。
正要和尚疑著。
雪岩休去。
公以为妙契玄旨。
自此随问即答。
久之雪岩谓公曰。
日间浩浩作得主么。
对曰。
作得主。
曰。
睡梦中作得主么。
对曰。
作得主。
曰。
正睡著无梦无想无见无闻。
主在甚么处。
公不能对。
雪岩曰。
从今日去。
也不要你学佛学法。
也不要你穷古穷今。
但只饥来吃饭。
困来打眠才睡。
觉来却抖擞精神。
我者一觉主人公在那里。
安身立命。
公遂别入龙须。
经五载。
因邻僧推枕堕地作声。
大彻乃曰。
元来只是旧时人。
不改旧时行履处。
咸淳甲戌年。
住湖之双髻峰。
禅者登峰益众。
公即入西天目山之狮子岩。
岩绝跻攀。
其来决择之者。
又满百许人。
公乃别居岩西石洞。
石洞之险。
非梯莫升。
大书死关二字为额。
尽屏给侍。
日用一食。
以瓮为铛。
断缘撤梯。
岩中弟子罕见其面。
或垂语以验方来。
不契即拒关。
其垂语曰。
大彻底人。
本脱生死。
因甚命根。
不断佛祖公案。
只是一个道理。
因甚有明与不明。
大修行人。
本遵佛行。
因甚不守毗尼。
杲日当空。
无所不照。
因甚被片云遮却。
人人有个影子。
寸步不离。
因甚踏不著尽大地。
是个火坑。
得何三昧。
不被烧却。
元世祖丁亥年。
雪岩遣白拂嘱公。
偈曰。
上大今已无人。
雪岩可知礼也。
虚名塞破乾坤。
分付原妙侍者。
始升座开导。
其语恳切。
中古尊宿。
未之有也。
丛林谓之禅经。
抱道老成之士并归焉。
一日民间讹谣。
官选童男女。
本小师问曰。
忽有人来问和尚。
讨童男女时如何。
公曰。
我但度竹篦子与他。
本大彻于言下。
或问。
诸弟子优劣。
公曰。
若初院主等一知半解。
不道全无如义。
首座固是铁根老竹。
其如七曲八曲。
惟本维那却是上林新篁。
它日成材。
未可量也。
元贞乙未季冬朔日。
命鼓告众曰。
西峰三十年。
妄谈般若。
罪犯弥天。
今日(或云末后)有一句子。
不敢累及平人。
自领去也。
大众还有知落处者么。
良久云。
毫厘有差。
天地县隔。
复曰。
来不入死关。
去不出死关。
铁蛇钻入海。
撞倒须弥山。
跏趺泊然而寂。
七日容色益明润。
舍利结于爪𩬊。
越三七日。
塔全身于死关。
坐四十三夏。
历世五十有八。
仁宗戊午。
谥普明广济禅师。
赞曰。
古以滹沱机用。
如涂毒鼓。
闻者皆立死。
或先后于近远稍异。
迨密庵后。
几不横死矣。
幸雪岩得无准药授之师。
师复涂而击之。
以立死中峰辈至今。
闻其馀响。
犹自胥丧。
吁何伟也。
非师玄要戈甲。
吴越正令。
曷克臻此。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原妙,字高峰,吴江人。出家净慈,参断桥伦,伦示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穷究未契,立死限三年,胁不至席,口体俱忘。或提单遗巾,发箧置鐍,终岁矻矻,若无见闻。时雪岩钦寓南屏北涧,夙夜孳孳以剖决此心,见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一旦冰消,豁然迥露,无依无欲,得大解脱境界。扣之灵隐石田,天童痴绝,径山无准,莫不印證。原妙闻之,欣然怀香往谒。方问讯,即推出闭门,再往稍得就近,钦忽骂曰:“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声未绝,继之以掌,如是者三。而原妙叩礼逾虔。一日,忽睹五祖演像赞云:“百年三万六千朝,返覆原来是此身。”蓦然骛破死尸之疑。明日诣钦,又问阿谁话头,举杖方下,原妙喝住曰:“今日郤不得如此。”拂袖便出。自此机锋不让,遂辞入天目,立死关于师子严三十馀载,影不出山。弘悟普度,名冠元世,所著有《高峰语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6—1222 【介绍】: 宋婺州兰溪人,字子澜,号南堂拙叟。孝宗淳熙八年进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与兄时沄同师吕祖谦。祖谦辑《书说》,未毕而卒,澜续成之。有《南堂集》。
全宋诗
时澜(一一五六~一二二二),字子澜,一字叔观,号南堂。
祖籍开封,侨居东阳(今属浙江)。
师事吕祖谦。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监潭州南岳庙。
历温州天富盐官,泰宁尉,临安府教授、西外宗学教授,知宁国县,通判袁州。
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通判台州,次年,卒于任(《嘉定赤城志》卷一○)。
有《南堂杂著》,已佚。
事见《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二二《通判南堂时公墓志铭》、《敬乡录》卷一一。
全宋文·卷六六四九
时澜(一一五六——一二二二),字子澜,一字叔观,号觉斋,又号南堂,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淳熙八年进士,初为温州天富南监押袋官,历临安府教授、西外宗学教授,知宁国县,通判袁州。
终朝散郎、通判台州。
嘉定十五年卒,年六十七。
曾从吕祖谦学,祖谦著《书说》未毕而卒,澜补完之(今存)。
又著有《南堂文集》、《易讲义》、《左氏讲义》等。
陈宓《通判南堂时公墓志铭》(《敬乡录》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23 【介绍】: 宋漳州龙溪人,字安卿,号北溪。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谓“此非圣贤事业”,遂尽弃之。从朱熹学,日求其未至,熹语人以“南来,吾道喜得陈淳”。熹卒,遵训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绪。宁宗嘉定十六年,授安溪主簿,未任而卒,谥文安。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北溪字义》、《北溪大全集》等。
全宋诗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
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
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
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
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
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全宋文·卷六七一一
陈淳(一一五九——一二二三),字安卿,号北溪,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人。
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而奇之,授以《近思录》。
朱熹守漳州,淳请受教,为学益力,为朱熹晚期得意门生,南宋理学重要传人。
居乡不沾名徇俗,恬然退守,然名播天下。
忧时论世,感慨动人,郡守以下皆礼重之。
嘉定九年待试中都,归遇严陵郡守郑之悌,延请讲学郡庠。
十六年,以特奏恩授泉州安溪主簿,未上而卒,年六十五。
著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字义》、《详讲》、《》、《》、《女学》等书,门人集其语录为《筠谷濑口金山所闻》。
淳子矩编其平生所作诗文为《北溪大全集》五○卷。
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晋之,号月湖。孝宗淳熙中进士。令建昌,守兴国,官夔路运判,兴利除弊,所至有声。擢刑部郎中。以言事论政取忤,请老乞祠,除知漳州,不赴,致仕卒。有《家帚集》。
全宋诗
许锡,字晋之,乐平(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宁宗庆元中为建昌令(清道光《建昌县志》卷五)。开禧间知兴国(清光绪《兴国州志》卷一二)。入为刑部郎中,因言事取忤,以本官致仕。有《家帚集》,已佚。事见清道光《乐平县志》卷七。
全宋文·卷六六九九
许锡,字晋之,号月湖,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
淳熙二年登第,庆元中为建昌令,开禧间知兴国军。
以荐除夔路运判,入为刑部郎中,所至有声。
以论政弊,言讦切忤时,请老归,有《家帚集》。
陈宓《祭三山许郎中锡文》(《复斋先生陈公文集》卷一八),道光《乐平县志》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五七。
詹乂民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七六六
詹乂民(一一六二——一二二六),字敬叔,严州遂安(今浙江淳安西南)人,靖之子。
历官从事郎、楚州司户参军,婺州、福州通判,终知建昌军。
宝庆二年卒,年六十五。
陈宓《建昌詹侯墓志铭》(《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二二)。
曾噩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八八二
曾噩(一一六七——一二二六),字子肃,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绍熙四年登进士第,以宣教郎出知泉州晋江。
改监左藏东库。
嘉定中,为军器监主簿。
十二年知潮州。
十四年,迁太府寺丞。
十六年为广东运判。
宝庆二年卒,年六十。
陈宓《大理正广东运判曾君墓志铭》(《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二二),《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七,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2—1811 【介绍】: 清僧。遵化直隶州丰润人,字彻悟,一字讷堂,别号梦东,俗姓马。少通经史,出家后遍历讲席,博通性相二宗。后习天台教法,继参广通、粹如,提倡禅净双修。未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一心弘宣净土。一时受其化者,遍于南北。后世尊为净土第十二祖。有《彻悟禅师语录》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丰润人,本姓马。历主京师广通、觉生寺、红螺山资福寺。有《梦东禅师遗集》。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别号梦东。
姓马氏,丰润人也。
幼通经史,薙染后,褊历讲席,博贯性相,而于法华三观、十乘之旨,尤为心得。
参广通粹如纯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心印焉。
后粹如迁万寿,醒遂继席。
广通策励后学,每谓“永明延寿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期生安养,况今末代,尤宜遵承。
”于是专主莲宗。
寻迁觉生寺,未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衲子依恋追随甚众。
醒率性真实,为法为人中心诚恳,始终无厌,平昔示众,一以净土为教。
每当讲演辨析两土圣贤苦折乐摄之思,或至泪随声落,而听受之者,亦未尝不涕泗沾襟也。
尝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行愿,持佛名号。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
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难免堕落。
一念之差,便入恶趣。
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
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
”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故当痛念生死,发大菩提心也。
且示八事:“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二、以深行愿,持佛名号,是净土正宗。
三、摄心专注而念,是下手方便。
四、折伏现行烦恼,是修心要务。
五、坚持四重戒法,是入道根本。
六、种种苦行,是修道助缘。
七、一心不乱,是净行归宿。
八、种种灵瑞,是往生验證。
此八事,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
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
心随常分,任连作受,即为业缚。
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也。
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也。
若前境未报,一定之时,忽发广大心,修其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未报,定而不定。
又若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未报,不定而定。
盖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
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故心重能使业强。
今以重心而修净业,故净业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尽命终,定往西方,不生馀处矣。
何为重心信深愿切,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
如古德时临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见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
夫时临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
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
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
如古德可为修净业之金鉴矣。
或谓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同是一梦,修之何益,不知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
当梦眠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但娑婆之梦,从梦入梦,梦之又梦,展转沈迷。
极乐之梦,从梦入觉,觉之又觉,渐至于大觉。
所以永明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此真实语也,学者幸勿忽诸。
”嘉庆十五年二月,预知时至,辞诸檀护,曰:“幻缘不久,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相见也。
”临寂前旬日示微疾,命众相助号佛,见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告众曰:“净土示相,吾将西归。
”至期面西端坐合掌,凝睇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好相。
”手结弥陀,安详而逝。
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
茶毗获舍利甚多,以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示寂,世寿七十。
拈花寺沙门体宽为之传,所著有《念佛伽陀》一卷,《语录》二卷,中多开示念佛法门。
武林钱伊庵居士得之,于其友陈复斋重刻于浙中,其道遂南,读其书而起发其行愿者不少,盖莲池、思齐后,一人而已。
郑文燏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八八七
郑文燏(一作遹,一一六八——一二二四),字成叔,号庸斋,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
嘉泰四年贡士。
初学于黄干,后同登朱熹之门。
嘉定十七年卒,年五十七。
著有《易学启蒙或问》、《春秋集解》、《丧礼长编》、《庸斋集》等凡五十卷。
陈宓《进士郑君墓志铭》(《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二二),《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景文。
宁宗嘉定十年进士。
从陈淳学,又与陈宓、潘炳切磋。
官至循州通判。
有《大学中庸讲稿》。
全宋文·卷七四七四
黄必昌,字京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嘉定十年登进士第。
历官永福主簿、循州通判,宝庆中知南恩州。
必昌尝从陈淳学,又切磋于陈宓、潘柄。
著有《大学中庸讲稿》。
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八,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六。

人物简介

皇明名僧辑略
请益 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幸遇此僧。当机不荐。蹉过云门。直至于今拦街塞巷无存放处。此僧若也下得一语。道某甲这里安放不得。且请和尚掇过一边。非唯自己千古之下作个自在快活閒人。抑且拶得云门忙手忙脚。撒了收不得。收了撒不得。岂不丈夫。然虽幻寄与么。也是劳神不少。且道还有安放处也无。自代云。看取云门道底。古潭清典座等。各为旷大劫来一段真光。埋没于业识茫茫。念起念灭。黑闇深坑。欲求提挈。且此事如人淩万仞悬崖。须要亲能撒手始得。又不见道。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喷鼻香。其或不然。又劳幻寄将冰清玉润白藕池中。拖泥带水。栽个业种子去也。履今向去。但只时中一贫如洗。赤洒洒看个父母未生以前邢个是我本来面目。吽。及尽今时一念。从始至终。务要历然讨个分晓。不可向轻安省力处纯熟现前以当消遣时光。决定向这父母未生已前邢个是我本来面目话头上。不管得力不得力。昏散不昏散。密密提撕去。看他疑情顿发。如烈𦦨光中忽掷茎茅片雪。欲觅来去之踪了不可得。正当恁么时。设起一念觉照之心亦复如是。那时摸著娘生鼻孔。始信云门道不起一念须弥山。磕破虚空脑盖。筑折混沌眉毛。争怪得幻寄道某甲这里无安放处。珍重勉之。 拈古 沩山灵祐禅师侍立百丈次。丈问谁。师云某甲。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师拨之曰无火。丈躬起深拨。得少火。举以示之曰。汝道无。这个聻。师由是发悟礼谢。陈其所解。 师拈云。家贫家富。父子方知。花落花开。春风不顾。应时应节则是。未免傍观者哂。呵呵。老不歇心。少不努力。 行实 师自谓吾生幻寄浙省仁和。桂姓。父讳徵。母徐氏。兄弟三人。吾最后。以景泰丙子年生。毁齿丧父。患痘风。双目短视羞明。抱疾弗瘳。梦中感金神教使出家。母兄不允。姑随善友逐邪师苟延岁月。至年十五。虽克勤昼夜体究孜孜。唯益邪解。成化癸巳间。闻四川休休翁寓郡城仙林寺。以礼参请。一见契合。始得出家。受持无字公案。十七剃染。随侍黄梅。心切太过滞沈寂之境。座元勉以看教。因阅楞严。于一毛端现宝王刹有疑。成化乙巳。寓常州江阴乾明寺。忽睹万佛国金碧峥嵘于眉宇间。会得毛端现刹之句。始知幻寄两间。如梦如旅。又明年。因咏黄鹂。忽逢作者云。此句法未得意在言外之趣。由此茅塞泮然。信口道云。多情自信惜春光。飞入园林锦绣乡。记得小窗惊我梦。满庭红杏带斜阳。遂和永明山居律诗。弘治戊申除夕。忽闻钟声。数年行履处于此活脱。信口道。圆响心非闻。大千同一照。抹过上头关。更不存玄妙。乙卯。休休翁应湖南净寺请。予复依附。日逐询究。乃蒙印可。夫幻即寄之踪。寄乃幻之迹。幻起寄亡。全寄是幻。幻逐寄生。全幻是寄。翳目生华。山河大地。华翳不生。空真实际。幻之寄之。诚哉儿戏。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雪庭某公。
自号梅雪隐人。
杭仁和人。
父桂姓。
徵名。
母徐氏。
昆仲三人。
师最少。
以景泰丙子生。
毁齿丧父。
患痘风。
双目短视羞明。
抱疾弗瘳。
梦中。
感金神教使出家。
母兄不允。
年十五。
虽慕道求师。
不得正眼。
成化癸巳。
闻四川休休翁。
寓郡城仙灵寺。
往叩之。
一见契合。
始落发。
受无字公案。
日夜研究。
犹滞沉寂之境。
座元勉以看教。
因阅楞严。
至一毛端上现宝王刹。
有疑。
乙巳寓江阴乾明寺。
忽睹万佛阁。
金碧峥嵘于眉宇间。
偶会得毛端现刹之句。
始知幻寄两间如梦如旅。
又明年。
因咏黄鹂。
有作者云。
此句法未得。
意在言外之趣。
繇此。
茅塞泮然。
冲口道云。
多情自信惜春光。
飞入园林锦绣乡。
记得小窗惊我梦。
满庭红杏带斜阳。
后因除夕闻钟。
大悟曰。
圆响心非闻。
大千同一炤。
抹过上头关。
更不存玄妙。
乙卯。
休休翁。
应湖南净慈请。
师复依附。
日逐寻究。
乃蒙印可。
所著有请益警进。
拈古颂古。
拟寒山。
和永明诗偈等。
凡二十卷。
号幻寄集。
夫幻即寄之迹。
寄乃幻之迹。
幻起寄亡。
全寄是幻。
幻逐寄生。
全幻是寄。
翳目生华。
山河大地。
华翳不生。
空真实际。
幻之寄之。
诚哉儿戏。
师自语也。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号雪庭。一号梅雪隐人。籍贯浙省杭州府仁和。父姓桂。名徵。母徐氏。昆仲三人。师最少。以景泰丙子生。毁齿丧父。患痘风。因得目疾。数求出家。十五寻师。唯益邪解。成化癸巳。参休休翁于郡城仙林寺。一见契合。受无字公案。十七祝发。日夜研究。滞沈寂之境。座元某勉使看教。因阅楞严至一毫端上现宝王刹有疑。后在江阴乾明寺。忽睹万佛阁金碧峥嵘于眉宇间。偶会得毛端现刹之句。弘治改元除夕。闻钟声。数年行履忽尔活脱。信口偈云。圆响心非闻。大千同一照。抹过上头关。更不存玄妙。乙卯。又随休休翁于净慈寺。乃蒙印可。所著有请益警进拈古颂古拟寒山和永明诗偈等。凡二十卷。号幻寄集行世。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